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国妈妈鼓励孩子得全A有绝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父母喜欢向人炫耀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而美国父母则喜欢向人炫耀自己的孩子球打的好。言外之意,美国父母重视体育胜于重视学习成绩。
凡事都没有绝对的真理,看事情也需一分为二。美国人重视体育,这话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绝对结论,我并不完全赞同。
有一次,观看我家二宝参加地区体操比赛时,坐在我身后的一对美国妈妈,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巧了,这两位妈妈,一是白人,一是黑人。听她们一黑一白的对话,颇有趣味。wwW.yJS21.COm
黑妈妈:我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你有啥绝招没有?
白妈妈:我有绝招啊。想听吗?
黑妈妈:当然想听啦。你的绝招到底是什么?
白妈妈:我用物质刺激法鼓励我儿子得全A。
黑妈妈:怎么刺激呀?要通电吗?(咱信口发挥一下,开个玩笑,别当真)
白妈妈:哪用通电呀。几张钞票就可以搞定。
黑妈妈:快说说,怎么搞定。
白妈妈:得A的功课,我奖励孩子十美金。得B的功课,孩子什么奖励都没有。得C的功课,孩子欠我十美金。
黑妈妈:哎,有趣。这招灵吗?
白妈妈:当然灵啦。那个学期结束时,我孩子得了全A。
听到这两位妈妈的对话,坐在她们前排的我,不禁想到了我家的大宝。不知我用这招来对付大宝是否管用?
回到家,当我把这个物质刺激法向大宝传授时,这孩子脸上乐开了花。妈,好呀。以后你就用这个刺激我得A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利用假期学英语有绝招
父母们普遍反映,由于寒假中天气寒冷,很多孩子习惯窝在家里做“沙发小土豆”。学校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进入寒假和春节阶段,孩子突然放松下来,很容易养成睡懒觉和长时间看电视的坏习惯,孩子一天中的黄金有效学习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某家长说:“我的孩子读的是双语幼儿园,平日里还能说些英语单词和简单对话,但是寒假里天天看电视,把所学的英语早就抛到脑后了,我该怎么办?”
建议一:节假问候说英语
寒假期间,家长们会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鼓励孩子开口说英语。比如在春节期间特别教授孩子们春节拜年时常用的问候语,例如:HappyYearoftheOx祝您牛年大吉!HappyNewYear!新年快乐!Goodfortune!万事如意!家长在节日里尽量鼓励孩子开口说英语,朋友家人的鼓励会让孩子更添学习信心,有了信心,孩子自然越学越起劲。
建议二:亲子游戏益处多
节日里如果还是要求孩子一板一眼的像上学一样学习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寒假里,家长可考虑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坚持学习。陪孩子玩一些小的英语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玩游戏的过程,父母们尽可能地让孩子来主导整个游戏,并且耐心地陪他们完成游戏的每个环节。比如孩子喜欢看某个卡通片,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考验孩子能否用英文正确读出或拼写他们的名字,训练孩子的发音和字母认知。或者用英文和孩子进行鼻子、眼睛、耳朵的比赛,看看谁的反应最快,以此巩固孩子对单词的熟练程度。
建议三:音乐教学良处多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启蒙英语教育十分关键。选择的音乐谱曲要轻快明朗,音调舒缓,适合孩子哼唱,歌曲中的单词的音节发音要标准且歌词连贯押韵,歌曲也不宜过长,应便于孩子记忆。家长可以按照以上几个考量标准,为孩子选择一些音乐。如果能反复播放,同时与孩子喜爱的卡通人物结合效果会更好。
在选择英语歌曲时,如果有条件选择的话,家长可尽量选择专门为辅助孩子英语学习所创作的歌曲。这些英文歌曲在制作时会特别力求发音清晰标准,并在歌曲所涉及的词汇上有所针对。词汇和旋律采用阶进式的由简到繁,很适合作为孩子英语学习的辅助内容。例如:歌曲“Hello!Mickey(你好,米奇!)”中就是针对英语问候和告别语境特别创作,每首歌中会反复使用1至2个关键词句,很适合低幼龄孩子学习,让孩子们在歌曲中自然而然掌握词句和语境。这些歌曲分别录制在“边学边唱”CD中,父母可以在家中或是开车的路上反复播放给孩子听,CD中还特别录制了卡拉OK版本,可以便于孩子准确地跟唱。
建议四:让孩子当小老师
很多家长会在寒假期间送孩子去上英语辅导课,但是有时候总觉得孩子在培训中心表现和家里表现会有落差。家长们不妨可以引导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由孩子来扮演老师,教导家长学习英语,在这样一个角色反串的过程中,孩子由被动汇报转为主动模仿,会令孩子觉得新鲜有趣,积极性也会更高。
目前,有很多英语培训机构为小学员们提供一些课后辅导资料,便于他们在家中温习。比如:为每个小学员准备的课后辅导内容中包含了所有在课堂中所讲的词汇和句型,孩子们可以做一个“小老师”,按照上面的内容教父母,父母们也应该积极配合学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另一方面能增加孩子的表述能力和自信心。
美国的学区房居然也得靠抢
北京实验二小的学区房房价卖到了每平方米最高30万元人民币。不过,岂止实验二小学区房的房价高企,只要与重点中小学沾边的学区房,每平方米一二十万元人民币早已司空见惯了。于是,有人感叹,如此高昂的教育投资,倒不如选择送孩子到美国读书呢。
但是,到美国读书更离不开学区房了。确切地讲,学区房的概念就是“舶来品”。之前,国内中小学就是划片就近入学,并没有学区的概念。所谓划片,就是将学校周围的某些街道、居民区指定为招生的范围。如今,社会上很“国际”地将划片的范围统称为学区。
实际上,国内所讲的“学区”,与美国的学区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学区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地方的学区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该地区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也就是说,每个社区的教育质量是由社区居民自己买单的,而且是项必须长期缴纳的费用,只要拥有房地产,无论该家庭有没有学龄孩子,都要缴纳这份税收,终身不能免除。
所以,美国的“重点”学校对学区内房价贡献非常大,同样条件的房子,在好的学区和一般学区的价格可能会相差一倍。因为学区内优质中小学资源丰厚,必然吸引更多注重教育的富有家庭搬来定居,带给更多的税收,商业氛围更活跃,房价水涨船高。而房价上涨,地产税相对变高,学校就能争取到更优的教育资源及各类设施,提升质量,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现在的美国“重点”中小学的学区房的房价也是一路飙升。个中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来了”。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美国人”的父亲。当初,“重金”送夫人前往美国生子的目的,就是期望自己的孩子不必遭受国内幼升小、小升初乃至中考、高考的煎熬。现在孩子5岁了,朋友便萌生了前往美国挑选一处好的学区购房,以便将来孩子顺利入读当地的“重点”小学。
原先,朋友相中了一处学区房,附近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名校。然而,朋友还没有等到联系上卖主讨价还价,就被告知房子已经售出了。与房屋中介一打听,原来那套学区房竟然有十几个买家同时在抢,最终一位中国买家以高出卖主开价十多万美元的价格抢走了。而且,那位买家还是一次性现金支付。
朋友对同样来自中国的竞争者的“大手笔”十分感慨。但是,房屋中介讲的另一件事情则更让他咂舌。原来,房屋中介曾经代售过另一处学区房,结果吸引来了6位买家。卖家一时难做决断。于是,卖家竟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6为买家分别写一封信,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个房子。卖主最终选择将房子卖给了一位孩子有入学需求的买主。
其实,到美国购买学区房的中国买家未必都有子女有入学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买主还是出于投资房地产的目的。随着居留在美国、投资移民美国、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人数逐年增加,这些“中国”家庭必然为子女选择美国优秀的中小学,那么这些中小学所处的学区房价自然存在升值的潜力。那些见识过中国学区房房价飙升的中国人,当然不会放过投资美国学区房的新商机。所以,美国学区房遭遇中国买家的“疯抢”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国内划片入学政策不同,美国学区制的入学条件还是非常人性的。只要家长在学区内拥有房产的所有权,子女理所应当地就读学区内的中小学。如果家长在学区内没有房产,也不要紧,可以让孩子寄宿于学区的人家中,邀请房屋拥有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样可以办理入学手续。甚至,家长只要租住学区的房子也能实现孩子就近入学。如此灵活的入学方式,无疑也增加了中国投资人依托美国学区房获利的途径。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美国的学区制只适用于美国的公立学校。而美国的公立学校除了交换生的形式外,并不直接招收非美国的学生。而且美国的居民区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人以群分”。尽管美国禁止各种各样的“歧视”,但在居住区方面“歧视”非常明显,由此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族群特色。
通常情况下,白人居住区一旦搬来了一两户其他族裔的邻居,那么整个居住区的“原住民”有可能会出现逐渐搬离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原有学区的办学质量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直接了解目标幼儿园有绝招
当下,又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期,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幼儿园的选择一直彷徨不定。为了使家长能更轻松的完成孩子择园的问题,专家给出了三个选择幼儿园的绝招。
绝招一:要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情况,最好打电话,或者当面同园长谈谈。一般来说,园长不会拒绝一个想让孩子入园而进行咨询的父母。提问的面愈广,愈会让你了解深入,愈能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绝招二:同已在这所幼儿园就读的孩子父母进行交谈。你可以利用幼儿园晚接时间,与幼儿园游乐场里正带孩子玩耍的父母攀谈,尽可能获取你所想要的信息。
绝招三:带孩子一起去参观幼儿园,问问孩子是否喜欢这个新学校。
在面对面的谈话中,可以问如下几个问题:
1.幼儿园有哪些附加活动?(比如:外语、音乐、体育等)
2.一个老师照顾多少个孩子?(通常一个老师照顾7个孩子比较合适)
3.过去两年中幼儿园职工的更换频率为多少?
4.经常会组织郊游吗?(比如:去动物园、博物馆等)
5.会不会有些外人(比如:观摩团的老师)来参观幼儿园,还是说孩子会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里?
6.幼儿园会不会经常给父母汇报孩子的成长状况?如果孩子有了困难或其它不良的表现时,幼儿园是否会主动同父母联系?
7.幼儿园是否经常让父母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如父母开放日、父母会、节日庆祝活动等。
8.这家幼儿园是不是比较擅长儿童教育?它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9.孩子的适应期将是多久?(专业人士建议,至少6天到3个星期)
美国“特殊儿童”有“特权”
我女儿在美国读小学。去年11月,我去参加女儿班上的秋季Party。在Party上,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孩子。
那是一个患有高位截瘫的黑人男孩,坐在轮椅上,头被一个宽松的塑料套固定在椅背上,两只胳膊被固定在扶手上,脚被塑料套固定在踏板上。这个男孩的左手手指可以微微挪动,轮椅的控制板就安装在他左手下。他的手指朝不同的方向稍微一动,轮椅就会向前走、向后退和转弯。
据说,这个“智能”的轮椅是政府有关部门送给他的。
在Party上,这个男孩身边有一位特殊教育老师,协助他参加各项活动。比如大家一起玩“秋天的树”,那位特殊教育老师给了这个男孩几个样子,问他要选哪种树。他选出一种,老师就照那个样子剪,每粘一个树叶,老师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作品完成后,老师署上了男孩的名字,举到他眼前给他看,黑人男孩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吃东西时,特殊教育老师把蛋糕掰成小块,喂到男孩嘴里,再把果汁递到他嘴边……
很凑巧,这位特殊教育老师是我的邻居,我和她聊了聊。她一直在我们这个学区的中学当特殊教育老师,最近,小学的特殊教育老师人手紧张,她被临时借调过来帮忙。
我以为,那个男孩只是在开Party时过来热闹热闹,没想到邻居老师说,他每天都来上课。
我很不理解。这个孩子的身体状况这么不好,为什么还要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他有必要这么辛苦吗?
邻居老师说,这个男孩虽然身体有病,但智力正常,不能因为身体上的病痛妨碍了智力的发育。参与同龄孩子的活动,有利于他的身心发展,无论学校要安排多少人手,都要让他来上课,这是他的权利。
学校用专门的校车,每天到他家接他上学,放学后送他回家。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到操场上玩,老师也会推着这个男孩去,让他呼吸新鲜空气。这个男孩无论在哪儿,邻居老师都会在旁协助。学校还安排了一名家长义工和老师一起照顾这个男孩,因为像上厕所、换尿布这样的事,一个老师忙不过来。
从这个黑人男孩身上,我们可以管窥美国残障儿童教育。
1975年,美国通过了法律,政府对身心残障的婴幼儿提供免费教育和治疗,赋予残障儿童接受免费、适当公共教育的权利。
0至3岁的孩子,如果身心有问题,政府的专门机构会安排治疗师上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让理疗师对身体残障的孩子进行理疗及康复训练。
孩子长到3岁以后,公立的教育系统会接管。各地都有“特殊教育幼儿园”接收身心有问题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独立教育计划”,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这个教育计划要有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专家、老师和家长的签字才能执行。进入学龄的“特殊儿童”,学区会安排他们进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的特殊班读书。如果孩子一直需要“特殊教育”,那么,这份“独立教育计划”会一直伴随孩子,直至高中毕业。
这一切,都由政府免费提供。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说,美国每年要在“特殊教育”上花费数千万美元。难怪有人说,在美国,生“特殊儿童”的父母比其他父母省钱——美国的托儿费很贵,而“特殊儿童”进“特殊教育幼儿园”不用花钱;美国的医疗费用更贵,但“特殊儿童”可以申请政府的医疗卡,看病不用花钱。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摩比周老师有绝招
我们从小没吃没没喝的也没有让家长为吃饭操过心,现在孩子有吃有喝的,但吃饭问题却让家长伤透脑筋:
有的孩子边吃饭加看电视,否则就不吃饭!
有的孩子慢慢地吃,一顿饭一个小时也吃不完。
有的孩子一口青菜也不吃。
有的孩子吃几口饭就不吃了。……
我们看看家长的招:
追:追着孩子喂饭。
诱:吃完饭咱们买玩具。
逼:必须吃完!不吃说不定还挨打。……
我有一招可以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但搞不好,孩子连碗都可能吃掉。
方法很简单:限时吃饭,不吃端走,下一顿不到时间不开饭,中间没有任何零食。现代孩子几顿不吃饭饿不出问题的。孩子吃饭不香,其实是没有尝到饿的滋味。吃饭是孩子的本能!遵循自然法则,孩子才知道吃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这一招你敢试吗?
一招不行,可以看第二招:
孩子不吃饭,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用游戏法哄"哄"孩子吃饭。
1、第一种方法,让孩子"猜"菜。让孩子闭眼睛喂孩子菜,让孩子猜猜是什么菜,孩子不愿意猜了,再变个花样,喂两样菜让孩子猜,甚至三样菜让孩子猜,如青菜包豆腐等,孩子一定喜欢。
2、方法二是"钓鱼"。用筷子夹些菜,让孩子玩钓鱼游戏。把菜夹得高高的让孩子当鱼把头仰得高高的来吃菜。
3、方法三"模仿"。家长说这个菜可以长力气,那个菜变聪明……自己大口大口的吃,孩子会模仿学。
4、方法四比赛:跟孩子比赛吃饭吧,家长一大碗,孩子一小碗,看谁能吃完。
5、方法五"定规"。告诉孩子,饭菜并不是因为好吃才吃,不好吃的也要吃一点。
6、方法六"做好饭"。做孩子喜欢吃的饭吧,孩子喜欢吃菜芯,与个双嫩又甜。我自己使用各种方法逗孩子玩,还是把孩子喂瘦了,到了姥姥很快就吃胖了。不过现在大了,胖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7、方法七--"没有想好",您接着想吧。
上面内容,回家试试吧。待孩子适应口味后就可能大口大口的吃饭了。
周建新老师:
思维馆高级教研员,新浪五星教师,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八年学前及竞赛数学教学经历,授教学员数以千记录。侧重研究孩子认知能力形成的过程,并能够站在系统及哲学的高度来指导儿童认知,教学效果突出。
妈妈吃螃蟹宝宝得奶癣
妈妈吃螃蟹宝宝得奶癣
秋季到来,宝宝的脸上总是红扑扑的……每年秋冬季节,在天气转换时,总是婴幼儿好发奶癣的高峰季节。这时候,不仅宝宝难受,而且妈妈心焦……在上周的名医网上聊中,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施婴婴教授提醒诸位妈妈,最近是奶癣的高发季节,既要让宝宝远离致敏食物,妈妈自己也要学会“忌口”。一旦发现宝宝奶癣发作,不要病急乱投医,也不要掉以轻心。
秋冬交替奶癣频发
最近正是菊黄蟹肥的时节,个大、喷香的大闸蟹纷纷“爬”上了餐桌。刚刚生下宝宝的林女士禁不住“食指大动”,品尝了几只。这一天,她就给饿了的宝宝喂了奶。没几分钟,宝宝的脸上现出了一块块的小红斑。她一时不以为意,可一个小时候后惊讶地发现,那些小红斑居然慢慢渗出了浅黄色的液体。这下,吓坏了的她连忙把宝宝送去附近医院,经诊断,宝宝是得了“奶癣”。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施婴婴教授指出,婴儿奶癣是一种过敏症状的皮肤病,病因复杂,有的婴儿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均为过敏体质,则孩子80%是过敏性体质。在婴幼儿时期,早期过敏原主要为食物、日光、化妆品、肥皂等,都可能诱发“奶癣”,甚至吃少量的鱼、蛋也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幼儿,在添加辅食时,要格外小心。对于母乳喂养的家庭,妈妈们要更留心自己的饮食,切勿贪图一时的口福,“连累”宝宝被奶癣缠上。
【专家说法】消化不良加重奶癣
采取母乳喂养的家庭,妈妈们应调整自己的饮食,少吃鱼、虾、蟹等含蛋白质高的水产类食物,以及辛、酸、辣等调味品。此外,还应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畜、禽肉类食物。如果采取牛奶哺喂,可适当延长牛乳的煮沸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也可适当增加新鲜果汁、水果、蔬菜等。但值得提醒的是,不论采用何种喂养法,都应注意不要给婴儿喂得过饱,因消化不良会使奶癣加重。
盲目断奶影响宝宝健康
4个月大的欣儿原本粉粉嫩嫩的,煞是惹人喜爱,但最近,一些密集的小丘疹爬上了她原本粉嘟嘟的脸蛋,皮肤也变得干干的,还有灰白色的鳞屑。家里的老人家认为,欣儿是得了奶癣,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给欣儿断奶,切断“源头”。为此,欣儿的妈妈非常犹豫。一方面,她不愿意看到欣儿因为奶癣瘙痒,日日寝食不安,而另一方面又担忧,太早断奶不利于欣儿的健康成长。
“家长往往误认为‘奶癣’与吃奶有关,采取提前断奶的办法。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湿疹照长,而且婴儿也会因为母奶或牛奶的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其它病并发。”专家提醒家长,切勿因为爱子心切乱投医,盲目为孩子断奶。
【专家说法】高蛋白易诱发奶癣
如果宝宝以奶类食品为主食,要判断是否还能吃奶,得从寻找过敏源做起。引起吃奶孩子发生奶癣的可能的过敏食物不外乎牛奶、母乳或添加的辅食。若怀疑是奶过敏,一是尽量吃母乳,二是可以将牛奶多煮沸几次,以破坏致敏的蛋白质,然后再喂孩子;或者还可选用特殊配方奶粉(比如:水解蛋白奶粉、羊奶等喂养)。
此外,由于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诱发婴幼儿过敏,父母应注意避免让4个月内的宝宝添加高蛋白辅食。
提醒及时就医避免奶癣复发
孩子得了奶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尽快控制病情,避免患儿病情加重和复发。奶癣的破损处,可涂用一些皮质类固醇霜剂,有较好的止痒抗过敏作用。如果奶癣并发感染,局部可用具有消炎、止痒、抗过敏、抗真菌等多种作用的药物。如果皮损较广泛或瘙痒明显,还应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等。
奶癣宝宝科学食谱
菜泥汤(白菜、胡萝卜、卷心菜)、丝瓜汤、绿豆百合汤、泥鳅汤等。
“奶癣宝宝”饮食要点
要点1:避免让宝宝提早年龄阶段地过量进食,食物应以清淡为主;
要点2:寻找可疑的食物过敏原,如果发现明显地诱发宝宝长奶癣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妈妈也应避免吃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但过段时间后,还可从少量再作尝试;
要点3:给宝宝添加新食物要从少量开始,如果10天左右宝宝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才可能再增加摄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种的新食物;
要点4:少吃动物油,适当多摄入植物油;
要点5:牛奶煮沸次数要多一些,使其中引起过敏的乳白蛋白变性,从而减轻过敏;
要点6:饮食多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苋菜、荠菜、马齿苋、冬瓜、黄瓜、莴笋等,少食刺激性食物;
要点7: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要点8:4个月内的宝宝不要过多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免因为不易消化,诱发过敏。
妈妈教我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前段时间妈妈给我在她的电脑上看了一组照片,妈妈一张一张给我看解释给我听,照片上的小孩有的只有跟我那么大就在雪地里砍柴,有的不能上学要帮家里做事去放牛,有的没有教室老师跟小朋友都在露天站着上课,妈妈说那里的小朋友很少能吃饱饭,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没看过高楼大厦,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妈妈说1.凯凯可以跟老师小朋友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教室里有玩具,电视机,书,,,那边的小朋友只能跟老师站在露天上课,2.凯凯不肯吃饭要吃零食,肯德基,那边的小朋友能吃上饱饭就已经很奢侈了。3.凯凯洗澡还要玩水,那边的小朋友用水还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这样一对比凯凯是不是觉得很幸福了。
妈妈说我希望凯凯可以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把吃零食,买玩具,过年的压岁钱存起来帮助那些小朋友或有困难的人好吗,我说好的,(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个巧虎的储蓄罐,我们给它取名爱心虎,希望满满的爱心可以温暖人心,愿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跟我们一样幸福)
孩子有自信,关键是妈妈!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儿所的事都可以。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哪怕几天内加起来的时间只有10或15分钟,但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等,妈妈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5、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6、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7、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8、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孩子有着太多的话要对妈妈说。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乎它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的与孩子保持平等和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不是现在,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之类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的述说,也应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接着安排好时间。10、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
,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
从美国“最不靠谱妈妈”那里,学习如何放养孩子
为人父母实在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既要防范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又不能事事包办,以防养出一个“巨婴”。本文作者王苏定居美国,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游走东西、养育孩子的经验出发,建议家长们对孩子采取“放养”态度,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而自信的人。
网上一直有家长在讨论穷养、富养孩子的问题。对于正好有一儿一女的我来说,无论穷养、富养都有一定的困难。
穷养,怎么个穷法?窝头咸菜,破衣烂衫,在物质上断了孩子享受的念头以劳其筋骨,炼其意志,有道理,但现实中很难持续地做到;富养,同样,怎么个富法?以我们这种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硬要让孩子去见识富人享受的方方面面,也够勉为其难的。
养孩子,上关国家未来,下系小家幸福,工程之浩大繁复,比读个学位、谋个官职难多了。再要一会儿装穷,一会儿充富的,像我这种懒惰的家长就别想继续当下去了。心虚地想想,闭着眼睛下了决心:干脆放养!
无独有偶,就在我痛下决心不当尽职尽责的好妈妈而是放养孩子时,我了解到美国也有这样的妈妈,她们中的经典人物就是莱诺·斯堪那翠(LenoreSkenazy)。
在大家开始讲究吃有机的散养鸡(Free range chicken)的今天,她出了本《放养孩子》(Free-rangeKids)的书。散养鸡可以大行其道,放养孩子在许多美国父母的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作为一名专栏作家,莱诺在2008年的一篇专栏文章提到,她让自己9岁的儿子一个人在纽约市里乘地铁,由此引起轩然大波!从此,你如在网上搜一下“America’sworst mom”(美国最差劲妈妈),莱诺当仁不让地名列榜首。我看了这头衔,当时吓得心里一哆嗦,缩着头暗暗地庆幸自己的“放养”计划没有声张。
今天,我之所以敢斗胆“叫嚣”这个主张,是因为我从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放养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的未来、幸福计,咱也挺直腰杆、昂起头说说我的理由。
回国探亲,我的小侄子刚好7个月大。按照咱们中国人“七坐八爬”的说法,可爱的小家伙是该坐起来了(这也不能太死板,孩子成长的速度不一样,这只能是个参考)。但孩子还不会坐,家人有些着急,尤其是想起我在儿子6个月时带他回国住了两个月,那时我儿子已是四处乱爬,抓着沙发、床框往起站,坐在奶奶给铺的凉席上一根一根把席子扯坏的淘气样,更为小侄子还不会坐而着急。
我观察了两天,告诉家人:“不是孩子不会的问题,是大人根本没有给他机会。”4个大人围着小侄子转,小家伙只要稍微一哼哼,就有大人赶紧上前把他抱起来,这一天的功夫不是躺着就是抱着,孩子哪儿有机会坐呢?
孩子小的时候,是完完全全靠着父母才能生存的。娇小的婴儿要格外呵护,爸爸妈妈抱在怀里,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安全感。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给儿子洗澡时他紧张的表情,小手本能地紧抓我的衣服,那种依赖,那种无助,让父母不由地搂紧孩子。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们就得学会渐渐地把孩子放下,让他(她)有机会发育成长,有机会探索他(她)周围的世界。
说实话,我们放手孩子本是无意识的。俗语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我们真差不多是这样。生儿子时,家里没有人来帮忙,我们是看着《婴儿第一年》(Baby’sFirstYear)把儿子带大的。
书上说2个月时要让孩子练习抬头,先生就认真执行。经常把躺着的肥肥的儿子翻过来,两只小胖手一边一个放好让他趴在床上练习借助臂力把头抬起来。开始,儿子不行,脸朝下陷到床里,看不到任何东西,一边使劲一边哭,眼泪、鼻涕弄得满床单都是,看得我非常心疼。
我说这么小的孩子算了吧,先生不同意,非得坚持。结果,3-4次后,儿子慢慢可以抬起一寸高,一拳高,渐渐地还可以左右看看了。有了这个进步,儿子可高兴了,流着哈喇子乐。从此,儿子该发育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按书给他机会,给他空间,给他创造环境去探索这个他逐渐能够去摸、去爬的世界。
在我们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地学习的经历。向自己认为好的抚育方式学,从自己认为不好的养育方式里汲取教训。
因为身处西方这个环境,观察和我们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父母带孩子,学到很多。比方说,孩子刚学会走路时,跌跌撞撞,摔倒的机会很多。西方的父母在孩子摔倒后,很少有人像我们中国家长急冲过去,查看伤势,又是帮孩子揉伤,又是帮孩子擦眼泪的,咱中国的家长夸张的还会说:“打地!怎么让我们的宝宝摔了一跤!”他们则多半会望着孩子关切地问一句:“你没事儿吧?自己站起来。”
说来也怪,父母这样控制住自己关注的情绪不紧张,孩子也就咧嘴哼两声自己爬起来。反倒是我们家长紧张地冲过去,孩子一般都是放声大哭,因为他们从家长的重视程度上敏感到问题严重而觉得害怕,心理上一脆弱,伤处就更疼了!
小小的孩子对周围的事情、父母的情绪是感知非常敏锐的。孩子跌倒了如无大碍,应该放手让他(她)自己学会爬起来,这难道不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吗?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过中国家长关爱孩子极端的例子。朋友的女儿比我的女儿略小,在小姑娘开始会爬时,我看到爱女心切的爸爸一直弯腰用手托着女儿的肚子。女儿从门口爬到客厅,爸爸弯腰托着肚子跟到客厅;女儿去爬楼梯了,爸爸依然弯腰托着肚子跟到楼梯那儿。
我在诧异之后忍不住问:“为什么要这样?”一家人几乎异口同声地答:“我们试过,孩子这样跪在地上爬,膝盖很疼的。”好家伙,全家上从姥姥、姥爷起,下到爸爸、妈妈,全体都试爬了一遍得出这么个结论。
我从心里想说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啊,也没见过哪个婴儿四处爬时疼得呲牙咧嘴的,他们对自己新添的本事乐着呢。孩子小,骨骼软,加上皮下的脂肪,和大人的感受不会太一样的。但是,看到这么尽职尽责的爸爸,我把话咽回肚里,心里感叹:“我怎么就没有这样为孩子献腰献身的精神?!”
>>点击下一页继续查看
儿子上中学后,参加了校足球队,恰好就在我们小区对面的球场练习,儿子就骑车过去,不用我们送了。如果从我家到孩子的学校有行人走的路,我会考虑让孩子走着上学。我的儿子给我们做过早餐,炒过菜,回国时还得意洋洋地做给奶奶吃。所以,三项我都占全啦。
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家里虽然几乎一直有保姆,但我和弟弟从小都是被要求分担家务的。买菜、打酱油、打开水、在蜂窝煤炉上做米饭,这些我们在比我自己孩子都要小的7、8岁时就会做了。
我和弟弟大学时都要求去外地上学,父母同意了。但是,录取后,爸爸妈妈也说得非常清楚:“既然你要独立,要飞远,那从现在开始就自己准备行程吧。”于是,从注销北京户口开始,买火车票、托运行李,爸爸妈妈再不过问,都是我们自己办理的。
放手的结果,是我和弟弟生活上都很独立,由自立而自信,生活在眼前丰富起来,世界是个开阔的未来。
我之所以在儿子11岁时开始教他做饭,起因于我们一个朋友上大学的孩子。那年,我们出门旅行,回家的路上,绕道去看看这个朋友在大学读书的女儿。姑娘成绩很优秀,是拿全额奖学金(不是助学金)上学。吃过她爸爸无数次美味,天性我又爱吃,问起她在学校的生活自然离不开伙食问题。姑娘说,吃腻了学校的食堂有时也自己做。问她做些什么,竟然是除了意大利面条,还是意大利面条!
回来,我是痛定思痛,觉得怎么也得教会孩子做个蛋炒饭吧。这样,我的孩子上学时,读书辛苦之余,至少还能自给自足地享受一点儿美食。另外,我还有个特别的私心,悄悄告诉儿子:“为娘的传你这么个技艺,到时和别人抢女朋友时,你可就技高一筹啦,切记,切记!”
西方的父母养孩子也有很多不放手的一面。和我们东方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呵护多不同,美国的父母倒是在孩子大些时开始过分担心,怕孩子被心理变态的人拐走,怕孩子一个人在家出危险或是坏人上门。于是,各州都有法律规定几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单独在家,家长不遵守不留神就会被邻居给告了!
我的孩子的校车站离我家只有5户人家远,邻居和我的孩子都是一起用车送下去的,偶尔走一下,也是有大人跟着。想想,真是过分!但我还不能不这样,担心邻居有看法,如果被告一下,后果很严重。孩子会被社会工作者带走,你得竭力证明你没有忽略孩子的安全,这样的麻烦还是轻易不要惹的好。
实际上,据统计资料,现在拐走孩子的事件并不比几十年前多,只是因为媒体的渲染、科技传播的快和广让人感觉坏人四伏。其实,伤害孩子的陌生人不多,很多是孩子认识的熟人呢。
这样由法律保护、父母监护下的孩子其实是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空间里,长久下去,他们还会自己保护自己吗?
美国的社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爱护过分了,媒体称这样的父母是“直升机”父母,老是在孩子的头顶上盘旋不去。纽约时报前两天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新生入校时开始硬性规定家长必须在某日某时离校,让孩子能独立适应新室友、新学校,可见不肯松手的父母有多执着了。
在为人父母的经历中,我常常想,有多少时候我们对孩子过度的爱成了他们成长的障碍?以爱的名义,我们替孩子遮风挡雨,有时也挡住了他们展望未来的视线;以爱的名义,我们给孩子搭筑暖巢,有时会忘了寒冷也是种生活的体验。
我们牵着孩子的手走了一程,该放手的时候还是得放手,再爱,我们也不可能和他们牵手一生。
穷养还是富养?不如放养吧!
喜欢《美国妈妈鼓励孩子得全A有绝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鼓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