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孩子要成长,父母怎么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4日,省图书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公益讲座在举行,4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没阻挡住家长参与学习的热情。
家长们纷纷发问:在社会发展加速、竞争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温良恭俭会不会受欺负?强势霸道是不是更易成功?是放手让孩子摸爬滚打,还是尽力包办铺平通向成功的道路?……
“人格补钙”
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小A放学一回家,就对着妈妈大发雷霆:“你为什么不帮我把直尺准备好?老师上课要我们准备直尺,全班只有我没带。我恨你!”
面对孩子的呵斥,这位妈妈诚惶诚恐,连番道歉,还要保证绝不再犯。
“或许在部分家长看来,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传递的危险信号却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小A的责任意识十分薄弱。”某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说,在现代社会,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呵护有加。这是人之常情,可遗憾的是,在这过程中,不少家长常不知不觉就忘记了该扮演的角色,将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都一股脑儿抢过来。不知不觉中,孩子不仅未得到锻炼,反而丧失最基本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弱化成人必备的人格要素。家长应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压担子、定规矩,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每一次为孩子“人格补钙”的机会。
放手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敏感期,都会有特殊的探索欲。然而,总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伤害,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却没意识到,这样做看似完美地解决了近忧,却为孩子的未来埋下更深隐患。
在讲座上,该负责人分享了一个案例:B小姐出生于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一切生活中的问题都不用过问。
然而,B小姐虽然取得研究生学历,但她的父母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已完全习惯于依赖父母。现在,她的父母一天24小时都要保持手机开机,因为女儿随时都会来电要他们做事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成长。”比如,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摸东西,聪明的家长会故意将有烫感又不会烫伤孩子的开水放在低处,孩子摸过一次以后,不仅明白了“烫”,而且以后也会小心防备被开水烫伤。注重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导,注重总结经验,家庭教育其实没那么难。
引导思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大,可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让其不失阳光温暖、健康向善呢?
“家长首先应正确理解强大的含义。真正的强大不是好勇斗狠,比的是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人际和熟练的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竞争。不过,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仅凭家长耳提面命显然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领悟和体会,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孩子发问。”
市民黄先生的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总会有别的孩子来抢他手上的玩具。“我该不该教他反击呢?”黄先生十分苦恼。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着告诉孩子怎么处理,不妨先问问孩子:别人抢你的东西,你该怎么办?”该负责人说,“也许有的小孩会说抢回来,也许有的小孩会认为要回家锻炼身体,长得壮壮的,以后别人不敢抢……专家说,即使有的答案会不尽如人意,家长依然可以继续发问,比如,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停地发问,不仅能引导孩子持续思考,也能启发孩子寻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家长再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很多父母乍一听这个题目,一定会惊呼。孩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办,那还得了,我们还有没有父母之尊严。
嘿嘿,我就知道很多父母会有此高见。可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与孩子之间很多的困惑与纠结,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我们所谓的尊严。而忽视了孩子的尊严,甚至连孩子的感受我们都没有真正在意过。
今天张健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父母们,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孩子期待的爸妈。也许所谓的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对爸爸的声音:
1、老爸您很忙,我知道,但我的童年很短暂,而您的陪伴对我很重要。张健老师说过:父亲的陪伴和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成正比;
2、老爸您总是喜欢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您知道吗?除了您比较的那一条,我其他的都很优秀。您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呢?这样我高兴,您也愉悦;
3、老爸您知道吗?我不喜欢您和妈妈争吵,因为每一次您们争吵,我都深深的自责。总是以为是我不好,才让您们争吵;
4、老爸,我最喜欢的是和您平等的对话,因为每次这样的对话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认为我一定会超越爸爸,您可不要生气哦。
对妈妈的声音:
1、老妈,张健老师说过,妈妈的鼓励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棒,您知道吗?其实我也很需要;
2、老妈,我知道我时间很宝贵,但是您知道吗?每一次我的时间都被您安排完了,我心里都不舒服。其实,如果我来安排我会更加努力的;
3、老妈您总喜欢关注我的学习、考试等情况,其实您知道吗?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比您更关心,我希望您更多的关心爸爸;
4、老妈,看到您每天这么辛苦的忙碌,我想告诉您,我已经慢慢的长大了,您很快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父母怎么做:
1、多认同,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
2、多放权,少施压,多信任,少怀疑;
3、多授渔,少给鱼,多做做,少说说;
4、多陪伴,少忙碌,多机会,少剥夺。
当孩子被同学起外号,父母该怎么做?
当孩子被同学起外号,父母该怎么做?
“妈妈,我要改名!”女儿气冲冲地跑进厨房,对我大声嚷嚷,小脸通红,眼里汪着一团泪,眼看就要滚落下来。
今天是女儿升入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经过了一个暑假,孩子们又聚在一起,估计打打闹闹寻开心。我把煤气灶关上,把菜盛到盘里,放到饭桌上,然后心平气和地问:“哦,为什么要改名呢?”
“他们给我起外号!”女儿说着,声音哽咽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把女儿搂进怀里,拍了拍她的背,“我们以前上学时也都互相起外号,每个人几乎都有外号呢!”
“可我就是不想让人起外号!”
“哦。好。妈妈支持你。那咱一块想想怎么办。”
女儿一听,立马从我怀里挣脱出来,擦干眼角的泪痕,满怀希望地看着我。
“嗯,第一个办法,谁给你起外号,你也给他起一个外号!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女儿眼里一亮,但很快黯淡下来,“可是,我不想那么做,我不想和他们一样。”
“那第二个办法,就是装作没听见,该干嘛干嘛!”
女儿眼里的光更暗了,“可我做不到,我心里不舒服!”
“好吧,那就试试第三个办法。试着和他成为朋友!”
“什么?他给我起外号,我还和他做朋友?”女儿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地看着我。
我拉起女儿的手,轻轻拍了两下。“对,孩子,谁给你起外号,你就努力和他成为好朋友。你想啊,如果你们是好朋友了,他还会给你起外号吗?说不定,有人再给你起外号,他还会挺身而出去阻止呢!”
女儿陷入了沉思。她显然没想到,妈妈会给她提出这样的建议,本来她以为,听了自己的控诉,妈妈会去学校找老师或者找学生家长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她知道,有同学的妈妈就是这么做的。
“第一种办法,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而且表明了你的态度——我不是好欺负的!很过瘾是吧!”我看着女儿逐渐阴转多云的小脸,试探着问。
她点点头。但是眉头还是紧锁着。
“但是,效果呢?”我顿了顿。“最后大家都有了外号,好像扯平了,但是大家心里都不舒服。结果呢是两败俱伤,大家都输了。”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二种办法呢,需要广阔的胸怀。对你要求太高了,很难做到。而且太委屈自己也不行,咱不能当软柿子,没有立场,不知道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且纵容了某些人,是不是!”
女儿底气十足地抬起头,看着我,然后声音洪亮地答道:“就是!不能让他们横行霸道!”
“那么,咱试试第三种办法。化敌为友。哪有好朋友给对方起外号的,对不对?”我看了看女儿多云转晴的小脸蛋,抛出了最后一个球。
“每一种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就看你用哪一种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看。前两种也算是解决的办法,但是第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暴制暴,只能两败俱伤。一时冲动,结果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多不聪明啊!”
“第二种是要求太高了,需要海阔天空的胸怀,一般人很难做到,而且会纵容某些人。关键是太委屈自己,心情不好。”
“那么,第三种就是最好的办法喽,双赢!你还多了个好朋友!”我伸出一只巴掌,女儿也兴奋的伸出一只手,然后“啪”地一声,女儿的脸绽开了一朵花。我多么希望,从此,当女儿碰到难题时,她会想起我的这番话,她不会再一味地伤心,难过,犯愁,而是理性的分析,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包容别人,成就自己。
人生路漫漫。为人父母,我们总希望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但总有一天,她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长夜漫漫,愿我的话会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女儿前行的路,让她勇敢坚强地走下去。
文/清风明月
孩子小心眼,爸爸妈妈要怎么做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方说宝宝动不动就会哭泣,就会发脾气;宝宝有时候会惦记一件事情很久,只要不完成就会一直说;宝宝有时候不会体谅他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等等。
遇到宝宝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呢?怎么样才能够让宝宝的心胸宽广一点呢?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些让宝宝变得大度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适应环境
要是有新鲜的事物或者人出现在孩子面前的话,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适应,这样孩子才不会显得那么惊慌失措,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大度。
要做好榜样
宝宝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呢就是爸爸妈妈和一些亲戚了,孩子的言行模式是通过模仿所看到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因此,要是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包容,热情,和他人和谐相处的话,相信宝宝们看在眼里,也会一点点去模仿。
这样一来,宝宝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以后,就会慢慢在和别人的相处过程中,变得大度,变得比较和善。
平时要换位思考
“自私”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在孩子跟他人不开心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所以爸爸妈妈在安慰孩子的时候,最好是能够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思考一下别人的委屈,让孩子也能够体谅他人。
多让孩子跟同龄人玩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在上幼儿园之前很少和别的孩子相处,所以孩子无法了解到别的孩子的性格。因此,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一起玩吧,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开始慢慢接受别人了。
对待孩子要宽容
孩子非常调皮,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破坏一些东西。爸爸妈妈要知道这是孩子的本性,不能因为孩子这样做了,就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孩子。
孩子非常希望爸爸妈妈用爱来对待自己,所以,要是孩子出现破坏的行为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宽容孩子,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跟孩子说明,下次不能再这样做了,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宽容,以后也会宽容待人。
宝宝小心眼是能够改正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观察,及时把孩子的小心眼扼杀在摇篮里。
培养创造力宝宝父母怎么做?
养育宝宝,父母有责。习惯了照顾宝宝成长的父母,你们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应该了解创造力是考虑周密,与发明不太一样。在处理事情时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是“敏觉力”;能想出很多解决的方案,这是“流畅力”;一个方法行不通就采用别的办法是“变通力”;能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叫“独创力”;做事周详则是“精密力”。所以创造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明是有差异的。
另外父母本身也要有创意,才能培养孩子。至少观念要开通、心情要开放,那么身旁的一景一物莫不可做为教材。我有个口诀:“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或是蹲下看他画、看他做。要了解和帮助孩子就要走入孩子内心的世界;微笑就是倾慕、喜欢他,而点头表示接纳,这样才能走入他的世界。有人几年前在女师专当主任时,有一天他儿子对他说:“我希望有两个爸爸”当时他吓了一跳,可是马上又接着问:“哦!为什么?”“我希望一个爸爸在女师专上班,一个爸爸在家陪我。”这句话使他知道陪他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倾听”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了。
孩子一天天聪明,只靠学校是不够的,也要家庭密切的配合。激发孩子的潜能在家庭部分,父母应该有几点认识——
了解父母要知道孩子哪些行为是创造力、哪些不是。有个外国学者以孩子像狗或像猫来分别,猫是比较淘气、调皮而狗则比较呆板、不拐弯;因此有创造力的孩子较像猫。
示范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
鼓励父母要鼓励孩子提出各种想法,即使有些答案是想像也不要遏阻;更何况,很多事经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往往有很多的成功是得自第二个正确答案。
父母要多充实自己父母不要一心寄望学校;如果不懂方法,现在有非常多的亲职教育参考书或讲座中以学习,成功的父母和孩子是一块儿成长的。我家经常开家庭会议,大家都要说出家人的优点与缺点,然后依情况再贴贴纸或画星星;另外,我也鼓励孩子写日记来增进语文能力。
根据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态度如果比较热情、民主而非冷漠、独裁,孩子的智能比较高。”在温暖而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问题,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良表现,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其创意而变得更聪明。最后,还有一个重点要提醒的是,不仅要父子连心、母子连心,夫妻还必须连线。因为,家庭破裂固然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但最大的祸首是夫妻的教养态度不一,所以夫妻一定要事先沟通好,给孩子一个自由、安全、和谐的气氛……
总之,“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早的认同对象。有创意的父母常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变得新奇有趣;他们会倾听、有容忍不同意见的雅量,能鼓励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提供无批判性的家庭气氛;并允许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对孩子所能处理的事情也尽量让他参与决定。在一篇‘如何培养超级巨星’的研究中,带来令父母兴奋的消息——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更有成就,生活的更好、更灿烂。
教育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六岁;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情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时,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们建议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与孩子交流。
2、“别跑,会摔跤的。”
这样当然是好心,作为家长,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吗,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孩子肯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当家长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小心,果汁会洒出来的!你会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对家长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宝宝的短。
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可是想过没有,当家长对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会这么做。作为父母,责任是爱并且帮助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话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让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之间的仇视和斗争。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样总能得到红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样有礼貌,用这种比较的办法绝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记住,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如果家长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家长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可以对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也不会被孩子看作是个“坏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长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做什么让家长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就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请孩子帮家长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家长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家长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家长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孩子出了问题,最好不责怪他,因为问题的出现总能从家长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样,跟家长的语言极其相关。应该慎重表达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期待培养好的孩子,要从家长的言行做起。
怎么做,孩子才会爱学习?
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才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该怎么做,你我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
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培养孩子成就感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比如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例如,当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你怎么考的这么烂?你丢我们家的脸!”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亲,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还不知道的,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这么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培养多元化教育价值观
寻找孩子闪光点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Howard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数学逻辑能力、语文能力、空间能力、体能、音乐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等八大能力来做分析。这一提倡“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理论,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
比如说,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语文、数学等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的也不会受到重视的孩子。然而按照加德纳这个“多元智力因素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能力,这个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辅导孩子积极思考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让孩子真心喜欢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亲应该帮助他学会做乐观正面的归因。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我很笨!”,而正面积极的念头是“我下一次要考好……”;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时,孩子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别的小孩都比我聪明。”,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应该是“我要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
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而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做二十个数学题等等。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教孩子学会这门知识。
对孩子发火后该怎么做?
我一直要求自己不做情绪化的妈妈,也倡导大家不要做情绪化的妈妈。可成人的世界也不一定都能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你对孩子发火,毫不保留的表达你的情绪时,一切提醒说教都来不及不可挽回,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或茫然、或害怕的表情?该如何快速的与孩子和好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呢?下面就让育儿知识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和经验。或许你还想了解《教育孩子要用心》
上周末,面对午餐时间到处乱跑嬉闹的兄弟俩,我忍不住对他们发脾气了,勒令他们离开餐桌,到旁边罚站,看依然逞强嬉笑的老大,有些害怕的老二。我意识到我该尽快做点什么......
一、与自己和好
先反思了下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好好吃饭失败,引起我的愤怒。马上离开餐厅,不再让情绪化的自己继续面对孩子,喝了杯咖啡让自己安定下来。再整理了下自己的思绪,梳理下要和孩子们表达哪些内容,重新返回到孩子面前。
二、与孩子和好
1、先向孩子承认错误
蹲下来,向孩子解释刚才我为什么发脾气,请他们原谅妈妈的冲动,让他们知道我已经平静下来。“妈妈很抱歉,刚才对你们大喊大叫了,有没有吓到你们?”当我们示弱时,孩子反而更容易接纳原谅我们。老二过来抱着我说:"妈妈,抱抱我,我不喜欢刚才你那样。"老大说:"妈妈,没关系,是我们太调皮了。”
2、和孩子分享我学到的经验,回到原点就事论事。
愤怒下的妈妈可能会说些过激的话,笼统的情绪的宣泄并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如:“你怎么这么讨厌!”“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妨分享下你的经验。我对孩子说:”我很生气,但不应该说你们讨厌。”如果妈妈这样说:”我提醒你们3次请不要打闹安静吃饭你们都只答应但没停,妈妈有被骗的感觉,很伤心,生气。“这样你们会不会明白妈妈的话安静下来。老大说:“那我会马上知道自己说话不算数了,马上不闹的。我一开始就是没和弟弟玩够,还想玩,没注意自己说话不算数,对不起妈妈。“
3、和孩子约定以后的处理方法。
我问孩子们:”以后如果你们做的不对,你们希望妈妈怎么做提醒你们?“孩子们制定了一个”暗号“,说如果他们再做的不对,我就说这个“暗号”他们就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4、谢谢孩子们的原谅
最后,拥抱孩子们感谢他们的原谅,也约定以后彼此生气时不能乱发脾气,而要好好告诉对方,表达出来。
一场暴脾气的宣泄以和解告终。孩子们安静的回到餐桌用餐,看着他们我自己在想,如果刚才我不和解会怎样?可能表面上的结果也是一样,孩子最终回餐桌吃饭,但实际呢,那个对他们愤怒的妈妈的恐惧与不安依然存在那里。这对他们未来勇敢坦然的面对事情有害无益。相反,和解会让孩子依然感受到爱,也能更正面的面对事情。我们常对孩子说,妈妈不怕你犯错,但犯错要及时改正,这话放妈妈身上依然受用。我们不是圣贤不是女神,只是个妈妈,有时会愤怒、有时会生气、有时会伤心,都别担心让孩子看到,及时正确的去和解才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稳定和谐。
当孩子哭闹,你会怎么做?
当孩子哭闹,你会怎么做?
刚看到一则新闻,一家人因为三岁孩子的哭闹而发生的不幸。事情源于在高速路上一对夫妻带着三岁的儿子去旅行,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方向盘产生了兴趣,提出想要摸摸方向盘,这个要求一开始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没想到孩子马上哭闹起来,看到孩子哭闹不止,孩子的妈妈一心软就说“反正路上也没有什么车,就给他摸一摸!”但是孩子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想开摇摇车一样转转方向盘,孩子的父母又再一次拒接。于是孩子又再一次哭闹起来,孩子的妈妈再一次心软,对孩子爸爸说:“你在一旁看着,手扶方向盘,如果有危险你也能及时阻止。”孩子开了一会儿后回到后座位。可是孩子似乎还是不够过瘾又开始哭闹起来,妈妈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再一次让孩子开车,没想到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车子过桥时撞破围栏直接冲到了水里,就这样一家三口全部遇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
看到这则新闻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悲哀,因为孩子哭闹不止,竟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在高速路上开车?这不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呀!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生命不应存在侥幸!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家庭教育,其实家庭中类似的情节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不吃饭想吃冰淇淋,不吃就哭闹不止;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一定要买,不买就哭闹耍赖;孩子一定要喝饮料,不喝就哭闹;作为家长,当你的孩子一味的提出无理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孩子哭闹不止,你会怎么做呢?是心软妥协?是严厉打骂?还是理性对待?我想对于心软的父母,我能充分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众中之重,但是心软不代表一味地妥协。作为成人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应该理性对待,妥协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蛮不讲理,打骂也不能从根本得到良好的效果。有一段话我十分认同,“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哭闹是从“心软”到“反思”再到“愤怒”变化的,以至于后来家长感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蛮不讲理,大人最后坠入了不大骂就管不了的无边深渊,遗憾的是大人正是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那么怎样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止呢?孩子是十分聪明的,观察能力堪比甚至超过成人,所以要给孩子我觉得首先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行为,其次要有一定规矩,再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机会,当然这个选择是孩子喜欢并且家长也愿意发生的,最后就是家庭理念一致,我想只要做到这以上几点,我们的孩子都会是个可爱、有礼貌的孩子!
孩子将要入学 家长应该怎么做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如 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要成长,父母怎么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