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真的学习者”和“假的学习者”,对号入坐!

发布时间:2020-12-23

幼儿学习故事。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真的学习者”和“假的学习者”,对号入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那就是“真的学习者”和“假的学习者”。

真的学习者积极主动,他不需要别人催促,早上最担心的就是上学迟到,上课唯恐听不懂老师的话,考试后能够迅速思考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绝对不会犯2次同样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上述所有特征的学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学习者。有的孩子从小听话惯了,只会完全按照家长、老师的“旨意”行事,学习成绩虽可能一路领 先,但是他几乎没有教科书以外的阅读,几乎没有解答规定习题以外的思考,属于“种自留地”型的学习者。这类人的学路会越来越窄,每升高一个年级都会有很多 不适应,但由于他的意志力坚强,靠自己的坚定意志苦苦支持。支持不了的时候,他会有无限苦恼。值得欣喜的是,这类人有可能转变为真正的学习者,当他感受到 学习到乐趣后。

真正的学习者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他能够为了深入探究学科的一个问题苦思冥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不会在乎考试得了多少分,但他在乎老师对他学科思维对评价。

真正的学习者具有广泛阅读的习惯,他能够把看到的一切信息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联系、整合,形成新的问题。

真正的学习者一定是习惯于独立思考的人,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前他不会轻易地张口去问别人,因为他知道思考才是一个学习者真正的乐趣所在,思考是他学习生活的幸福,而问题恰恰是他思考的素材,是他获得幸福的源泉。

真正的学习者又是善于跟别人交流的人,当学习中遇到真正的困难、困惑时,他知道主动向老师求助、与同学讨论,当自己的思考有了结果时,他也会主动跟别人分享。因为他知道,当今社会很多项目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够完成,需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假的学习者什么样子呢?把上学当成给父母完成任务,以为来到学校就是学习了。把写作业当成是给老师“扛活”,满足于考到平均分,每次考试都关心班里平 均分多少,全年级均分多少,他连“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道理都不懂。关心的不是自己是否懂了、掌握了,而是自己在群体里的位置,全是些外在的东西。一般 的,人们认为,这样的孩子至少比那些“不学习”、玩游戏、打架的孩子好多了。其实还真不一定。

在某顶尖大学从事了多年学生工作的孙老师表示,名校学渣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基础不一样。“我们的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竞赛保送,他们是有专业基础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基础,通过高考进来的同学,以及国防生”。

这样的客观背景导致上专业课时,有些人基础很好,自然成绩就好,有些人反而是零基础。“甚至有些同学,大学4年一直在追赶,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孙老师说。

造成学渣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孙老师指出,该校很多学生高中时都是尖子生,他们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兴趣和特长,也没有除成绩以外的获得自我认同感的途径。

“他们可能唯一比其他同学强的地方就是学习成绩好,上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唯一的优点也没有了,所以会心情低落。当然,很多同学也会在大学生活中慢慢找到兴趣和发展方向。”孙老师说。

刘佳说,名校里竞争激烈,即使大家曾经都是“尖子生”,也总得排出来一个名次,后边的同学就会有心理落差,一旦不能及时调整,就会越来越消沉。

一位治疗过名校“学渣”的心理咨询师分析,有些同学一直习惯趋利避害的处事方式,做事情一定要让父母和周围人满意,获得表扬嘉奖。时间久了,就会变得不习惯找别人帮忙,也经常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最终导致无法和自己、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陷入焦虑。

而一名中学教师看了知乎上的一些回答后感触很深,他说,中小学教育和广大父母也要重视“名校学渣”现象,别再把“考上名校”视为唯一的目标,别再培养“只会学习、做题和考试”的孩子了,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名校却成了学渣,甚至退学,又有什么意义?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你的孩子将来对心理疾病具有免疫力。本节讲述了亲密育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体验生活的方式。

吉娜是一个爱子情深的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我们:“了解我的孩子们让我在他们当中很有威望。”对孩子的了解就好像是一种第六感觉,让你能够对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和控制,从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烦。

我们的养女黛安向我们描述了她采用这种养育方式得到的经验:“我在莉莉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她有深深的了解,亲密育儿让我能够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我总是去猜想她需要我为她做些什么。”

亲密育儿促进相互间的敏感

6岁的时候,马修常常会带着恳求跑到我的身边说:“爸爸,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由于我们之间有着很高程度的互相敏感和互相信任,他知道什么时候我会作肯定的回答,什么时候会作否定的回答。他是在试探我,实际上他知道我的回答是什么。

关系亲密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十分容易地交流彼此的感觉。只要你与孩子亲近,你就能够读懂他的肢体语言,能够正确地引导他的行为,你的孩子也将能够读懂你对他的期待,努力地让你感到高兴。正如一个与孩子亲密的大人所说的:“通常我只要失望地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

西尔斯养育手记妈妈的敏感力练习

由于受到了所谓的“专家”们的误导,有些妈妈必须先“擦除”头脑中“已经写入的程序”,然后才能对宝宝作出自然的回应。这样的妈妈可以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当自己或者别人的宝宝哭起来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浮上脑海的第一感觉。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感到不安。你是否感到不安了呢?这种正常的不安有没有难以抗拒地促使你亲切地抱起孩子、给他以爱抚呢?宝宝的哭声也有可能引起的只是麻木不仁的反应:“我可不想让这小家伙来控制我。”如果你的回应并不是急切地去照料他,那么你与孩子之间将很有可能形成令人失望的养育关系,因而你就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小宝宝们的需求,重新考虑你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位到我办公室来做产前咨询的母亲担心她自己不会是一个好妈妈。我问她听到婴儿啼哭时会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我决不会让孩子去哭而袖手旁观,我会赶紧过去把他抱起来。看到别的妈妈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我会感到不安。”我肯定地告诉这位女士,她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位好妈妈,因为她有敏感的天性。宝宝的啼哭让敏感的女士感到不安,当然也会令敏感的男士感到不安。其实,婴儿的啼哭本身就应该让我们感到不安。

亲密育儿促使宝宝保持安静的警觉

许多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表明,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较少哭闹。那么他们在空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他们在安静的警觉状态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在清醒的时候,宝宝要做出许多类型的行为:啼哭、打瞌睡、警觉不安或者安静地警觉。

在安静的警觉状态,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注意程度最高。由于很少焦躁不安和苦恼,他们保存了自己的精力,把它用在交流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人更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促使宝宝更长久地保持安静的警觉。

亲密育儿增进了亲子间的信任

照料孩子是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不仅仅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需要依靠父母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行为轨道。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是管教他们所不可或缺的,而权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让宝宝相信你能够带给他安全,这一点至关重要。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会学着去信任与他十分亲近的人。当宝宝能够相信妈妈会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将期待妈妈对他的行为作出帮助。

亲密育儿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你对亲密育儿是否会使你的孩子缠住你不放和具有依赖性感到疑惑,那么你完全不必担心。亲密育儿实际上有助于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的良好平衡。与父母亲近的孩子相信他的父母能够帮助他更有安全感,因此他更有可能安然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与妈妈感情安全可靠的学步期孩子和那些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较低的孩子相比,在游戏中往往更具有独立性,也更能够适应新的游戏环境。

1~2岁之间的婴儿会完善他的一种被称为“人物保持力”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在脑海里再造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即使这个人不在眼前。与照料者之间有着稳固感情的宝宝会把照料者在他脑海里的形象带到他不熟悉的场合。即使妈妈并没有在那儿,在宝宝的心里妈妈就在那儿,这就给了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亲密育儿帮助孩子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亲切的、可依靠的形象,从而能让孩子感到自信和能干。如果在孩子能够保持脑海形象之前就强迫他独立,那么他会焦虑不安,并且会十分缠人,或者表现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许多本该用于探索新环境的精力都被用在了对付这些不良的感觉上。

西尔斯养育手记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定父母由于担心宠坏孩子或被孩子所左右而不对孩子的啼哭作出回应,因而形成了疏远的、缺乏交流的亲子关系,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宝宝要么哭得更响、更尖利,好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要么停止啼哭,放弃自己的需求。不管发生的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宝宝都会从中发现他周围的照料环境是不敏感的。由于他发出的信号都得不到回应,最终他就学会了不再发出信号。他会意识到,他的生活中缺乏某些东西,因而内心充满愤怒,产生出对别人的敌意,性情变得孤僻难处。如果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况,宝宝会让你觉得很烦人,父母会想方设法地躲避他。而如果发生的是第二种情况,宝宝就难以亲近,因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相当淡漠。发生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孩子变得很难管教。他会逐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能给他带来安全和保护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信赖的观念中成长,那么他与父母间的关系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由于缺乏亲情的父母强迫自己不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作出本能的反应,因此他们就会变得对孩子不敏感,并且会逐渐对自己的养育技巧失去信心,这是产生养育问题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你通过他的表情就能辨别出来,或者你通过他脸上的冷漠就能辨别出他。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不像与父母感情融洽的孩子那样给别人以亲切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通常听到的描述是:“他看起来很失落。”你也可以通过一个宝宝呆板、执拗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是否是一个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尽管他的肩膀还很稚嫩,但他看起来却像他坐的婴儿椅那样硬邦邦的。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不当的行为上,而且常常是人们指责的对象;或者他会表现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阴沉、忧郁,大家会觉得他是满腹怨气的捣蛋鬼、坏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寻求亲情的一种应对策略。由于缺乏对感情作出判断的尺度,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重新获得幸福感。他在寻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对曾经失去的东西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变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咨询专家的意见。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较少主动去寻求欢乐,周遭很少有让他高兴的事。因此,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就体会不到成就感,这使得他们只有在职业或者不涉及孩子的关系当中去寻求满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越来越远了。与父母感情亲近的孩子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具有亲和力。而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正好相反,小伙伴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还会排斥那些能够帮助他产生亲情的人。因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通过向专家咨询,这样的孩子还是能够和父母亲密起来的,他们之间能够出现给彼此都带来最大益处的养育关系。当然,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为自然地形成最佳亲子关系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新生儿比6岁或9岁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所接纳。越早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以后就越能保持这种亲密。

小话题点:《变形计》中的很多少年都与父母感情疏远,西尔斯博士说: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确实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先改变自己,与孩子培养出亲密的情感。

亲密育儿有助于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有一种特别的神情,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看着别人时神情专注,他们由衷地对别人感兴趣。我很喜欢与这样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因为他们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些孩子会直截了当地看着你的眼睛,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与别人的泰然相处之中,他们与别人关系融洽。他们注视人的眼光既不是紧张、锐利得让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气,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别人关注的目光凝视。

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对配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我们访问过的心理治疗师都曾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疗对与人亲密相处感到困难的病人身上,而且他们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让他们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爱。

受到父母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是在学习与“人”密切联系而不是与“物”密切联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们就把这种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带到了成年。在许多夜晚我看到2岁的劳伦在床上一点一点地靠向玛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劳伦都在学习着他终身受用的本领——让人感到亲近的能力。

西尔斯养育手记重新建立亲情联结

如果由于健康问题、家庭的原因或者由于接受了错误的养育建议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两年中未能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孩子的养育出现了问题,那你该怎么办呢?

所幸人类天性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从一个糟糕的局面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由于时机不当而困难重重。当然,要建立亲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挽回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考察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较弱,那就应该想办法来加强。你要记住,孩子的态度不是在一天两天里形成的,他的行为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有所改变。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可能会花费你6~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各种计划,还要频繁地给孩子以关注。在很多时候,你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娱乐就够了。我们认识的一位母亲在家里教他6岁的孩子读了一年书;另一位父亲在他频繁的商务旅行中总带着他7岁的孩子。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与他执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就好像是与我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年的野营。”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尽力去做吧!由此,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顺利地管教他。

时机的把握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需要表现独立性和感受独立性的时候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绝性的表现,会说:“我自己做这件事。”这个阶段很有可能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然后,孩子们又会往后退一步,进入第二阶段——一个接受父母的阶段, 这时他们为了必需的情感充实又回到家庭的大本营。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与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进入这个亲近阶段:当你在躺椅上阅读杂志的时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边,这时别再继续读杂志,应该停下来阅读你的孩子。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时候睡觉前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间里“睡一个晚上”的心迹,你应该尊重孩子与你亲近的要求。当孩子缠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把握这样的良机重新与他亲近。如果你选错了时机,在孩子要疏远你的时候去亲近他,那么结果往往是遭到拒绝。

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回到家不要忙着洗洗涮涮,多关注下孩子的需求吧。如果他正在玩着自己的游戏,你可以不必凑过去,但如果他有与你亲近的表示,请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给孩子以关注吧!

亲密育儿帮助你管教执拗的孩子

亲密育儿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行为,增强你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增加你对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学习接受别人对他们错误行为的纠正,最终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是刺头,亲密育儿能帮助你找到管教他们的办法。

亲密育儿有助于孩子对你顺从

亲密育儿的真正回报是孩子对你的顺从。这种养育方式除了让父母为宝宝的需求敞开大门之外,还让宝宝为父母的期望打开了大门。

父母们常有的抱怨是:“我的孩子根本不听话。”我们来考察一下“听话”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通常从依赖父母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寻求着自我,孩子听从的是他自己的意志。因此,你的孩子实际上是听话的,但他听的是他自己的话,而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会有多顺从,这取决于他的禀性以及你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他的禀性你无法加以控制,而你们之间的亲密是你能够加以影响的。由于你和感情亲密的孩子心灵相通,孩子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观点,用你的想法代替他原有的想法,听从你的话,不再对你封闭他的心。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相信父母对世事是最在行的,这样的孩子总想让父母感到高兴。

即使是最执拗的孩子也会服从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意愿,只要父母采取“我的孩子越执拗,我就越要与他亲近”的养育原则。盼望着取悦父母、努力地顺从父母,这正是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的行为标记。

父亲:浪漫的家庭启蒙者


似乎妈妈们认为,给孩子关于浪漫的启蒙,当然是自己份内的事情,因为通常人们认为女人更加浪漫。其实,根据世界著名的浪漫小说出版公司——禾林公司今年情人节进行的调查,男人与女人一样喜欢浪漫,比母亲更适合担当浪漫启蒙的角色。我的一位朋友常常有些奇思异想,包括她老公在内的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她的浪漫。

在她小时候,母亲每年都在家里的园子里种满了蔬菜。有一年,她父亲突然宣布他要接手菜园子用来种花,孩子们自然欢呼雀跃。父子几人立即行动,先去向熟人讨花籽儿,然后几小包花籽儿排在饭桌上,父亲画了一份菜园子的草图,探讨如何布局才最美观。争执不下,父亲只好拿出颜料,红一块黄一块的涂抹起来。后来花开的时候,父亲偶尔支一个画架画水彩,很惬意的样子。虽然他画的并不像。

第二年,父亲又宣布在菜园子里筑水池养金鱼,在他们县城可谓史无前例,孩子们又激动起来。很快在菜园子里刨出两个大坑,找来砖头、水泥砌将起来。然而金鱼毕竟不同于花,常常莫名其妙地死掉,换了几次品种,随着冬天的来临,终于罢手。第三年,父亲说,把水泥和砖头挖出来,找来一颗桃树、一颗苹果树种上了。孩子们望着还没有自己胳膊粗的小树,嚷嚷着:“结出的果子够不够我们吃呀?”父亲骄傲地说:“不仅够你们吃,还够你们的孩子吃。”

现在,每到夏季,朋友的母亲总打来电话催她带孩子回家吃桃子,秋季则给她寄来大包的苹果干儿。

她父亲最喜欢与孩子们分享他的种种梦想,只要是力所能及,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从不在乎失败。他似乎有点石成金的力量,让平常事变得浪漫有趣,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幻想。

父母是教育环境的创设者


有一句谚语叫做“英雄莫问出身”,其实细想起来,这英雄与出身之间的关系还真得“问一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英雄莫问出身”这句话多用来形容那些从较低的社会阶层和贫困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人。具体来讲,这个出身指的是“物质出身”,指的是社会阶层、父母的职业或者收入。其实,物质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虽然关系重大,但是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却是“精神环境”。父母的思想开放性、意志力和进取心比收入和地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大。从这个角度说,英雄必定有良好的“精神出身”。那些个性要强、却因时运不济而不得志的父母,他们的后代往往不同凡响。其次,物质出身较低,也会在那些“英雄”身上打下难以抹去的烙印。我曾接触过一些白手起家的精英人物,他们经常半个月不洗澡、好几天不刷牙……幼年生活环境的烙印还远远不止于这些卫生习惯,他们的某些观念和态度也都能带出“过去”的影子。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了“英雄”和“出身”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家庭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渗透性。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所以深远,是因为人对环境的吸收和融合能力非常惊人。有一个词叫做“地域人格”,就是说上海人和北京人、湖南人和河北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对人的体形、性格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另一方面,人文、时代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时代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我们个人很难改变的。但是,身为父母,我们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还是有很大自由的。

具体来讲,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情感环境和精神环境。

先说物质环境。家庭收入的高低及其所处的经济层次,会影响到孩子对物质的态度,比如消费观念等;同时物质差异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人生设计。在商品经济时代,经济上的富有不仅可以使人们得到更多的自由,而且可以使之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而那些贫困的人,可能会受到很多限制甚至是歧视,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自尊心的建立、性格的形成乃至奋斗的方向。摆脱贫困、生活得“体面一些”,成为不少寒家子弟一生的追求。同样是热爱艺术,有些人是因为那样可以更好地谋生,有些人则并不特别在乎艺术带来的经济收益,而是痴迷于艺术本身的魅力———这种区别与一个人幼年的家境往往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来说情感环境。爱和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孩子在这方面不能够得到满足,就好比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长此以往就会发生畸变。那些从小遭受父母毒打、很少感到亲情温暖的孩子,大多数容易形成冷漠或者残酷的性格,少数人则会格外地宽容和善良。总之,他们跟一般的孩子会有明显的不同。

许多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宠爱有加,在孩子犯错误或者失败时恶语相向,这很容易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爱的是他的成绩而不是他,从而破坏了孩子的归属感。长此以往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怨恨,极端情况下还会产生弑亲的悲剧。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他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我看到过一则报道———一位母亲带着刚刚出狱的儿子在街上走,逢人就讲:这是我的儿子,他刚刚出狱,但是他永远是我的儿子,我以他为荣。我很敬佩这位母亲,为人父母就应该如此。当然,接纳孩子,并不是就不能批评,批评也可以让孩子感到爱,只不过是父母需要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而已。

另一方面,溺爱又会像缺乏必要的爱一样容易导致不幸。溺爱孩子的父母不仅是可怜的,甚至是可鄙的;表面上看他们是在迁就孩子,其实他们本质上是在迁就他们自己。溺爱体现了父母的奴性和自私。他们是“孩子的爱”的奴隶,他们需要孩子的爱胜过孩子需要他们的爱,孩子的痛苦和委屈在他们那里会翻倍。为了确保孩子的暂时的“爱”,这些父母们常常会“不择手段”地溺爱孩子。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属于他们快乐的来源、精神的支柱,父母不惜代价让孩子开心,是因为那样做父母会更开心,这不能说不是自私;父母明知道这样不好却又忍不住总是这样去做,为了施爱而被孩子讨厌,这不能说不是奴性(那些能够克制自己对孩子的爱的人,绝对是个性刚强的人)。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适当的爱,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精神环境。父母的个性品质、精神追求乃至格调和品位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精神环境。个性坚强的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相应的要求,孩子必然就不会软弱;品位高雅的父母,绝对不会允许孩子身上产生低级趣味。父母的爱好会给予孩子相关的常识,父母对事物的态度也大都会被孩子沿袭。

除了家庭内部的环境外,父母作为环境的创设者,还影响和左右着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居住的社区环境、为孩子择校、带孩子去哪里度假等。

父母作为环境的创设者这个角色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希望看到此文的家长朋友今后能够对孩子所处的各种环境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们是幸福的教育者


那日,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女儿甜甜兴奋地跑来了,“妈妈,我会自己拉拉链啦,我拉给你看看”

“是吗?太好了”我也兴奋地回应着。

甜甜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先是把拉链从上边拉下来,整个衣服被拉开了,拉成了两半。然后,开始重新把两半拉链对到一起了,要往上拉啦,最精彩的“表演”即将闪亮登场啦!

可是,往上拉,不行,再往上拉,不行,再拉,还是不行。。。。。。似乎拉链被胶水黏住了,甜甜越拉反而越紧,甜甜的脸上早也没有了原来的兴奋表情,只剩下焦急,几乎是使出吃奶的劲了,咬着牙,握拉链的手都直打颤。

我想此时,她那小小的心里该像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吧,再过一会,小小的儿童的耐性很快就磨灭了,也许接下来就会涌上小小的挫败感了。

问题出在哪,咱们都知道,是拉链的最底部没有对齐,之前是“瞎猫碰死耗子”之类的女儿碰巧拉上了,我要帮助甜甜纠正过来,可是又不能就这样直接就告诉她啊,为什么呢?孩子很兴奋很自信地跑到妈妈这来“炫”自己的进步,说明那些小小的上进心正在萌芽,我直接纠正告诉她错在那儿,恐怕有两个后果:一是意味着否认了她自己的进步与成长,二是这个年龄的她可能马上对这件事不感兴趣啦,觉得没有意思了,注意了转到别处去了,还是没有教会。

于是,我对她说:“可能是拉链有点“不灵活”,可能这个拉链“不太好使”,这样的话,需要在底部使劲对齐,然后一定要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底部,另一只手往上拉”。当然,拉链是没毛病的,呵呵。

甜甜马上拉上去了,小脸马上就阴转晴了,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回来了,开心的都笑出声来了,那模样真像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将军或是士兵。然后,欢快的跳着舞跑开了。

看到这些,我很庆幸自己的刚才的做法。即使是这个小小片段,里面其实有着一定的“教育机智”。

第一次做父母,毫无头绪,只好读点书,像《哈佛女生刘亦婷》,像《卡尔维特的教育》;只好把自己做教师的经验拿来实验。在教室里,我总是那么欣喜的看到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平等民主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让自己成为他们可以相信的人,努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并实现自我约束,我经常在班上说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一个世界第一,也经常会因为学生们的不断进步感到温暖和幸福。

我女儿生性腼腆,从小就不肯让生人抱,遇到陌生人有时腼腆到缺乏礼貌;孩子还不太好动,不对,是太不好动;胆子小,听到鞭炮声都害怕,自己不敢呆在一个屋子里;自理能力,像穿衣、吃饭等也都比同龄的孩子略逊一筹。可是,我还是可以那么欣喜的看到甜甜的成长,鼓励她,平等民主的看待,努力让妈妈的我成为她可以相信的人,也努力让她相信自己,逐步实现自我约束,我也相信她身上也藏着一个世界第一,也经常为她的不断进步感到温暖和幸福。

也许您是宝宝的幼儿园老师,也许您是宝宝的家长,无论如何,您和我一样,总是在为我们的教育的努力而幸福着,对吗?我们是幸福的教育者。

如何培养领导者的直觉


出于本能,领导者常会带着领导直觉去评价一切事物。天生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尤其有着强烈的领导直觉。其他人则需要努力发展、培养这种能力。但无论如何,直觉一方面来自于天生素质——存在于一个人的恩赐中;另外,直觉也是与后天学会的技能有关的,它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直觉与广博的见识相联系, 使得一些领导者有能力解决某些领导方面的难题,而其他人却做不到。

领导直觉与一个领导者洞察当前情况的能力有关,因此,可以说领导者就是洞察者。 领导者透过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就可以提升自己的领导直觉。那么,领导者需要洞察那些事物呢?

首先,领导者是当前情况的洞察者

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韦尔博士身兼数职,除了写作、演讲、教学以及沟通方面的工作外,他还拥有两家公司。他每周与公司的总经理谈一次话,公司的日常运行是由他的合作者们负责,他只是偶尔去一趟公司的办公室。 但每次他来办公室的时候,很容易就融到员工们的工作中。员工们会觉得约翰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从来不会让人觉得很尴尬。约翰·麦克斯韦尔将之解释为他的领导直觉。一切都非刻意的安排,他能感觉出办公室的氛围,也会自然融入其中。

在各种情况下,领导者会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他们会“调节到”领导者的兴奋状态。很多领导者把这种能力描述为“嗅出”自己组织的情况。 他们能感觉到人们的态度,察觉到团队气氛的变化,知道什么时候事情进展顺利,什么时候在走下坡路,什么时候作好准备暂停发展。他们不需要详细审查各种数据,阅读报告,或者察看资产负债表。他们在看到这些事实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情况。这就是领导直觉的结果。

其次,领导者是动向的洞察者

大多数追随者关注于当前的工作。他们考虑的是手头的任务、项目或者具体目标。这是应该的。大多数经理关心的是效率,他们比员工的眼界更宽,考虑的是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目标。但是领导者看得更远, 他们看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发展。

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发生的。领导者有能力、也有责任后退一步,跳出当前发生的情况,不仅要认清整个组织现在所处的位置,还要明确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时候,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这些结论,但是最优秀的领导者往往能够首先察觉到,然后再找数据作为解释。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某些事情正在发生,某些条件正在改变,某个麻烦或者机遇正在临近。领导者必须总是走在最优秀的追随者前面,否则他们就不是真正地领导别人。只有能够体察动向,才能做到这些。

第三,领导者是自身资源的洞察者

领导者与其他人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他们看待资源的角度不同。遇到难题时,一个好职员会想,我怎么做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呢?一个成就较高的人会自问,我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顶尖的执行者会考虑,我必须怎么做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从而解决这个难题呢?

领导者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会从资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他们在挑战、难题或者机会来临的时候,会这么考虑:谁是负责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我们拥有什么资源——原料、技术、信息等,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少资金?我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取得成功?

领导者用领导直觉来评价一切事物。他们关注于调动人员、利用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想要获得成功的领导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份资产和资源,从而实现整个组织的利益。因此,他们必须始终清楚自己手头有多少资源。

第四,领导者是他人的洞察者

林登·约翰逊总统曾经说过,当走进一个房间,如果你不能辨别谁是支持你谁是反对你的人,那么你就缺乏从政的素质。这个论述也适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领导者。

富有直觉的领导者能够察觉人们中间发生的事情,能读懂他们的希望、 恐惧和担忧。

科克·诺威利是音久管理服务公司的总裁。他是一位优秀的领导, 对人有着超凡的理解能力。一年之中,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全国各地旅行, 向教会董事会作陈述,告诉他们音久管理服务公司都做些什么,然后看看我们能否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科克能够体察到房间里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好奇、怀疑、犹豫、期待还是宽慰。由于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能够有效地实行领导。

读懂别人也许是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直觉能力。毕竟,如果你做的工作与人无关,那就不是领导工作。而如果你不是在说服别人追随你,那么,你也没有做领导者该做的事情。

第五,领导者是自己的洞察者

最后,优秀的领导者具有考洞察自身的能力。诗人詹姆斯·罗素·洛厄尔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对自己完全不真诚的人能够创造出伟绩。”领导者必须了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能力和缺点,还有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能够阻碍发展,这就和他推动发展一样容易。事实上, 摧毁一个组织比建立一个组织更为容易。我们都见到过几代人创建的优秀组织在短短几年之内四分五裂。

当领导者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悲观厌世,或者思维僵化时,往往会伤害到自己的组织,因为他们很可能陷人困境,认为自己不能或者不应该改变。 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组织就很难扭转局面,衰败也就在所难免。

领导力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当领导者遇到困难时,他们的直觉会发生作用,先是下意识地去权衡轻重,然后就会开始这首解决问题。他们会用领导者的直觉来评价一切事物。如果你想要长期领导下去,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走在别人前面,那么你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因为直觉就是从你与众不同的洞察力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育儿心得:做孩子的支持者


育儿心得:做孩子的支持者

时间过的真快,眨眼间甜甜都5岁了,养育孩子的万般辛苦,万般快乐,相信做父母的都有深刻的体会。下面谈谈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诸位爸爸妈妈分享!

一、多夸奖,少打击

无论大人或孩子,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夸奖,能使人增强做事情的自信心,还能让人不好意思做“坏事”。所以,作为家长,请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哪怕大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要记住夸奖孩子。同时,还要给孩子制造机会来表现自我。

二、诚信

对孩子一定要讲信用,一定要诚实,否则就会招致孩子的不信任。在甜甜有次生病的时候,说好了等她看完医生的时候给她买本故事书,结果走的时候没有买,导致她大哭大闹,在她的心里认为爸爸妈妈不讲信用,答应自己的事没有做到。会给她树立一个坏的样子。

三、音乐

甜甜从小就喜欢音乐,在甜甜还只有5个多月的时候,只要一听到音乐声,她总是咿咿呀呀的不知道讲些什么,小手小脚不停地乱舞,从这时开始,我们家就充满了乐声,甜甜现在非常喜欢听音乐,经常随着音乐起舞,自己编了好多让人捧腹的动作,这让她既增强了体质,又发展了智力。

四、60分

在我的育儿生活中,我在努力地做一个60分的妈妈。我在一本杂志中读到:“60分的父母”既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与支持,又懂得给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懂得滑万无一失的照料:“60分的父母”知道,“笑”当然好,但“哭”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没有必要太苛求自己将孩子照料得十全十美,孩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自己的平衡机制。“60分的父母”并非忽略孩子,而是对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放手,这也是对成人自己的必要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真正需要的时候,精神饱满、身心健康地时候去帮助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

另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拥抱孩子以传达我对她深深的爱,我对她的奖励也多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或一个吻。

这就是我的育儿经了,要写的内容太多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和乐趣,祝愿每位父母和孩子们都健康,快乐,平安!

医务室日记九:竞争者,同事


医务室日记九、竞争者,同事

一天,我们“五人组”到了医务室,发现医务室里多了两个女生。她们看上去什么病也没有,正在与丁老师亲切地交谈,我有疑问了:这两个人是谁?她们来干什么的?丁老师告诉我,她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也是来帮忙的,一个是王同学,一个是她的朋友。

“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五个不是够了吗?”张同学警惕地问道。

张同学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我的地盘我做主,领地上来了新人不免有些不快。这句话好像惹怒了那两个女生,瞪了张同学一眼便又转过身去。在我们学校里,女生向来比较强势,面对师兄也敢如此嚣张。我们既生气又很无奈。

过了一会,她们提出要和我们比赛。“比赛?怎么比法?”我问道,要知道我们都是久经赛场的老手,有科技高手,有奥数高手,还有田径高手,对于比赛,我们习以为常。“当然是比谁发本发得快。”她们说道。五人组的成员飞快地用眼神作了个交流,司同学马上拿来三个年级的本子第一个冲出了医务室,我们紧随其后。

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我们好胜心强,经过一天的合作五个人变得格外默契,这儿跑跑那儿跑跑,不一会就把一个年级的发完了。因为是比赛,我们总是觉得有一个无形的东西在追我们(心理作用)。

上课的音乐响起,真扫兴,我们只能把工作延迟到明天了。不过我发现这次的速度怎么快了好多。想了想,这就是竞争的力量,等待明天的结果吧!

家园共育《“真的学习者”和“假的学习者”,对号入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观望者vs参与者 原始分析: 柯伟福——我班的一名弟弟小朋友,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非常敏感,小朋友欺负他了,他会一整天闷闷不乐...
    2021-05-17 阅读全文
  •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
  • 小小捍卫者 下课时间到了,我准备组织托班的宝宝们到外面做游戏了,首先我和大家商量好搭着小火车的队形有组织有纪律的到外面去,出去不能打架。大家都在积极的排队。  到了院子里,一会大家就高高兴兴的荡秋千,滑滑梯。突然...
    2020-03-18 阅读全文
  • 魔术是假的,童心是真的 小与的爸爸从日本回来,给她带来了一跟魔术棒。她兴高采烈地拿到幼儿园里来,要给小朋友表演魔术。 吃饭之前有一小段空的时间,我就让小与拿出魔术棒来给大家表演。 只见小与煞有其事地拿出魔术棒,转过身,背对着...
    2021-03-03 阅读全文
  • 守坝者的幼儿故事 1、守坝者的幼儿故事 山涧有座水坝,它虽然是土坝但担负着山下一个村庄的用水和灌溉。为了饮水安全,村里派何老汉去看护水坝,他有句名言常挂在嘴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何老汉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农村家家都...
    2020-07-31 阅读全文

原始分析: 柯伟福——我班的一名弟弟小朋友,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非常敏感,小朋友欺负他了,他会一整天闷闷不乐...

2021-05-17 阅读全文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

下课时间到了,我准备组织托班的宝宝们到外面做游戏了,首先我和大家商量好搭着小火车的队形有组织有纪律的到外面去,出去不能打架。大家都在积极的排队。  到了院子里,一会大家就高高兴兴的荡秋千,滑滑梯。突然...

2020-03-18 阅读全文

小与的爸爸从日本回来,给她带来了一跟魔术棒。她兴高采烈地拿到幼儿园里来,要给小朋友表演魔术。 吃饭之前有一小段空的时间,我就让小与拿出魔术棒来给大家表演。 只见小与煞有其事地拿出魔术棒,转过身,背对着...

2021-03-03 阅读全文

1、守坝者的幼儿故事 山涧有座水坝,它虽然是土坝但担负着山下一个村庄的用水和灌溉。为了饮水安全,村里派何老汉去看护水坝,他有句名言常挂在嘴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何老汉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农村家家都...

2020-07-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