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开学在即,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开学在即,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对于上班族来说,节假日休息是最开心的事,可以在节假日里可以做自己喜欢做而又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寒暑假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可以做很多他们平时因为上学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可以睡懒觉,可以玩,可以上网……全然没有了上学时候的紧张情绪,从身体到心理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可随着假期生活即将结束,很多孩子的心玩散了,不同程度上的出现了焦虑的现象。最近几天xx愁眉苦脸的问我:妈妈,你说我怎么了?没放假时盼着放假,可这放假了又想上学。现在真的快要开学了,我又开始怕上学了。我早上起不来怎么办?我上课困了精神不集中怎么办……一连窜的怎么办反映了小家伙焦虑的心态。而这恰恰是大多数孩子都存在的心理状态。
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情,上班族仅仅休息两天就出现了“周末综合症”,何况孩子们放了近40天的寒假。散了这么长时间,心不可能一下子收回来集中到学习上,于是出现了各种焦虑,也有人说这是“开学综合症”。呵呵,其实就是心散了,散漫的状态时间长了,一时半会儿的收不回来,怕开学后自己的状态不好才有的焦虑。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收收心”。虽说这与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还是需要家长来协助完成孩子的这项“收心”工作。
“收心”工作首先要从作息时间上开始调整。假期里孩子的生活没有规律导致生物钟出现紊乱,在开学的前10天左右就要开始调整,让孩子开始有规律的起居时间。每天按时睡觉,第一天第二天早起10分钟,第三天第四天早起20分钟……这样循序渐进的时间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
学习时间上的调整。假期里孩子的学习时间要求的基本都不是太严格,状态也不是很紧张,只要是能完成作业就行。在开学的前10天时间里,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制定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实施,让孩子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快开学了,要进入学习状态。除此以外还要增加一些作业以外的功课,多练习预习,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准备。
饮食方面的调整。孩子放假在家,起居没有规律饮食自然也没有规律,小点心、水果等不定时都成为口中美食。同样在开学前的10天里调整这一习惯,小零食要束之高阁,以保证正常进食量。起居有规律了,饮食的规律也随之要调整到跟起居同步,以保证孩子有规律的进食。做家长的要合理搭配营养早、午、晚餐,保证孩子的营养供给。
对于“收心”工作,家长要有好的心态,不能认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天天唠叨着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补作业补作业补作业,把孩子的情绪弄的过于紧张,还没开学呢,从心里上就开始抵触了。每天也要给孩子一定玩的时间,让孩子放松一下。家长有好的心态,对孩子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多鼓励孩子,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孩子的信心,用饱满的状态去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怎样做好孩子的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病。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牙齿的好坏会影响全身健康和面部发育。因此,重视口腔卫生,预防儿童口腔病,是极其重要的。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许多家长只注意让孩子早上刷牙,忽视了晚上刷牙。实际上晚上比早上刷牙更重要。因人入睡后口腔内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缺乏冲刷作用,食物残渣滞留在口腔中,致病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睡前刷牙,可将残渣和细菌刷去,使口腔较长时间处于清洁状态,对于预防龋齿、牙周病很有必要。
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方法,应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的方法即竖式刷牙法。也就是顺牙齿的长轴刷牙缝,像刷梳子样。刷牙时,将牙刷毛端横放在牙面上,将刷毛顺着牙龈稍压一下,然后转动牙刷柄,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反复进行,约3分钟。平时不少人用横式刷牙法,牙缝里食物残渣不易刷掉,反而把牙颈部刷成三角形的缺损,造成牙痛或牙龈炎。对牙膏也应适当选择。氟化物牙膏有防龋作用,儿童用效果更佳,目前已得到各国学者的公认。
此外应注意饮食习惯。为预防龋齿,应适当限制儿童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蔗糖、果糖等,因这些东西有很强的致龋性。睡前或半夜不应给小儿进食可发酵糖类,如糖果饼干、点心等。
初为父母,做好孩子的“良医”
初为人父母,完全没有经验,孩子出了点问题,自然容易恐慌。但是既然有勇气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不能遇事恐慌,天性容易恐慌的,也应该学着不要恐慌,要学会理智地思考。孩子一咳嗽感冒马上就跑医院,包一大堆药回来,其实往往不是给孩子治病,而是出于家长的懦弱和胆怯——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啊?其实孩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小,是家长内心的恐惧大。
做一个勇敢的、有理性、有常识的父母,对孩子终生有益。
我曾经在医院看到一个母亲,抱着七八个月大的婴儿,跟医生诉说孩子昨晚咳嗽了。我看看那婴儿,精神健旺,面目红润,但是医生照样给开输液的单子。我站在那里,似乎已经听到了婴儿被扎针时的拼命嚎哭,似乎已经看到了母亲疲惫不堪地抱着吊着盐水瓶的活泼婴儿东走西走千方百计转移他注意力避免他把针弄掉的情景。她如果敢于负一点责任,听孩子咳几声,耐心观察孩子几天,孩子可能就自愈了,何至于来此一起吃苦头。
我在悉尼的家庭医生跟我说,一般来说,孩子如果精神健旺,就不必太操心,保证他有足够的水和休息,普通的感冒咳嗽都可以自愈。只有孩子精神萎顿,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的时候,才需要立刻去见医生诊治。这也是我敢于“负责任”把恢复了精神的天泽接回家的原因。我一般不会把孩子送去医院输液,而输液后,如果病情有好转,我会要求医生给他吃药而非继续输液。我的两个孩子都对抗生素过敏,吃上一天就会腹泻,结果医生只好尽量不开抗生素,而普通的感冒,孩子难受上一两天,烧也就退了。所以,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都必须用抗生素。
我的阿姨在每次孩子发出第一声咳嗽后就建议我带他们去医院。我说感冒无药可治,过7天就会好,阿姨就很着急地说,可是孩子这样受罪啊。我说我不介意孩子受罪,孩子现在受点小罪,对他一辈子有好处。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我一般都不会去医院。我会准备一瓶退烧药,等到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给他吃。在此之前,我会给他们用温湿的毛巾擦身,让水分带走孩子身体的热量,物理降温。
一次北辰重感冒,吃过退烧药后也不降温,我在黑暗中守着他,给他不间断地擦身,同时无数次地告诫自己要挺住,如果去了医院,就是输液,而深更半夜的,不能查血验证是什么样的感染……现在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清晨,热度下去了,北辰起床,正常地吃饭,玩耍。
那一夜漫长,辛苦,担惊受怕,但是,值得。
带孩子看医生,一定要用脑子而非心来看待医生的诊断。你如果每次都轻易动“心”,那么你往往会被医生的某些判断和言语折腾得忐忑不安,不知所措。而如果用脑子来思考,在逻辑和因果之间做个聪明判断,幸运的话,也许你可以“救”了你自己和孩子。
在“身经百战”之后,我和先生已经懂得用怀疑的态度来思考来看待医生的种种判断,也开始懂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来印证我们的怀疑。
去年年底的一天,北辰的学校忽然打来电话,说北辰身上起了疹子,怀疑是天花,让我们立刻带去看医生。我们风驰电掣地赶到学校,北辰单独在医疗室里玩,看上去精神很好。我们立刻舒了一口气,这可不像生病的样子。看看他身上的疹子,我觉得好熟悉,每个秋天他都是这样的,年年生天花,不可能吧,他打过天花疫苗,而且天花是生过一次,终生免疫的。
但为了让幼儿园放心,我们还是把他带到附近的地区医院。皮肤科一位懒洋洋的男大夫把北辰看了看,问有什么问题啊?我们解释说学校怀疑他有天花。大夫立刻来了精神,再看北辰脸上的几个红点,说,嗯,像是天花,一定是天花。需要隔离21天,国家政策,你们的姓名住址?我要上报。
我们问他,有没有什么方法确诊,他说,没有,只有依靠外观来判断。
回到家,我和先生立刻上网,先查看天花的各种症状,北辰完全不像,再看检测手段,足足有4种!那位男医生分明在信口雌黄。他完全不考虑,如果北辰因为他毫不负责的一句话而在家隔离21天,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
第二天,我们带北辰去了另一家更大的医院,先是内科主任看,左看右看,结论是感冒,湿疹。再去皮肤科看,湿疹。是不是天花呢?不是,湿疹!
父亲,做好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很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品行的影响非常大。在男人参与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完美父亲虽然不易,但是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只要愿意,就一定能做到。
男孩更会模仿父亲行为
研究发现,男孩在他成长中寻找父亲榜样的作用比起讲课、责骂、惩罚、收买和哄骗等做法要远远有效得多。男孩往往会专注父亲的一举一动,注意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微小的差异。
提示:如果父亲经常在家发火、侮辱妻子,儿子就会对其母亲和其他女性采取同样的不尊重态度;如果父亲经常喝酒过多,儿子也可能会染上酗酒等习惯……当然,如果父亲是诚实、可信赖的,且能关爱他人、自律、并能用心经营自己家庭的男人,那么男孩也会受到这些品质的影响,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男人。
要善于发现儿子的兴趣
有些父亲会抱怨,男孩在叛逆期令他们不知如何教育,并且越是心急,效果也越差。所以在一个阶段中,父子关系会比较紧张。然而经验表明,父子的交往方式通常是在嬉戏打闹中建立,并变得友好和稳固的。当然,除了打闹之外,一起做游戏、做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提示:处于叛逆期中的男孩,如能和他的父亲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或者兴趣,他们就可以平稳地度过叛逆期,而且这些体验对他们来说会终身难忘。
女孩更注重父亲形象
女儿似乎永远是父亲心中最柔情的那个角落,即便再严肃的男人在女儿面前也会温情万种,因此,父亲对女儿来说永远是个特别的角色。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女儿未来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父亲奠定了女儿心目中最初的男性形象。如果女儿对父亲的印象不好,或者父亲在生活中忽视她的存在,她就会在将来择偶中会设法取代心中的父亲形象。
提示:如果父亲给女儿的感受是有责任、坚强和温情的,她今后就会去寻找一个能比得上他父亲的爱人。如果父亲傲慢、骄横、反复无常,女儿可能也会不尊重她的丈夫或者质疑他的判断。但如果父亲很温情、有主见,和女儿相处融合,女儿将来的婚姻生活更可能是和谐的。
应关注女儿气质培养
生活中,由于父亲对女儿的评价不多,表达方式也和母亲不同,所以在女儿心目中分量会更重些。如果父亲认为女儿漂亮、优秀,那么女儿就会不自觉地自信起来。而相反,如果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很不起眼,或者在她面前总是夸耀其他女孩,女儿成年后很可能会不自信。
提示:女性的气质虽然是人一生中不断塑造的,但她早期和父亲的交往却能促进或阻碍这种气质的发展。如果父亲经常欣赏女儿的女性气质,譬如当女儿注视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以微笑或眼神回应;女儿穿的新衣服能被父亲赞赏,或者父亲能经常在外人面前毫不吝惜地骄傲地介绍:“这就是我的女儿!”那么,这一切对女儿的自信是一种鼓励,对她的女性气质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君
链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6周的婴儿能分辨父母说话声音的差别。
●8周的婴儿能够分辨出父母照料方式的不同。
●婴儿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寻找与自己父亲链接起来的驱力,他们往往叫“爸爸”比“妈妈”要早。
●学步幼儿会去寻找父亲,电话里听到父亲的声音极为惊喜,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去了解父亲身体的各个部位。
●10岁左右的孩子会以更为复杂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父亲的需要,他们或与父亲展开竞争,或对父亲持有的价值观、信念等提出挑战。
唱童谣学英语做好孩子
小孩子学习新事物的时候,要注重方式,同样一种知识,不同的学习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其中童谣是孩子爱唱,也容易记住,易于学习的一种方式。
虎子小时候,不是那种很容易入睡的孩子,睡觉前他必须得听儿歌、童谣、唐诗等一切有节奏有韵律的东西,于是我这个当妈的就很辛苦,得一首一首地把自己知道的那点儿朗朗上口的唐诗儿歌翻来复去地念个遍,直到他睡着为止。有时我都昏昏欲睡了,可虎子的精神头还大得很,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拉着你的手说:“嗯!”那意思是还要听,而且还不能总听重复的,害得我整天翻《唐诗三百首》《幼儿歌谣》等,只恨自己记得住的童谣诗歌太少!
现在一想,这大概就是我给他的最原始、最朴素的语言和音乐教育吧,知道了奥尔夫教学法后,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还是满符合奥尔夫教育的思想的,因为,奥尔夫就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事实上,童谣和诗歌,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在语言和音乐教育上的历史已经很久,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儿童的最初启蒙大多是从童谣、儿歌等开始的。因为通常儿歌童谣短小精悍,有欢快的节奏或旋律,歌词压韵,朗朗上口,学习的环境也很轻松,小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快乐地兴致勃勃地唱着歌,不知不觉地就学习了语言和常识,更为奇妙的是,由此获得的知识更丰富,也更不易忘记。另外,很多流传很久的童谣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虎子大了,不满足于唱那些他很熟悉的中文童谣了,妈妈也觉得是让他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了。以前妈妈总想让他把母语发展好了再学英语,所以没有刻意地教他英文,但发现他对语言学习很感兴趣。妈妈了解了奥尔夫教学法,又到当当妈那儿“取了经”,当当妈把我这个“徒弟”领进门,我就开始认真修行了,我发现用童谣的形式教孩子英语很有效,真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于是就热衷于搜集各式各样的英文儿歌,真是“不看不知道,儿歌真奇妙”,我这个妈妈经过“现学现卖”,细心琢磨,也开始操练起来。
先是从虎子比较熟悉的曲子开始。比如“两只老虎”这首儿歌,虎子早就唱得很好了,那就在他早上起床时给他放一首“Areyousleeping”吧,曲调和两只老虎一样,虎子很快就会了,于是每天早上他一睁眼,就开始唱“Areyousleeping,areyousleeping,BrotherJohn,BrotherJohn,morningbellsareringing,dingdingdong”,有时还把“BrotherJohn”改成”Mymommy”,我回唱的时候就换成他的名字,很有意思的。
在送他去幼儿园的路上,我们俩也乐此不疲地玩一些骑马的游戏,比如:Thisisthewaytheladiesride,一边玩一边就能感受女士、男士还有小BABY骑马的不同节奏;再比如”Horsyhousycarryme”,当一说到”Horsyhorsydropme!”时小虎子就主动地蹲在地上以表示“drop”,高兴得哈哈大笑,惹得周围的人都看我们。
在坐汽车的时候也是唱歌谣的良好时机。我会和虎子玩“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一边唱一边指身体上的不同部位,小虎子现在英语说得最“遛”的就是身体上的部位,这首歌就帮了不少忙。他还爱唱与这首歌曲调相同的“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边用小手搭成小桥边唱,样子很可爱呢。
英文儿歌之所以受小孩子的喜爱,除了因为这些儿歌曲调简单易记节奏感强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容和小孩子的每日生活或他们所喜欢的事物息息相关。比如有涉及各种动物的,象小鸭子、大象、小老鼠、小羊羔等,各种交通工具,比如FIRETRUCK,AEROPLANE,TRICYCLE,TRAIN等等,小虎子最喜欢的就是“Herecomesthetrain”(火车快飞),这首歌也有中文版,我们常常是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自己跑来跑去假装是火车,嘴里还“呜,轰隆轰隆”地学火车的声音,一会儿声音大了表示火车近了,一会就渐渐地小了表示火车开走了,常常是玩得累了才停止。很多英文儿歌还需要配上很多动作,比如”Comeonandjoinintothegame”,“Ifyouarehappy”,“Fly,don’tbotherme”等,这就让孩子边游戏边亲身体验不同形式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韵律,这样孩子会有大量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受。
有了英文童谣,我家虎子很容易且愉快地接受了与他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有了一定的语感,他现在常常见到什么他不会用英语说的东西就问我:“妈妈,这个英语怎么说啊?”说明他知道,除了他每天讲的汉语外,还有一种叫做“英语”的语言,让他能通过这个语言,更好地看世界,了解世界。
家长做好孩子叛逆的应对准备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几次这样的阶段?出现的时间又是怎样的?
第一反抗期:2-4岁
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第一反抗期宝宝的表现
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家长如何搞定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宝宝
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宝宝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而且父母一旦了解了孩子反抗的原因,也许就更容易对宝宝的反抗行为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了。
宝宝的“反抗”的原因
1.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宝宝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宝宝就会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2.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而在宝宝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宝宝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宝宝的反抗行为。
3.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
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们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宝宝的反抗行为。
第二反抗期:12-17岁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少年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或“第二反抗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发育速度快于心理发育的速度,因而造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惑和不一致,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五个矛盾的方面: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如何陪伴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就人的一生而言,青少年时期仅为一个短短几年的过渡时期,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具有的过渡性,使它极易成为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并可以导致原本潜在的亲子关系冲突变得更为明显,让双方陷入苦恼。因此,在青春期,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必须经历不断调整的过程,由原来单项依赖的关系转变为双项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主要动力应该是处于亲子关系另一端的父母:
首先,要了解青少年时期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并做好思想准备,正视孩子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注意调整与他们的关系和对他们的态度,帮助他们顺利渡过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由于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青少年此时已具有成人的意识,但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却往往关注于孩子半成熟的一面,忽略了他们的成人感这一发展事实,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亲子矛盾。因此,要做到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适当的自主要求,不要再把孩子作为支配的对象和依从于自己的对象,而应适度分离,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看待,做到以友相待,尊重其隐私权,遇事多加倾听和商量,交流思想,进行良性的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引导青少年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青少年时期是一些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显现的时期,也是早期已经形成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问题的解决将会非常困难,必然对成年以后乃至终生健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性影响。
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使孩子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避免过度的压抑,并敏锐发现孩子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已经表现出来的问题正确看待,及时给予调整和引导,必要时带领孩子向专业人员求助,帮助他们成就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园共育《开学在即,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