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心得:宝贝第一次维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育儿心得:宝贝第一次维权
自从我意识到自己的严厉,尽可能的改变之后,宝贝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
首先,宝贝做错题、有不会的内容我都能仔细认真不带任何成见不加任何情绪的讲解。
其次,偶尔发现她用身上的零钱随便买一些小文具、小零食以后,我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批评指责,而是认可了她的这种行为。宝贝立刻就提出自己也想要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我改为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后,宝贝两个星期已经得到差不多二十元了,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奖励。
不过,这二十块钱却是提前预支的。上上周,老师收午托费,找回来的二十元就直接被宝贝用了一点。我听到就没再收回,而是算作预支的奖励让她提前消费了。本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情,可是花到剩下八块时,出大问题了——宝贝的钱不见了!
怎么回事?宝贝回忆——肯定是被她的同桌MHM拿走了。因为今天有同学告诉她,在课间她不在的时候,同桌翻她的书包了。
“妈妈,肯定是他偷走的!他平时就爱翻同学的书包,还经常把我的东西弄坏。我的笔、本子、文具盒、彩笔......都被他弄坏了。”宝贝越说越气。
“那怎么办?你告诉过老师没?”我总是对她的话不太相信。
“老师就批评一下就完了。我们班都没人喜欢跟他坐同桌。”
“那你明天告诉他,他再这样我就告诉她妈妈了。”我给她出主意。
“好,那你现在就告诉他妈妈。”平时温和的宝贝马上催促我说,搞得我还有些诧异,可见对于孩子来说她的八块比我们的八百块都要珍贵。
“现在不合适吧,你只是听说他翻你的书包,不能证明人家就拿走了你的钱,你还是明天问问他。要不你告诉他如果他再翻你的书包你就不跟他坐了,说不定他担心自己没有同桌会收敛吧。”我都不知道自己出的是不是好主意。
过了一天,宝贝回来告诉我她给老师说了,并且提出不跟同桌坐了。
第二天,宝贝回来开心的告诉我:“妈妈,老师给我换座位了,我现在跟DLY做同桌。”
“真的呀?那你现在最开心了吧。你们班女生和女生同桌的人不多吧?”DLY和宝贝关系不错,是个特别喜欢看书学习很好的小姑娘。
“是呀。只有几个,其他都是男生和女生坐。”宝贝的情绪很高涨。
四年级了,宝贝终于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尝到维权的甜头,看来这零花钱给的确实物有所值呀!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第一次亲子班
第一次亲子班
开完了家长会第三天也就是4月2号,亲子班就开始上课了。
头天晚上妈妈安排乐乐早早睡觉,还定了闹钟,恐怕误了8点钟上课。到了早上,妈妈还没等闹钟响就早早的醒了,乐乐还在呼呼睡(自从捏积之后,人家都是6点多就醒了,今天反而不起来了),正好妈妈自己赶紧洗漱,一会儿再收拾乐乐。妈妈快打扮完毕时,听见乐乐在床上开始说话了,小家伙醒的倒是时候,该收拾你了。
都收拾完毕吃过早饭,妈妈和乐乐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幼儿园,教室里已经有两个小朋友了。
到了教室的第一件事情,老师先领着我们到了储物柜边上,这里每个柜子上都贴着一个小动物的图案,有小猫、小鸟、公鸡之类的,老师让乐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后乐乐的东东就由这个小动物保护了,乐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终选了一只蜻蜓,我们就把乐乐的背包和双层巴士都放在这里让蜻蜓看管了。然后,老师又带我们到休息间,靠墙摆了一溜儿小木格子,对面的墙边有小桌子小凳子,小桌子上有一个塑料筐,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小方巾,老师让乐乐自己拿一条,同时也让乐乐从另外一个小筐里拿了一把不锈钢杯子作为自己专用的,这些都是幼儿园为每个小朋友准备好的,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啊,就不用表了。拿完这些东西,老师指着旁边的木格子说,“乐乐你看那里有没有你的小蜻蜓呀?”乐乐很快就找到了,指着蜻蜓说“它在这儿呢!”老师让乐乐把杯子放在上层的小格子里,把小毛巾挂在下层的格子里,原来小毛巾的后面有一个圆环可以挂在格子里面钉好的小钩子上,乐乐马上就挂好了,自己也得意得笑起来。
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我们就到教室一边玩玩具,一边等别的小朋友来上课。乐乐班一共10个小朋友,这次只来了5个。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教小朋友答“到”,乐乐之前在另一个亲子班已经学会了,可是到了这儿,竟然不说话了,可能是环境陌生吧,别的小朋友也有只看不说话的,第一次,就不强求了。接下来老师带着做了什么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外教上场了。这老外叫Becky,美国来的年轻姑娘,身材健硕(嘿),上来就跟小朋友们说Hello!妈妈正想让乐乐跟Becky打个招呼,乐乐的头却扭向另一边了,根本不看Becky,这时妈妈想起来上次和Sebi弟弟他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因为Sebi弟弟的爸爸是老外,乐乐怎么都不肯看人家,甚至还哭起来,弄得人家很尴尬,原来别看乐乐是小盆友,人家可是能看出来内外有别地,从那以后,乐乐看到老外就想起来Sebi的爸爸,甚至看到一辆8座的别克也想起来“我们坐的那老外的车”,当时他才一岁七个月,竟然一直记到现在,谁说小孩儿急性不长久呢?人家现在还会说起去年暑假在姥姥家吃了好多葡萄呢。呵呵,扯远了,言归正传。跟大家打过招呼,Becky拿出一只毛绒小象,跟大家一个一个地认识,我们碰巧坐得离她最近,所以第一个就跟乐乐认识了,妈妈在乐乐耳边说“跟小象hughug”,乐乐伸出手抱了抱小象,可是眼睛还是不看Becky,没办法,慢慢来吧。Becky转了一圈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让大家跟她一起说儿歌“FiveLittleMonkeys”。这首儿歌妈妈的手机里就有,还有点印象,所以妈妈就跟着说了下来,乐乐则还是静静地听着,别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会,参与的都是家长,不管会不会都在出声,呵呵。后来的课没什么印象了,因为接下来就要到户外活动了。
到了教室外,老师让大家围成圆圈一起跳舞,可乐乐哪肯听,人家早就看到了摆在边上的一溜儿小车,就是那种人坐进去,用自己的脚划拉着地往前走的。只见乐乐小跑过去,哧溜钻进车里就开始兴高采烈地当司机了,这边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在跳舞做操呢,我们可不管那么多,想开车就要开嘛!接下来一直到走我们都在开车,实在是拿他没办法,哈!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精选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近这段时间的家访工作即将收官,为了帮助我们回顾过往,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静下心来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如何书写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悉心准备的“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家访我深有体会,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今天来到张雪同学家家访。张雪还有一个弟弟,这俩孩子很可爱也很懂事。家长很辛苦,张雪的爸爸妈妈是做大理石生意的,天天都要做生意,而且有生意时常常忙到半夜三更,关注到自己的生活都难,更何况是孩子。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基本都靠自理。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自己起床穿衣,不需要家长去督促,自己买早饭吃,吃完去上学,每晚都会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还要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周末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做生意很忙,就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到张雪在家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姐姐。我们去家访,主要是想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情况。在走访的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便是在对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大帮助。
一、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地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情况,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发生过的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预防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有利于沟通学生的问题症结。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和被同学所冷落,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家访带给教师们的收益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多加探索。
我相信,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2】
4月29日,班主任刘教师和数学张教师专程到我家进行了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刘教师一方面介绍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景,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景。
作为家长,我对学校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教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激!一向以来,学校教师给了黄陈晨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这次刘教师称赞了她的一些优点,让我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倍感欣慰。当然,刘教师也说了她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课发言不进取,考试时容易犯错误,等等。这些让我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
今后要配合教师,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刘教师还详细地询问了在家的作息时间,看她是否在家及时做家庭作业、自学、阅读课外有益书籍,是否帮忙做家务等等,我都如实相告。我必须配合教师,做好家长应当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坚持家校联系,全面提高她的成绩和本事。
经过这次应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景。刘教师、张教师关心学生不辞辛劳、乐于奉献不受回报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教师们每一次爱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心田。
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家长对我们老师的期望,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并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这会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赞扬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去学习,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更加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给予关爱和激励的眼神,让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真心,并使他们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从而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3】
都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还要到学生家庭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带领班上的任课教师踏入本次家访之路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电话家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今年3月开始,我和班上的教师兵分几路,深入到了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许多学生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特别是一些有点调皮的学生家长,听说我们来家访,简直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当我们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后,家长们更是连连点头,像学生冯宇的妈妈,当听到我说,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为了看他能考多少分,而是为了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如何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如何更好的在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她激动的对我们说:“老师,你说的太好了,我们就说不出来这个道理!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定会和学校、老师加强联系,争取让冯宇能有进步!”面对面的促膝畅谈,所有的家长对我们老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由于精力有限,对孩子的教育难免有疏漏之处,我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尽管提出来。”高鸿浩的家长说:“真的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就冲老师们大老远的来我们家,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他们认为老师没有轻视自己的孩子,学生本人也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孙晓静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杨鑫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4】
今年的家访工作如期进行,在本学期我们迎了一批新小班的孩子,也认识了许多不同岗位的家长朋友。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存在一些疑惑和问题,通过我们的家访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朋友们解疑答惑,让孩子们五天的幼儿园生活加上周末两天的家庭生活都能发挥教育意义,让孩子的好习惯不断地坚持下去,让孩子的各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浩程小朋友家是我们家访的第一站,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还有一个姐姐在上小学,爸爸经常在外地出差,平时是爷爷奶奶和妈妈在家照顾。对于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我们也做了详细了解,发现他平时在家特别爱看动画片,经常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也给了教育建议:妈妈在家可以多陪孩子玩积木类游戏,天气好的时候下楼和小伙伴玩,三岁左右的孩子一天最多看1分钟的动画片。
除了给出教育建议外,我们还给家长和孩子准备了亲子游戏,这个游戏任务会是什么呢?亲子游戏不仅可以加深亲子关系,还可以了解到游戏中孩子的表现,及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游戏是否完成,坚持了多长时间,达到了多少目标等,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浩程小朋友抽到的游戏是袋鼠妈妈,小朋友要像小袋鼠一样抱着妈妈,妈妈爬到终点即为成功。任务完成了,我们还给浩程准备了小礼物,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家访工作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能了解到幼儿在园的表现,通过沟通和交流,家长们更好的了解到教育的一些方法,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发挥家园教育合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5】
又是一个九月,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小苗苗。既是校园的要求,也是为了配合教育局“千校万师家访日”的活动,更是了解新班级的需要,我在8月27日至8月30日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我班几乎所有孩子的家。虽然每年都有家访活动,但是今年的感觉似乎更不一样。这不仅仅仅是因为接手一个全新班级的新鲜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访活动中有了一种对建设和谐家校关系的领悟。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状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资料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临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校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潜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构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务必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到达教育目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仅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每一位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当然也了解到我们此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为我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群众,乃至于促成一种家校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带给了原始积累。此刻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此刻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十分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影响十分深。
虽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能够,家庭组织和关系也比较健全,但还是有很多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学,父母双方都是不识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个儿子,已经上大学了,但是不幸出车祸死亡,于是他们就又领养了沈萍。家里面还有一个奶奶,父母年纪又都比较大了(四十多岁),所以都比较宠爱她。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显然是有影响的。还有姚书蕾同学和王孝文、王孝伍两兄弟,家里都分别还有姐姐,年龄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同样的,还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顾家豪同学的妈妈在杭州开衣服店,而父亲又常年出差,他长期和爷爷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较“野”。应对这样的特殊状况,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互相信任和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平时我与学生的交谈中,明白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来也相当的简单、随便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职责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取家长,我们只能选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与校园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园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仅仅依靠校园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能够的。
三、我们要更多地关心那些特殊的孩子。
班级里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对他们,我们要及时、深入地从家长那获取信息,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帮忙。我班的楚强同学,先天性患有严重的散光、弱视,长期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家中母亲又是没有工作,小孩子性格十分内向。了解了状况后,我及时调整了楚强同学的座位,在平时也更多地关注他,期望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环,而家庭和校园的这种联系主要的就是透过家访、家长会这样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重视家访工作,透过这个平台着力去构建真正“和谐”的教育蓝图。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6】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的根源,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耐心倾听家长和老师对他或她成长的一些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八月的一个午后,来到了学生小刘的家。学生小刘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家长,孩子和我坐成一圈,孩子的父亲问我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表现不好,希望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他一定配合教育。我之所以选择了到这个孩子家家访,并不是因为她在校的学习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她在班级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接触。我觉得,这个孩子的防御心理特别强,说话也比较有进攻性,像一个小刺猬。但是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发现这个孩子胆子其实很小,也很乖巧。是什么导致她的两面性,为什么她总要在同学面前装作很强大的样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看看她的家庭,寻找一下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
坐在这个孩子的家中,我观察到,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地处偏远的一处平房区,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获悉到她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她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养家总去外面打工,而她家的亲戚相对家境比较殷实。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常不在场,因为家境窘迫,小小的她心理比较敏感。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她总是觉得亲戚瞧不起她们母女俩,所以在她九岁时就产生了“我要变得强大,我要保护妈妈”的想法。这种想法先体现在语言上,她妈妈说:“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说话就总是反驳别人。我一批评她,她更生气。后来,她开始不怎么和周围的小孩玩,拼命在家学习。总说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听到她们的讲述我的心抽得紧紧的,我好心疼这个孩子。我不自觉地抚摸她的头,孩子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我问她:“成绩好,事事不让别人说你,你就真的快乐了吗?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仅要懂事,我还希望你快乐。别去承担父母应该承担的事。”()我还和她们讲了同学们对她的一些认识。比如,同学们都说她太敏感,在一起聊天时,她会突然翻脸,觉得某些言语在针对她。我又和他们讲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我告诉她,只有让孩子学会心灵不设防,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经过我和孩子及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个孩子若有所悟的低下了头,表示尝试改变自己。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即将发生了变化。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次家访,我就不可能找到症结所在;
而在她父母的心中,她还一直是那样一个乖巧优秀的完美孩子,其中的不快乐心结会一直埋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很多家长整个忙于工作,直接把小孩子扔给了老人照顾,等到孩子长大了接回来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学习生活时,孩子往往就不听了,这其实是由于家长监护责任的缺失造成的,作为班主任既要指出家长的这一问题所在,还要尽力做好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唠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针对这类家长我也给他们敲了警钟,告诉他们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处在一个藐视或忽视父母忠告的境地。总之,家访工作的进行,使我能和家长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果说作为老师在学校看到学生的表现只是一个平面的话,那么通过家访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多面,这样立体的看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身上一些缺点所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督促孩子尽快改正。家校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啊!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7】
家访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或书信等手段,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沟通和探讨学生教育问题的方式。搞好家访工作,是班主任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家庭与学校双向管理,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思想上要重视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通过家访,可以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见,统一认识,这样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二、选择适当时机家访。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例如学生生病在家回不了学校、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后进生有很大进步、学生生活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产生误会,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
三、家访要讲究艺术性
家访时的谈话最讲究技巧,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来进行。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交谈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 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四、家访要遵守学生在场原则
学生在场原则指的是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总而言之,通过家访,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根源,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8】
7月22日由院某某处某某某老师带队一行六人到大石桥、营口、盘锦等地对五名学生进行家访。队员由某办老师、某某部两名老师、某某系和某某系两名辅导员组成。途中谈起学生的学习和家里情况,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
首先要去的是某某系某级某班某某同学的家里,某某同学学习特别好,曾获得过院特等奖学金,现在正准备考研。某某某老师与她的母亲介绍了某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出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她学习上的付出能够有收获。回到车上我们谈起某某同学,单单学习好是不够的,还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家访活动的意义所在,我们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以使家长能够多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
下一站是赶往某某系某级某班的某某同学家,她曾多次想中断学习。到达后,某某同学的母亲和两位哥哥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母亲饱含辛酸的谈起孩子的学习和家里的近况,在场老师无不落泪,心灵上都受到了一场洗礼。某某某老师代表学院献上我们一点微薄之力,她母亲说什么也不要,并握着我们的手,热情地留我们吃饭。某某系辅导员勉励某某同学,付出总会有收获,希望她努力坚持不要放弃。在车起动她及家人挥手告别的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我们的心里仿佛被淘空般的不是滋味。
下一站是营口市内的两名学生的家访,两名同学学习上都有挂科。先到的是某某同学家,他家住在郊区,当我们爬上破旧的楼房的五楼来到他家,眼前的场景令我们感叹,不足15平的一居室和母亲800元的退休金何以支撑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此外还要支付儿子的学习费用和老人的治病费用。看到头发花白年迈的老人生活上的艰难,还拖着病痛的身体,我们都明白了某某同学缺课而去打工赚钱并多次有放弃学业的念头了。我们心情沉重地告诉他,人生多磨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某某同学是外语系大三的一名学生,曾经挂了八科,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通过了五科。她的母亲对女儿的学习始终放心不下,担心她毕不了业,还让我们假期找专业老师帮着补补课,当得到我们爽快的答应后,她心里踏实了不少。从她的语气和表情中流露出对女儿学习的着急和牵挂,我们都对母亲的伟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盘锦市区的某某某同学家里,车还离他家挺远的,就看见全家人都在门外热情地迎接着我们。意外的是,我们刚一下车,就碰见某某某同学的表姐,坐下后才知道她与某某某都在某某系,刚毕业,已在市内高中教学物理,她是特意赶来见我们的。我们都非常的高兴,有种园丁收获般的喜悦。某某某同学父亲也是老师,言谈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儿子满是期望。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成熟了不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了家访活动的意义所在,以后会更加贴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工作。
教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篇9】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此次家访,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一次大家访。
寒假期间,我深入了张陶松、宣梦瑶、郑蓉蓉、韩宇航、贾涵等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吗?我怀着一份忐忑和一种心中涌现出各种美好的愿望的矛盾心理向学生家进发。想象着与家长的亲切交谈的各种画面。可当我与家长取得联系之后,心中不免产生了许多失望和无奈,大部分家长的忙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个家庭生计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选择父母,选择家庭,我们只能选择面对不同的家庭,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
学生宣梦瑶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宣梦瑶的爸爸是做装修工作的,妈妈负责照顾她和弟弟的学习和生活。我给她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临一小办得红红火火,学校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运动会,德育文化节等活动;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的科技设备电子白板给学生进行上课,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了。但近几年,进城务工人员多,造成班级容量很大,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宣梦瑶家长特别关心孩子小学毕业后的初中就学问题,表示会主动和班主任罗老师及各科任教老师沟通和交流,希望宣梦瑶能进入理想的初中读书。
王妍美彤家长面对我和班主任罗老师的到来,她爸爸和妈妈问我们:“是不是她在学校做错事了?”我马上解释说:“你不要误会,我们来家访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听到这里,他爸爸妈妈才露出笑容。
然后,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这是个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贪玩,粗心,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了解到她在辅导班完成家庭作业。她近期的学习情况有所好转,仍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表示十分愿意与老师配合,但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因为他在大市场做生意,平时比较忙,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不高,女儿的学习习惯又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是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做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因此,她的家庭作业总要打折扣。家长盼望老师对他的孩子严加管教。
这次家访,我了解到:
(1)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
(2)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
(3)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
(4)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平时却难以有机会坐在一起来交流。家长们的很多想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一些建议对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也很有帮助,所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此次家访,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女儿人生的第一次考试
今天,2010年8月10日,盛开小朋友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钢琴二级考试。为这场考试,我们已经很准备了一段日子。开开是从三岁多四岁不到的样子开始学钢琴的,那堪堪正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事儿。她对钢琴的兴趣则可追溯得更远一点:有一年寒假,盛开的堂兄一家到上海来小住,那个孩子读的川音附中,以钢琴为专业,每天练习时间差不多有八小时。看着堂兄在黑白琴键上飞舞的手指,开开表示出了一点向往。后来,我在她幼儿园给她报了个钢琴班,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从开始上课我就同老师沟通过:并不想将她朝专业的道路上培养,只是多个爱好。故,学琴的第一年,我们根本没有考级的念头。
两年下来,开开固然不见得多么热爱钢琴,但也还是保持了每天四十分钟的练习量,从《玛丽有只小羊羔》之类的曲目渐渐学到了《优美的快板》什么的,老师说她还不错。于是,今年,可有可无地报了二级的名。
当然,一旦报名了,就想让她认真对待,考得过考不过其实关系不大,但是态度很重要。于是,我们从暑假开始,练习量增加到每天两小时。对于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在琴凳上端坐两小时是有困难的。盛开常常一会儿要求喝水,一会儿要求小便,一会儿又要求些别的什么,常常令我抓狂。我们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抓狂中捱到了考试的这一天。
这一天,沪上天气——怎么说呢?阳光是灿烂的,气候是炎热的。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是九点,老师说,最好能提前半小时到,让她有时间静静心。考虑到早高峰会堵车,我们七点四十五就出发了。八点二十左右到了设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考场。顺着指示牌慢慢走过去,一路都可以看见带着孩子的家长们。
虽然我对上海的人多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前建构,可走到考场大楼外时,还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这人也太多了吧?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要知道,这个钢琴考级并不在一天进行,差不多有一周多的时间呢。
看到那么多人,我的头真有点晕。拉着开开的手,琢磨着到什么地方去躲一躲那灼人的阳光。就在这时,考场外工作人员拎着个扩音器开始嚷嚷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
我拉着开开的手,走到门口,一看:家长不允许进去,小朋友得自己拿着准考证进入这幢大楼。我当下就有点犯难:这才八点二十,离考试时间还有四十分钟,开开一个人走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不在她身边,成吗?盛开说:“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低下头,说:“家长不让进呢。”这时,有别的小朋友陆陆续续越过我们,进去了。我思忖着是不是等到快到时间了再让她进去。工作人员说:“进去里面有空调,还有……”因为他说的上海话,虽然我在上海已经呆了十年,可是后面的句子愣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开开拿过了准考证:“那我进去了。”说着,她就朝楼里面走了,十分利索,连头也没回一下。
站在门口,我发了好一会儿呆:小朋友进去要呆那么久,她会不会紧张啊?会不会觉得无聊啊?会不会想喝水啊?会不会想小便啊?同时,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不知道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该干点什么才好。
考场对面的一幢楼设了考生家长休息处,但是,只有很少数的几个家长在那坐着,大多数人都拥在不大的空地上,眼巴巴地望着这幢楼。我从众地站在人群中,也望了那么一阵,想:我也算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感觉了……
幸好我还带了相机,拿出来这里拍拍,那里拍拍,胡思乱想一阵,再给盛开爸爸发发短信什么的,可心里老是觉得空荡荡的。
这时候,有个小女孩出来了,旁边家长忍不住过去问情况,我赶紧也支棱着耳朵听。哦,原来,并不是按照准考证号码顺序考试,先到的会先考。我松了一口气:这么说来,开开不需要在里面等待我预计的那么长时间了。
其实,这个等待的时间并不算太久,貌似我东瞧瞧西看看之后,就看到楼上,盛开小小的身影正朝出口方向走了。我赶紧拎着相机跑到出口处——进场的时候没来得及拍照,这出来的光景算是赶上了。
盛开一开始没看到我,一张小脸板着,有点严肃的样子。保安叔叔拉过她的手:“要看到家长了才能离开哦。”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小人儿看见我啦,快走几步,拉了我的手。她的手心有点凉还有点汗,不知道是里面的空调太冷还是别的。
“紧张吗?”我问。
“有一点。”她说。
其时八点五十左右。就这样,盛开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而我,则第一次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心情。
是为记。
宝宝成长中的第一次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吮吸乳汁、睡觉和大小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活动。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早就开始期待与宝贝一起经历他成长中的各种“第一次”?第一个甜美的微笑、第一个稚嫩的发音……这些会让你在瞬间忘记一天的疲惫。对于这N个“第一次”背后所隐藏的认知“元素”,你是否明了?现在,就请跟随我们一起,走入宝贝神秘的认知世界吧!
第一次发音→不可思议的理解力
早在小宝贝牙牙学语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字词的发音尤为敏感。到4个月大时,宝贝们就能够在他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时有明显的反应,并且会尝试着模仿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到6个月大时,他们已能够分辨出字词中的某些相同的音节如“爸爸”、“妈妈”中的“ɑ”音。到1岁左右,他们能够将词语与事物进行正确的一一对应。例如当被问到:“小狗在哪里?”时,他们会朝门的方向看去,因为小狗大多数时间会趴在门口。
1岁左右的宝宝,理解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开口说话的能力。他们的理解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词语发展到比较长的短语,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段落。许多父母发现,虽然他们的孩子还不能说话,但他们显然已经能够理解所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回应。婴儿的理解能力远比成人想象的要高。
小宝宝通过“听”来学习语言。他们会吸收所听到的信息,然后自己开口进行模仿。即使有时候成人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只要稍加留意,细心的父母就不难从他们的语调中分辨出他们是感到惊奇还是兴奋,或者是在表示疑问。他们已经从成人的语调、语速中掌握了表达情绪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从最初的理解发展而来的。
这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宝宝们总是最喜欢听自己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说话,不管是在户外散步时还是在做家务时,并且,最好不断地重复某个单字或者词语。当然,唱歌或者讲故事给宝宝听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第一次抢回玩具→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
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当自己最喜欢的泰迪熊被他人从身边拿走时,会毫不在意,因为他们在玩具被拿走的那一瞬间就忘记了玩具的存在。而到9个月时,他们就会用哭等各种方式抢回泰迪熊。因为那时,他们已经能够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会对客观存在的人物或者事物产生记忆。
这个年龄段的小婴儿,他们的大脑内已有清晰的母亲形象存在。当母亲离开房间时,他们会非常敏感地觉察到,并会表现出明显的惊慌与不安。所以,为了获得安全感,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寻求母亲的照片作为情感上的安慰。分离焦虑在这个年龄段非常多见。但渐渐地,他们会明白一个事实:妈妈离开了以后,最终还会回来。
这个阶段很适合与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爸爸妈妈用毛巾遮住自己的脸或者遮盖住宝宝喜欢的玩具,然后再让脸与玩具重新出现,重复这个游戏,能够让小宝宝在游戏中感知到物体即使不见了,但仍然存在。
第一次区别→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
婴儿在早期时,会认为自己是成人的一个附属体。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当他们意识到这点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萌发,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小婴儿长到3~5个月时,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母亲或父亲)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事物,而非他们自己。他们会对着母亲微笑,并试图伸手触摸母亲的脸颊,感受这个事物的存在性。而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活动时,便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摸摸自己的小脚,将自己的小手塞进嘴里,摇动自己的小脑袋,伸出小手去试图抓住看到的玩具,尝试着在床上打滚和爬行。然后,他们开始尝试着学习走路、跑步与跳跃。
第一次模仿→试图与成人交流
模仿是婴儿最初表现出的学习方式,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由于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有父母(即被模仿者)的参与,所以,婴儿同时也在学习着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博士发现,出生仅40分钟的小婴儿就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吐舌头”和“撅嘴巴”。而在之后的一年中,婴儿会逐渐模仿陌生人的动作或者是自己不曾做过的动作,如摊开手掌、合并手掌、拍手等等。这种模仿能力与许多生活技能相联系,如握勺和咿呀学语。
第一次哭泣→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也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宝贵的经验:他们只要一哭泣,马上就能够得到父母的注意。“哭泣”与“父母的立即回应”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而当他们3个月时,会发现自己敲打玩具会使玩具发出声音,这让他们进一步对因果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某种行为会造成某个结果”——这一认识对于婴儿而言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拨浪鼓或者摇铃之类的玩具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他们会一次次地摇动拨浪鼓,不停地制造出“声音”。或者当宝宝能够独坐时,给他一个小球,让他自己推小球使小球滚动起来。这些都会让小宝贝们乐此不疲。
孩子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在走进校门的人中,最激动的莫过去新生和他们的家长。“衣服干净一点,别弄脏了”,“看到老师要问好”……估计所有新生家长都会这样在孩子耳边唠叨,说这样才能给新老师们一个好印象。的确,“第一印象”很重要,然而与家长不同的是,老师们更留意的是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人尽其才”。那到底哪些言行举止会被细心的老师留在“第一印象”中?看看幼儿园、小学的“第一次见面”吧。
有人安静、有人好动,老师说有办法对付
要说最难对付的,还是幼儿园的新生,小宝宝第一次走出家庭,踏入集体,每个孩子都“棱角分明”。幼儿园老师怎么出招?在新华幼儿园,张琰老师选择了一堂亲子体验活动——绘本阅读《月亮的味道》。“好动的、胆小的、内向的、活泼的,从孩子身上,家长的一些教育方式也能从中观察出来。”张老师说。
课堂上,有几个男孩子坐不住,老是在走来走去,家长有些不好意思,拼命在一旁叫“快点过来坐好“,可孩子不加理睬;而另外一些孩子,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得很认真,可回答问题时,举起的小手中找不到他们的,站起来参加活动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家长则羡慕地看着别的活泼的小朋友,想拉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可孩子坐在小凳上就是不肯起来。
“像以上好动的和胆小的两种类型,班上往往都会有几个,我们会特别关注,尤其是做好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当然,大部分孩子都在中间状态。”张老师说,好动调皮的孩子,不太有纪律感,没有约束的概念,她特别叮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安静下来的时间,从五分钟开始,比如画画啊看看书啊,以后慢慢增加。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她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尤其是多和其他孩子去接触交朋友,交往多了,孩子也就开朗起来了。“这类家长要变得‘懒’一点,比如别人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这些家长看孩子不回答,往往急于代答,其实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回答,或者家长故意说错,让孩子开口来纠正。”
有人画画、有人背诗,老师从中发现脾性
“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所幼儿园、家里有哪些成员、我的特长是什么……”一年级新同学见面了,全班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我介绍,互相先认识一下,饮马井巷小学徐岚老师的班上也不例外。
“虽然经过暑期家访后,所有孩子我都认识了,但这次介绍我还是听得特别仔细。”徐老师说,与在家访中见面不同,这是孩子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独立应对一个陌生环境,从中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色,也为临时班干部物色人选。
果不其然,一圈介绍下来,徐老师心里有点底了。语文课代表有候选人了:一位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走到讲台前一张口就背起了绝句诗《回乡偶书》,随后讲故事一样地把这首诗翻译给大家听;宣传委员也冒出来了:“刷刷刷”穿着花裙子的小女生握着彩笔,即兴画了一幅《小兔子吃萝卜》,栩栩如生,她笑着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画画。
管理出操整队的同学是在之后的游戏中发现的,当时许多学生在吵闹讲话,一位虎头虎脑的男生“蹭”地一下站起来:“大家不要吵了,安静下来,老师有话说。”徐老师说,这个孩子嗓门特别响,其他学生一下安静了。而卫生委员的候选人是最后被“看中”的:“当时其他同学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说帮助老师打扫卫生。”
“某某说话声音轻,而且总是低着头,胆子小;某某介绍自己时次序比较乱,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还有某某,比较好动,坐不住……”虽然才相处了短短两三个小时,徐老师已经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五大张,“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脾性,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说‘对症下药’。”
链接:
“读书郎”受欢迎
濮家小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个高2.5米的吉祥物“读书郎”现身校园,让一年级小学新生格外兴奋。濮小师生在读书郎下为一年级孩子举行阳光授书仪式。“读书郎”将在每个学期开始结束,以及平时的校园活动中和学生在一起,学校希望这个卡通吉祥物能让孩子们亲近书籍,快乐读书。
第一课“跳房子”
丢一个沙包,小心地挪着脚步,轻轻一踢,沙包进了另一个方块……当沙包被踢进自己的“家”时,孩子们在赞赏声中开心地笑起来,此刻,第一天上学的紧张心情飞走,新同学之间也相互认识了……
按惯例,新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要对学生做入学教育。而昨天,采荷一小的新生入学仪式上,却是另外一幕:200多位稚嫩天真的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开心地玩着“跳房子”游戏。采荷一小校长王红说,新生开学第一课“跳房子”,想帮学生体验到上小学是快乐的,在游戏中认识新同学,感受集体主义、合作意识,也会了解规则意识。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眨眼近段时间的家访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为了帮助我们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并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在此时来写一篇心得体会,那您知道怎么写家访工作心得体会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一】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二】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学院领导、系领导和全系教师谈谈我在学生家访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很和感触。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主题就是在责任中关爱,在关爱中成长。
林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我很喜欢这句话。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责任心意味着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家访工作自xx年寒假开始已经在各系展开,学办的全体辅导员分别于xx年寒假、xx年暑期、xx年寒假圆满完成了学院布署的三次家访工作任务。通过家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生工作者所肩负责任的重大。因为这份对学生深深的责任心使我们能够放弃休息时间,冒着凛冽寒风,顶着炎炎烈日走到学生家中。也正因为这份对学生深深的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心的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将关心关爱融入到学生心中。
xx年1月21日我与学生处副处长刘研于王振武书记、丁鹤鸣老师一道前往08商务英语01班郑美玉家进行了走访。郑美玉同学家住XX市XX区千山西路,父母病故多年,入校前常年与姑姑和或大爷住在一起,靠孤儿福利证保障金和亲戚朋友的救济生活,生活十分的艰辛。放假期间由于郑美玉暂住的大爷家全家外出,她只能在父母留下的房子居住。当我们到达他家中时,我实在不忍心拿起手中的摄像机拍下家里的场景。一张旧床、一套很旧的被褥、一张很旧的书桌和一个破旧的衣柜是一个破旧的小单间里的全部摆设。床周围的墙壁由于破损糊上了报纸,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小收音机。看到这种居住环境,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孤儿生活的艰辛。王书记看到这种情景默默的掏出钱塞到郑美玉手中,并鼓励她努力学习。从和她姑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孩子生活的不易,也体会到她姑姑的辛苦,姑姑家里也有一个孩子在上学,单位下岗后为了继续供郑美玉上大学又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而郑美玉并未因此感到自卑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相反她非常乐观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家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业余时间在学校的阳光超市做兼职赚些补贴。姑姑说“选择我们学院就是为了让孩子以后能有一门技术找到一个好工作。”看到郑美玉同学的家庭状况,了解到姑姑为了供给郑美玉生活和学习费用的辛苦付出,听到姑姑对选择我们学院的期望,我们的责任感怎能不被唤醒?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关爱关心关怀每名信任我们的学生和家长?
李彬璠08旅游英语一班学生,家住XX市XX区艳欣街,1月19日我与王书记和辅导员曹丹进行了走访。李彬璠父母离异多年,母亲因患小儿麻痹腿有残疾,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母女俩人借住在亲属的一个小插间,房间面积也就在七八平左右,除了一张双人床和一个梳妆桌外,基本没有其他空间,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但给我们感受就是家里整理的很整洁,学生将家里外窗户擦的非常亮,家庭的氛围很温馨。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李彬璠非常乐观向上,给人感觉很阳光。她爱好跳舞,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工作,积极组织并参加班级和学院的各项活动。在假期李彬璠主动承担了家务并准备出去打工。走出李彬璠的家,我和王书记说了这样一句话:“看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还能有什么工作值得抱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吝啬付出?”
许莹,08级文秘2班学生,家住XX市XX区毛巾屯小区,性格有些内向,不大愿意与人沟通,尤其是家庭情况更是不愿让外人知道。曾经有两次与辅导员一起等298路公交车,因不想与辅导员多聊竟然没有上车而是等下一辆,学籍卡家长信息项为空白。我们做掌握的信息只知道她与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经济来源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奶奶的退休金,生活十分拮据,为节省费用没有在学校住宿,每天换车走读。经过辅导员前期思想工作,许莹同学勉强同意我们前去家访。xx年1月21日我与曹丹一道来到许莹家,屋子虽然显得破旧却收拾得窗明几净,许莹的奶奶哭着向我们介绍了许莹的情况。原来许莹同学三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后来又因触犯法律进了监狱,许莹同学从小就跟奶奶一起相依为命,不仅要买菜、做饭、做家务,而且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小小年纪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行让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但令人感到兴奋的是:通过家访许莹同学在人际沟通上有了大幅度的转变。春节时还主动给曹丹老师打电话拜年。开学后,与辅导员的沟通和班级同学的交流也有极大改观,在我的职业生涯课程中每次都坐在最前面,而且表现非常积极,发言踊跃,是小组里面的核心人物,许莹已经彻底向我们敞开了心扉,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我因她的改变而无比欣慰。
通过家访活动,我和所有参与家访的学生工作人员都有诸多感触,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得到提
升,工作责任更加明确,深切体会到每名学生都是一个家庭100%的希望。学生对学校的爱得到提升,坚定了学习信心,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学生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带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责任为学生送去了关爱,被走访的学生也必然在关爱中不断成长,而成长的过程又意味着我们身上将凝结更多的责任,让我们将责任与使命落实在工作中,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三】
10月4日,中秋节这一天,我驱车十多公里,来到三宫乡花儿沟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哈丽娜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每到一家,我都会给家长们简要介绍了当前学校教育的理念与发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也恳请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哈丽娜的家长用不太流利的国语表示:“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很放心,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贺然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叶力那尔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四】
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家访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家访要做到真诚,要真正地是为了学生,要和家长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纯粹地向家长数说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学生的一些问题抛给家长。应该是与家长共同想办法,一起教育好孩子。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好感尊敬,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今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想以后要尽可能多的家访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更好的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是学校老师深入到学生家庭里,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条件与习惯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家访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五】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个性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重要,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更清楚,为了了解这些,我们每学期的家访工作成了学期结束收尾中的重点。于是我一开始就制定好了计划。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家访,但这次的家访感觉收获很大,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些体会想和大家一齐分享。
一、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校园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较典型的是我班的李梦茜,在校性格内向而胆小,说话细声细气,有什么事都藏在肚子里,从不跟我说,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家里却很活泼。听她妈妈说,家里她可活泼了,把校园里学的什么都跟他们表演,跟他们说,这确实让我很吃惊,其实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学生还有很多,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我感觉,第一次的家访很重要,这是你与家长真正应对面,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于是我拿出比平时更大的耐心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孩子的在校表现等基本状况,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职责意识和信任度。很多家长对于我的到访,很受感动,也很热情。虽然一杯开水很普通,家长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驱走当时的寒冷,让我心中倍感温暖。
3、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每次要算好线路和时间
由于在城市,每个孩子的家都很分散,于是出发前务必先制定好路线,及每家家访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出更高的效率。如出发前先把一个家庭住址都列到一张表格里,然后按照门牌号排列好,这样方便你寻找,不走回头路。城里的道路虽说没有前乡村那样难走,但是还是有点难度,因为不熟悉,有时因为要找这家会绕一些冤枉路,也经常遭遇迷路的尴尬。还有狗真的很多,而且都是大型犬的,真是有点怕,但是还好老人都很热情,经常给你来解围。
四、家访,不能用打电话代替
电话交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庭的状况,再加上农村有的家长比较腼腆,有话不愿意说,而且电话里有些话也说不清楚,如果不到学生家里去看看,老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不可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关系。
五、家访,很累但很快乐
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而且每次都会为电瓶车能不能到达,是否有足够的电而烦恼,有时真的很担心出去就没法开回来,真的有推回来的经历后倒也就不那么害怕了。但是,家访也有让我快乐的,比如,你会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你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你会望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你会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校园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透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到达“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实习老师第一次家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六】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学习面对好宝宝的“第一次”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时间:出生两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看,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当妈妈出现在宝宝面前时,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这是宝宝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当捕捉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时,年轻妈妈千万不可因兴奋而忘了和宝宝交流,这时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妈妈提出了新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妈妈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讲话;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使他心情愉快。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妈妈的感情。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发声:理解沟通的开始
时间:出生4~7个月
这时宝宝给人的感觉更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个不停,表情也更丰富了。无论听到什么声音,他都会试着去模仿,学着利用舌头不断地实验和练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听到宝宝的第一次发声或说出第一个“词”时,妈妈可乘机与宝宝做发声游戏:当他咿呀乱叫或咯咯直笑时,跟随着重复或模仿,会激起宝宝更大的兴趣,令他继续尝试发声。当他发出“啊啊”、“嗷嗷”之类的韵母时,妈妈可在前面加上声母示范,如当他说“啊—”时,可以教他念“妈—”、“爸—”。
妈妈还可以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他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作适当间隔,给他学习和回应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宝宝说话不必总是用儿语,正常语音能使他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
第一次摔跤:面对困难的态度
时间:1岁左右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会坐,6个月会爬,9个月就该走路了。宝宝在妈妈的指引下,靠着墙或者扶着凳子开始慢慢学习走路,却总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很多妈妈会赶忙跑上前,心痛地将孩子抱入怀里又亲又哄。其实,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开始,妈妈就应该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励:“宝宝,快自己爬起来,你真棒!”实在不行时再帮一把,扶他起来。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厉害,宝宝都能自己爬起来。日后遇到比摔跤更需要独自应付的事情时,也要让孩子记住“我能!我会!我很棒!”
第一次发现:接受新事物的开始
时间:10~18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摇摇摆摆走路,离开妈妈的视线了,这时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新奇。趁妈妈不注意,宝宝拿了茶几上的几张扑克牌,翻过来转过去地琢磨,按一按,咬一咬,然后兴冲冲连跑带爬来到你的跟前,举起牌高兴地“啊啊”叫个不停。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妈妈要尝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新发现。如果宝宝把扑克牌含在了嘴里,不要立刻惊叫:“哎呀!脏死了!快扔掉!”最好轻轻地蹲下告诉他:“宝宝,这叫扑克牌,是爸爸妈妈用来娱乐的,你长大后也可以玩,但不能放在嘴巴里哦。”然后顺势把扑克牌从宝宝嘴里抽开。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将扑克牌一张张摊开,从颜色和数字上教宝宝分辨。过于成人化的理智,往往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性的隐形障碍。和宝宝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宝宝才能在不断的探索—展示—解说之中,接受和学习新的东西。
宝宝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可能都在年轻妈妈没想到的时候就发生了,看着宝宝每天的新进步和惊喜,让妈妈实在不禁为他的无所不能而赞叹!不过,别光顾着开心,还要抓紧充电,学习该如何面对好宝宝更多的“第一次”。
我和女儿的几个第一次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差不多,长大后无外乎找一个好工作,找一个好伴侣结婚,然后生儿育女。我也一样,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切平平淡淡,然而当那小小的生命孕育在我的身体里时,我感觉到我的生命将因她而精彩。一晃十余载过去了,在与女儿的朝夕相处中,有欢乐、有痛苦、有迷茫……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愿意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与女儿之间的快乐与忧伤。先来讲讲我与女儿的几个第一次。
第一次知道她的存在
与老公结婚后,我玩心很大,本不想早要孩子,可架不住独生子的老公强烈要求,终于在一年后,宝贝如期而至。知道怀孕后,老公和婆家玩命揣我,在孕后60天的第一次孕检时,我就已经胖了十斤。当时没什么感觉,觉得孕育生命也没啥,然而到三个多月的那次检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让我无比的兴奋。
当时我躺在检查床上,大夫拿了一个什么东西在我肚子上,不一会儿就从扩音器里传来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我诧异地挣大眼睛,盯着那发出声音的地方,只听大夫说:听,这是孩子的心跳,每分钟140下,正常。这时,我兴奋得张大了嘴,仔细地听着,听着那有力而欢快的心跳声,那是我的孩子。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感觉到我的身体里孕育了一个生命,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她的存在,我喜极而泣,那是幸福的泪水,是一位即将做母亲欢喜的泪水。出了诊疗室,我与老公分享了我的喜悦,从此以后,我便精心地呵护这个小生命。
第一次差点失去她
宝宝在我身体里健康茁壮的成长,每次的例行检查,我都是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只检查了十分钟就把俺轰出来了,每次都很正常,这使得我掉以轻心。贪玩的我,时不时和爸爸到大哥开的台球厅围着斯诺克的大台子打上几局,那时台球厅里隔三差五的就出现一个挺着大肚子,拿着架杆趴在球台上的孕妇,经常引得旁人驻足。
然后有时拿着网球练习球在小区里挥杆,结果终于有一天,我尝到了恶果。那天我在院子里打网球,还没到十分钟,我就觉得肚子有些疼,赶紧走回家,然后,越来越不舒服,赶紧打车到医院,路上把老公也叫了去,大夫听了我的陈述,严厉地说我:不要命了,怀孕岂能当儿戏,好在是6个多月,先住院观察两天吧。老公气得直冲我吼,但看我眼泪巴巴的也就作罢,赶紧帮我办住院手续,然后我的父母和公婆下班后都赶来医院看我,弄得我更加内疚。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和宝宝说:对不起,妈妈再也不贪玩了,你一定要好好的,妈妈不能没有你。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孩子没什么事了,我回到家吸取教训,安心地迎接宝宝的到来。
与女儿的第一次相见
十月怀胎,终于快要迎来女儿的出世,但孩子好像不太想出来,过了预产期五天还没有什么动静,最后决定于次日做剖腹产。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我和陪床的老公说:我好想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因为我好怕进手术室,我好怕开刀。还没等老公回话,我又接着说:我又想时间赶快过去,我希望现在是明天的这个时候,那样我就可以看到宝宝了。老公宽慰我道:既来之则安之,快睡吧,有我陪着你呢。于是我在这种矛盾中进入梦乡。
第二天11点30分我被推进手术室。随着麻药的不断扩散,我也越来越释然了,迫切地期待着宝宝的降临。过了20多分钟,我并没有像电视上演的那样,随着孩子一生响亮的哭声,昭示着她的到来,而是听见主治大夫一阵急促的话语声,一阵慌乱的忙碌声,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我还在想别家的宝宝出生了。其实那就是我的宝贝,不一会儿一名护士抱着一个清洗干净并包裹好的婴儿来到我面前说:看,女孩儿!我抬眼望去,那是就是在我的身体里和我一起共同生活了十个月的孩子,那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小婴儿,红红的小脸不像人们说的像小老头一样都是褶,而是光滑平整的,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皱着小眉毛,好像在说:这怎么这么亮呀?这是哪呀?
这就是我和女儿的第一次见面,看着漂亮的女儿,我把怀胎十月的艰辛,把对手术的恐惧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做母亲的幸福感在我的身体里慢慢地扩散、蔓延……
我的第一次反省
有人说,孩子在上学阶段,有这么一个定律,即小学时看家长,中学时看孩子,高中时看老师。大概意思是说,在小学阶段,家长多帮助,监督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学孩子自觉学习,在高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这样,孩子的学习生涯一般都能很顺利的度过,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在孩子的小学阶段也就扮演了监督帮助的角色。一开始孩子在我的引导下,确实培养了一些好习惯,学习也很好,可是到了五、六年级,孩子进入叛逆期,我说的话不再那么言听计从了,从前那个乖巧的宝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我说东,她永远往西,并且时常抱有敌意的小倔丫头,我手足无措,本身我又是一个有啥说啥,直来直去不会绕弯子的人,于是争吵慢慢地发生在我们母女之间。
老公一回来,看我俩谁也不理谁,就知道又发生战争了。看我经常生闷气,就教我几招,一是不要和女儿针锋相对,要学会避其锋芒,她急你不急,等她高兴时在解决问题。二是要学会绕弯子,现在的孩子都聪明,她绕你也绕,要会斗智斗勇,这样孩子才会服你。最后一点,老公让我多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因为现在的孩子和当初我们那个年代的不一样,要多学习学习才好教育孩子。
我若有所思,觉得老公说得很对,于是就买了很多书籍来看,其中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母亲能说出孩子的十条优点,那么她就是一位好母亲。我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也才想出孩子5、6条优点,这时我恍然大悟,我总是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总要求她这,要求那,其实,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只是被我无情的把她的缺点放大而忽视了,我只强调把她的缺点拿上桌面,要求她改正,而这无形中又淹没了她身上可贵的优点。俗话说,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而我只是一味的批评,难怪孩子要和我争吵,她是希望我看到她身上的优点。
那一阵,我认真做了反省,我觉得我不是好妈妈,于是我认真地和孩子交谈了一次,在孩子面前我承认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孩子泪眼婆娑的和我说:“妈妈我知道,您跟我急其实都是为我好,以后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看着可爱的孩子,我紧紧地搂着她(我已经好久没有抱她了),说:“妈妈爱你……”
宝宝第一次,你应该这样做……
第一次独立睡小床
误区1:哭得好可怜,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岁就难改了
在宝宝刚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时候,父母都会尝试着让孩子第一次独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闹,看起来似乎很可怜,往往会很“心软”地把孩子搂到身边睡了。几次尝试不成功后,有些家长就会产生侥幸的心理,现在宝宝还太小,等孩子大些的时候再让他自己睡吧。
你应该这样做→
让宝宝从小学会独立生活
孩子在几周大到三个月龄前,此阶段就可以让他一个人睡。在西方,父母此时通常让孩子独居一室,让他从小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家庭如果受居住条件限制,需要与孩子同住一居室,最好是让他独自睡一张小床,而不是与大人一起睡。孩子独自睡要从小开始,而不是到孩子长大后再分床,当孩子与大人同睡已习以为常时,对分开睡就会难以适应。
如果孩子已经较大了,此时分床,或让他独居一室,首先要告诉他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觉,或有自己的房间睡觉;刚开始阶段,要帮助他适应,睡前陪他讲个故事,然后道晚安;如果孩子提出一起睡的要求,您的态度需要坚决,孩子哭闹一下没关系,一般不用多久就会适应。如果孩子小,不妨在他的床上或床头放他喜欢的玩具,他清醒的时候,会自己玩,而不是马上哭着找大人。
第一次捡地上垃圾
误区2:太不卫生了,得赶紧制止!
对小事物有兴趣啦
宝宝第一次捡垃圾往往发生在7-9个月龄,这是因为他到了细节的敏感期,他喜欢观察细小的事物,大人不注意的小东西,他却看到眼里。
家长看到宝宝捡地上的垃圾,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卫生,不能让孩子养成这个“坏习惯”,对孩子往往制止,甚至训斥,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对细节事物的观察与探索能力。
你应该这样做→
换种卫生的小东西让孩子探索
家长的认知与孩子的动机错位了,两个人关注的是不同的方面,对孩子来讲,他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只是对小事物好奇,想去观察、去探索,到底它是什么样的属性,这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犯事”的过程。
如果家长认识到这点,就会理解孩子的动机。您可以把垃圾拿掉,给孩子换种东西让孩子去捡,如撕碎的小纸片或其他小东西,只要是卫生的,让他去探索好了。同时,这个阶段孩子对事物的属性差别特别敏感,所以当您看到孩子开始捡垃圾、关注小事物了,您应当意识到孩子细节学习的敏感期到了,要给他提供事物属性差别的学习机会,如不同的色彩、形状、材质、冷热、光滑粗糙、轻重等物理的差别,这个阶段,世界在孩子眼里开始细化,是他真正理性认知世界的阶段。
第一次提无理要求
误区3:哭闹没面子,只好满足他!
第一次就坚决制止
宝宝一两岁后,会逐渐有自己的小主见,在逛超市时就会小手乱指,啥都想要。
一旦看上了自己兴趣的东西,更是非要不可,不给就撒开了哭。家长一般不忍心看宝宝哭闹,坚持不了一会,就会妥协让步。
当同样的情形再发生时,家长往往会意识到上次做法不对,这次要坚持原则了,可是当孩子哭闹得比上一次更厉害后,家长又常常因为心软再一次妥协了。
你应该这样做→
全家行动一致冷处理
经历了这样一次又一次从被拒绝到最终得到满足的过程,家长就会在无形中助长和负面强化了孩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行为,最终造成了宝宝的任性性格,一没满足要求就哭闹。
所以,家长在第一次时就要态度坚决地予以制止。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不理睬他,而且全家行动一致。具体的做法是:由一个家长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严厉的批评,告诉孩子不同意他的不合理要求,其他的家长则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引导孩子去关注另一件他感兴趣的事,让孩子逐渐淡忘前面不愉快的事。
家长冷淡的态度一定要持续一段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做法会引起家长的不愉快,让他在心中产生小小的敬畏,以后就会减少不合理的要求。
第一次拿勺子吃饭
误区4:吃得脏兮兮,干脆自己来喂!
耐心等待孩子长大
目前许多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用筷子,甚至还要家长喂饭,通常情况是孩子第一次刚学吃饭时,吃得哪里都是,有时不愿吃饭,而是喜欢玩饭,有时不喜欢勺子,直接用手抓,这种“不良吃相”,让妈妈或奶奶想直接喂算了,干净利落。这样下来,孩子就习惯于被人喂饭了,孩子能跑了,还要追着喂饭。
你应该这样做→
再怎么“脏乱”就当孩子在玩
实际上,孩子有自己吃饭的动力与意愿,让他坐在宝宝椅上,与大人共桌吃饭时,他就在观察与模仿大人吃饭。只不过此时他的手指小肌肉还不够发达,手指抓握力量与协调力不够,手眼协调能力还不够精准,所以他还不能完成“成人标准”的吃饭动作,这容易让大人心急。大人总是催促着孩子成长,而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家长需要做的是:一是有耐心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开始阶段再怎么“脏乱”,都要无动于衷,不要促催孩子,就当他玩;当他有一些进步时,要给他鼓励。二是通过一些精细动作的玩具,尤其锻炼三指运动的玩具,多锻炼宝宝的手指运动与手眼协调能力,因为这是拿筷子与勺子的基础运动训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宝贝第一次维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第一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