家庭教育。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即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来源于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了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直面这样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重要,规律的饮食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孩子一定能领会到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往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的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尤其是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要给他定好规矩,否则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就会减少,亲情逐渐单薄。要想使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问候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的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容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不能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赏识教育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是父母之爱,我们作为父母无私地给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成为佼佼者!于是,我们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远是那个最成功的人。慢慢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于是我们开始不断地喊叫、训斥甚至是动手打。
可孩子还是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其实养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苗,不同的种子会有不同的花期,我们在静待花开的同时也要懂得它的黄金法则!在家庭教育中,其实赏识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一、多鼓励,少批评!
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对着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连猪都不如!这么简单都不会!”边说着这样的话边把自己气得身体直颤抖。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在我们大喊大骂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会想些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无数家人宠爱于一身,于是他们也比我们小时候多了很多的叛逆。
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不以为然,反倒使效果更糟。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或许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孩子在简单的问题中出错时我们可以平静地说:“孩子,你在做作业时很专注!这方面我应该向你学习!那么你能再认真检查一下吗?我相信你一定是个检查小能手!”这时孩子一定会认真去检查!同样的一件事,多鼓励多赏识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多看长处,少盯短处
有的家长经常说:“我家那个孩子不爱说话,就是个闷葫芦!以后也没什么出息!”其实不然。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孩子不爱说话不代表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长处。而且不爱说话的孩子说明不够自信,或比较羞涩,如果我们多赏识,多鼓励,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去鼓励,多去发挥,在赏识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孩子也会自信满满,闪闪发光!
三、多信任尊重,少怀疑轻视
现在很多家长经常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想参加个大型比赛,就会说:“你能行吗?要不别参加了!”其实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就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对于意志不够坚定的孩子听到家长这样的话一定会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
意志坚定的孩子也会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去信任尊重孩子,不要认为他不行,而是要一直相信我的孩子可以的!一定能行!这样孩子才能更有自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作为家长最美好的愿望!愿每个家长都能够给孩子一片赏识的天空,让孩子自信地在天空中翱翔!
文/淡雅如菊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三、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四、重视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并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美国家庭教育遵循的12个法则
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家长)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了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做到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等内容,却“靠边站”。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仅仅学习好,其他方面则“不合格”;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骄横、毫无爱心等缺点和道德感缺失的倾向。
但愿我们能从中受到启迪,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据《大河报》)
藏在家庭教育里的那些法则,你知道吗?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里,两个月以后,原本三寸长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就好比热带金鱼,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要想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而不是把孩子拘束在一个父母提供的小“鱼缸”里。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想要干涉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不会把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永远令它们好奇。狼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因此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让兴趣成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是一个佼佼者,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创新意识。
3.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的吹,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了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 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而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并非是测 试后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 “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日本家教有什么样的特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女子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日本父母非常支持孩子在学校里学好烹饪、缝纫课等。在日本,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强。
三、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东京我家附近的小公园里,一次看到一个小学生在玩悬挂的游戏,由于她没有抓牢距地面2米多高的木杠而重重地摔在地上,她的父亲及姐姐都没有去扶他,而是跟她说了些什么,她的泪水含在眼里,但终于自己站了起来,又继续玩了。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四、重视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父母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模式分析
对家庭教育进行模式分析,因为分析视角的差异,家庭教育模式的类型也存在差异。以教育意识为核心,家庭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家长、孩子都有明显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明显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孩子也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具有被教育的意识。这种家教模式具有教育意识性强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外露性,孩子能够通过聆听家长的话语、观察家长的表情、活动、动作等迅速、准确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由于这种模式的教育意识性强,家庭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明确,家长能够迅速地向子女传情达意、实施教育,这种模式深受家长欢迎。不过,由于有的家长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子女逆反心理及亲子关系对立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教育效果有时反而不好。
第二种模式为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而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表现为,为了培养孩子的某种品质使之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家长特意组织、安排了某种活动或交往,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子女而言,这种活动或交往是作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家长特意安排、组织的,在活动或交往中,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在活动或交往中,孩子发挥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呈现既可以是家长刻意追求的结果,也可能是虽然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自然而然出现了这种结果。在这种模式中,家长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根据教育意图组织活动、创设情景,家长不能暗示或指导子女的行动,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活动主体性。
第三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而子女却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这种模式中的家长活动只是他的生活本身,尽管家长有时意识到自己的活动、言行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在活动中却没有以自己的活动、言行主动接受教育。从孩子的感受的视角观之,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有些相似,不同点在于:在第一种模式中,孩子尽管领会到家长的教育意图,却未必买家长的帐,主动配合家长接受教育;而在第二种家教模式中,孩子能够主动受教育。如果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这种模式的教育效果,可谓“无意插柳柳成荫。”问题是孩子为何对家长无教育意图的活动产生错觉并主动接受教育?显然,在这种模式中孩子的活动具有自我教育的性质,他们出于求知、成长的愿望而把家长的生活赋予了教育的意图,当然家长自身素质、形象具有教育意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四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但是孩子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这种家教模式的特点在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家长没有教育孩子的意图,孩子也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却受到了教育。显然,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对家长而言只是家庭生活本身,但是对孩子而言却产生了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教育。
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角度分析,第三、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没有教育子女的目的性。尽管如此,这种家庭生活本身因为孩子的自我教育的存在使其具有教育意义,我们仍然把它归为家庭教育,目的在于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
二、几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以说教为唯一教育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对家庭教育模式的分析,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长使用:
——身教法。这种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长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第一种、第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第三、第四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获得教益。因为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的身教更容易使行为规范具体形象化,体现出行为规范的可信性、可行性,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具有权威性,青少年以观察模仿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以身教为首要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常常进行言教,而忽视身教。家长不仅应该从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增强身教的自觉性。在第一、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意图,此时,家长比较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形象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注意进行身教;而在其它两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这时家长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不容易做到注意自身形象进行身教。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给家长以启示:家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家长无小节,节节皆楷模。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看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时时处处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
——鼓励法。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自我教育与发展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应该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就第一、第三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由于孩子意识到或者错觉性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所以孩子特别关注家长对他的态度。就第二、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虽然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或者并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还是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态度。与孩子留意、注重家长对他的有意的态度相比,虽然孩子不太在意家长的无意的态度,但是家长的态度毕竟是他对孩子看法的真实流露,终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笔者提出:“没有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态度,只有不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家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家长应该容许孩子的不足、失败,从孩子令人不满的状态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向孩子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宽容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以使孩子从中获得鼓舞,不断奋进。有一个学生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家长看到儿子的考卷后,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没有心理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你不是有病了吧?”他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再有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儿子考到第二十九名。第三次,儿子考到全班第十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九名了。”无论孩子成绩如何,这位家长都给予孩子以正面的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此时家长对孩子令人不满的现状的认识、态度,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发展。或进或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认识与态度,宽容、欣赏、鼓励使孩子获得信心、力量与进步,而苛刻、不满、打击使孩子自卑、泄气、退步。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苛求、不满、批评,而较少宽容、鼓励、支持,即使是孩子取得了进步,内心满意孩子的成绩,表面上也是不欣赏,担心孩子因此在此,笔者提出:“没不需要欣赏、鼓励的孩子,只有不去欣赏,鼓励孩子的家长。”
——经历法。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而言,他人的言教毕竟是一种间接经验,其教育作用终究不如孩子在亲身经历,实际锻炼中获的认识、体验那么深刻、有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却习惯于说教,而不重视孩子的亲身经历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早起磨磨蹭蹭,不急着起床、洗刷,提醒她上学要迟到了,也不管用。虽然多次给她讲早晨上学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也不见效果。如何才能让她早起有紧迫感,笔者给他提议,不要再提醒她、对她进行说教,顺其自然,有意地让她迟到一次,让她经历一次上学迟到、挨教师的批评,使她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要遵守学校纪律、早晨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亲身经历法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有好处,不过有些家长却不愿意采用此法教育孩子。例如,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原因在于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护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需要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在亲身经历中成长。
让孩子接受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家长有意地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和交往,让孩子置身于活动和交往中,使其从中受到教育。在第一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中,家长、孩子都具有教育意识,家长要组织、甚至要参与活动、交往。这种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孩子认同家长的教育意图,配合家长的教育安排,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家长以这种模式进行家庭教育,并不能保证孩子积极主动地参加所组织的活动与交往。例如,孩子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以培养孩子合群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可能因为原有个性,不认同、配合家长的教育;孩子胆小,为了使孩子克服胆怯,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因为胆怯会拒绝参加父母设计组织的活动。此路不通,另觅它途,家长可采用第二种模式来弥补第一种模式的不足。笔者的女儿有些不愿与人交往,平时告诉她多与人交往,结果事与愿违。一次,孩子在楼下让我把钥匙从窗户丢到楼下以便打开储藏室的门,结果我把钥匙丢到三楼窗外的空调上,女儿要我到三楼邻居家把钥匙取回来。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吗?我告诉女儿我正在炒菜不方便帮助她。要她自己去做这件事,女儿只好自己去了三楼。女儿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我她如何有礼貌地敲门、请求阿姨帮忙取下钥匙。第二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要求家长创设一种看似无意的教育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使其在独自的亲身经历中受到教育。
美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25条黄金法则
到底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才是最好最有效果的呢? 相信父母们都会琢磨过这个问题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小编特意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也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会有所启发:)
美国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他们把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许多事情最终要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这是美国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核心。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父母和孩子相处的25条黄金法则:
1. 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 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 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 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 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 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 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8. 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9. 可以跟他们说说你心中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孩子。
10. 热心参加他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家长会等。
11. 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12. 对他们拥有的物品同样应予以尊重。
13. 不妨经常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14.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做的事,并参与其中。
15. 对幼儿园布置给孩子的工作同样热心。
16. 耐心地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17. 尽量多地和他们一起进餐,或一起做饭。
18. 有时可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19. 让他们知道,你随时随地乐于做他们的帮手和后盾。
20. 作解释时务必耐心。
21. 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
22. 为了能随时照顾孩子,你也须照顾好自家。
23. 向他们说,你很高兴是他们的家长。
24. 见到孩子时不忘露出微笑。
25. 每天都可以跟他们说你真诚地爱着他们。
美国父母除了和孩子直接沟通以外,还很注重和老师的交流。在美国幼教机构,家长与教师的约谈已形成制度。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制定的《高质量早期教育标 准》中明文规定:教师每学年至少与每个孩子家长约谈一次,并可根据需要随时安排,以讨论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进步、成绩与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咨询实录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为社区作家教义务咨询的事,因为那天给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实我也就准备给大家发发传单递个水什么的,实际上后来领到的任务是给活动拍录像。
那天雨很大,我们只有在社区的屋檐下局促摆摊。见一老太太领着孙子经过,大家像狗狗遇见了包子般激动,可没料到她是个一心想诉说不幸的“祥林嫂”,孙子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时被旁边孩子砸到一板,因此现在吃不好、睡不好、学不好……搞了半天,她最需要的是理解,老师只得在那里充当听众。
我在旁边无聊就和那孩子说话,问问他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兴趣与爱好。说实话,那孩子的额头非常扁平,牙齿大而外突,看起来智力应该不太好。但与他交流中发现他表达挺流畅,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说话也很有条理,爱好还不少,象棋、数学、轮滑,言语之间都带着些小自信。目前最困扰他的是英语和作文,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单词老默错,作文也写不出来,所以很自卑,认为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
我告诉他:你喜欢下棋说明你的逻辑思维很好,所以数学之类你会觉得很喜欢;你爱轮滑,说明你肯定很喜欢运动,运动的孩子反应会更灵敏,而且身体会很棒;说到英语背不出的问题,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办公室有个老师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别人政治问题都默不出,但她每次都能得一百分,大家只羡慕她记性好,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是回家花了功夫背的,别人花的工夫没有她多而已。你默不出,只能说明你下的工夫还不到。再说作文,我说只有多看书才行,他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多好!我问他现在都看什么书,又不喜欢看什么书?他说老师规定的书有些他就不爱看,我让他举例,他说像《红楼梦》,其它中国的三大名著他都喜欢。哈哈,我说我也不爱看,尽管显得很没文化,但我说的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说好我就一定要喜欢呢?他明显松了口气,我建议他,想让写作文变得简单,不妨试试写博客,反正我们学校每人都有,每天一有感触就写点,不管是多是少,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写出来。以前我也不会写,随便写点什么都特别累,后来我也一直写博客,现在就觉得不难了。你在写的时候肯定会思考怎么把话写通畅、如何使语法结构的正确,经常写写改改,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提高的。他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对他刮目相看,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大问题?
他的奶奶终于结束了诉说,站到了孩子后面。我对他奶奶说:“你孙子挺聪明的!”“是吗?我觉得他脑子不好,记性不好、说话表达不清楚。”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其实他的家长老觉得自家孩子不如人,一直在灌输他脑子存在缺陷的想法,而这缺陷是幼儿园时留下的伤害,所以一旦在学习上有了障碍,他们就把一切都归因于此。我对他奶奶说:“其实你孙子一切正常,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表达也挺流畅,你们以后要多给他鼓励,你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是孩子当中最聪明的,但他没有问题,至少通过努力他是可以做到的。”“没问题啊?”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孩子坐着还不愿走了,我说该跟奶奶回家了,他说喜欢和我聊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呀?他说因为你会说我好,他们总说我不好。
挺有感触的,家长总是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超过别人家的,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现实总是比较残酷,往往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被批评笨了。而我拿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讲给他听,给了他最直接的启示,原来老师也和他有过一样的烦恼,于是他就不会有被边缘化的无助感。给家长信心与理性,给孩子自信与动力,这很重要。
家园共育《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