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真正的教养在每天的饭桌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餐桌礼仪一直是中外教育重视的板块,这不幼升小平台编辑,在网上看到一篇“真正的教养在每天的饭桌上,再不教就晚了!!”分享给大家,以下是原文内容:
假如现在就可以知道,30年后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做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取得哪些成就,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你会不会重新审视自己给孩子的教育,然后发现有些做得不够,而有些做得太多呢?
周六和朋友吃饭,其中有对夫妇带了个3岁的小男孩,席间小孩子一直没消停。我问妈妈,是不是比较少带他出来?妈妈回答:不是,也经常出来的。很明显,孩子缺少的不是出门机会,而是饭桌上的规矩。
餐桌上的规矩,来自家庭教育
还有次参加集体活动,一个小学高年级孩子,每上一道菜他第一个夹,想吃哪个菜就转到自己面前,常常别人正夹菜时,盘子就被他转走了,筷子悬在空中很是尴尬。菜少人多,有人没菜下饭,可他盘子里堆得满满的,最后吃不掉全剩下。
我和他妈妈聊天,妈妈说了很多孩子学习的事,各科成绩都挺好,个儿高长得帅,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这样妈妈还不满意,说打算给孩子报一个外面的培优班。
照趋势发展下去,30年后,这个孩子会不会变成一个高工资、高成就和高社会地位的“三高”人士?我觉得,他恐怕要绊倒在“教养”两个字上。
在餐桌礼仪中,越过别人去夹菜很没礼貌
还记得正宗“白富美”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处处小心,唯恐说错话、做错事被人耻笑吗?因为贾府规矩多啊~社会阶层越高,规矩越大。现代也一样,婚宴规矩不大吗?你用筷子扒拉下,或者砸吧嘴试试看?不引人侧目才怪。所以,那些声称要“富养女”,却任由孩子没规矩的妈妈,还是不要做培养“白富美”的梦了,“白富美”只有出在妈妈也是“白富美”的家庭。
哪怕普通老百姓,礼貌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没有礼貌,在人群中是很扎眼的。
礼仪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人有社会性,我们每天都与周围的人接触、联系,而饭桌就是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场合。
我们和同事一起吃饭、和朋友一起吃饭、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谈生意,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在饭桌上发展关系。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弟子规里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的教养在饭桌上。孩子在饭桌上的行为,体现了父母的素质。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合,餐桌礼仪的培养是必须的。别以为这些等孩子大了,或者出门时再教也不迟。
再讲一个故事
有个人埋头苦吃酒店的自助餐,根本没空理睬旁人,而这些人中恰好有一个是出身大富之家的外国人,又恰好是他老板的老板,据说当场就要辞退他。。。虽然后来没炒成,但他因贪吃沦为笑柄,现在做着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与他的高学历不相符。
抢着夹菜给人“贪吃”的糟糕印象
个人最终取得的成就、社会地位与很多因素有关,教养绝对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苦读多年,拿了很多证书,却因为一顿饭留下的糟糕印象而错失机会,做妈妈的你,会不会后悔30年前的现在,教给孩子的饭桌礼仪太少呢?
餐桌文化,跟随孩子一辈子,父母们一定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成为餐桌绅士,饮食达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饭桌上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饭桌上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不少爸妈总喜欢在饭桌上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就破坏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一、饭桌上训孩子的危害
1、情绪压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想着能抽点时间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饭的欲望呢?
而且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训心情糟糕时,往往为了逃避压抑的饭桌环境,草草吃几口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像平时那样细嚼慢咽,甚至连口汤都不喝,肯定会影响正常消化。
有时候,家长训斥地太严厉,直接就把孩子训哭了。孩子一边哭泣、抽噎着,一边吃饭,会有被饭粒儿、小骨头卡住的风险。
二、饭桌上该教什么
1、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完全可以胜任。通过参与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2、进餐礼仪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基本的礼貌告诉孩子:主动帮长辈摆碗筷;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坐;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3、时间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度,一顿饭,坚决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吃下去。一个从小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遗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聊聊学校、公司的见闻,让一顿饭气氛轻松、时间适度。
三、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1、表扬孩子,最好在饭前。
2、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身教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给孩子讲,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必须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演示给孩子看,孩子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宝宝你看,小狗跟咱一块出来多高兴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级无聊、超级痛苦!小狗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记得常陪它出来逛逛啊!”
3、批评的话,带孩子去房间里说。在责罚孩子这个问题上,有句老话叫“当众不责”,就是说:教育、责罚孩子时,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犯错时当众责罚,会极大地伤孩子孩子的自尊,影响孩子的自信。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往往是觉得比较丢人而已。
当孩子在犯错时,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态度冷静、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少了一些顾虑,更愿意打开心扉,向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话,最好睡前说。孩子也有隐私,也有秘密,有些话总归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如:孩子确实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实在是不敢承认;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孩子自己难以启齿……有些秘密,让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长一旦有所察觉,就要尽力帮孩子解决、疏导,睡觉前便是最佳的时机,因为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长说一些心中困扰。
所以,如果你察觉孩子最近情绪不大对劲,可以在孩子躺下后,坐在孩子床头,跟孩子谈谈心,试着给孩子一些暗示,帮孩子渡过难关。
爸爸妈妈们,饭桌是拉近跟孩子距离,培养温馨和睦家庭气氛的好时机,尽量多聊一些开心愉悦的事,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乐!
孩子未来20年的样子,就藏在你家饭桌上
一个妈妈群里,有人发上来一封信,顿时引发了热烈讨论。
写信的是群里一位妈妈的女儿,今年初三。信的内容,是对父母的控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你们只在意我考第几名,却从来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
你们扪心自问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多久没陪我吃过一顿饭了?
发信的妈妈很难过地解释,自己与丈夫长年奔波于生意,虽然说很少陪伴孩子,但吃的穿的都是给最好的,没想到孩子会因为很少陪她吃饭而心生埋怨。
01
不少妈妈感慨,现在孩子太娇贵了,一点也不能体谅大人的不容易,忙也是为了工作,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呢?
这里,我惊讶地了解到,现在许多家庭已经很少在一起吃晚饭了!生活节奏的加快,欲望的膨胀,使得孩子与父母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最后,一位做律师的妈妈发表了不同意见,她说,法庭上一些问题孩子,大多数是父母很少陪伴,尤其是很少在一起吃饭,孩子其实挺可怜的,内心非常孤寂。
此话一出,妈妈们顿时沉默下来,陷入了沉思。
陪孩子吃饭到底有多重要?
美国的一个教育研究机构曾经就“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这一问题做过调研,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影响孩子学习等综合能力的从来都不是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
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
研究表明,亲密积极的家庭关系,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2
这些年,新闻里,孩子出现自杀、抑郁等问题的比比皆是。很多人说这是极端事件,但要知道,极端的事件,就是平淡的日常积累起来的。
一个当老师的朋友就告诉过我一件极端的事,是她这么多年心中永远的痛。
多年前,班里一个转学过来的孩子,有天放学很晚了也不肯回家。出于安全考虑,朋友劝解一番后送他回家,这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原来,孩子的父母长年待在国外,他与75岁的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身体不太好,晚上通常给孩子随便煮点面条就上床休息了。
看着孩子在空荡荡的房间默不作声吃面条的样子,朋友没来由地一阵心酸,父母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连陪孩子吃顿饭都做不到,孩子内心是多么孤独啊。
此后,朋友经常带孩子回自己家吃饭,尽可能让他感到一些家的温暖,可没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
孩子在年三十的晚上跳楼自杀了。
奶奶哭着说,那天他一个人孤寂地看着窗外整整一天,期盼父母能回家陪他吃顿年夜饭,可天黑了,夜深了,也没能等到爸爸妈妈的身影。
孩子对奶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自己消失。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陪伴孩子吃饭只是小事,可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吃饭却是最渴望,也是最开心的事。
身为家长,千万不要忽略,那些隐藏在情绪底层巨大的疮口啊。
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渴望爱,也极度地渴求安全感。
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近几年,很多人提到家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风莫过于餐桌上的欢声笑语,你一定想不到,陪伴孩子吃的每顿饭里,都藏着他未来的样子。
03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谈到一个词“格局”。
放在教育里,其实就是家长希望将来孩子能拥有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
可这种格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原生家庭一天天培养和影响出来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过近10年的数据收集,就发现能走到人生丰盛顶点的人,大多童年都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特别是能经常与父母共同进餐。
那么,经常陪孩子吃饭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常和家人吃饭的孩子成绩好。
餐桌是孩子学习词汇的重要场所,从小跟家人一起就餐的孩子,能从大人嘴里听到与交流的词汇较多,能更多地刺激大脑的成长,养成随时随地快速学习的能力。
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说:“父母从小营造的家庭氛围,让自己走了很多捷径。”
其次,父母可教会孩子守规矩,培养孩子社交礼仪。
餐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特别头疼熊孩子在餐桌上打闹、吃独食、把菜翻得底朝天、食物咬了一半放回去……
这些不良的就餐习惯,若家长能第一时间纠正,将来孩子就能有良好的餐桌礼仪,进而懂得尊老爱幼、享受分享的快乐。
这将会对孩子以后的社交、人脉、气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和孩子一起吃饭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若一顿饭是半个钟头,不论孩子是否在吃饭,孩子都会被大人的表情、声调,甚至细微的动作所吸引。
孩子的注意力也能集中在大人的谈话内容上,这非常有益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习惯了在30分钟内集中精力之后,会逐渐提高自己集中精力的时间。
这种优势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其他孩子望尘莫及,比起任何书籍或是教材,方法更简单更有效。
良好的习惯,往往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通过细节慢慢培养出来的。
04
《厨房的哲学家》一书里,法国作家布里亚·撒瓦兰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洞察:“与其他场合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
这里的有趣,我理解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最能在吃饭的时间里欢畅流动。
美味的晚餐,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都是你与孩子之间精神交流、情感传递的纽带。这将成为孩子一生当中最美好的记忆,鼓舞他勇往直前。
“陪伴孩子吃饭,不仅能改变孩子的未来,还会改变亲子关系”已经是很多学者的共论。
所以,说到这里,真的想提醒那些常把“工作太忙,真是没时间陪孩子”挂在嘴边的父母,你能有多忙呢?忙得连每天陪孩子吃顿饭都是奢侈?那你再忙,有人家总统忙吗?
即使是奥巴马,他在白宫工作时每天晚上也会准时陪两个女儿吃饭,而且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聊天。
在写给女儿的公开信里,他曾动情地说:“我不会一辈子做一个好总统,但会一辈子做一个好父亲。”
因此,真的别小看了一顿饭的作用,很多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尘、前途渺茫。
殊不知,哪怕孩子是一粒沙,若蚌能够用心守护,最终捧出的也将是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每天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一边用餐,一边说话,正是一天之中亲子之间分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不少父母都抓住吃饭的半个小时,不是板着脸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就是唠唠叨叨对孩子训话,引起孩子的反感 。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嘴,嘴巴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吃饭人人都会,但说话并非是一件容易事。说什么话?怎么说?说得不好,餐桌的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而带有火药味。说得好即为沟通,交流分享,既可密切亲子关系,又可提高孩子交流表达能力。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嘴巴的说话水平。首先对孩子要多说鼓励的话,关爱的话,赞美的话,宽容的话,诚恳的话,幽默的话,智慧的话;少说,不说粗鲁的话,虚伪的话,鄙俗的话,侮辱的话,诽谤的话,愚昧的话。其次是用“爱心”说话———平等、尊重、豁达、开朗、宽厚、诚恳,多用讨论式,少用命令式,了解情况,倾听是最佳策略,不轻易下结论,不急于批评。
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培养其自信和自尊,调动其上进的积极性。所以在与孩子交流中,多使用正向语言:
———“好极了!”“你做得很好!”(表扬称赞)———“放学了,累不累?”(问候)———“请把衣服收好!”(感谢)———“我真喜欢你!”(表达爱意)———“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征询)为什么有的孩子感到与父母无话可说,在父母面前以沉默来对待父母所谓的“教育”? 原来,不少父母使用的语言,伤透了孩子的心:
———“不可以!”“不准!”“马上关掉!”(命令)———“你真没出息!我看你没有希望了!”(伤害)———“人家隔壁的明明成绩多好,看你,真丢人现眼!”
(贬低)———“不要来烦我!”(拒绝正当要求)———“傻瓜,没有用的东西!”(恶言)———“我说你不行就是不行!”(强迫)———“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威胁)———“求求你小祖宗别这样做好吗?”(哀求)———“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抱怨)
餐桌上的交流关乎孩子成长
家庭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如果这时候与孩子坦率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
由马歇尔·杜克(MarshallDuke)教授领导的“家庭讲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研究了4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9到12岁青春期前的少年。研究人员把这些家庭吃饭时的交谈用磁带记录下来,并且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以助于判断家庭功能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进入青春期的转变过程特别关注,因为这一时期对个性和自我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餐桌上常规的相互关系,以及交谈中涉及的话题的种类。他们注意到,几乎每个家庭就餐时,交谈都是由父母询问小孩当天在学校的情况开始的。最后,话题常常转向“遥远的事件”,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等。
杜克教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了父母说什么之外,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讨论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长在父母听他们讲话时得到益处。
让研究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中,包含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告诉他们祖父母在哪里成长、如何相遇等。此外,与孩子一起坦率地讨论负面的事件,比如亲人去世等,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性。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诉孩子负面的事件,这个时候不要假装他们不存在,实际上,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由于许多父母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杜克教授担心这样会失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机会,他说:“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机会应该被神圣地保持下来。”
真正优秀孩子的特征
真正优秀孩子的特征
最近,我们拜访了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特级教师,对于教育孩子,她给了这样的忠告:教育好孩子的秘诀,不是成绩、不是早教、也不是名校,而是父母每天对孩子耳濡目染的习惯的影响,由此孩子养成的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仅追逐成绩、早教、名校而忽略其他,这样的父母目光短浅,因为他们把孩子的人生错误地当成了短跑,但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优秀的性格和习惯,才能让孩子走得更好更远。
老教师用她一生的经验,列举了优秀孩子的5个特征,无独有偶,老教师的经验跟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总结相差无几,这也是按照统计学总结出来的概率,童年时期的孩子只要拥有下面5个习惯,未来就不会差。
-1-
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我们的学校,还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被动接收。
而当孩子自主捧起书本贪婪阅读的那刻,才是一个标志性的不同——孩子懂得了主动学习。
而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爸妈以身作侧的榜样,爸妈都喜欢阅读,睡前有看书的习惯等,“近朱者赤”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会主动学习的孩子,相当于掌握了人生的金钥匙。
-2-
懂得聆听
不懂聆听的孩子喜欢插话、插嘴,即使看似在听,但可能思绪已经飘到十万八公里之外。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这些小毛病,最好及时阻止。因为倾听代表对他人的尊重,能取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利于交往,不懂得倾听,还可能误会别人的意思。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3-
勤奋坚持
勤奋是李嘉诚先生的成功秘诀。人家比你有钱,还比你勤奋,又穷又懒的你只能当臭脚垫,大概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臭脚垫”吧?
勤能补拙,一万小时定律,都说明了穷孩子小人物如想逆袭,就只有勤奋。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勤奋坚持?比如做完一事才能做其他,画画要先画完才搭积木,有始有终;上学后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不上学;长途散步要坚持走完,而不能中途坐车;让孩子养成从小做家务的习惯而不是嫌弃孩子“帮倒忙”。
-4-
自律自控
判断孩子是否有自制力的一个很好的小实验,就是在孩子面前摆一个最喜爱的食物,跟他们说:”妈妈出去一趟,如果你能忍住10分钟不吃,那么你将能得到两个。”
能做到的孩子很少,但有这等素质的不是一般的孩子。因为嘴馋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能培养吗?尝试让孩子体会到后悔的滋味吧!
自制力就如同镇定剂,能让孩子玩耍后按时写作业、天寒地冻能准时从被窝爬出来、旁边孩子嬉戏打闹他能埋头看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绝对了不起。
-5-
学会思考
少跟孩子说这样的话,“头上只能长头发,不能长草”,“金鱼只能在水里游,不能在天上飞”,“这是唯一答案,别无其他”;从小多问孩子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肚子咕咕响,你觉得里面有什么东西”,“10根香蕉分给10只猴子每只猴子一根,但还需要留下一根给伺养员,怎么分”,接纳孩子的答案,鼓励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
当然,想让孩子养成上面的习惯,对于一个懵懂孩子来说,说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育儿心得:餐桌上的教学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地面、衣服上干干净净的就可以盖一颗五角星印章。刚开始一周,孩子们很注意,饭粒一不小心掉下来马上就捡起来了放在盘子里。可好久不长,吃得快的孩子们很积极,吃得慢的孩子桌上又是一片狼藉。
我想了想,光靠奖励不行,老师天天提醒也不是个办法,我们应该寻找一下原因。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光顾埋头吃饭,没有意识到桌子上掉了饭粒;有的孩子嫌饭粒太脏,手去拿起来的时候粘糊糊的,不愿意捡;有的孩子掉的实在太多了,一粒粒捡起来,会浪费很多吃饭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应该教他们一些科学合理地收拾桌子的方法,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先进行集体教学,教育孩子怎么收拾桌子:吃完饭后看看桌子发现有饭饭就及时捡起扔进盘子里。为了便于孩子记住,还把它编成儿歌“吃完啦,看一看,找一找,捡一捡,干净啦!”便于孩子记忆。
一周下来,孩子们逐渐养成了餐后自己收拾桌子的习惯,桌子比以前干净多了。不仅如此孩子们还会互相提醒,发现同桌的小朋友掉菜了、掉米粒了都会提醒他捡起来,慢慢的孩子们吃饭掉米粒的现象减少了,用餐卫生习惯越来越好。
幼儿园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常规的培养是需要坚持的,老师要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其中对于有些孩子不理解如何做时,老师的讲解示范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老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帮助。餐桌卫生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意义也是深远的。
相信《真正的教养在每天的饭桌上》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