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笔记。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澜:别把劲儿都往孩子身上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既是一名资深传媒人,也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的智慧和练达,不仅体现在成功的事业上,更反映在对子女的养育上。近日,在“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从孩子爱上网怎么办到健康和奥数哪个更重要,杨澜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诸多感悟,她的体会是:人格培养、身心发育、智商情商逆商(抗挫力)一个都不能少。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杨澜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我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杨澜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杨澜觉得不能在负疚中过一辈子。
“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和父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地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在杨澜的教子经中,这也成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做人的,这不仅仅是指道德层面,也包括父母在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
杨澜询问了很多在职业上很有成就的妈妈,发现她们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长得很好,这给了她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跟他最亲近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杨澜认为,当孩子的思辨能力开始产生时,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仅仅满足于常常“赖”在他们身边,却不能给他们思想的养料,孩子们会感到不满意。
杨澜是在与儿子的相处中逐渐悟出这个道理的。杨澜的儿子已经16岁了,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这时候,他非常渴望一个同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亲跟他对话,“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围着他问‘你到底要吃红烧肉还是烧带鱼呢’肯定不行。”
所以,杨澜的观点是,无论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亲,还是能够多花时间陪孩子的母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母亲,首先应该过非常充实和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二、在生活中,夫妻吵架在所难免,如何减少这种争吵对孩子的伤害
有一次,杨澜跟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杨澜和先生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杨澜回忆说,当时孩子接受了他们俩的道歉。杨澜也由此提醒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杨澜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杨澜说,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
杨澜特别强调母亲的情绪管理能力,因为母亲通常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她的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在孩子身边甚至体内!她的紧张、焦虑、暴躁,都最先伤到孩子。“要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做母亲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
三、面对网络和电视,选择相信孩子
现在的孩子是电子化的一代,电视和网络对于他们犹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子化也造成了诸如网瘾少年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把控孩子在电视和网络方面的使用?
在杨澜家,这个问题是分两步解决的。
杨澜很鼓励孩子读书、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喜欢看“喜羊羊”,杨澜知道拦着孩子们不是办法,于是她就坐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看,有一天,孩子说:“妈妈,你实在太幼稚了,我们实在没办法再陪你看这个了。”“孩子们在电视中找不到太多适合自己看的节目,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了。”杨澜说。
但是面对网络没有那么简单了。
杨澜并不认同为了减少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就让家里的电视、电脑等产品全部消失,人为地进行隔绝。“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班里的社交。”杨澜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当班里的孩子都在说他们热衷于看的某一个卡通片和一个游戏的时候,孩子只能无话可说。
随着孩子们步入学校,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学校几乎所有的功课都要在网上完成,他们还经常通过网络看一些喜欢的卡通片、电影,跟同学聊天。看到孩子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杨澜也开始慌张,但她明白,如果经常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最后,杨澜跟孩子们达成了一个“交易”:从眼睛的保护、身体的发育、颈椎的成长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考虑,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网看无用的东西,不玩游戏;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个小时。孩子们同意了。
既然谈好了,杨澜就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看到孩子待在电脑前,虽然心里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杨澜就跟自己说:“不要问他,他一定在做作业。”
四、健康的体魄比奥数班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压力山大”,课业要搞好,奥数、英语不能少,课余还要学才艺。可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作出选择和取舍?
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杨澜不认为那些课外的辅导班有那么大的作用,相反,她认为,上了课外辅导班很可能让孩子上课就不认真听,所以她的孩子没有去上奥数班,她也没有给他们做任何跟知识相关的课外补习。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是去锻炼。
“大家去看看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看看自己家的男孩子,他的骨骼、他的肌肉真的在发育吗?”杨澜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曾和几个委员一起提交过一个关于提高民族体质的提案,她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非常让人担忧,无论是爆发力、耐力还是力量,都全面低于日本。而一个人的体魄跟其精神力、意志力、活跃程度以及创造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背景下,在奥数和运动之间,杨澜毫不犹豫地给孩子选择了运动。“如果因此没有得100分,只能得85分,我认了,因为不需要知道那么难的题目。”但是,“我需要你锻炼,需要你正常的、健康的发育,在长大成人的时候,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着非常有活力的生命的状态。”杨澜说。
一到周末,杨澜就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出汗、去锻炼,并且亲自陪着。而杨澜发现,这还让她有个意外的收获:跟孩子建立起了“哥们儿”般的友谊,大大促进了亲子关系。
五、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父母也会面临选择的困惑
杨澜坦言自己也犯过错误。
儿子5岁的时候,杨澜曾逼他练钢琴。钢琴老师问杨澜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儿子回答:是妈妈让我学的。
在学琴的4年中,儿子痛苦,杨澜也不愉悦,“为学琴冲他歇斯底里地叫喊过。”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杨澜意识到儿子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于是终止了儿子的学琴生涯。
杨澜的女儿却喜欢弹钢琴。杨澜由此感叹,哪怕是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处,必须要对此敬畏。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根本是财富观
近年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说法在不少爸妈中盛行,这种说法认为,只有穷养男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他才可担当大任;只有富养女孩,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在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将来她才能见识广,有主见,一生幸福。
杨澜对此并不以为然,她认为对男孩太严苛了会让他习惯顺从权威,男孩从小过分穷养也可能让他变得惟利是图。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后走上歧途,恰恰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过于贫穷,以至于有钱高于一切从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同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把女儿娇宠到傲慢、无知的程度,殊不知,溺爱只能让女孩长大后娇纵无礼,“谁愿意娶这样的女孩进门?
杨澜认为,不管父母是穷还是富,孩子将来都要自己经营人生。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从小把钱、情感、价值、精神能够放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上。杨澜的做法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18岁以后,妈妈把大学的学费都交齐了,你们就自己过日子了。
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孩子们正确的财富观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暑假的时候,杨澜的儿子去博物馆实习,跟工人们一起拆木箱、钉钉子、做记录,因为是高中生,博物馆并不给他付工钱。中午在外面吃饭,班上有一些同学吃比萨,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吃更贵的寿司等,但儿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挣钱,就买一个5元的三明治吃了。回来以后,杨澜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表扬。杨澜跟儿子说,你要算算,假设你刚刚大学毕业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如果一顿午饭就花40元,意味着你根本养不活自己。
“穷养、富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财富的价值观的问题。”杨澜认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而过分纠结于穷养、富养问题,“往往是父母自己过于看重金钱的结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夏季育儿小知识:天气炎热孩子身上都长了痱子,去痱子的小妙招
正处于夏季,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很多孩子身上都长起了痱子,成了很多父母头疼的话题,有很多父母会给孩子抹痱子粉,还有的父母会给孩子抹花露水,当然这些方法都不是特别奏效。下面讲解一下去痱子的小妙招!
给孩子擦汗
天气太热,也很容易出汗,对孩子来说,毛孔会堵塞,皮肤会太湿,这时父母就要记得用柔软吸水的毛巾,将孩子身上的汗水轻轻的擦拭干净。
给孩子凉爽的环境
孩子容易长痱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热,容易出汗,要想预防和治疗痱子,最重要的就要保持凉爽的环境。在夏季里空调、风扇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
给孩子身体做好清洁
都说了夏季天气热,出了汗,汗液会排不出来淤在皮肤上,这时候父母要注意帮孩子清洁皮肤,给孩子身体做好清洁,比如洗个温水澡什么的。
洗温水澡的话,可以准备适量金银花,苦瓜一根。具体做法是将苦瓜洗干净切成块状,连苦瓜子和金银花一起到进锅里加适量水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将水倒出来凉一下,切记勿兑冷水,待水的温度适应孩子时泡个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在未长痱子之前,该怎么去预防?
1.对于爱出汗的孩子,一天可以多洗几次澡,尤其要注意皮肤的皱褶处,洗澡的水温不要太热,洗澡时不要用肥皂,以减少刺激皮肤。
2.给孩子穿宽松、透气、吸汗的薄面料的棉质衣服,不要穿得过多过厚,平时要勤换洗衣物。
3.天气炎热时,一定要开电风扇或者空调降温,不要让风口对着孩子吹。
以上回答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人热爱健康,热爱养生,欢迎关注我,与您分享更多健康养生营养知识。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我儿子小时就特别爱起痱子。
有人说,起痱子是因为孩子汗排不出来,堵塞毛孔,不知是不是真的。
反正,我儿子小时确实特别胖,可能是起痱子的原因之一吧。
一开始,我不大懂,不知道起痱子不能用水洗,一见起痱子就更多地给孩子洗澡,然后抹痱子粉,但不见好转。
后来,听人说,起痱子不要沾水,于是,我不再给孩子洗澡,改成多抹几遍痱子粉,发现这招特别好用,分享给需要的妈妈们。
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
笑妈写给天下子女: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笑妈写给天下父母: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
虽然“感恩”的心,并不一定非要在感恩节才表现出来,
感恩是一种习惯,感恩是一种态度,
感恩如呼吸一样,自然流露又无法控制。
不过,我还是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写点什么。
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特别幸运的人。
当我做女儿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父母;
当我做母亲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孩子;
当我做学生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老师;
当我做老师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学生;
当我做下属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领导;
当我做领导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下属;
当我做朋友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朋友;
当我做敌人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敌人;
……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感激。
百善孝为先。父母赋予了我宝贵的生命,带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费大量心血把我抚养成人,供我吃穿供我读书,为我操劳为我担心,让我感受无尽的爱。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给予自己的,我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是偿还不了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如此,如果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善待父母,那真是良心何在啊?!
我先是为人女,然后为人母。
孩子嘛,生了就要养,养了就要爱,这是一种本能。
现在社会上都提倡“感恩教育”,出发点是挺好的,因为感恩,自己更加知足常乐,因为感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许多家长也热衷于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很多学校还要求同学们,到了母亲节回家帮妈妈洗洗脚,到了父亲节又帮爸爸洗洗脚,到了重阳节,再给爷爷奶奶洗洗脚,到了教师节,还要唱歌给老师听,送上鲜花和贺卡,等等。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样的形式像是一场矫情的“作秀”,洗脚也变成了一项机械式的“作业”。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形式化的东西,太刻意了难免有些虚伪。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家长这样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会“感恩”,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许多,牺牲了许多,放弃了许多,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得不到回报。
我认识的一个高三学生,他的精神非常紧张和压抑,他说他只要学习上稍微懈怠一点,他的妈妈就会歇斯底里地喊:“我生你生了三天三夜,差点丢了命,你还不努力学习?你考不上大学,对得起我吗?我生了三天三夜……”这句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这个学生很委屈,“难道是我让妈妈生我花了三天三夜吗???”
我认识的一个邻居,她的孩子和笑笑是同年同月出生的。她在生孩子的时候好像宫颈撕裂或者更严重的什么,具体情况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她动不动就说,“这小子长大了如果敢对我不好,我非宰了他!”孩子现在才两岁多,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我担心的是,长大后的孩子,会是什么表现?什么心态?
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
“没有我哪来的你?敢不听我的话?”
“你这个没有良心的孩子,我白养你啦?!”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吗我?”
“为了让你上重点,爸妈花了多少钱?你还不好好学?”
“我送你学英语,陪你练琴,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给你做饭……”
“我供你吃供你穿,把你养那么大容易吗?你还敢顶嘴!”
“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我放弃了多少?承受了多少?”
“我在你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吗?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
这些司空见惯的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这并不是充满“爱”的语言。孩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的是:自己是负担、是累赘、是包袱,如果不怎么怎么做,就是对不起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为了儿女呕心沥血,不辞艰辛。
然而,我们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是孩子的“恩人”吗???
第一,孩子的出生,是他自己的意愿吗?当我和老公轰轰烈烈地酝酿“造人计划”的时候,自以为是地进行“科学播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事先询问那个即将被造出来的小生命,他是否愿意来到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他是否愿意融入三教九流的人群?没有,我们从没问过,只是一厢情愿。生孩子,似乎只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所做的选择。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人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假如,假如他将来只感觉到人世的“苦”,而我,恰恰是把它引入苦海的“罪魁祸首”,我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二,孩子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擅作主张吗?孩子生下来并不知道吃什么好喝什么好穿什么好,不知道该学习画画还是音乐,或者打篮球,也不知道该看什么书认什么字,更不知道上哪所幼儿园上哪所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至少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往往只是大人的决定。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虽然我们现在都说,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和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按照自己的态度和个性去为孩子“设计”他的人生,因为他小,他不懂,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引领着他们往前走。假如,假如孩子长大后并不喜欢父母给他“安排”的道路,我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三,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付出了爱,但是,这种爱就没有伤害吗?虽然我们做父母的,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自认为最好的,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面对这种伤害,孩子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默默地承担。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在《只生一个孩子是风险投资》文中,我也提到过,其实很多父母无形中会把生孩子当作一种“投资”:对生命的投资,对感情的投资,对幸福的投资,对理想的投资,对人才的投资。(有几位朋友看过那篇文章之后,说我的立场不坚定,呵呵,我说的很清楚啊,我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自己的态度,生孩子不能算成本,感情和幸福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还有,我在那篇文章最后,就是以“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这句话做结尾的。)
“投资”,自然就要求有回报;“恩”,就意味着感激和偿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也教育孩子,要对父母心怀感恩,要懂得报答。但是,家长对孩子感恩的强烈渴求,让孩子背负沉重的甚至略带内疚的偿还压力,好像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债务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意味着:他已欠下了父母的生身之恩、抚养之恩、教育之恩、还有些乱七八糟的恩,一样也别想赖掉。
家长的内心都是脆弱的,否则我们的付出不需要孩子来对得起。是不是孩子承认了,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孩子感恩了,才能证胆自己是一个好父母??
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可我们,却把孩子当成了财产。
换一个角度想想,其实,父母对孩子也应该充满感恩之心。
我怀胎十个月把他生下来,兴奋的想让地球人都知道;孩子会走路了,我巴不得立刻带他周游世界;孩子会叫妈妈了,我激动的打电话告诉所有亲朋好友;孩子给我吹一吹热汤,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有了孩子,我才从女孩升级为女人,才有机会作为母亲体验另一番精彩的人生,虽然有时候也累也苦,也为孩子放弃了很多,比如事业追求,比如闲暇娱乐,但是,孩子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和希望啊,他用他的活力感染着我,照亮了我,让我重新体会回归童年的天真,让我感到生命多么有意义。
面对孩子如此无条件的“给予”和“付出”,我除了哽咽着说一声“谢谢”之外,没有任何理由还要去要求孩子来感恩于我!
当我们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想明白之后,许多事情也就会真的变平和了。无论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还是孩子们的生活,也都变得轻松许多。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只属于我们自己,孩子无需背负这些期待。没有要求,就不会失望。所以,假如孩子真的对父母不孝不敬无情无义,你就不会撕心裂肺;假如孩子没有实现你的理想,偏要特立独行,你就不会怒不可遏;假如“玉不琢,不成器”,你就不会捶胸顿足。
我并没有抨击“感恩教育”,
只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该向孩子“索取”感恩,
不要让“感恩”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
不要用“恩人”的姿态来管教孩子。
让我们的爱更简单一点,更纯净一点。
而且,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办法,不是说教,不是抱怨,
而是自己不以回报为目的、不以某些条件为前提的爱。
父母感恩,孩子才会感恩。
我们自己做得好,孩子自然就看到了。
作为子女,我对父母应当“知恩图报”;
作为父母,我对孩子应当“施恩不图报”(假如可以称为“恩”)。
对于他人的爱,我应当满怀感恩,因为没有谁给我的爱是必须的;
当我爱人时,不应要求他人感恩于我,因为我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人,应该少一点要求,
即便有,也应该多要求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所以,“学会感恩”,是对自己说,不对他人说。
白云在空中飘舞,绘画着一幅感恩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土地的感恩。
谢谢我的父母!谢谢我的孩子!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家长的意见。
“喂,杨老师,您好,你们幼儿园有几门兴趣班,我想让我女儿多学几门”。接完XX妈
妈的电话,我心里有种压抑感,经过交流,她妈妈才让她报了她喜欢的绘画。
XX是这学期从别的幼儿园转到中九班的,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
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胖乎乎的圆脸蛋,见了谁都是乐呵呵的,我喜欢她每天
早上一来甜甜叫我一声:老师早上好,可这段时间却听不到她“甜甜”的声音了。
我找到一个机会,喊她到我身边:“XX,你最近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吗?能告诉老师怎么
了吗?”她仰起脸还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每天晚上要我写好多好多作业,还要画好多好
多的画。我说我手写酸了,等会儿写,妈妈就说我不听话,妈妈还要我在幼儿园每门课
程都要得一百分,我好担心我得不到一百分,如果那样,妈妈就不会喜欢我。“听完她
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估计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做到这个
程度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快乐,这才是最根本的,让我们携起手,
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空间吧!
别把孩子养成不受欢迎的人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书店看书。那是靠近电影院边上的一家小书店,书的品种不多,看得人也少。
儿子刚刚进去,非常兴奋,就大声跟我说,“爸爸,这儿的书跟我们家一样多啊!”
我赶紧示意他声音小一点,因为不能让孩子打扰了别人,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就不好了。
小家伙赶紧压低了声音。
这时另外一个3岁多的孩子在书架前大声地喊“妈妈,妈妈”
应该是他想要拿架子上的一本书,但是拿不到。
我刚打算帮他时,突然发现他边上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走了过去。狠狠地说“不要吵,这里不是吵的地方。”
然后拿着一本书走到了另外一边的垫子那边去了,边走边骂着那个打扰他的小孩。
我看见他冷漠地坐下,心头不禁一怔,这个孩子是爱阅读的,但是他还是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
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对这些规矩的习得,当然需要父母的教养和引导。
万万不可这般鄙夷计较成长中的小小孩。
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在书店里这样对待一个小弟弟,在学校或者生活中,应该也少了一份宽容和爱,会这样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
但是,我们都知道,越斤斤计较的孩子,越不受欢迎。
哪怕你的学习再优秀,你的分数再高,你读的学校再好,在人与人的世界里,你还是首先得学会如何如人相处,如何做人。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些大人,不也是如此吗?
仗着自己有点经验或者背景,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说真的,比起读书做事,做人要重要的多。
周六的时候去建材市场买了一套新的柜门,接待我们的女导购员胖胖的,黑黑的。但是她业务非常熟悉,对产品的介绍及专业水准都让我们满意。
几乎敲定方案,谈到上门量尺设计时,差点让我们愤然而去。
当时已经是很晚了,他们店里有三个设计师还在那作图,有一个不时地上上网,玩玩游戏。
当这个导购很尊重地问那两个跟他年龄相仿的设计:“王老师,明天你有时间去量尺吗?”
这个设计说“王老师明天要闭关修炼。”一股子戏谑味道。
然后她又问“张老师,你明天有时间吗?”
“我这几天都没空。”另一个设计师不耐烦地答到。
我上午本来去了好几家店,不少的设计师都很热情地给予设计建议,浑然不是这样的态度。
这时候,导购面带愧色地说,“没事,蒋老师会去的,他就住你们那一块,我给您问问。”
我们也就给了她这个机会,签了单。
事后一想,觉得这家店的设计做人太高冷了,实在让人不爽。
手头活多事多,完全可以换一种更好的方式表达。
当时在那种情形中,我就觉得他们对这个导购带着一股很浓的歧视。
朋友跟我说,“你不知道吗?在职场,长得好往往更容易得到帮助,特别是男性同事更喜欢以貌取人”。
我说也不能这样拆人的台子吧。
“现在的人,往往是本事越大,脾气越大,不管别人怎么想,关键是自己得爽。”
听到朋友的话,我不禁捏了一把汗,这样的人是不少。
可是,我还是要教育我的孩子,“本事越大的人,脾气越好。能力越大的人,责任越大。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一定要帮帮他,做一个善良而受欢迎的人。”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问题往往出在父母的身上。
如果在父母本身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与人的交往方式。
爱慕虚荣的父母,往往会教养出爱慕虚荣的孩子。
没有规矩的父母,往往不会教孩子规矩。
前几天,小侄子放学后,带了两个同学来我这里玩。我打开楼下的仓库,拿出了一些纸箱给他们做爬行的隧道。
其中有一个女孩看上去就比两个男孩大很多的样子。
看得出她的“胆子”很大。如今很多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胆子大一点,这样去外边就不会吃亏。
可是没有同时告诉孩子一些交往的礼仪和规矩的话,这样的大胆往往就会让孩子不受欢迎。
三个孩子一来,这个女孩就去仓库里,东看看,西看看,我起先觉得孩子好奇,挺好。但没一会,她就拿另外的几个盒子。我赶紧说那些还要用。
她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又进来拿我新台灯的一个内包装盒。
我想这个也没很大用途,就没有阻止。
全程她没有问过我,就直接拿走了。
结果拿出去后也没玩,直接放在地上踩,之后又撕碎了,满地都是残渣。
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缺乏规矩,没有打招呼就拿东西。
后来听侄子他们班上的那些妈妈们说,几乎没有人喜欢这个女孩。大家都得避着她呢。
而她为什么会这样,跟她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她爸爸本来是做的士司机,家里有车。但是为了跟一个亲戚攀比,买了一辆小车摆楼下日晒雨淋。
她的妈妈呢,更是爱慕虚荣,每次跟身边人聊天都是炫耀吹嘘,把别人家的东西说成是自己家的。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的条件一般。但就是一个这样的家庭,让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榜样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身教大于言传。
乐于助人的善良父母,往往会让孩子乐于助人。
我妈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一个卖年画的老人来我家卖领袖的画像。
我们正在吃晚饭,我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了,不需要买。
老人正转身走了一步,又回头突然说,“要不我送你们一幅画,给我一顿饭吃,可以吗?”
看得出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说的,声音小的可怜。
没想到妈妈竟然答应了,“看你这么晚还没吃饭,也可怜,刚好我儿子回来了,饭菜也多,就一起吃吧,那幅画给不给都没关系。”
“谢谢,大好人啊!谢谢!一定要给的”
我的内心非常震动。我为自己的母亲感到自豪。
看到老人不好意思夹菜,我给老人夹了鸭翅膀,看到他眼圈泛红。
他说自己离开河南老家到这边讨生计,这天走着走着太晚,没想到竟然找不到一个卖包子的地方。
他还说米饭太好吃了,他们老家都吃面,很粗糙。
当时儿子也在饭桌上默默地听着,看着。
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人生一课。
我们说的再多,孩子也不明白,但是我们做了,孩子心里就会感受到。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慧,希望他们读书习本事,将来有大出息。
但是在做事和读书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先做好——那就是做人。
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爱,也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可贵。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不打骂孩子,家长的怒气往哪撒?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家长问:我快被孩子气死了,虽然也知道打骂孩子的方式是不对的,可是生气的时候真的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大家有没有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怒火,如何能更好的处理?的确,现如今在各方面承受压力最大的人群,莫过于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的这一代中流砥柱。正因日常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心气高,面对孩子偶尔出现的问题,家长有时会缺乏足够的耐心,容易急躁、发火;也因为孩子是所有“对象”中,最容易犯错点火,却又是最柔弱,最天真的,因此,有时在不经意间,有的家长会借题发挥,把来自其他方面的愤怒和压力一并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在对孩子发火以后都会觉得后悔或者内疚,然而在气头上的时候,简直无法克制。于是,阁主深思熟虑后,决定给出几个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加理性的处理您对孩子的怒气。
NO.1 认清愤怒的来源
有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平日在生活上、工作上积累了问题和压力,感到不堪重负,又无处释放。而孩子就像前面所说,他们柔弱、天真、易犯错,当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时,就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下子点爆了家长。
因此,若您是这样的家长,请试着找到压力真正的来源,并将您的情绪进行分类处理。在发脾气前,给自己10秒钟的时间,这样问问自己:我这样生气,到底是因为孩子犯的错还是别的什么?孩子犯的错误真的这么严重吗?如果并不是这么严重,我如此凶悍的对待孩子公平吗?
NO.2 了解愤怒的本质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愤怒的背后其实是恐惧,为了掩饰恐惧,便以愤怒作为表达。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孩子闯祸了,家长的愤怒是恐惧孩子受伤;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的愤怒是恐惧孩子将来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家长的愤怒是恐惧孩子误入歧途,越陷越深……其实愤怒的背后,都是恐惧。
然而,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墨菲定律,其中一条定律便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些都是连锁反应,因此,了解愤怒背后的本质,慢慢放下内心的恐惧,学会放松心态,理性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NO.3 适度保留个人的生活
很多家长常抱怨这样一个问题,每天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孩子,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全都放弃了。这样的确是一种伟大的牺牲,但是,这样的方式其实并不可取。
与孩子的相处有时和谈恋爱有几分相似,如果精神长时间过度紧绷,就容易感到窒息,甚至产生埋怨。因此,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同时也要适度保留个人的生活空间,尤其尽量保留能够给您带来正能量的爱好,比如运动、旅游、阅读、养宠物等等。这样不仅是给自己一个喘息放松的机会,也能给您和家人间的关系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
在此要多说一句的是,很多家长会说,真的没有时间,孩子的学习,孩子的作业,孩子的这,孩子的那,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请记住,学会适度的放手,才能让风筝飞的更高更远。
NO.4 愤怒时适量运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运动,除去强身健体的功能,还能够非常有效的释放压力,调整心情,在运动的同时,会让人暂时放空,运动过后,加速了新陈代谢,能够让人的头脑思维更加清晰敏捷。
因此,如果您因为孩子犯的错误而怒不可遏,感觉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请立即叫停,然后给自己10-1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能够出汗的运动,而后,能够明显的感觉自己更加冷静、机敏和坚毅。再进行沟通的效果比当时就火山爆发强百倍而不止。
假如,您是带着愤怒的情绪,气势汹汹的想回家找孩子算账时,阁主建议您不要直奔家门,在楼下小区里跑一跑,让情绪沉一沉,再回家“算账”。
NO.5 训斥孩子前先检讨自己
有一些家长曾向阁主咨询,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为什么孩子会那样?为什么孩子这么让人不省心?为什么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在和这些家长沟通以后不难发现,这些家长认为孩子该会的东西,该懂的道理,该守的规矩,在以往要不就是从来没人教过他们,要不就是简单被带过,没给孩子仔细讲过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因此这些“该会”、“该懂”、“该守”的内容只是家长默认孩子长大了,应该会了,可是没人教他们,他们怎么会呢?
因此,当您被孩子的某些行为激怒,想要训斥孩子前,请先检讨自己,是否认真的教过孩子?是否用了正确的方法?是否让孩子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收起您的愤怒,您该做的不是发脾气,而是给孩子补课。
NO.6 身教大于言传
很多家长常常生气都气在无论怎么跟孩子说,孩子就是不听,无论说了多少遍,孩子就如同没听到一样,要不就是嫌家长唠叨。于是家长苦恼,无法和孩子沟通,绞尽脑汁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自己的。
虽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顺从家长的话,但是当他们长到一定年龄后,就有了自己的喜恶,有了独立的判断,听不进去家长的话是成长中必然的现象,因此,很多时候教育孩子不是靠说的。
然而,孩子从小就善于模仿,即便在他们慢慢长大后,仍然会无意识的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因此家长们身教的力量远远胜于言传,若能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家长,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家长,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长,您的孩子将会受到终身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给出的几条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家长做好情绪管理。毕竟如今早已不是棍棒教育的时代,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您更加有效的处理在亲子关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也能使得家庭更加和谐有爱。
当您怒发冲冠时,告诉自己:
冷静下来,我可以的!
孩子拒绝语言暴力,别把爱变成伤害
孩子拒绝语言暴力,别把爱变成伤害温柔地说,这是最近xx宝最近对我不停的要求。实在汗,不自觉地说话犯冲,xx宝立即不干了:妈咪,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我不要你生气和我说话。我要你轻轻的和我说,我才听!于是我赶紧知错就改,重新温柔地,轻轻的再说一遍,这样才满意。
也不知道从何起起,我的耐心像被磨光了似的,应该是温柔俊俏的姑娘变成娃他娘后,娃他爹越来越忙的工作,和渐长渐捣蛋的孩子双重折磨下,我本来已经潜藏得很好的火爆脾气现原形了。
没有天生的父母,我们都在不断的学习,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
妈妈都能记得,当你的新生婴儿刚刚入怀的那一刻,你一定是满腔的柔情,你在心里也暗暗发誓:这是我的宝贝,我用生命爱TA,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一把的情境常常出现。你温柔的呼唤着自己的宝贝儿,心肝儿,跟着TA痴傻癫狂.....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轻柔的呼唤竟然练成了狮吼功:
“把玩具收起来,不然扔垃圾桶!”威胁命令是最容易说出来的话。
“你听不懂吗?长耳朵是干什么的?”“真笨,这点事都做不好”讥讽,否定也常在。
“别来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哪?”“我帮不了你,你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冷言冷语,袖手旁观中......。
此时那一腔的柔情哪里去了?
独自带宝宝的妈妈们更有体会,老公们上班早出晚归,一把手也搭不上,孩子一天24小时不离身,吃喝拉撒的生活上照顾着,别人孩子会坐了,我家宝贝还不会坐,哪里有问题?要不要给孩子找玩伴?要不要早教,要不要每天亲子阅读?此时的妈妈还要一日三餐做,碗没洗,衣没洗,地没擦,抓心挠肝不舒坦....全职妈妈在别人眼里全是幸福,此时全是辛苦无人知,当然也有收获的时刻,宝贝妖柔的叫一声妈妈,一个开心的笑脸。可是,可是那也变成了一转眼间,转眼间面对的还是被孩子弄得一团糟的屋子,让人抓狂的调皮捣蛋的小魔王,呃呃,在不断崩溃中复原又崩溃的感觉中,狮吼功这就样慢慢练成了,说话声音也提高了八度,语言暴力显露出来了。
育儿真是个不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身体需求,TA们那越长越大的小脑袋时刻挑战着做父母的智力,学习能力,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各种习惯,为人处事等等....
我们一再控制自己,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模仿我们的行为,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孩子一学就会!孩子是我们的镜子,TA反馈回来的信息全来自我们自己的行为。可不是么?这么大孩子已经明确表示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讲话,我不喜欢你对我的态度,语气,我不要狮吼的妈妈,我要温柔说话的妈妈。
父母们是不是要时常反思一下自己呢。把轻声细语找回来吧。
如何使孩子喜欢弹琴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喜欢弹琴,从家长认为,本来弹琴是一件即开发智力又很有趣的过程,可孩子却十分的不喜欢。学琴之初孩子还比较喜欢,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就一点点减弱,很多学生就是由于极度的没兴趣而中断学琴的。目前孩子学琴的兴趣问题几乎困扰每一个学琴的家庭,绝大部分的家庭如果不是父母极力坚持,孩子早就中断学琴了。
谈到兴趣首先我们要明确兴趣的作用,兴趣是一种愿望,而实现愿望可以使人享受所带来的喜悦,而喜悦可以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有兴趣的做事情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
相比之下人对于陌生的事物要比熟悉的事物有兴趣,人类天生就对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感,因为不熟悉而产生征服的欲望,所以有句话叫物以希为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天天呼吸的空气,当空气质量没问题时,我们从来就没意识到空气的重要,当空气质量很差时,我们就会觉得清新的空气很珍贵。对于不熟悉的人,因为有一种想了解的兴趣而相处谨慎,而十分熟悉的人我们就会不以为然,比如夫妻。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由于孩子天天弹琴,当对钢琴、弹法、家长辅导的方式等熟悉了之后,对弹琴的行为是不会有很大兴趣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有的孩子性格活跃,对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欲望,由于钢琴学习中可以不断的练习新的乐曲而产生兴趣,表面上这类孩子是挺喜欢弹琴的,实际上钢琴的技术训练是很细腻的,要完整演奏一首乐曲不仅需要弹下来,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对于这类孩子,如果要求松懈,虽然容易有兴趣但没有技术能力,学到一定程度技术能力不够时就会停滞不前,学不下去。如果要求严格兴趣就淡漠。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陌生的事物缺少征服感,就容易对任何事情都兴趣寡然,学琴过程中要求严不严格都容易没有兴趣。
我觉得孩子不喜欢弹琴是很正常的,在学琴过程中,每天至少45分钟的练琴对于任何人都是很难忍耐的,对于成人来讲,我们能够耐心做事的原因大多不是兴趣,而是责任和利益,我们可能把做事当作是一种过程,我们更多的时关注于结果,就像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有收入,我们可以用这些收入去享受生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而对于工作本身只是实现兴趣的手段。可对于孩子来说弹琴不仅不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利益,天天的练琴是很难坚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要求家长每周拿出孩子练琴时间的十四分之一,也就是15-20分钟来练琴,虽然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坚持过一个月,但家长心里是明白的,学琴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我们所期待的以天然的兴趣来学琴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许许多多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按我目前的教学经验和效果,孩子弹琴没兴趣没关系,我们是可以训练弹琴的兴趣的。而训练的办法就是对人的调整,在学琴的初期一切按能够产生兴趣的方式进行训练。我们知道兴趣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人以很专著的状态做事,那么我们就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从而达到同有兴趣一样的效果,具体的办法详见钢琴教学篇。这仅仅是开始,学生一般需要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行技术训练和稳定,使其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并且在训练基本结束之后,就可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当孩子能够以真实自然的情感表现音乐的时候,那种音乐给她带来的兴奋和刺激会使他为了再次寻求那种情绪而不断的努力,这种对结果追求的动力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兴趣。所以当某一学生在弹琴中找到音乐感时,我会告诉他:你已经入门了,你以后会学下去的。
注:真正的音乐不是演奏者故意的表现,也不是练习强弱就能实现的。音乐是一种语言,当你能够掌握这种语言并能够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时,你才能感觉到什么是音乐。你问那些感受到音乐的孩子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孩子大多会很兴奋得的告诉你:痛快、舒服、发泄。
这也许就是音乐真正神奇的地方。
喜欢《杨澜:别把劲儿都往孩子身上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