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科学的惩罚孩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2-26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最科学的惩罚孩子的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宝宝,下面十个方法科学又智慧。

1、规劝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案例:打架、乱丢东西……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案例:吵闹不休、吵架……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实施惩罚时的注意事项:关键:把握原则控制情绪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宝宝年纪小难免经常犯错,特别是在宝宝2岁左右,宝宝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爸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恩威并重”,家长惩罚有方,孩子便会乖乖听话。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惩罚方式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呢?跟妈咪育婴君看看教师妈咪是怎么做的:

1、犯错前先做申明和提示

爸妈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套原则,并一直坚持实行,让孩子知道家长在某些方面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那么孩子便会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表现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如果妈妈不喜欢宝宝在晚饭前吃糖,宝宝坚持要吃,妈妈可以事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妈妈不准你饭前吃糖,吃糖多会蛀牙而且你事后肯定不想吃饭。”再如宝宝死活不愿去刷牙,妈妈不必软磨硬泡,只需给宝宝一个提示“宝宝如果不去刷牙,明天就不能吃点心了,因为吃点心后不刷牙,牙齿会长虫子啦!”在宝宝将要犯错之前向宝宝申明提示将要面临的惩罚,宝宝“怕怕”自然也就乖乖听话啦!

2、罚宝宝独自呆在房间

现在讲究保护孩子自尊心,对孩子的惩罚可是打不得又骂不得,家长可以尝试一些小手段来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又能惩罚孩子的目的。

如果宝宝做错事还死口不认,叽叽喳喳地向爸妈发脾气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家长不必和孩子扯红脸皮,你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避免战争升级。让宝宝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呆着,让宝宝有一个缓冲区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能够让他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他能够冷静下来了,家长可以耐心、客观地和宝宝一起分析问题,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再适当地指出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下次该怎样注意同类的事情。爸妈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让宝宝表达心里的感受,宝宝感到父母是愿意倾听,是尊重自己的,才就能把父母的“教育”听得进去。

3、罚宝宝失去原有的某些待遇

家长不妨在某些事情上和宝宝事前“约法三章”,并严格遵守,让宝宝意识到父母的“说一不二的威严”。比如家长每个月都有给宝宝一定的玩具预算,前提是宝宝要拿到父母奖励的5颗奖励星星,如果宝宝做错事,或者表现不乖,爸妈可以减少一颗星星作为对宝宝的惩罚。

当然,这些奖惩行为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公平,如果爸妈以减少星星作为威胁手段,随意逼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那么宝宝对于这个“约法三章”便不怎么感兴趣,更不用说去遵守了。再如宝宝每天下午都有个“点心时间”,但是如果宝宝做错事,在提醒他后还不愿改正时,就可以罚宝宝今天不能吃小蛋糕,让他失去一次原有的待遇。

4、罚宝宝减少玩的时间

宝宝天生爱玩,所以对于宝宝来说,减少玩耍的时间无疑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啊!如果宝宝只顾着玩玩具不愿意上床睡觉去,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宝宝曾经和妈妈约法三章,如果9点还不去睡觉的话,明天就只能玩1个小时的玩具了”宝宝知道妈妈是说到做到的,自然就会乖乖去睡觉了。

作为惩罚,家长减少宝宝玩的时间之外,还可以让宝宝做一些体力活。家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给宝宝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房间,或者洗碗。对于一些不喜欢做家务的宝宝,附加的家务活惩罚肯定让他下次不敢再犯错了!

5、让宝宝承担犯错的后果

宝宝顽皮不听话,对于父母的规劝屡教不改,那么就适当地让他尝尝任性的结果吧!宝宝在生活中多犯错“碰壁”,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宝宝的受挫能力也将会更强。

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摔玩具,妈妈可以把宝宝的玩具都收起来,并且罚他3天内不准玩玩具。或者宝宝在公园和别的小朋友打起架来,妈妈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内不能去公园玩。家长在做这些处罚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惩罚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只有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些惩罚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气哦!

6、讲道理,不犯怒

孩子对于爸妈的指示不但拒绝听从,还在家里满地打滚来让爸妈屈服自己的要求。对待宝宝的执拗和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长态度强硬,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挫败感,反而加重他抗拒的情绪。所以家长首先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用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沟通时家长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给孩子反馈时也切记空洞的说教和啰嗦的“语重心长”,像这种沉重的对话,只会减少宝宝与父母交流的欲望。家长在沟通中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即使宝宝做错了,但是他能够说出很好的理由,那就原谅他,甚至主动放宽你的原则,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大胆实践。

巧妙运用方法来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起教育的方式,一般总是强调孩子年幼无知、情感脆弱、身体稚嫩,应当从正面引导教育,讲道理说服。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讲道理与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两种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只用其中一种,教育孩子的效果是不会太好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心理学上,把奖赏和惩罚分别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指利用某种刺激来增加在此刺激之前的行为的反应频率。而负强化则相反,即利用某种刺激来减少在此刺激之前的行为的反应频率。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它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抑制某种行为的反应频率。

儿童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学习、判断是非、记忆等能力较差,在犯了错误之后,虽经家长指出和教育,还有可能重犯。这种现像并不表明儿童不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而是由于他的自制力不强或已经形成了习惯和这种行为的结果多数能给孩子带来好处或满足。因此,为了教育孩子,家长有必要利用惩罚来改正他的行为。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孩子的多种教育手段中,惩罚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且要运用适当,要与其他教育手段配合使用,不能滥用。

那么,怎样正确运用惩罚手段来教育孩子呢?

1.要及时惩罚。惩罚按孩子产生错误行为到得到惩罚所间隔的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及时惩罚和滞后惩罚。在产生错误的同时或刚结束时就给予惩罚为及时惩罚。而隔了一段时间后的惩罚为滞后惩罚。一说来,及时惩罚容易获得最大惩罚效果。原因是:

①通常,儿童的错误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例如,说谎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偷吃东西能带来口福等,这些好处就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物。他拥有和品尝这些好处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抵消受惩罚的体验。

②迟到的惩罚会把惩罚的目的弄混。如果一个孩子早上有了错误行为到晚上才惩罚,那就有可能会使孩子以为惩罚是由晚上的某个行为引起的。所以,家长如果要惩罚孩子一定要及时,最好不要“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

2.要运用适合的惩罚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并不是指打骂孩子、棍棒教育,而是指用适当的方法使孩子体验他的行为给他带来的消极后果。例如,有位家长屡次教育孩子玩完玩具后要收拾好,可是孩子总是做不到。于是,有一次家长就挑出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当着孩子的面扔掉,并且告诉他:既然你不收拾玩具,乱放碍事,就得扔掉。从此孩子记住了这个教训,玩完玩具就自觉整理了。

家长对孩子的处罚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暂时禁止孩子看电影或电视;取消带他出去玩的计划;在一定时间不许他玩心爱的玩具;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冷落孩子,等等。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并且,家长在实施惩罚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惩罚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惩罚是他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惩罚使他能够改正错误或保证不再重犯错误。

3.运用“自然后果惩罚”,通俗地讲,就是让孩子自作自受。这种办法最早是由18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提出来的。他主张因孩子犯错误造成的后果要让孩子自作自受,从中体验不快,迫使其改正错误。

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第一,能使孩子发现自己行为的错误,比家长的教育印像更深;第二,孩子体验到的痛苦和不快是他自己造成的,可以避免由家长实施惩罚带来的对抗心理;第三,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更愿意改正错误。例如,孩子故意把衣服撕破,家长不要给他缝补、更换,继续让他穿撕坏的衣服,让孩子自己体验穿破衣服的不便和不快,从而懂得撕衣服是错误行为。

4.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还应掌握一些惩罚的技巧。第一,同样的惩罚由一个经常奖励和正面教育的家长实施,比一个习惯于对孩子冷淡和疏远的家长实施更为有效。第二,讲清惩罚的理由,会增加惩罚的效果。第三,家长平日在对待孩子时要言行一致,说话兑现。第四,家长在惩罚孩子后,不要马上对他过于爱抚,否则会抵消惩罚的效果,也许还会使孩子得出父母对惩罚后悔了的错误印像,甚至还会增加孩子的错误行为。

惩罚变教育孩子的艺术


一讲到惩罚孩子,许多家长就会“谈虎色变”,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其实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惩罚的时机和方法,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环境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一、从年龄方面来考虑,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惩罚方法。

1、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让他们接近的“禁区”时,如果家长反复对他们说“这样做不好!”,但产生不了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想方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可以对他们说“宝贝!快过来,这个玩具可好玩了!”,从而达到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

2、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当他们犯错时,可以通过皱眉、减少买玩具、暂时隔离、语言批评等对其进行教育。

3、对于到了学龄期的孩子,当他们犯错时,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们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等方法进行教育。

二、从性格方面来考虑,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惩罚方法。

1、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对他们所采用的惩罚方法可以稍重些。

2、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从环境方面来考虑,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惩罚方法。

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表情或动作,这样做不但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而且他们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家长的要求。家长当众批评、责骂孩子的做法应该坚决禁止。

四、家长对孩子实施惩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惩罚要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对他们进行惩罚。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以后,再对他们进行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就会摸不着头脑,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受罚。2、要罚在明处。对孩子惩罚的时候,要讲明道理,同时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因为什么而受罚,但必须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仍然是父母的好孩子,父母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3、要充分考虑孩子犯错的动机。孩子常常是因为“好心”,而办了“坏事”,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而产生不良行为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他们进行惩罚,极有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当孩子口渴时,心里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果倒水时不小心将水洒了一地。这时如果家长在没有问明白的情况下

,就对孩子进行批评,不但冤枉了孩子,而且孩子也许以后也就不敢自己尝试做事情了。反之,如果家长冷静下来,向孩子问明情况后说:“你想自己做事情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半杯就不会洒了。”孩子的心情就会放松了,不仅会继续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会非常乐意地帮你去做其他家务。因此从原则上来讲,只要孩子是因为“好心”而办了“坏事”,就要先对他们进行表扬,然后再帮他们分析做“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父母执罚时意见要一致。在某一家庭成员惩罚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或做法,即使是正确的意见也要事后说明,否则不但会使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还会令家长丧失权威。

5、对孩子要提出积极的建议。家长在惩罚孩子时

如何对待孩子的过错――惩罚


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话》

对于孩子特别的过错,惩罚也是不能缺少的,关键在于把握惩罚的尺度,发挥处罚的积极作用,防止和消除消极作用。

惩罚的分类

就惩罚实施的主体而言,惩罚可以分为自然惩罚、社会惩罚和父母惩罚。

自然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自然规则而受到的来自自然的惩罚。如没有记住父母的教导,被火烧伤、被水烫伤,都属于自然性惩罚。天气太冷而不愿多穿衣服所导致的挨冻,过分挑食或不认真吃饭要挨饿,都属于自然性惩罚。

社会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社会规则而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惩罚。如打碎邻居家的玻璃要赔偿,或者要为邻居更换;弄坏伙伴的玩具,要向伙伴道歉并赔偿;都属于社会惩罚。

父母惩罚是指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而导致过错,特别是任性、坚持过错时,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惩罚。

有些惩罚是不能选择的。但从孩子的教育来说,应该自然惩罚优先、社会惩罚次之、父母惩罚最后。因为自然惩罚会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父母教导的意义。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不给孩子留下身心遗憾,自然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社会惩罚会让孩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在接受社会惩罚的过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利益共同体,要共同承受过错的责任,这对形成孩子的规则意识,并遵循社会规则,乃至成年后遵纪守法,都是有益的。从客观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最难掌握的。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免受自然惩罚和社会惩罚,因此是需要的。但一旦过分、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误解,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对抗。惩罚过多,还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自卑感和无能感,失去主动性、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动机。而如何惩罚孩子,也是令父母十分头疼的问题。

就父母惩罚的动机来说,惩罚应该分为以惩为主、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和以罚为主、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无意过错,应该实施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有意过错,应该实施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父母惩罚的方法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包括“关爱撤出”、“权力维护”的成分。

关爱撤出是指失去父母关爱、以及由此失去特权,如没收儿童的玩具或糖果,取消带他们去看电影的计划。

权力维护是指运用父母的权力,让儿童引起注意、停止过失举动。在这些活动中,维护父母的权力。

在使用惩罚时,要有口头言语的伴随,让儿童知道行为的后果。这些言语既有警告性后果,“你要如果,我就……”,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的愤怒。也要有关爱性的后果提示,“你如果这样做,就会……”,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孩子的关心。通过以上两个方面,从认知和情感上影响儿童。

以下方法供家长参考:

语言批评。当孩子犯有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他;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讲述自己行为的过程,往往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并且会越说声音越小。因此,父母耐心听孩子的讲述,既是尊重的表现,也是教育的过程。等孩子讲完以后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孩子们都会犯错,而家长一味的迁就孩子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但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对家长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家教艺术。家长们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首先,家长需定下一些规矩,一开始便减少幼儿犯错,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也应如此。这个是针对幼儿之前的坏习惯而制定的。家长可以适当的定好规则,把错误的惩罚事先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当孩子逾越了规则之后,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注意记下两点:1,事先必须跟孩子达成共识,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必须得到惩罚的。当然,为了幼儿的配合,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且惩罚的后果他可以承担。这样一来,也培养了孩子的一种责任感。2,父母态度一定要诚恳且坚持自己的原则,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会自觉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不再犯相应的错误。如若家长不能坚持原则惩罚孩子,不仅孩子以后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的威信。

其次,家长在孩子第一次犯错,如何科学地惩罚孩子呢?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及时惩罚。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第二、点到为止。教育心理学中曾提到一个“0反应”,就是说,家长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即孩子为了早点结束家长漫长的训斥,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说知道了,实际也许什么都没听进去。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以至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第三、以理服人。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家长的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时,家长必须要与孩子说理,并取得孩子的认同。否则,孩子的认错只是屈服于家长的权威之下,并不会保证下次不再犯错。在这里,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而且家长必须做到就事论事。很多家长训教孩子时总会翻旧帐,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也就会对改错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态度尊重。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实践证明,有些家长在教训孩子时的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在惩罚时应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措词、语气。不仅如此,如果要进行让孩子罚站,罚坐等惩罚措施,家长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的处罚地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第五、手段多样。惩罚并不是只有打骂和罚站等传统的做法,还有很多替换的惩罚行为。以下介绍几种:1,适当的剥夺孩子的一些权利或没收孩子心爱物品。权利,比如说去游乐场,看动画片等的权利。心爱物品,如零食,玩具等。如果孩子犯错误了,家长剥夺他们的权利或没收物品,让孩子知道必须达到相应的条件才能重新给予他,孩子就会按家长说的去做。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通过奖励这些,吸引幼儿去做一些事情,养成一些良好习惯。2,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如果孩子在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家长可以将孩子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某种意义上,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3,适当给孩子相应的家务,特别是对于不喜欢家务活的孩子,这种方法不仅教育了孩子,还同时让孩子在惩罚中养成清理的习惯。但家长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要求孩子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家务。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如果询问孩子在做家务中学到了什么,还会让孩子收获成就感。4,排豆子。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着急了就乱丢东西,发脾气。家长可以买一些豆子,让孩子把这些豆子排成规定的形状,或者让孩子用不同颜色,形状的豆子粘贴作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耐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能力。

第六、罚后关怀。处罚后,家长应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些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罚他了,就不会再爱他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同时,家长也应对孩子说明:“下一次,你不再犯,爸爸妈妈就不会这么对你。”这样,孩子才会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下一次,不会再犯。

最后,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总之,孩子犯错难免,做为家长,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去正确地引导孩子。这样一来,孩子才会在犯错中不断地长大。

正确惩罚孩子的办法有哪些


正确惩罚孩子的办法有哪些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惩罚孩子的十个妙招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科学方法


家长在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所出现的以上不良现象,会严重损害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会扼杀孩子们天真的个性和求知的欲望。那么家长应如何科学地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确立四种科学方法

方法一:端正好的作业态度,培养孩子自觉意识

从小学低年级起,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消除诸如应付差事之类阻碍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低级动机,使他们认识到做好家庭作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是需要培养的。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要让孩子心里界限分明。有一位孩子放学了也不好好写作业,只想着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玩罢了才做作业。于是,有天晚上,孩子放学后她妈妈就一直坐在孩子身边陪他写作业,不做饭,也不让老公动手做。孩子问:“妈妈你们怎么不做饭啊?”妈妈说:“爸爸妈妈要等你把作业做完,作业是最重要的事情。”就这样,全家一直等到8点多孩子写完作业才做饭,吃完饭已经9点多了。这件事对孩子触动很大,从此以后,孩子总是完成作业后才去做别的,养成了高度自觉的学习习惯。

方法二:做好准备工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当环境符合人的主观需要时,人就表现出肯定的态度,会产生满意、愉快等情绪;反之则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忧虑等情绪。心情不同,学习效率自然不同,因此家庭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若条件许可,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光线充足的房间,排除电视、音像、亲友交谈、家长娱乐等方面的干扰,使孩子安心做功课,同时要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完成作业的所需的文具等,以免孩子要用时却找不到,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方法三:合理安排作业顺序,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可要求孩子先复习一下所学知识,再动笔写作业,若抓起笔来就写,孩子会因为暂时性遗忘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从而产生烦躁感。作业最好能遵循先易后难,感兴趣为先的原则,即让孩子从较容易的、他感兴趣的作业做起,这样因为喜欢,孩子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效率高,往往很快就能完成。在做不拿手的科目时,因孩子底气足,即使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所向披靡,起码也会好得多。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加之低年级学生还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利用时间,因此,家长就应教育、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连续做作业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不应超过1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疲劳”,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下降,错误率上升。研究表明,小学生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以5~10分钟最恰当。如: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安排为2小时,可分4阶段,每学习半小时便休息10分钟,这样效率最高,除了这种每天作业时间的安排,每周也应有一个“总结性”的安排。比如利用周末,与孩子坐下来共同总结一周作业的完成情况,找出优、缺点,然后根据学习规律,与孩子一起制订下周的学习计划,包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安排、看电视和读课外书的安排等,逐步让孩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方法四:检查不包办,督促孩子主动完成家庭作业

小学生大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因而是家长的检查、督促就显得特别重要。家长每天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最好能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测算一下难易程度和孩子做完这些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规定时间让孩子去做。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还要进行检查是否完成了,质量如何。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如发现孩子作业有漏掉的,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少写了哪道题,而应让孩子自己对照检查并补上。对于出现错别字,也不要直接给孩子指出来,要让孩子自己对照教科书检查。如果孩子还是查不出来,家长可缩小范围,再让孩子去查找,从而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能力。

若家长工作确实繁忙,至少应一周检查一次孩子的作业,重点看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书写是否工整,是否及时改正了作业中的错误,等等。对于孩子疑难和不懂的问题,可以做适当启发、提示,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孩子因贪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应耐心诱导,切忌采取打骂或禁止他们到户外活动的武断措施,扼杀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惩罚”孩子也有智慧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

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信《最科学的惩罚孩子的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宝宝年纪小难免经常犯错,特别是在宝宝2岁左右,宝宝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爸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恩威并重”,家长惩罚有方,孩子便会乖乖听话。那么具体是...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惩罚宝宝的十个科学方法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
    2020-10-19 阅读全文
  • 惩罚宝宝十个科学方法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 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
    2020-11-12 阅读全文
  • 巧妙运用方法来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起教育的方式,一般总是强调孩子年幼无知、情感脆弱、身体稚嫩,应当从正面引导教育,讲道理说服。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必不...
    2022-01-24 阅读全文
  • 惩罚变教育孩子的艺术 一讲到惩罚孩子,许多家长就会“谈虎色变”,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其实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惩罚的时机和方法,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
    2020-09-03 阅读全文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宝宝年纪小难免经常犯错,特别是在宝宝2岁左右,宝宝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爸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恩威并重”,家长惩罚有方,孩子便会乖乖听话。那么具体是...

2020-09-30 阅读全文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

2020-10-19 阅读全文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 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

2020-11-12 阅读全文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起教育的方式,一般总是强调孩子年幼无知、情感脆弱、身体稚嫩,应当从正面引导教育,讲道理说服。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必不...

2022-01-24 阅读全文

一讲到惩罚孩子,许多家长就会“谈虎色变”,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其实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惩罚的时机和方法,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

2020-09-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