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帮孩子选课外辅导班3个步骤

发布时间:2021-03-27

幼儿活动方案的步骤。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帮孩子选课外辅导班3个步骤》,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小学生需要在学校度过6年的时间。虽然学校还是孩子学习知识、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但课外补习已经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

以一个北京的孩子为例,从小学1年级开始,语数英三门齐补,到6年级结束,总共约有500小时的时间花在了课外辅导班,而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总共也不过1500小时而已。这意味着,一个北京的小学生,其实是要上8年小学才算完。

尽管大多数家长对于教育投资还是抱着比较积极的心态的,很少有家长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放弃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一个小学生从1年级开始到6年级结束,按照现在北京的市场平均价格,课外辅导总共需要约150000元,换算成汉字,是十五万元整。

帮孩子选课外辅导班3个步骤

一、最重要的是老师的选择

选老师、选机构,最重要的是要亲自体验,不仅要孩子体验,家长也必须亲自体验一下。老师的讲课水平,家长和孩子一起听听就知道了。如果家长准备帮孩子选择网校学习,这一点就比较好做了,只要看看试听课程,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获得一些免费课程,就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每个老师的水平了。一般像学而思网校、新东方这样的大型机构,都会给家长和学生试听的机会,或者直接赠送课程给学员,目的就是让大家亲自体验老师的授课水平。

二、最需要搞清楚的是课程内容和体系

这点对于奥数课程最重要。由于奥数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大纲和体系,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多对比,多了解。最好的课程内容和体系,一定是经过多年积累,并且经过实践和成绩验证过的。

三、最需要关注的服务水平

现在的课外辅导市场竞争趋于同质化竞争,随便翻翻不同机构的招生简章,其中雷同的课程是很多的。对于家长们来说,在经过对老师、课程的筛选后,就应该多关注一下相关的服务了。我们可以从教学硬件设施、升学资讯、学习效果监控手段、调课、退费等方面来进行全面考察。

除了以上几点,家长还需要考虑孩子上课时的交通问题,如果上课花三小时,路上堵两小时,这就属于一件比较崩溃的事情了。当然,如果选择网校学习,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经过这3个步骤,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家长为孩子选课外辅导班的时候,准确的把握各个辅导班的优势和劣势,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快乐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暑假期间家长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辅导


暑假已经来到,但是暑假也是家长们最头痛的假期。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呢?为了不让孩子在假期玩散了心,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进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报名辅导班的数量不可太多,否则孩子压力过大,反而会反弹引起厌学情绪。

家长想法:没人看着孩子,难以放心

由于担心孩子在家没人看管,导致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孩子玩得“心散”,因此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到辅导班。一方面有老师看着,另一方面,让孩子在暑假继续学习,不至于过于松懈。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掌握好安排孩子课外辅导的量。

学生心声:暑假为何不能让我做主?

本来暑假是不用再早起床,不用再上课,可以看电视,可以玩电脑的快乐日子,虽然也有作业,但与上学的时候比起来,作业就少多了。可是因为家长的不放心,我们却要在阳光如此明媚的暑假里,在各个辅导班、兴趣班之间的奔波,本该快乐的暑假,却要被上学还累。为什么,我的暑假不能由我做主呢?

专家指导:请家长暑假期间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辅导

安排适量的课外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在报名前最好跟孩子商量下,沟通后取得孩子的认同才报名,这样辅导的效果才是最好的。然后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辅导班也是十分重要,看看专家们的意见。

好介绍:看看其他人怎样过暑假?暑假还有什么好玩?

送孩子去上课不一定都是课外辅导,也可以是特色的兴趣班,培养孩子特长的同时也能锻炼孩子,再看看其他小学生如何渡过快乐暑假?

其实,只要和孩子沟通过,适当安排课外辅导和兴趣班,不过量,不要让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相信孩子们还会乐意地去上课。因此,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做好沟通工作才是王道!

孩子上辅导班写作业好不好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二是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

老人竞争一直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儿童竞争却愈演愈烈。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这个目标本身没错,就像少年怀有理想从来没有错一样。但如果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在孩子年幼时就推动他参与竞争,这就错了。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是一个由“小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即“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历史。初生婴儿和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一样无知,体力上比小牛犊更柔弱,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时间也比小牛要长得多。

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足够的积蓄能量的时间。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愈越的顺序。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需要竞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能不说,这看似长远的想法,实际上是短见。

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表面看来这些家长站得高,其实不过是尿得稍远而已。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我曾收到这样一封信,写信的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信是这样写的:昨天,我儿子放学回家,晚上做作业时还好好的,一会儿拿出了一张试卷就开始掉眼泪,我以为没考好,瞄了一眼分数,是99分,我问是怎么回事?他就问:“妈妈,我数学一考就是100分,语文考试怎么老考不了100分呢?”,说着就开始哭了。

我用您的方法告诉他,你自己把试卷订正完,如果全对了,还是100分。可他含着眼泪说,可是在老师那里不是100分,老师今天让我们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我告诉儿子,没得100分没关系,重要的是学过的东西有没有掌握。孩子点头好象明白了,但做作业时还是伤心,情绪不高,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显得心不在焉。我想请教尹老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有个好的心态?

虽然信件只是孤立地陈述了一个生活小片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才上二年级的小男孩为了一分之差而流泪,背后要多少相关事件才会孵化出这个结果呢?老师要孩子“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这真是疯了,家长又在多大程度上推波助澜了呢?

虽然这封信中家长开导孩子的话说得不错,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他并不相信家长的话。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会更难过。沿着这样的心理轨迹一直走下去,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小男孩会是个有竞争力的人吗?

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气场,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我们会说他“格局大”。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凡事很用心却很无力,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

我认识一位年轻人,他的微博大约只发两类内容,不是励志就是抱怨和骂人,情绪总在两极上惴惴不安。他的父母都是当年经过艰苦奋斗,从农村走出来的,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年轻人遗传了父母的智商,小时候很聪明,父母对其寄予厚望,一直不停地给他励志,要他处处胜出,孩子达不到,父母就不停地失望,不停地对他训诫……

现在孩子成年了,对自己不满意,总想做出个样子给父母看,又力不从心,集合不起体内的能量,只能在励志和咒骂中纠结着过日子。如果童年的生活总处于斤斤计较中,大格局从何而来呢?

不能不说,现在的童年生态环境太差了,成人把自己的焦虑过多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即使有“拼爹”这一说,压力实际上最终都落在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过早地被赋予竞争的责任,背负了攀比的重担。

我曾收到一封这样的家长来信,说他为了给孩子择到一个市级重点幼儿园,倾尽全力,想了很多办法,找了一些关系;同时,因为幼儿园要用考试选拔孩子,为了在选拔中能有好的表现,家长早就做了准备,教孩子学了不少东西。但最后却没能被这家幼儿园录取,只好选了一个普通幼儿园。

得知这一消息后,年仅三岁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并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一提上幼儿园,就伤心不已,对于上普通幼儿园非常排斥。眼看着入园的时间快到了,孩子表现得还是很抗拒,家长给我写信要咨询的是,怎么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才能让孩子愉快入园呢?

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是在头痛医脚。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这怎么能用一番说教解决呢。就像不可能通过说动听的话让一个饥饿的人不再需要食物,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解决他正常生命秩序被扰乱的困惑。

让幼小的孩子去竞争,不是给孩子助力,只是给他使绊子。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除了上面提及的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他变得羸弱无力,还有以下几方面损害。

第一种损害是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可现在的情况是,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远较对合作的准备充足。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给其他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有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每天给作业、考试、纪律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红花,定期评比谁得小红花多,多的人受表扬,少的人挨批评。老师还要把这些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每个家长,这又大大地激起了大家的攀比心。

而他的儿子总是得小红花太少,弄得他在别的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就经常批评儿子。结果最近老师找他告状,说他儿子居然偷同学的小红花,还数次向老师打别的同学的小报告,尤其是得小红花数比他多的同学,明显嫉妒这些同学。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所以,并不是这个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显然孩子是被一步步逼到这里的。

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的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儿童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以排除社会环境中丑陋现象对儿童的影响。我们当下的现实却是,学校经常花样翻新地制造着评比,并不考虑这些评比设计的合理性。例如有一所小学,分早中晚三次对孩子们进行评比,评比等级分为五级,从“最可爱的人”到“最不可爱的人”。想想看,一个孩子,很有可能从早上的“最不可爱的人”变成晚上“最可爱的人”,并且经常在各个级别间来来回回地变。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评价却一会儿把他抬到天上,一会儿把他贬到地下。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的内心能不乱吗,他的道德能不被损坏吗?有的孩子学会了表演,有的自我认知被搞乱,有的变得满不在乎……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没有机会发展诚实、友善和宽容,成年后,如何能要求他具有合作的品行?没有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有几何呢?

第二种损坏是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地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的,他被训练得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会不加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

例如有位小学生,他为了不丢掉副班长的职务,每节课都坐得笔挺,蚊子落到胳膊上,都不肯去打一下,生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宁可让蚊子叮一个大包。这个孩子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赏识,但这种反天性的行为肯定会在生命中留下硬伤,病灶不一定在什么地方暴露出来。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活动能力是有限的。努力自我控制的人——强迫自己吃胡萝卜而不是巧克力,或压抑被禁止的思想——随后在遇到无解的难题时,会更快放弃。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即使他们在某些时段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但紧崩崩的精神始终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比如有些过度“吃苦耐劳”的人,他们甚至把“苦”和“劳”当作生命意义本身,把生活中任何一丁点享乐都看作罪过。

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我们发现他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和紧张中,甚至有些人自杀了;或者有些人最终放弃了曾经最看重的名利,心态归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命似乎绕了远道,才进入正途。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妄想中的精神病人,其心理机能是一样的,他们都无法和世界建立正常连接,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存在着。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击倒自己。这和哲学家弗洛姆的观点相映衬:懒惰与过度的勤奋并不对立,它们是人的全面功能受到干扰的两种症状。

在神经病患者中,我们常看到他的主要症状是没有工作能力;而在过度勤奋者身上,我们看到其主要症状是缺乏轻松的享乐和休息的能力。过度勤奋不是懒惰的对立面,而是它的补充。它们都是人内在的和谐遭到破坏的一个后果。

第三种副作用是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长久的、超过承受力的压力首先会在情绪上积淀毒素,影响做事效率和品质。而情绪上的毒素太多了,又会影响到生理健康。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当中,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也会影响到生理发育。

已有研究发现,压力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身高,也有可能表现在机体其它方面,比如皮肤病。英国教育家尼尔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发现,“我从未在一个快乐少年的脸上发现过暗疮。”哲学家弗洛姆也发现,我们的身体对幸福与不幸福的反应,统统比我们的意识对它的感受更明显。身体比心理更不易受蒙骗。这和中国传统医学讲的“七情”对五脏六腑的理论也是吻合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已察觉到社会竞争心理对孩子的伤害,希望还孩子一个童年,希望孩子愉快轻松地成长。但不少人只能在孩子尚小,尤其还没上学时会这样想。一但孩子上了学,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奖励及排名,尤其是老师经常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给家长们的信息——几乎都是各种评价的通报——很多人开始无法淡定了,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开始一边抱怨孩子压力太大,一边配合学校给孩子施压。

理由是,现在教育就这样,不能不竞争,我们也没办法。有的人甚至搬出精子和卵子结合也是竞争的结果这样一个理论,来证明人类的竞争必须是从头开始的。

没错,生命的诞生固然是一场竞争的结果,一个精子为什么可以战胜几亿个精子捷足先登,并不是因为它有竞争意识,而是因为它强悍,它不需要在意别的小蝌蚪游得是否比它快,它只管自己尽情游,就成了赢家。一个人想要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钱。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所以,不要抱怨大环境,先解决小环境的问题,小环境好了,大环境自然就好了。解除竞争压力,制度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靠意识来解决。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我认识一位电视台编导,她的儿子正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儿子今天放学回家告诉她,学校举办了奥数选拔赛,所有同学都参加,卷子上的题好难。她问儿子会做几道题,孩子轻松调皮地回答:“一道都不会。”这句话不但没让她生气,反而隐隐地感到一种欣慰。

她说,以前自己太计较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的其它排名,这让她和孩子都感觉很累。她也一度简单地把这种困扰归咎于社会竞争、学校和老师。后来她慢慢意识到自己这种受害者心理很是可笑,其实主要是自己的焦虑和虚荣心作怪。放下这些,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以前孩子考试不好的话根本不敢跟家长说,现在却能用如此坦然的口气告诉她“一道都不会”,她形容她当时的感觉,不亚于听到孩子说“全都会做”。

亚当·斯密说过,人生中的不幸与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过度高估各种处境间的差别。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间的差别,虚荣心过度高估默默无闻与声名远播间的差别……没错,有一些境状也许比其它境状更值得我们偏爱,但没有什么境状值得人们用太过激烈的方式去追求。

如果不是出于审慎的态度,不顾及正义法则,一个执意改变境状的人,等于是在玩所有危险游戏中最没有胜算的那种,并且把全部家当都押在几乎不可能赢的赌局上。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在本已险象环生的人生中,虚荣是一种自残行为。可以说,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自我伤害。有些人命运不济,与其说是运气差,不如说是虚荣作梗。放下虚荣,就能减少消耗,节约生命成本;克服恐惧,就会降低贪婪,享受生活之从容。“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当下乃至未来,人们比拼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正是俗话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可谓典型的“成功”人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曾经历种种挫败,却一直坚持,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他说,“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诀。

放下竞争意识,才是拿起竞争能力。这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也就是本文要表达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答疑解惑:孩子要不要上辅导班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次家务,要擦桌子、擦玻璃、刷马桶、扫地、拖地,他会如何安排这些事的先后次序?他知道这个过程中如何用水最节约吗?他做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都能够反映孩子的思维方式、习惯和品质。

如果你说,我的孩子不做家务,哦,这比他数学不及格问题更严重。

那些数学能力应该在小学养成?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

从在校学习的角度来讲,计算准而快是后续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多做计算练习。

计算(包括运算律的使用)就是一个熟练工种,想要达到高水准,必须每天定量做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

空间想象力对孩子学习数学中“形”这部分内容来讲比较重要,空间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多动手画图和制作实物模型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孩子一定不能“懒得动手”。

事实上,养成画图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稍复杂些的平面几何时,自己动手画一遍图,体验图形的生成过程,往往能够帮助形成题目条件使用方式的认识。

最终的能力目标当然要面向信息的提取、选择、联系、整合,如果说计算能力是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阅读能力就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面对孩子的“粗心马虎”

家长应该报以什么态度?

所谓粗心,往往是因为你的知识技能巩固工作没有做到位。

“粗心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对所学知识没有吃透,训练还不到位,操作不熟练,或是专注度不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在走神;

所以孩子说“粗心”,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辨析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粗心现象”。产生“粗心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心”这一表象蒙蔽了,而 忽视实质性的问题。认为“粗心马虎是小事”,不仅堵上了自己改进和提高的路,而且很容易导致浮躁的学风,对学习态度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然,再优秀的人也不能保证任何事情都做到100%的完美。如果孩子“会而不对”的现象只是偶尔发生,家长总的来说还是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不要太求全责备。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搞奥数竞赛?

关于奥数:有兴趣,才适合学。

奥数的好处是能够为你的头脑打开另一方天地。但是奥数一定不要为了功利而学,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学,虽然说学习并不完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是长期孩子闹大人烦,起的负面作用足以抵消正面的效果。

而且,有事实证明没有学过奥数的孩子,只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学段中后期的数学成绩并不弱于学过奥数的孩子。

但是说到数学竞赛,那真的是,少数人的游戏。

现在取消竞赛加分的一个好处是,真正还能留下来搞竞赛的孩子都是好这口的。而且数学竞赛能搞到顶级的孩子,对数学一定有非凡的热情,他们的层次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说的“刷题”。

适合搞竞赛的孩子,必要条件之一是真心喜爱数学竞赛活动,能够为此坚持付出;必要条件之二是勇于挑战自我,能够从挑战中得到享受;必要条件之三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至少要优于95%的同龄人。当然智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愿意让孩子参加竞赛历练一下,开阔视野,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能保证有足够的付出,就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成绩了,也不要把搞竞赛作为主业。从结果来看,竞赛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常规学业考试。

做多少题能练好数学?

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而且要看你的“学好数学”定义在什么层次上。就常规课内学习而言,我们一般推荐孩子在学习新课时做两本同步练习册(包括学校作为 作业的一本),而且最好是一本中等难度的,一本难度稍微高一点点的(高一点点就好,不要太难),这样基础巩固和进阶提升可以兼顾。如果有“超前自学”的经 历,自学时已经做完了一本练习册的,那么除了学校作业外,再找一些单元检测题练练比较合适。如果想好好弄弄竞赛,那么至少也得十几本书打底才行(好多竞赛 生学过练过的书摞起来都一米多高)。

现在大环境很鄙视“题海战术”。我想说,“题海”或许不需要,但“题湖”可能还是得有的。

中低年级阶段家长比老师重要

第一,家长一定要主动配合老师的学习要求,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不当。

面对老师的要求,1/3的家长积极跟进,1/3的家长偶有配合,1/3的家长置之不理,这就是优秀生、中等生、薄弱生形成的原因。非常有道理。

“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只有在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才会最大,所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在同一个方向上使力。

第二,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家长比老师更重要!家长比老师更重要!家长比老师更重要!(重要的话说三遍。)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在家期间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只能靠家长,不能靠老师。一般说来,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 2~4年的时间,而且一旦成型就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是可以在每个阶段有意识地调整的)。如果家长抓住了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 面就不需要再为孩子的学习操很多心了;如果家长没有抓住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面想操心都无能为力了。

辅导孩子做作业四个基本步骤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关键是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让他们养成一个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就自然地感到自己的孩子逐渐走上了“正轨”。

一、做作业: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利用几分种时间看家校联系本,了解一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和孩子的表现。鼓励你的孩子把家庭作业分成“我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和“我需要帮助的”。家长应该只帮助做好孩子不能独立做的那部分(例如听写等)。 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

二、检查

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并让孩子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样可使孩子注意今后改正错误,不再重犯。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是否全部完成了,有能力地可以直接帮助孩子改功课,及时发现漏洞及时补习。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注意表扬要具体、直接。比如,说:“听写20个生词,你答对了19个,比昨天有进步了。”如果孩子做功课总是有困难,父母应该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回顾

要经常看看老师改过的作业本,帮孩子分析出错的原因。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孩子会很喜欢你抽出20分钟和他一起读故事书,或者花上一个小时做手工,你也可以借机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以及老师的教学风格。

孩子遇上难题,家长指导要注意分寸。应采取启发方式,给孩子提示一下,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

四、总结

每周一次坐下来同孩子一起总结上周作业完成情况,并制定下周计划。计划应包括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允许他们观看一些动画片。 在完成作业之前,不容许看电视或玩耍。

家长须知:过早让孩子上作文辅导班弊大于利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作文写得不是很好,甚至有个别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可是这时,个别做家长的可急了,忙给自己的孩子找家教、报辅导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写作高手。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不可取。

你让孩子上作文辅导班,老师讲的写作技巧,他们似懂非懂,理解、掌握不了,只能挖空心思、冥思苦想。写出来的作文虽有框架,却无血肉,自然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这不仅容易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大家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这么小就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小学生不善于写作文,最关健的还是他们的阅读量少,肚里没货。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道理:要想从一个瓶子里倒出水来,首先要给这个瓶子装水。如果这个瓶子空空如也,任你怎么倒、怎么挤,也是出不来水的。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阅读面不广,没有看过几本书,肚里没有货,你想,他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吗?巧妇不也难为无米之炊吗?

因此,要想让孩子喜欢写作,首要任务是引导孩子热爱书、多读书。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唐朝大诗人杜甫主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说明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明确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课外书。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小时候不正是因为喜欢阅读课外书(她还把书比作长生果),才逐渐在文坛上学有建树吗?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且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们,为了你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了你的孩子不对写作失去兴趣,请不要过早让你的孩子上作文辅导班。

妈妈的笔记,看人家是怎么带孩子上辅导班的


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上辅导课,总是在想这节课孩子学会了多少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太妥当的。

在4-5岁这个年龄段,甚至是整个3-6岁学前年龄段,家长最应该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扮演该角色的方法。

在思维馆周建新的数学课堂上,我见到了一位很用心的妈妈。她将课堂中所有能够起到教育作用的小细节都写到了本子上,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一根绳子对折一下,剪断了就是1+1=2,再对折一下可以教孩子2+2=4......”。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不需要上什么辅导班,自己也能教”,我想大家都见识过吧?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明白怎么去培养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学过幼教或是教育工作出身。“怎样去教孩子”,是很多家长最想知道的问题,然而又有多少家长能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如此用心?

本来我是想借她的笔记本看下的,但她记录的很认真,基本听一小会就会写些东西上去,再加上课堂上的互动,最终没有借成。我看到她的本子上已经记录了很多东西,本子已经用去一半,前面应该是之前上课的心得。

这一节课上她记录了如何在裁纸、剪绳中贯穿一些数学知识,如加法、对称、中心点、等长。早期教育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生活中融会贯穿,既不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又能开发思维,并且还能培养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再拿小积木块来说吧,这玩具算是比较常见的,那你有没有用手掌按着小积木块在桌面上晃来晃去“变魔术”?6个积木块3蓝3红,手掌盖在上面在桌面上“搓麻将”一样搓,随即漏几个积木块出来问孩子“这是几个”,“手掌里有几个”,“手掌里各有什么颜色的积木块几个”。别小看这么个小游戏,它集“注意力”、“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于一体,有多少家长想自己教育孩子但调动不了积极性,集中不了注意力的?说白了,这是因为你的方法本身没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还谈什么习惯培养。

再者是一个讲义。懂了方法,再配合适合的讲义,回家陪孩子玩时也能顺手教点东西。我想这位记笔记的妈妈在家陪孩子时一定很轻松,掌握了方法,人人都可以当好家庭教师了。那些带孩子到辅导班之后就变甩手掌柜的,看了之后可有感想?

暑假一定要上幼升小辅导班么


据《新闻晚报》报道,尽管价格是幼儿园开办暑托班的四五倍,但这个暑假,不少双职工家长还是主动放弃了低价选择,转而投向高价的早教中心和幼小衔接课程,提早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专家提醒,家长选择这类课程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少学知识多开阔视野,以玩为主,以免让孩子产生“入学恐惧症”。

早教机构迎合家长需求

“暑期来幼儿园参加暑托班的大约有30人,而整个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加起来的人数有160多人。”这是今年芷江中路幼儿园的孩子参加暑托班的人数情况。在南京西路幼儿园,幼儿园400多个孩子,暑托班只来了40个。

对于幼儿园开设的暑托班遇冷情况,芷江中路幼儿园大班的教研组长顾老师表示可以理解,“孩子不来暑托班,一方面家里有老人可以代为托管,也有一些家长会带孩子出门旅游,但更多的还是报名幼升小的衔接班。”“由于教育局的规定,幼儿园是不能提前教孩子小学内容的。”据顾老师介绍,他们幼儿园暑托班的教学计划和平日的正常教学完全相同,没有超纲的内容。“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心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学,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如说拼音这部分内容,是不在我们的教学计划内的,但家长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幼儿园不教。”顾老师表示,正因为家长这样的心态,使得很多早教机构能够更好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这也是现在很多早教课程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另外,记者也发现,不少双职工家庭,尽管家中的长辈有能力带孩子,但很多家长仍然希望把孩子放到早教中心进行学习。“很多家长都告诉我们,虽然家中能够安置孩子,但感觉老人与孩子间的代沟比较大,只能够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一个暑假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觉得时间还是荒废掉了。”位于西江湾路上的一家青少儿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说。

昨天下午4点多,正好是放学时间,在一早教中心外,来接孩子回家的以老人为主。长辈普遍反映,暑假带孩子比较累,让孩子到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学习,既放心也对孩子更有帮助。

中班孩子也参加衔接班

今年暑假,除了一些早教中心,沪上的不少幼儿培训机构都开设了幼升小衔接课程,而这些课程的收费都高达每月3000-4000元,这比幼儿园的暑托班700-800元的费用要高上好几倍。尽管如此,不少父母仍舍得为孩子花上这笔钱。

暑假过后,洋洋即将开始小学新生活,昨天下午4点多,他背着小书包由奶奶领着走出西江湾路上的一家培训中心。“是他妈妈提出要报班的,想利用暑假让他先学一些东西。”洋洋奶奶说,洋洋在家比较任性,老人管不住,也是选择上早教班的原因之一,“集体生活小孩子比较喜欢,可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每次回家他都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又在班上拿了好几颗奖励的星星。”

在虹口区的某少儿教育机构中,记者也看到,一间间明亮的小教室里,10多个小不点儿围坐在两张长桌旁,由两位老师带领着完成各式各样的手工作业,孩子的笑声和叫喊声不时地从教室中传出。据机构内的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是即将上小学的孩子,一些中班的孩子也会来报名参加幼升小衔接班。

个性化教育机构更受家长欢迎

翻看该培训机构的课程表,记者发现,他们一周5天的课程每天从8点开始,上午两节课,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教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识字写字。在1个小时的午休后,下午又安排了手工课和小学礼仪课程。

所有的课程直到下午4点半结束,而这些课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孩子一天8个多小时只能坐在封闭的环境里,由于场地有限,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户外活动,午睡的地方也没有。对此,老师的回答是,“孩子们都不怎么爱午睡。”

记者看到,临近下午放学时间,一些孩子实在坐不住了,只能围着老师在教室疯跑,难免磕磕碰碰。一些小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倦怠,望着窗外发呆,“怎么奶奶还不来接我?”“幼儿天性好动,让他们一天8个小时坐在教室里,也不能午睡。总觉得不太合适,所以,送了几天就决定不去了。”一位中班小朋友妈妈吴女士说。

在另外一家早教中心,记者了解到,在孩子进入机构学习之前,他们会对孩子开展一系列个性化的测试,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以便让情况相似的孩子能够在一起学习。这样的个性化教育也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

◎专家建议

选择课程应考虑实际情况

对于家长纷纷为孩子报名早教课程,芷江中路幼儿园的顾老师认为,孩子年纪太小,学的知识太多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导致他们的后劲不足。

“有些孩子喜欢和他人沟通,能够互动得很好,这些孩子可以很适应,但另外一些孩子就会死记硬背,这样就不适合上这类课程,家长在选择前必须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顾老师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小班的孩子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亲近一些大自然。”另外,她觉得小班孩子还应更多地和同年龄,或是稍大一些的孩子交流。

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顾老师认为,他们可以为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做一些准备,但并不是以学科学习为主,“他们可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培养自己对知识、对学习的兴趣。这个年纪的孩子,家长应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面对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在生活中主动寻找答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帮孩子选课外辅导班3个步骤》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活动方案的步骤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暑假期间家长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辅导 暑假已经来到,但是暑假也是家长们最头痛的假期。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呢?为了不让孩子在假期玩散了心,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进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报名辅导班的数量不可太多...
    2021-03-27 阅读全文
  • 孩子上辅导班写作业好不好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
    2020-09-29 阅读全文
  • 答疑解惑:孩子要不要上辅导班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
    2020-12-09 阅读全文
  • 辅导孩子做作业四个基本步骤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关键是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让他们养成一个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就自然地感到自己的孩子逐渐走上了“正轨”。 一、做作业: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利...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暑假辅导班活动总结 本次暑假园里开展了辅导班的活动,是为了帮助那些学习进度缓慢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幼儿们举办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去辅导他们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暑假即将到达尾声,活动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是成功的,所以就来做本次活动的总结。
    2020-08-27 阅读全文

暑假已经来到,但是暑假也是家长们最头痛的假期。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呢?为了不让孩子在假期玩散了心,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进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报名辅导班的数量不可太多...

2021-03-27 阅读全文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

2020-09-29 阅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

2020-12-09 阅读全文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关键是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让他们养成一个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就自然地感到自己的孩子逐渐走上了“正轨”。 一、做作业: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利...

2020-09-30 阅读全文

本次暑假园里开展了辅导班的活动,是为了帮助那些学习进度缓慢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幼儿们举办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去辅导他们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暑假即将到达尾声,活动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是成功的,所以就来做本次活动的总结。

2020-08-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