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孩游戏。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念书小孩的难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孩很会念书,总能轻易把没兴趣的东西念到毕业,甚至念到博士。
“流浪博士”
会念书小孩看似选择最多,但也最容易错过生涯选择的黄金时间。
《西 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门下学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觔斗云,明明已一身武艺,却只想待在师门,每天「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长生之美」。一 日表演娱兴节目给同学看,被师父痛骂一顿,才被逐出。妙的是,孙悟空知道自己必须强迫毕业时,还哭道:「师父教我往哪里去?」
近几年,高等学府广设研究所,满街多出许多博士生。有些当然是有志向学,但也有不少只是搞不清楚自己除了读书还能做什么。这种人念博士,迟迟不进入社会,心态就很像孙悟空:「师父教我往哪里去?」
为何念到博士才去卖鸡排?
华人一向崇拜高学历,也认为多读书不是坏事。然而,也许是台湾产业一直没有升级,也许是学校教学脱离产业需求,不管为何,高不成低不就的“流浪博士”已成为这几年的新兴现象。像最近,又有「政大博士生卖鸡排」的新闻引起讨论。
郭台铭说,这人待在学校念那么多年,国家是补贴很多钱的,他念到博士却选择从事国高中学历就能胜任的炸鸡排,造成资源浪费,应该课「教育资源浪费税」。这税换一种说法,就是「学无所用税」。
一般说来,学无所用的纳税能力应该不如学以致用才对,可这种税大大违反量能课税原则,因此绝不可行。但郭董的确说中许多人心声:如果卖鸡排,为何不早点去卖,干么要念到博士班?
如果这位博士生念的是人类学、哲学等冷门科系,去卖鸡排还可以让人理解。偏偏他大学念的是法律,研究所念的是保险,乍听都是路无限宽广的领域。就业市场再怎么糟,法律与保险领域应该都有职缺吧。
他去卖鸡排,摆明就是不愿从事法律或保险相关工作。要问这种人为什么浪费教育资源,其实应该改问另一个问题:既然对法律没兴趣,干么念到大学毕业?既然对保险没兴趣,为什么念完硕士,还念到博士班?
在大家心目中,会念书的小孩最不需要担心。大家却都忽略一点:小孩如果很会念书,往往怎么没兴趣的学科都很会念,因此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浪费时间去专攻不适才不适性的学科。他们总能轻易念到毕业,然后在毕业后付出职业与志趣不合的终身代价。例如明明怕见血,也讨厌腐味药味,却去学医,只因为医学系分数最高。
会念书小孩令人担心的还有另一点,就是他在学校实在如鱼得水,如果有机会待在学校,会一直想待下去。孙悟空若不是在师门里备受肯定,也不会哭着问「师父教我往哪里去」了。这种小孩对学校的留恋,是郭台铭那种功课平平的学生从没感受过的。
持平说,会念书小孩迟迟不愿进入社会,可能不只是胆识不足,也是太有自知之明。许多会念书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都有点失落,变得比谁都怀念学校生活。美国作家克恩(WalterKirn)曾在二零零九年出版一本回忆录《迷失在精英主义》,写他自小家境不如人,很自卑,一路走来都凭着考高分、拿奖状肯定自我存在价值。
普林斯敦大学英文系毕业,进入社会再无第一名可拿,偏偏他对赚大钱又没兴趣,从此失去人生目标,载浮载沉多年才终于找到方向。他在书中回想刚出校门那些年的痛苦,不禁质疑当年为分数念书到底算不算有学到东西,因此这本书的副标是《第一名学生的九流教育》。
当我读到,鸡排博士生从小念资优班,高中念建中,说自己“以前都是念书,老实说只会念书”时,不禁有点伤感。他一定是太会念书,才会把没兴趣的东西念到博士班吧。对保险没兴趣,又想做保险学教授,可见真的很喜欢学校。这就让我想到克恩的故事了。
会念书的小孩应该受到奖励,这点一向没人质疑。克恩的故事却告诉我们,这种奖励可能会有碍自我探索。鲍许(RandyPausch)《最后的演讲》曾说,当年进不了麻省理工学院,才有机会自问:「我所追求的东西,我到底多想要?」学业一帆风顺者却往往要等到年纪一大把,才会想到这个问题。
太会念书,反而错过选择
鸡排博士生若在二十年前,他很容易找到中小学老师的工作;若在十年前,他也不必放弃教授梦。他会在学校待那么久,其实背后有高等教育过度扩张的时代背景。
只是,性格即命运,天赋也是命运。会念书小孩看似选择最多,却可能比别人更需要做出生涯选择,偏偏会念书这种天赋又最会害人错过选择的黄金时间。这个残忍事实,是所有会念书的小孩及其父母都应该警惕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帮助女儿解决交往难题
尊敬的专家:您好!
我的宝贝女儿3岁多了,她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和小朋友抢东西,乐意与大家分享。每回有好吃的,总是先轻声问别的小朋友吃不吃。可是,别的孩子却对她不那么客气,我们亲眼见到幼儿园小朋友将她推倒在地,女儿自己爬起来,也不作声。问她“幼儿园好不好”,她总说“不好”,再问她为什么,她回答:“小朋友都欺负我。”
我们院里有几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女儿很想和小姐姐们玩,有好吃的也主动递上,但是小姐姐们见到她就像见到“敌人”一样,除非其中有人落了单,没人玩的时候才愿意和女儿在一起,一旦同伴来了,立马就变脸“不和你玩了”,剩下我女儿在那里无所适从。我看着心里很焦急,为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女儿的交往能力有欠缺,而我自己也不擅交往,当女儿遭遇拒绝万般无助时,我该怎么做才好?
山东读者小红
小红:你好!
感谢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所以小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从来信的字里行间,我感到更多的,并不是孩子交往能力上的欠缺,而是你作为母亲的沉重感和无助感,在此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你分享。
你的女儿非常可爱,她平时的表现可能会比较羞怯,向其他小朋友发出邀请的声音会比较小,但她还是能将自己的意愿清楚地表达出来,说明她在人际交往上没有障碍。事实上,幼儿园的情形并不是想象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欺负她”;五六岁的孩子不太愿意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来往,这是正常现象,但她们也曾接受过你女儿,不是吗!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每个孩子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母亲,心理学上叫作“认同”。因此,母亲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当母亲的内心对人际交往不够自信和豁达时,便会对孩子是否被别的小朋友接纳这件事非常敏感,一旦看到女儿受挫,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油然而生,如紧张、恐慌和担心,进而束手无策。一个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读懂家长的情绪了。母亲的面部表情、身体言语所表达出的紧张和内心的焦灼都可能被孩子敏感的心捕捉到,孩子会把母亲的反应解读为:周围的小朋友是不友好的或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再与小朋友交往时,会产生本能的防御反应,或退缩,或胆怯,或自卑,孩子的这种态度反过来又会招致孩子们对她的拒绝或不友好。因此,帮助孩子要从母亲的心态改变开始。建议如下供参考:
1。做一个有亲和力的妈妈
拥有足够亲和力的妈妈,是孩子人际交往最好的榜样。如果妈妈处于开放状态,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和影响。
和孩子一起外出时,见到熟人主动与其打招呼,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对你的友好报以正面的回应。不要担心“热脸贴冷屁股”的场面,对方可能尚未对你友善的笑容作出反应,或者还不习惯你身上发生的变化,不妨忽略它们,轻松地说一句:“呵呵,他没认出我来。”之后,依旧笑盈盈地往前走。
2。关心孩子,还要理解孩子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冲突时,需要父母以开朗、明智的心及时加以引导。如果一味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表现出过度保护或无所适从,或无奈伤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也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更不宜将事态扩大,引发老师及家长之间的争端。孩子需要大度、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应该是向她表示“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妈妈是理解你的”,知道自己是被妈妈保护着的,孩子的心会得到满足,也就不会纠结于先前的不快之中。孩子的心是纯净的,“哀而不伤”,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不宜过多干涉或过度担心,给孩子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
3。主动出击找朋友
“孩子遭遇拒绝”这件事并不可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别人的拒绝,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善后。邻居家的孩子今天不想和女儿玩,爸妈千万别表现得很紧张,请告诉孩子“玲玲今天不和你玩,没有关系啊”、“并不是玲玲不喜欢你哦”;然后,领着孩子一起去儿童乐园,主动去找同年龄或比她小的孩子一起玩,有了爸妈的支持,孩子会重拾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念书听的五个小诀窍
同样是念书给孩子听,有些父母做到亲子尽欢,有些却是父母与孩子都很不愉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亲子共读时是否能掌握其要诀。以下,我们介绍几个念书给孩子听的五个小诀窍,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1.轻松愉快地念故事
阅读是孩子人生起点上一种充满刺激与想象的游戏,如果一开始念书的过程就非常的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孩子就会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件,就是热忱与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念书给孩子听当作是一种游戏。而图画书中的巧思与趣味,大人一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单纯的惊喜。所以父母在念书给孩子听之前,最好自己先看个几遍,熟悉书中的情节,然后再以愉快的心情念书给孩子听,那么不仅是父母给孩子快乐,孩子也同样带给父母快乐。
2.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机会念给孩子听。例如:坐公车时,念公车的号码和地名;上街时,念路边的广告和标志给孩子听,或是和孩子在购物时,把孩子感兴趣的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念给他听。
3.重复念一个故事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幼儿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控制故事的发展,而在心里获得莫大的安心感和成就感。
4.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
父母在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的程度,以自己的语句重组、裁剪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父母最好从“看图说话”之类的简单图片或图画书开始念起。慢慢地,父母可以念些短篇的故事给他听。如果孩子还不能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父母可以简化故事的内容。父母最好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增加图画书对幼儿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配合情节学些动物或机器的声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5.问孩子问题不能急
图画书是亲子共享的书,父母不要在第一次念完书时,就逼问孩子刚刚听到了什么东西?也不要勉强孩子了解内容,因为孩子的个别发展有差异,可能当时他还无法接受书中的信息,但过了一阵子之后,就能听得津津有味。零到三岁的阶段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时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进而将来喜欢阅读。因此,请不要对孩子施加任何学习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亲子阅读的“三大难题
很久没讲亲子共读的内容啦。自从陪着年糕一起感受到了共读的乐趣,糕妈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和孩子共读的切身体会,给大家推荐了不少精挑细选的好绘本。今天跟大家聊的,是我们在聊起宝贝“不爱读书”的时候,经常提起的“三大难题”。
“一次没念完一本书就跑了!”
为什么小主不配合读书?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肚子饿着?是不是有点累了?这时候千万别强迫,免得宝贝把坏情绪和读书扯上关系。咱自个儿没兴致的时候,也打不起精神学习不是?
在宝宝心情不错的时候给他读书是更聪明的选择,比如刚换过尿不湿,午觉睡醒,或者吃饱喝足后。也许每次只能读上几分钟,但你可以增加每天亲子共读的次数。不要担心“一本书念不完就跑了”的这种问题,也不要限定阅读的“完整性”。他喜欢的那几页,可以陪他反复看。
另外,宝宝喜欢规律的作息。每天安排较为固定的时段进行亲子共读,也会让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特别是在睡觉前,作为睡前程序的一部分,这时候共读可以帮助宝宝学会安静下来放松地读书,也能帮助宝宝建立睡眠程序,让他更容易入睡。
“读书的时候一点都不专心!”
妈妈们是否觉得,有时候想要安静地给宝宝读个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宝宝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一副心不在焉对牛弹琴的样子,正在声情并茂的爸妈们简直要憋出内伤了有木有!
娃不专注看书,没有自制力,这不是很正常吗!3岁之前的宝宝还没有办法专注很久,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对宝宝有很高的期望值。只要坚持快乐地共读,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专注的时间是会逐渐延长的(没错,让你口干舌燥的日子也很快就会来)。妈妈们可以在宝宝不专心的时候继续读一会儿,也许他玩一会就会回来找你接着读了。
拜托,不要要求宝宝像上课一样认真听讲(那样多没劲啊),允许他一边听你读书,一边玩着他喜欢的玩具。别以为他什么都没有听进去,只要他能放松、愉快地享受和你的共读时光,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他不爱看书,我也没办法啊!”
不是没办法,而是你不够勤快不够坚持,没有多想办法。
任何习惯在最初建立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阻碍,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一开始,宝宝可能对书比较陌生,不想尝试,或者有其他更有趣的玩具吸引他,让他停不下来。在不勉强宝宝的情况下,换个时间,多引入几次,宝宝慢慢就会接受了。
如果宝宝看起来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换一本书试试看,找他喜欢的小汽车,或者和他的日常作息有关,让宝宝感觉更亲切,就容易接受了。妈妈也可以利用好奇心吸引宝宝,“这本书好有意思哦,讲的是一只很喜欢吃饼干的小鳄鱼,哎,可是他妈妈不给他饼干吃,小鳄鱼怎么办呢?”说不定宝宝听到这里,就忍不住好奇地跑过来想知道答案了。找一些有翻翻页、抽拉页、有小机关设计的书,让宝宝手眼并用,自己动手找答案,肯定比枯燥的“听讲”要有意思的多。
共读时光并不是孩子和书相处的唯一机会。我们可以把书放在宝宝能够拿到的地方,比如放在地上的玩具筐里,或者他能够到的矮柜上,增加宝宝接触书的机会,也让宝宝经常看见爸爸妈妈在看书,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的哦。
看到这里,各位妈妈get到糕妈想传达的精神了吗?早期的亲子共读,最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不是语言启蒙,也不是智力开发,而是让宝贝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宝贝自己“喜欢上”读书,这将是影响他一生的好习惯。
最困扰父母的4大育儿难题
一、孩子独立性差,总是依赖他人
妞妞平时干什么事都要躲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说,开始家长还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胆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后来发现,妞妞并不是在外面才胆子小,即使在没有陌生人的家里,也要钻到爸爸怀里,悄悄跟爸爸说她想吃梨,爸爸让她自己去厨房洗两个梨子,每到这个时候,妞妞就使劲在爸爸怀里蹭,撒娇哭闹地让爸爸替他去,爸妈想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胆子小”的问题,已经渐渐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了。
提醒:首先,孩子在两岁之前正是对父母的依恋期,父母们在培养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之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第一步,要消除爸爸妈妈给孩子树立的“全能超人”感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些事情也不能办到,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得自己尝试。爸爸妈妈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装一下软弱,让孩子有责任意识。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多多鼓励他们自己做。没有自信,孩子永远都不会自己迈出脚步走向远方。
二、孩子拒绝和我沟通
宝爸昨天又把儿子打了一通,原来毛毛总是不喜欢和爸爸讲话,爸爸问什么问题,他也是要么走开要么说不知道,宝爸也才30多岁,他自己反思难道是有代沟?小小孩哪能这么明显,于是就把儿子收拾了一顿。
提醒:首先这样解决不了问题。重要的是要问问自己,孩子拒绝和你沟通是只针对某事拒绝还是很多事都拒绝和你沟通?是近段时间拒绝沟通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和你沟通?这都是我们在被别人拒绝沟通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夫妻之间)需要首先问自己的问题,不用急于向对方索取答案,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问题,当你改变角度看时,对方的世界会在你的心理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此时再做沟通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与包容。沟通是一种能力,一些父母总觉得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有许多“盲点”。
三、开发宝宝智力,多大最合适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问到的问题,孩子有天赋,但是多大开始培养才合适呢,太早的话怕影响孩子的童年时光,也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太晚又怕耽误了,影响孩子一辈子,到底多大开始才合适呢?
提醒:能这么想说明父母们很明智了,不会逼迫孩子过早学习,如果是智力类的开发,基本从0~3岁就可以开始了,一些早教机构也有相关的课程,可以参考一下,这类开发没有课程压力,知识锻炼孩子对音乐、颜色、数字的敏感度和兴趣,不会对孩子造成负担。
而一些才艺类的就可以稍晚一些,比如说钢琴、毛笔字等等,一般要等孩子手臂发育到有一定力量之后,才能进行,不然不仅不能配额养孩子的兴趣,也许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后果往往得不偿失了。
四、平稳度过三岁前的反抗期
才三岁的小孩,就会犟嘴,有时候说不停还有暴力情绪,小拳头握的紧紧的,说不定再生气一点就会扑上来打妈妈了,听人说孩子不仅是青春期才会叛逆,三岁就有反抗期了,如果真是这样,怎么跟孩子和平度过呢?
提醒:三岁前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父母不能忽视,但也不必大惊小怪。孩子骂人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训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有两个办法:一是冷处理,谁也别理他,直到他不骂人为止;二是迅速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他的兴奋点分散。训斥能让孩子加深记忆,使他认为这是吸引大家注意的有效办法。教育孩子时,不能用反面教材,而是用正面的例子,正面的教材直接了当的说。比如:什么样的行为是好行为,宝宝,要学习好行为。而不能说:什么样的行为是坏行为,宝宝,不能学坏行为。
拓展阅读:宝贝特别不喜欢去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刚接触新的环境,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跟老师及时沟通。而且,千万不能心疼,孩子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先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吧,然后开始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长一点,等他觉得环境安全了,父母再走也不迟。有时候肯定有什么事情让他不喜欢了,比如老师说他了,小朋友不和他好了之类的,父母要与老师沟通,在集体当中重视于他,给他在同伴中形成榜样,表扬他或发给他小红花,他会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同时,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和友好,这样他就爱去了。
最困扰父母的10大早教难题
一、孩子独立性差,总是依赖他人
案例:豆豆平时干什么事都要多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说,开始豆豆家长还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胆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对他呵护备至,但是后来发现,豆豆并不是在外面才胆子小,即使在没有陌生人的家里,他也要钻到爸爸怀里,悄悄跟爸爸说他想吃梨,爸爸让他自己去厨房,洗两个梨子顺便也给爸爸那一个,每到这个时候,豆豆就使劲在爸爸怀里蹭,撒娇哭闹地让爸爸替他去,直到大人被缠磨得无计可施为止。豆豆爸妈想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胆子小”的问题,他已经渐渐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了。
解答:首先,孩子在两岁之前正是对父母的依恋期,家长们在培养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之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第一步,要消除爸妈给孩子树立的“全能超人”感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些事情也不能办到,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得自己尝试。爸爸妈妈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装一下软弱,比如装病之类让孩子有责任意识。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多多鼓励他们自己做。发明家爱迪生因为在课堂上发问“2+2为什么等于4”而被退学,他的妈妈为了让儿子从打击中重拾自信,给他讲各种名人经历,他偶尔在研究发明上有收获,妈妈就一直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才有了今天伟大的发明家,可见自信是重要的前进动力,没有自信,孩子永远都不会自己迈出脚步走向远方。
二、孩子拒绝和我沟通
案例:军军爸昨天又把儿子打了一通,原来小军军总是不喜欢和爸爸讲话,爸爸问什么问题,他也是要么走开要么说不知道,军军爸也才30多岁,他自己反思难道是有代沟?小小孩哪能这么明显,于是就把儿子收拾了一顿,这么做能解决问题吗?
解答:当然是不能。
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拒绝和你沟通是只针对某事拒绝还是很多事都拒绝和你沟通?是近段时间拒绝沟通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和你沟通?是只拒绝你还是拒绝和身边的人甚至所有人沟通?这都是我们在被别人拒绝沟通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夫妻之间)需要首先问自己的问题,不用急于向对方索取答案,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问题,当你改变角度看时,对方的世界会在你的心理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此时再做沟通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与包容。沟通是一种能力,家长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一些家长总觉得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有许多“盲点”。
三、他偷偷翻我的钱包,我真伤心了
案例:俊祥妈妈周六的时候在房中午睡,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进来,接着就是窸窸窣窣翻衣服的声音,她有点害怕,以为是小偷进来了,悄悄睁开眼睛一看,俊祥妈妈真是又生气又心酸,还真不如是小偷进屋了呢。
原来是小俊祥偷偷的翻她的裤子,拿出5元钱,悄悄地放进自己口袋了,俊祥妈妈平时没注意给孩子零花钱,难道孩子有偷拿钱的毛病?俊祥妈妈不敢跟老公说,但是憋在心里又很担心,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解答:孩子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是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孩子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需要。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正当需求,孩子需要买学习用品,不能及时向家长要钱,而拿家中的钱。
2、有的孩子是因看见其他伙伴有零花钱,自己没有,而拿家中的钱。
3、有的孩子是因在学校里没有与他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为了让小伙伴与他在一起玩,而拿家中的钱买食品、玩具等,送给小伙伴。
4、有的孩子在学校里遇到品行不良的同学,向其索取钱,回家后又不敢向父母说,而拿家中的钱。
俊祥妈妈最好还是问问小俊祥,偷偷拿钱的原因,不会因此而让孩子自尊心受伤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孩子拿钱不可以断定就是品质问题,这样会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四、他做错事,怎么打都不肯认错
案例:李小姐有位非常蹶的女儿,平时就经常狡辩犟嘴,而且还不服家长管教劝说,尤其是她犯错误的时候,任凭李小姐和丈夫怎么教育,甚至打骂都用上了,孩子眼泪啪嗒啪嗒地像断了线的珠子,但就是不认错,这可怎么办呢。
解答:孩子做错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
1、明知故犯,故意做错事。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成人要严肃对待。首先要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正。必要时,让孩子接受一点适当的惩罚,以防再犯。但要注意冷静,防止简单粗暴。请记住寓言《风和太阳》里说过的那句话吧:“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下你的大衣,仁慈、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2、经验不足,无意间做错事。例如,全家人正在一起进餐,只听见“嘣”的一声,孩子将碗重重地摔在地板上。问其原因,孩子竟理直气壮地回答:“碗里飞进一只苍蝇,我摔死它。”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成人应首先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认识到这件事的后果其次要告诉他,以后遇到同样情况该怎样处理,这就使得孩子既明白了道理,又记住了教训。
3、好奇、好动所致。例如,孩子过生日那天才送给他的贵重玩具,仅仅两天,便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使父母非常生气。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狠揍一顿或一味批评、责备,恐怕只能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物体结构,告诉他一些相关的知识,讲明以后不要乱拆,不要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
总之,孩子难免做错事,孩子做错了事,成人既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打骂。只有以一颗爱子之心,具体错误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小小年纪,怎么会自尊心那么强?
案例:雯雯妈有个自尊心超级强的女儿,特别重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评价,一点批评都听不进去,如果大人表扬了别人家的孩子,她会气鼓鼓地一直不理别人,雯雯妈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尊心强,但是着要怎么管教呢?
解答:自尊心强的孩子既与天生的气质有关,也与后天的教养方式有关。
一般而言,天生就自尊心强的孩子上进心强、凡事都要争第一,而且有的孩子还较为敏感,当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特质后,既要学习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给孩子灌输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也需要家长有一颗平常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和亲人爱及尊重的孩子自尊心成长会比较好,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从而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心。但因为家庭中的过度表扬与肯定,孩子会慢慢形成与助长了自尊心,认为自尊心越强越好,越高越棒,将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负等同起来,只能听顺耳话,不能听逆耳话;有的孩子因为一直优秀,遇到挫折、批评就会一蹶不振。
六、怎么说他都不喜欢去幼儿园
案例:一天编辑室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妈妈焦急的问“我有一个5周岁的男孩,以前挺爱去幼儿园的,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段时间就是不愿意去,送去了自己跑回来。无论怎么打他也不去。去学校问了也没有人欺负他,我该怎么办?”
解答:肯定有什么事情让他不喜欢了,比如老师说他了,小朋友不和他好了,之类的,你要与老师沟通,在集体当中重视于他,给他在同伴中形成榜样,表扬他或发给他小红花,他会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同时,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和友好,这样他就爱去了。
孩子刚接触新的环境,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跟老师及时沟通。而且,千万不能心疼,孩子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先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吧,然后开始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长一点,等他觉得环境安全了,家长再走也不迟。
七、天哪,这么小他就“自慰”
案例:“我小孩2岁了,从1岁半起就很喜欢没事就摸弄自己的阴茎,怎么劝说教导都不行,手一空下来就去摸,打也不行,骂也不行,别人老说要正确引导,怎么个引导法?”
解释:儿童手淫行为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3~6岁的孩子是手淫发生率比较高的时期,在手淫时他们往往面部充血,两眼圆睁,脸颊潮红或出汗,并常伴有轻声的哼哼和不规则的呼吸声,一般每次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家长事后观察会发现孩子外阴充血,分泌物明显增多。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
1、不要惩罚和责骂孩子。
2、鼓励孩子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积极的活动中去。
3、注意培养孩子的性卫生习惯。
4、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点睡觉、起床。
5、父母要多和孩子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有教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温暖,只要孩子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减轻内心的紧张与孤独,那么用手淫去满足情感需要的自体刺激行为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6、不要让孩子穿紧身衣裤,紧身衣裤容易使会阴或阴茎受到刺激而诱发手淫。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应给他们穿宽大的内衣。
八、开发宝宝智力,多大最合适
案例: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问到的问题,孩子有天赋,但是多大开始培养才合适呢,太早的话怕影响孩子的童年时光,也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太晚又怕耽误了,影响孩子一辈子,到底多大开始才合适呢?
解释:能这么想说明家长们很明智了,不会逼迫孩子过早学习,如果是智力类的开发,基本从0~3岁就可以开始了,一些早教机构也有相关的课程,可以参考一下,这类开发没有课程压力,知识锻炼孩子对音乐、颜色、数字的敏感度和兴趣,不会对孩子造成负担。
而一些才艺类的就可以稍晚一些,比如说钢琴、毛笔字等等,一般要等孩子手臂发育到有一定力量之后,才能进行,不然不仅不能配额养孩子的兴趣,也许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后果往往得不偿失了。
九、平稳度过三岁前的反抗期
案例:海涛妈最近一直跟儿子生气,才三岁的小孩,就会犟嘴,有时候说不停还有暴力情绪,小拳头握的紧紧的,说不定再生气一点就会扑上来打妈妈了,听人说孩子不仅是青春期才会叛逆,三岁就有反抗期了,如果真是这样,怎么跟孩子和平度过呢?
解答:三岁前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家长不能忽视,但也不必大惊小怪。孩子骂人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训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有两个办法:一是冷处理,谁也别理他,直到他不骂人为止;二是迅速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他的兴奋点分散。训斥能让孩子加深记忆,使他认为这是吸引大家注意的有效办法。教育孩子时,不能用反面教材,而是用正面的例子,正面的教材直接了当的说。比如:应该说:什么样的行为是好行为,宝宝乖,要学习好行为。而不能说:什么样的行为是坏行为,宝宝乖,不能学坏行为。
十、早教类电视节目和书籍选择有讲究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需求,育儿类早教节目中央台的就不错,比如《巧虎》、《智慧树》、《汉字宫》、《大风车》这些,同时也可以看看右脑全脑潜能开发,《智慧出在手指尖》里面孩子要动手做游戏,这些游戏设计是刺激脑功能而设计的,在关键年龄段大脑功能器官得到很好的刺激,孩子的潜能就得到了激发,潜能是孩子一生受用的,比如创造力,记忆力。蒙台梭利教育、爱育幼童的右脑学具不错,也可以拿来跟孩子一起玩,边玩边开发智力。
为什么让我的孩子在美国念书
之前读了一篇分享文章,一对跨国夫妇认真分析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回中国念书。很多观点有一定参考性也有一定真实性,提到很多经济原因,也能理解。美国加州硅谷的生活费确实很高,国内的教育费用确实较低。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写一篇文章说说我看到的美国高中以及这里的教育制度,以及等我有了孩子,为什么我一定会让他在美国念高中。
扫盲:美国高中什么样?
我之前的工作地点是旧金山市区的一所私立高中,学校招收了几十个国际学生,许多孩子都来自中国。之前的一年,我在旧金山湾区的一所公立高中工作。从公立到私立,论教育质量与环境,私立学校都更胜不止一点点,当然价钱也不是一般蓝领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美国政府提供免费的公立教育,学生只要有初中的毕业证书就可以就近入学,不需要任何成绩。但是由于学校没有权利选择学生(个别“磁石学校”除外,比如旧金山的LowellHighSchool),因此学校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学区的好坏。
私立学校由学生自己申请,然后提交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私校一年的学费大约在1.5-3万美金之间,寄宿学校则更贵,一般在4-6万美金之间。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孩子,也可以申请私校的助学金,如果成绩非常顶尖甚至都能够将学费全部免掉。更多的公立与私立的区别可以再写一整篇,所以我还是直切主题,说一说我感觉的中美高中教育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中国高中=机械重复的作业+无休无止的考试!
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很感激自己能上一所充满人文精神的高中,遇到许多睿智博学的老师,尽管后期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取消了许多课外活动,但是想起当年的课外阅读书目以及高一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会,还是觉得曾经有过很美好的经历。
当然,除去这些有限的活动,记得更多的是每天无穷无尽的作业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每天9节课从早上到晚,几乎就是机械的重复,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上大学。成就感,自然是有的,但是仅限于考试成绩好的时候。那种某一次考试发挥失常的痛苦常常招致无数个夜晚的辗转难眠,想必任何一个积极进取的非学神或学霸级的普通学子都会在此频频点头。
然而除此之外,我不记得我有任何兴趣爱好,甚至任何可以让我的大脑暂时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恋爱都处于被遏制的状态,每天躲躲藏藏,本来应该是唯一的快乐,反而带来更多的焦虑与烦恼。回忆高中三年,绝大多数记忆都停留在许多的考试,许多的作业,以至于在偶尔喘息的间隙跑出去疯玩一场,亦或者在晚自习时与同桌小声说话的片段都成了记忆中难以寻觅的奢侈品。
结果是:除了会考试,我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学习模式,从优势来说,这是学习的充实感,知识掌握巩固的连续性,是单纯的学生生活,是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教育。但是三年之后,我收获的除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爱好,没有特长,不参加体育活动,从来没有做过家务,不会任何生活技能。除了会考试,我什么都不会。
我也不知道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走着这样的步骤,没有谁与谁不同。我们都是拿着一样成绩单,算着一样数学题的高中毕业生。
我更不知道将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学习还能做什么;却随波逐流地与其他人一样懵懵懂懂地走进大学校门,又不由自主地因为一件叫做“毕业”的事情被“流放”到那个十分陌生的社会大熔炉中去,去接受锻造,接受挑战,既能承受失败,也要不屈不挠,但这一切对于仅擅长纸上谈兵的我们无疑是痛苦而艰难的。
那么对于过来人的我们来说,明知自己的下一代也会面临同样的一份艰难,又为什么不早作打算,让他们尽早做人生规划的主人?
美国高中=精彩纷呈的课余活动+自由自主的选课模式!
10月份在国内参加教育展的时候,许多家长都告诉我,他们的儿子们是如何偷偷跑出去打篮球然后被校长抓回去训话,是如何每天作业写到凌晨一点多钟又在6点起床去上学的。
我常常忍不住以此对比我每天工作的高中:每天2点半放学,学生去打球,去参加社团活动,去剧社,去乐队。自主选择课程,课后也有辅导,但是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每个月学校还有各种“全民狂欢”,舞会,rally(拉力赛),游行,变装周,学生之间也常常有各种私下的派对,课外活动非常地丰富。
而更让我欣赏的却是允许孩子们自己选修课程的模式。所有学生有一定的主科必须选择,同时对于单独的学科,只有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余的内容则列为选修范围。一旦完成了必修内容,剩下的课程就可以都由自己选择重点学习的对象,包括艺术或者音乐类的课程一样都可以作为大学升学的重点课程。偏科没有关系,全科也可以,只要每选的一门课都认真获得好成绩。
因此,我从来不觉得这里的高中对学生来说很容易,相反,它可能比国内的高中更辛苦,因为它对学生提出的是更多的要求。学习方面,这里的课程与国内大同小异,学生有必修的主科以及可以选修的副科。不论主还是副,作业量都很大,每天3-4小时也是必须投入的精力。尤其是一心想要上好大学的学生,从11年级开始往往需要修许多AP,包括经济、心理、环境科学、生理学等等,其难度与深度都远远高于国内能提供的课程,那么晚上熬到12点多也是常事。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学生们也必须要很努力很辛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结果是:除了学习,我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美国申请好的大学,学习成绩好只是底线。真正能够进入顶尖名校的孩子,除了有4.0的GPA,往往还同时参加好几个社团,一定是一到两个体育队的成员,大部分在学生会担任要职,周末还要去医院或者救援所做义工,暑期一定不能闲着,背包旅行,长期义工,愿意多学习的学生可以注册名牌大学的暑期课程,足够优秀的学生甚至都可以申请到大学的研究所里面做实习。
这样对学生多元化的要求与期待,始终不断地敦促着孩子们永远朝着全能的方向发展。而这些除了学习以外的忙碌,往往都是孩子们所爱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从小的熏陶,才使得这里的成年人们普遍都有积极向上的个人爱好。不至于同我们一样一离开校园就迷失方向,一下班就无所适从只会上网看电视,放假则成为沙发土豆白白荒废一个又一个周末,身体越来越差,等待退休的时候又仿佛回到了刚毕业时的迷茫,陷入一天又一天的无所事事的焦虑之中。
在美国,一个普通的计算机硕士,周末可能在动物园从事保护蛇类的工作;一个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数学老师,却有可能是攀岩高手,钟情各种极限运动;一对从事金融工作的夫妻,到了周末就成了专业潜水教练,免费教中学生潜水技巧……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越来越开始怀疑从小被灌输的那种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放弃的价值观是否正确,那些为了学习而没有任何个人兴趣的日子是否值得。
会生活=努力学习+认真玩耍
我常常想,其实当年念高中的我也愿意去做义工,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学历史,喜欢跑跑跳跳。如果当年的我也有像今天我眼前这些学生一样的机会,我也会参加学校啦啦队,也会每周末去教堂整理衣物、帮穷人分盒饭,我也会有许多时间读我喜欢的小说,选更多的历史课,学更多的文学课,不用做那么多的数学题。
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会很辛苦很辛苦地念书,但是也会在周末的舞会很认真很用力地玩一个晚上;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为了各种课外活动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这些活动却能带给他们巨大的乐趣和深刻的回忆,同时也充当了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剂,而且它们往往会变成伴随一生的爱好和追求。从这些学生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更多的笑容,更多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更多想要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动力。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但是他们一定会是快乐的人。
请给孩子一个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等我有了孩子,我不想自私地为他设定一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老路,因为我已经知道这条路会是什么样子。我宁愿他能有机会去拥有自己的选择,能够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成绩不用非常好,但是在他意识到他可能永远上不了顶尖名校那一天时,他还能很自信地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有许多喜欢做的事情,我还是体育队的明星。”
他的青少年生活不用依靠一张成绩单上面的数字来衡量也能过得充满幸福感,并且像这里千千万普通的高中孩子一样,进入一个普通的大学,拥有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未来,永远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那么这样的孩子,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我相信他也会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他有一个富有的精神世界!
入园后三大难题及对策
宝宝入园后难题一、上幼儿园哭闹不止每到入学季,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早上幼儿园新生泪水涟涟、哭声震天。当第一次离开家人的呵护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的不安全感自然油然而生,他们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容易发脾气、急躁、哭泣、撒娇,并且比平时更"黏"爸爸妈妈,喜欢让爸爸妈妈抚摸、拥抱和陪伴。小编对策:遇到这样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以后,就要面带微笑但态度坚定地跟孩子告别,告诉他"等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我来接你"后马上离开,让宝宝把依恋和安全感建立在幼儿园的**妈妈老师身上。让宝宝带上喜欢的小玩具等依恋物上幼儿园也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爸爸妈妈在宝宝面前表现得过度恋恋不舍只会加重宝宝的分离焦虑,还会给宝宝传递负面的信息,宝宝自然而然会推理出幼儿园不好玩、不安全,所以妈妈才会哭,如果我哭的很厉害,妈妈就会把我带回家。另外,也不要过分美化幼儿园,如果宝宝产生心理落差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最初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早半个小时接宝宝回家,以后再慢慢推迟到正常时间。回家后,爸爸妈妈要更多和宝宝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活动状况,让宝宝可以放松下来,缓解一天积累的压力和紧张。宝宝入园后难题二、经常生病胃口变差、呼吸道感染、感冒这些症状对经历过宝宝刚上幼儿园的父母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这除了因为宝宝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及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当宝宝不适应而又无法用语言去表达时,就会通过生理上的反应即生病来表现。爸爸妈妈对此不要太紧张,要给宝宝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件事情。刚入园尿裤子和拉裤子的现象及频率比平时要多,有些宝宝还不是太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尿湿裤子也不能及时告诉老师,很容易因为长期穿着湿裤子而着凉。另外,宝宝在紧张、焦虑时会通过饮食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导致胃口变差。小编对策:如果宝宝生病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只要缓解他们的焦虑就OK了。在保证规律作息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增强抵抗力。有条件的话,父母可以为宝宝选择有机食材。对宝宝来说,越天然的食材越有能量,不需要摄取太多就可以满足身体需求。另外,鼓励宝宝多跟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等,就算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要尽量给老师示意。宝宝入园后难题三、谁也不认识,孤独没有朋友在幼儿园这么陌生崭新的环境里,由于宝宝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心里想着跟其他小伙伴玩,会用很大的力气去拿别人的玩具或撞到别人身上,这时候被抓到或被撞到的宝宝很容易就称为爸爸妈妈眼中"被欺负的孩子"。还有些宝宝喜欢当"独行侠",和其他小朋友总是玩不到一块去。宝宝需要一个适应和调节的过程去积累交往经验。爸爸妈妈在平时要帮助他学习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怎样友好地与同伴交谈,当别的宝宝正在玩时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请求参加,当轮流使用玩具时懂得耐心地等待等。有时宝宝之间发生冲突,例如争抢玩具时发生的身体碰撞等,并不代表讨厌,反而是宝宝想一起玩的表现,所谓的"被欺负"是学习交往的一个必经过程,爸爸妈妈不要过分紧张。另外,如果宝宝在交朋友时遇到挫折,例如不能成功加入到小伙伴的团队里玩,要允许宝宝"退一步",再鼓励宝宝与别人交往,帮助孩子获得一次成功融入新团队的经验,而不是逃避这种失败。
家园共育《会念书小孩的难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孩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