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幼儿故事。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育儿心得:七分自然,三分约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育儿心得:七分自然,三分约束时间荏苒,转眼间我已为人父四载。这四年里,我在教导孩子方面其实没有章律可循,也不全信书上所宣扬的育儿方法,只是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培养着孩子,让他拥有独立的个性和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成为一个懂得玩耍、懂得思想、懂得做人的小朋友。
至今,我还搞不清楚小儿钟意濡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也不急于给他定性,说他“乖”、“巧”、“灵”、“动”或“顽”、“呆”、“傻”、“静”等似乎都不适合他的个性,一个处于成长过程的小孩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绝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只能顺势造材,因材施教,在一条底线的约束下,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总的说来,我对孩子的教养不是人云亦云的,而是七分放开、三分约束,按照他的天性去培养他,给他很多的选择权,让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对于一个四岁的小朋友来说,这些都已经足够,我不希望他成为什么神童,也不担心他输在起跑线上,我只想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正如当初的我,从一个小山村里的穷苦孩子变成一个能够给大学生讲课的老师,没有专门去接受什么培训,也没有享受过什么优人的待遇,当我觉得我喜欢那门知识的时候我就想办法自我提高,从口琴到吉他,从书法到文学,大多数都是兴趣使然,学得样样精通,不累也不烦,一切都由个性出发,纯属天然。对于我的孩子,我也打算顺其自然地教导他,让他按个性和兴趣去发展,不压迫、不造作。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在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听话话、服服贴贴的时候,我却灌输了一种“不乖”的理念给他,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在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就教他做什么,我允许他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不乖的行为。在他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已经不象其他婴儿一样发出“昂咕”的声音,而是自我创造出一些似话非话、似歌非歌的声音,很有韵律,甚是动听,我就顺势跟他讲很多话、唱很多歌、让他听各种声音,丰富了他的听觉,而后他就能应各种声音跟大人交流,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甚至能依依喔喔地唱歌了;在他十个月的时候,我见他把学步车蹬得飞快、连轮子都给他蹬掉好几个的时候,我就用一根背带绑在他腰间,扯着他学走路,积累走路的技能,但因为发育得慢,他的腿脚还很软,直至一岁一个月才学会走路,而且是自己突然站起来走了很多步那种,让人欣慰;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用手机录下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词和句子后一遍一遍地放给他听,他能做到一边听一边跟着依依牙牙地说,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直到岁八时能把我教的“月光光、照地堂”的儿歌整个一字不漏的背了一次,稚嫩的声音煞是可爱,也让我欣慰;两岁时,我开始教他字母和数数,从一到十,从十到三十,至今他数出一到一百的数字,能识别出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能写出1到30的数,能写出26个字母,比我当初强多了;在他两岁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教他学古诗,从一首“静夜思”开始,他陆续学会背了十几首古诗,而且也能明白其意,甚至能作一些歪诗,比如他将“静夜思”改编成“举头望明月,低头看裤裆,裤裆濑了尿,湿湿又臭夯,妈妈一巴掌,打到泪汪汪”,充满调皮劲,虽然不文明,但也创意无穷,值得鼓励;两岁半时得了手足口病,去医院住院的时候趁空带他出来买玩具,他看到了一个标着简谱的小电子琴,用手弹了一下就喜欢上了,我就买了下来,回去教他弹音符,从26个字母歌开始,逐渐教会他弹七八首儿歌,直到现在他能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歌无师自通地弹得像模像样,连我都感到意外,他已经能捕捉到音符来组织他自己的歌了,这点连我自己都做不到,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但不得不让我惊讶他的感悟能力;此外,我经常鼓励他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话语,从模仿大人说话开始,我总会引导他说些创新的话,比如我说“小朋友不应该怎么样”的时候,他会在适当的场合“回赠”我“爸爸你不能这样”,而且能把他听到的大人的话在适当的场合又给我们表达了一次,非常应景非常可爱,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已经很强了,在很多孩子经常挂着口头禅“我妈妈说”、“我奶奶说”的时候,他却出来不跟着别人的嘴说别人的话,而是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他妈妈在床上收拾被子他在床上捣乱的时候,他妈妈叫他“走开”,他的回答让人耳目一新:我不叫“走开”,我叫“钟意濡”!不错的,我的思想深处也是希望孩子不要成为人云亦云的人,现在他似乎做到了。但是,我也会教给他做人的底线,创意到一定的程度的话,也要遵从这条底线,不能超过我的容忍力,比如做事情要专心,在大人用心做事的时候不要打扰,说话要文明,不要欺负其他小朋友,懂得跟别人分享等,在自由发展的同时又给他一定的约束力。
我的孩子也不是一个特别依赖人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教他靠自己走路,除非很累才可以让大人抱;我会教他自己睡觉,一般情况下都是给他一个奶瓶含着,把门和灯都关上就能自己睡着了,因为经济原因,我们还住在学校的公屋里,我和他妈妈带着他睡一张床,他睡一头,我们睡另一头,从来没产生过睡到我们中间的念头,不烦人,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我会教他专心做一件事,做完才能做其他,现在他一般都是一件一件事地做,玩积木的时候专心玩,画画的时候专心画,弹琴的时候专心弹,一件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诸如涂鸦和玩沙子他也能很专心地做半天,总有自己的玩法,注意力和大人一样集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产生了很多不良爱好,比如玩手机,不论多么复杂的手机他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录音或者游戏,一台手机的功能对于一个四十岁以上的大人来说都是比较复杂的但对于他来说却是小儿科,并且一玩就是很久都不罢手,我一直都是采取严格的约束方式来对付他玩手机的时间,一般一次都是给他玩十几分钟,睡觉前和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玩,不能睡着玩,引导着他使用手机上的一些益智功能,力求使得玩手机这事情也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吧。此外,在他对我的计算器感兴趣的前提下,我也会教他使用计算器(我们夫妻都是做财会工作的,所以家里有),把计算器上的功能仔细教给他,教他用计算器算加减法,但是不能让他完全依赖计算器,平时也用牙签和手指教他算十以内的加减法,用计算器教他算10以上的加减法,希望他上学以后老师能开发更多他的算术思维吧。至今,在生活和学习上,小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独立,比如穿衣吃饭,在家里还是靠他外婆,出去逛街,如果有他外婆在场,一般都不愿意走路,所以我们两夫妻总是隔离他和他外婆的亲密程度,让他外婆不要心软,该回避就回避。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特别会做人的小朋友。孩子的童真是难能可贵的,我从来不压抑我孩子的童真,不会让他提前变成一个圆滑和市侩的人。在教孩子做人方面,我一般都是教他基本礼仪,比如见人问好,接受别人的馈赠时候说谢谢等,其他的事情都是由他自己去把握,在我认为他做得不好的时候提醒他一下,以免贻笑大方就行。有些孩子被家长教导得势利起来,见到衣着光鲜、体面的人会卖口乖,按父母的意思去赞美别人,见到潦倒的人的时候会一脸鄙夷,还恶语相向等,但我不会这样教孩子,我会教他尊重所有的人,和每个人都要相处得来,不讨厌任何人,不欺负任何人,也不能被人欺负,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要和别人分享,多和别的小朋友玩,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卖口乖,要礼貌待人,我要让他知道,人和人是平等的,他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我也会教他,该表现自己的时候就表现自己,当大人请他唱歌跳舞的时候,他喜欢唱就唱,不喜欢唱就鼓励,鼓励不了就算了,一切由心,当他主动唱歌跳舞的时候,我都会给他很多赞扬,让他带着积极性把事情做的更加精彩。做人是一门艺术,但对于孩子来说,让他自己感悟这个世界,自己学会做人才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姑且让孩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当今社会讲究优生优养,但什么是优生优养,尤其是优养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我没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我对我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无疑是真正的“优养”,是一种顺应其天性、符合人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最终目的是使其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引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来作为本文的结束吧,孩子的将来由他来决定,父母老师只是个引导者,对于我们来说,孩子的教育方式从无定性,能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用的人已经足够了。
但愿全天下的孩子都能成为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为何总是三分钟热度?
家长提问:
去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信心十足去了,没过三天,孩子就没了兴趣,不想学了。后来又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可没学三天,孩子又没兴趣了。如此反复,白白搭进去无数学费,到头来孩子什么也没学到。
专家解答: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上兴趣班的孩子年龄都较小,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并不是真正感兴趣。一旦学习的难度超出了孩子自己的能力,或者孩子对学习效果不满意就不想学了。
怎样才能避免“兴趣三分钟”呢?建议如下:
1.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家长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家长要和孩子做有效沟通,让孩子自己说出很快没有兴趣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指导。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对某个事情不再感兴趣了、厌倦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要责骂,也不要强迫孩子继续下去。
2.多表扬,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
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他在学习中体现成功和快乐。孩子大多数是“顺毛驴”,在学习的初期,孩子非常在意家长的评价。经常表扬可以使孩子把愉快的情绪和兴趣班的学习联系在一起。有良好的情绪陪伴,孩子学习起来才会坚持,才会避免“兴趣三分钟”。
3.家长的目标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认为兴趣班的学习内容太难了,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目标,或把孩子的目标分成多步走,以减少学习的难度。
4.给孩子一定的支配权利,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让孩子自己安排每天的练习时间,如每天学习几次,每次练习多长时间,让孩子自己对学习效果做评价。家长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欣赏和分享孩子的学习过程,不干预孩子的行为和决定。
提示:家长在让孩子学习某一特长之前,一定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没有兴趣做前提,即使孩子迫于无奈去学习了,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孩子感到家长在命令或强迫他学习自己不太愿意学习的东西,孩子宁愿受惩罚也不会听家长的指挥。
亲子教育--孩子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集中注意力,怎么办呢?”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呢?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2、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宝贝三分钟热度?培养注意力有妙招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妈妈问:“我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帮助他改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解读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注意的产生一般有三种>>>
事先无特定的对象和目标不需要做意志努力,靠外界刺激、情绪等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不随意注意。
比如街头有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会吸引很多孩子的注意;又比如,如果一个人肚子很饿,就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特别的注意。
有一定任务和自觉的目标靠意志力来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注意。
这种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人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在规定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就能全神贯注;或者,如果具有顽强坚韧的性格,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抑制其他诱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
出于兴趣既可以服从于任务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后注意。
这是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这种注意状态下,最能取得成效。这样的注意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核心原则>>>
前面分析的三种注意,是针对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的,不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因为意志力和理解力都与年龄有关,我们不可能要求很小的孩子就能够具备“头悬梁、锥刺骨”的强大意志,而且,即使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也难以长期持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家长做到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最有驱动力的。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小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非常专注、不折不挠地持续去做。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
比如处在符号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身边的数字和文字会发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研究学习和提问。而如果孩子还没有经过对真实世界的充分接触,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一抽象学习阶段,此时家长提前教孩子,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从而让人感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剥夺孩子做本应去做的事情的权利,或者经常打扰孩子,那么,不仅孩子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的注意行为也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决定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女儿好好从小在做她喜欢的事情时,很少被打扰。她在还不到4岁时,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能够全神贯注地做很长时间,在旁边叫她都听不见。有一次在幼儿园做手工,好好特别喜欢,从活动准备、制作到最后的整理归位,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下来,前后长达90分钟。当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好好也会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比如一本不喜欢的书,翻上不到半分钟就扔一边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玩具,玩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2.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育儿心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育儿心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我家女儿今年已经虚7岁了,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我自己带大的,虽然辛苦点,但是其中的快乐都是当妈妈所能感受到的。因为我的孩子是早产儿,所以我们对她是百般呵护,在我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所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算是对她百依百顺。
渐渐女儿到了学龄阶段了,我们对她的未来也算有所打算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我们初为人母的天性使然。去年我们为孩子购置了一台钢琴,从此便踏上了学习钢琴这条路。女儿也许是三分钟热度,起初她对学习钢琴的兴致很高,回来也很自觉地练琴,可是随着时间的堆积,课程难度的加大,加上枯燥无味的练习,慢慢地女儿开始讨厌练琴了,自觉性当然没有开始那么大了,有时还抱怨妈妈为什么要带她去学琴,有时弄得我自己也很生气,为了练琴女儿也没少挨骂,后来我还是耐心地对她说:“宝贝,你现在听妈妈的话,好好的练琴,将来你会感谢我的,也会感谢自己现在的付出。”虽然女儿听得有些茫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是我相信会有一天她会明白的。我坚持每天女儿放学回来,督促她完成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我知道这条路很辛苦,很漫长,我会陪着女儿一起走下去的。另外我还给女儿报了舞蹈班,每周的舞蹈课我也坚持带孩子去上,父母对孩子的未来也算是煞费苦心啊。
做父母的都喜欢给孩子设计一个宏伟蓝图,一但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其实这些道理都明白,但是自己的小孩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一刻也不敢耽误,总想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能多学点知识,有所特长。身为孩子的母亲,其实心里也是很纠结的,一边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一边又担心孩子学了那么多会不会成了负担。
在这里,我没有太多的心得和大家分享,我只是写出了我的感受,女儿即将上一年级了,更多的学习任务还在后面,现如今我们对她的期望还是蛮高的,希望她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进步。另外我们也不想让女儿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快乐的学习,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是孩子的领航员,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们要督促她,在她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引导她并鼓励她。我们的目的不是想让她成名成就,而是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地面对未来。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最后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开心地学习,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七分自然,三分约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分钟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