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优秀家长》,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那么,优秀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育孩妙招。
1
避免“破坏性”的批评
孩子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
不要用“比较”来刺激孩子
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看似是在“激励”孩子,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别让孩子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
4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孩子长大后自我的价值感就越低。
5
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即使孩子的决定很奇怪,有时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实践之后,孩子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6
家长要克制帮孩子快速完成的冲动
在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前,家长要有耐心等孩子慢慢做、独立完成。虽然这样更耗时,但与你帮助孩子快速做完相比,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7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家长要帮忙找一些摆脱的方法。听音乐、阅读或与朋友交谈等,可能会有助于让孩子从失望中重新振作,调整心情。
8
限制过分的“物质占有欲”
过分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产生“物质就是幸福源泉”的错觉。要知道,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9
父母的性格要乐观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不要整天唉声叹气,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觉。
10
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家长整天吵架,不仅会让孩子闷闷不乐,还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1、道德培养
一个没有修养的人到哪里都无法立足,要培养他的公德心、要有涵养,不一定非得多么的善良,起码不要有坏心眼才行。
2、智力专长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得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每个人今
后在社会中的位置都不一样,因为谁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发现他擅长的领域培养他,不要总想着我要让孩子怎么怎么样,多想想他今后能干什么能做好什么!再去为他打算。
3、身体
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是徒劳,多看看健康养生的书籍,别总让孩子吃乱七八糟东西,让他养成好的生活、锻炼、起居、饮食习惯!相信没有任何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吧!
这只是比较主要的方面,还有很多生活细节没哟普办法详细说完的!做家长的要一边教育孩子,一边自己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才行,毕竟时代总是在前进,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永远不变!
首先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沟通,不能以家长的强势姿态和孩子沟通,要放下身份平等的和孩子沟通,不要总以大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观点、看法、行为(只要不违背人性不违反法律哪怕是孩子的行为有背你的观点)让孩子知道你不是来吃他的老虎,而是来和他分享快乐的朋友,时常把自己当作孩子来体会孩子的想法。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他和学校教育有着同庚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因此,作为家长在培养教育好孩子的同时,自己必须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给孩子有个好榜样,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我们家长来说只有不断地,时刻地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奉公守法、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讲究文明礼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下面我谈谈在家庭中我是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首先,在思想品德方面,我经常告诫孩子要讲文明礼貌特别是对老年人要有礼貌,在公共场所要讲究卫生,不要乱扔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里,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学生手则等。如发现有不对之处及时给他指出,讲明道理,及时改正,在学习方面,我让他在学好自身的功课之后,要多看看课外知识,充分挖掘他的一切潜在才智,另外,还给他买一些课外读物以扩大他的知识面。在生活和动手能力方面,我尽量让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经常让他做,在做以上事情时,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有耐心,不要去批评他骂她,因为你一旦批评了他,他的积极性就可能会消失,应该先表扬他,在耐心地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帮助他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他的积极性,做好每一件事;在娱乐和活动方面在休息天,当他做好回家作业、复习和预习好课文,看过课外书后,允许他看一会儿电视、电脑游戏。平时一般不允许看电视和玩游戏,做到早睡早起,加强身体锻炼。
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长大,经常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而爷爷奶奶对他又非常宠爱,使他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我现在正在逐步逐步地让他改正,做一个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有某些兴趣爱好或特长,作为家长要大力支持,宁可他过后又改兴趣,也不要因为担心他坚持不了长久。而不支持他,也许就在他不断的该改兴趣后你,他才找到了真正他感兴趣的事情,成为他日后钟爱的事业也未必。不要强迫小孩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迫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这只能适得其反
父母怎样教育好孩子
01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02
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03
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
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04
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责难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来是无聊的事,可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伴之而来的不同阶段的游戏活动, 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来评估孩子的“创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与阻止。如:孩子好玩弹球与跳牛皮筋,在父母的眼里是无聊的,殊不知,这些“无聊” 之事,也曾经伴随着父母们度过自己的孩提时代。
05
在教育上,宜启发勿压制
孩子对世界特别好奇,他们的追问有时会抵得上“十万个为什么”。而对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不可视之厌烦,处处压制,那样会磨灭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尽自己所知讲解。
06
在游戏上,宜同乐勿漠视
孩子们玩游戏常常要求父母一起介入,与之同乐。这时,如果父母有时间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置身“事”外,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失望。长此以往,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07
在习惯上,宜培养勿强制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采取种种办法促其形成。但是培养习惯也需要“水到渠成”,不可强制,要使孩子明白道理,并创造条件使之定型,使孩子主动养成习惯为上策。
08
在特长上,宜发现勿施压
每当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专长时,总想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有某种特长。于是就生搬硬套,采取高压手段“拔苗助长”,一旦“恨铁不成钢”时,就拳 脚相加,这样做很难培养孩子成才,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首先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从中发现孩子的特长萌芽;其次, 要因势利导,提供条件,让孩子的特长得到发挥;第三,强化培养,使孩子的特长得到专业指导。整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必须贵在坚持,切不可盲目施压。
09
在活动上,宜得当勿过火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活动开展得好坏,活动质量的高低,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父母要科学安排孩子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时间, 采取室内外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等方法,既让孩子感兴趣,又不失教育的机会。活动的内容与时间要因人而异,切不可过火,否则会事半功倍。
10
在智力上,宜挖掘勿盲目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想自己的孩子的智力不弱于别人,于是就采取超前培养,超量灌输的办法,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这样既苦了孩子也 累了父母。应该明确智力是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如:先天遗传和年龄变化等。有的孩子年龄只差数月,其智力就有质的飞跃。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过 程,科学地激发孩子的智力,不要盲目培养。当然,父母也不能任其发展,也要主动地营造学习的氛围,有意识地挖掘孩子的智力,促其尽快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昨天大年初二上午,我和老公及女儿去嘉兴舅公、舅婆家拜年了,本来以为亲戚的婚宴是放在中午,所以利用一些时间去了舅公舅婆家,可在与舅婆的交谈中才发现自己听错了,婚宴是放在晚上6点,那中午这餐该到哪儿去消费呢?哎...最后还是听舅婆的话,碍手碍脚地在他们家吃了一餐便饭。舅公舅婆也是非常有经验的老教师了,所以每次去他们家我总不放过一丝的讨教机会,对于女儿的教育问题我一直都觉得是件头疼的大事,生活中总总不良习性屡屡发生,就拿孩子的浪费来说,从上幼儿园我就一直教育女儿要节约,为了让她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还特意带她去马路上找要饭要钱的穷苦人。当我把女儿浪费一事告诉舅婆时,舅婆有点愤怒,并说我是在培养“小皇帝”其实这根本不是我想要这样做的,可是我找不到更好的教育举措,在舅婆的经验交流下,我今天试着这样去做,让孩子将吃剩(让费)的一天前的泡面,热了一下给女儿吃,可女儿就是不吃,说是有好几天了,为了教育女儿不浪费,我让家人不给女儿任何吃的,不吃剩下的泡面就什么都不要吃,为了能让孩子改正缺点,我看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已经两餐没吃东西的女儿感到肚子确实有点饿了,就对我说,“妈妈我还是吃了那些泡面吧”,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了。是啊!孩子肚子饿了自然什么都会吃,正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日子就像呼风唤雨,要啥有啥,好习惯的孩子有时也会纵容成为坏习惯,因为他们也实在经不起现代生活带来的种种“诱惑”但我觉得一点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持,尽管我们大人示范起到了一些作用,却不能放过孩子一次浪费的机会,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大人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好更好的带头作用!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不良习性彻底改掉!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各位家长注意敲黑板划重点啦~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
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是有多么的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父母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发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日出人头地,但教育孩子并非一日之功,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一定要遵循正确的科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
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
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失位
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三、定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自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四、榜样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在商场里,一个戴着超人面具的小男孩在自动扶梯上跳来跳去。
过了一会孩子爸爸过来了,把他拉到一边教训了好一会儿。小男孩不服气,摘下面具大喊:“英雄是不怕死的!”
他爸听完一愣,然后把他拉到身边坐下,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确实很勇敢,不过英雄是不会将性命断送在玩乐上的,真正的英雄只有在保护重要的人时才会豁出性命。”
小男孩想了想,用力点点头,然后他们手牵着手走远了……
我想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吧。
如果换做是我,在那种情境下,脱口而出的话一定是:小兔崽子你再闹削你啊……
回来后不由地思考一个问题:赏识教育一定比棍棒教育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 好!
01
我们多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
一个男孩高兴地冲回家告诉妈妈:我英语得了一百分。妈妈说:隔壁的小姐姐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听了这话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在成人眼里所谓的“小事”往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机。
这就需要赏识教育(Appreciative Teaching)了,它不是简单地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纠正了以往教育中的误区:打骂能纠正孩子的错误。相反,它提倡让孩子自己做行为抉择,家长只在侧面给予相应的刺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打孩子,如果家长打了孩子,恰恰让孩子又增加了一个不好的模仿对象。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02
很多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无条件地夸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是:“孩子,你真棒!”
渐渐地父母发现这样称赞孩子,孩子变得不能接受任何纠正和批评,有了错误说不得,更别提改正错误了;也有的孩子变得胆怯了,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坚决不做,不能接受挑战,提高自己。
很多父母对赏识教育产生了疑问:是不是不应该实行赏识教育?
想起了《史记》一个关于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
冉求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
子路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冒昧地提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俩提的问题一样,而您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呢?”
孔子说:“冉求呀,退缩拘谨,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呢,好胜争强,所以我抑制他。”
这才明白人!如果孔子见谁都来一通鼓励,以子路那个火爆脾气,不知道要惹出多少乱子。
孩子需要赞扬,现在要搞明白的是,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
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我们能认清孩子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对他们产生持续的影响,而且通过我们的评价方式,让孩子自己逐步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03
我们该怎么称赞孩子,方式很重要!
? 1. 称赞要具体而真诚
具体的称赞是父母用赞赏的语气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泛泛的、无差别的一句:你真棒!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高兴地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啊,你画得真棒!这样孩子可能会觉得妈妈在敷衍他,并没有好好地欣赏他的画。
如果妈妈说:哇,你这幅画画的是昨天我们一起读过的书里的场景啊,我太喜欢这个场景了!你居然没忘记在远处画上那个山坡和湖,简直太仔细了!妈妈能看出来你花了很多心思,而且你的记性也很不错哟。
妈妈通过这样具体的评价,孩子会觉得,他付出的努力被认可了,从而有一种成就感。
? 2. 称赞将关注点引向过程
比如说,孩子一次考试考得好,如果我们称赞他:你这次考得不错,因为你之前准备地很充分,而且很仔细,一些容易马虎的地方你都做对了!这些因素都是孩子可以控制的。
这样的方式,心理学称之为“成长型心理定向”,让孩子把原因归自己的努力、仔细等等可以控制的因素。孩子会更注重过程,愿意接受挑战。
如果称赞他:考得真不错,我就知道你很聪明!这些因素都是孩子无法控制的。
这种方式,心理学家称之为“固定型心理定向”,促使孩子把结果归因为天分、运气等无法控制的因素。孩子更加注重事情的结果,不愿意挑战自己。
? 3. 那是不是一定不能称赞孩子聪明?
其实,关键不在于是否称赞孩子聪明,而在于改变孩子的心理定向。
我们不能称赞一个有“固定型心理定向”的孩子聪明,但我们可以称赞一个有“成长型心理定向”的孩子聪明,因为孩子也清楚,即使聪明,我也得付出努力才行。
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建立在父母和孩子都具备“成长型心理定向”基础上,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欣赏,从而被激发和进步。
04
美国教育学家Anita Woolfolk有一个奖惩理论:当你需要一个孩子加强某种行为时,只要在该行为出现的时候表扬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这个良好的行为,这个奖励措施也称为Positive reinforcement。
比如,美国老师常用的玻璃球罐子——孩子每次有好的表现,就往罐子里加入一个玻璃球,以表示奖励。之后孩子就会为了获得玻璃球而努力表现,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为已经变成孩子的习惯之一!
再比如,美国老师在写作课时,会用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来表扬孩子的写作。
One strategy you are trying is…This strategy is helping you get better at…(看看,我觉得你用了一个很棒的技巧……)
One thing you are doing as a writer that is fantastic is…
(你做得很棒,是一个非常棒的小作家,因为…)
I’m noticing that you’re the kind of writer who… (哇,太赞了,发现你是一个……的作家!)
来自各学校的美国本土老师,他们会夸张地表演和模仿。有位美国老师声称她开学一星期的写作课上,除了表扬,什么都不做!还有老师认为表扬一个星期太短,至少要一个月来表扬孩子……
在表扬以后美国老师们会再加上下一步——把知识神不知鬼不觉地教给孩子!
Another thing I want to teach you that writers do is…
(另外一个我想教你们的方法是……)
Another way writers…is to…(小作者们还可以这样写……)
在美国,无论是给父母发邮件还是平时说话,老师们也很注意语言的艺术。例如在学校孩子表现不好,邮件开头一定是先表扬:XX has demonstrated very good progress this year, but…(XX有很大的进步,但是……)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喜欢《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优秀家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