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笔记。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长不应该如此娇惯孩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天早上我正在给孩子们进行晨检,帮助孩子们脱衣服,接孩子中午吃的药,这时刘老师来到我班对我说:“陈老师,外面有个家长找你。”我安顿好孩子们,赶快向幼儿园门口走去。
走到门口一看,只见鹏鹏的妈妈站在车门口。一边商量着鹏鹏,一边用手给孩子擦眼泪。而且鹏鹏的小手一直不停地打着妈妈的脸。他的妈妈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劝鹏鹏下车。我问鹏鹏妈妈:“这是为什么呢?”鹏鹏妈妈说:“他刚才在家里和姐姐闹别扭了,走到幼儿园门口就是不下车了。”于是我来到车门前,对他说:“鹏鹏,来跟陈老师。”可是鹏鹏的身子使劲贴在车身上,他的妈妈无论怎样商量他,他就是不下车,而且还是一直用两只手不停地打着妈妈的脸。这时他的妈妈嘴里不断地说着:“鹏鹏是个好孩子,快跟着陈老师吧。”一边说着,一边躲着儿子的小手,还用纸给儿子擦眼泪。这一幕让我看在眼里,心里有很深的感触。
这时,我对鹏鹏说:“鹏鹏,陈老师现在带你去玩滑梯吧。陈老师说话算话,咱们现在马上就去玩滑梯。”这时的鹏鹏才一步一步走到了车门口。于是我把他抱下来,带着他来到了滑梯上玩了一小会儿。然后把他带到了活动室。进活动室后,我问鹏鹏:“你和姐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鹏鹏说:“姐姐在家里看书,我用手给姐姐挡着眼睛,所以我和姐姐打起来了。”
事情到这里,我也清楚了。原来是鹏鹏在家里给姐姐挡着眼睛,不让姐姐看书,才引发了他和姐姐的矛盾。可是事后从鹏鹏妈妈那里我才得知,在家里当鹏鹏给姐姐挡眼睛的时候,妈妈不但不批评他,反而对我们说,鹏鹏的手这么小,怎么能挡住姐姐的眼睛呢?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当鹏鹏用两只手打她的脸时,她竟然无动于衷,仍然商量着孩子下车。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好几天了,可是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对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反思。事后,我还和同事们说起这件事情。老师们都说:现在的家长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娇惯孩子,这对孩子是好事吗?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虽然这个孩子是二胎的男孩,家长也不应该这样的呀。如果家长坚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说不定孩子会怎样呢。在这里,我要呼吁一下现在的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太溺爱孩子了!该惯的惯,该管的管。否则家长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只能自己品尝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海外华裔应不应该教孩子琴棋书画
北美的中小学校一般下午三点过就放学了,课外时间很长。孩子回家做完家庭作业之后,如何安排剩余的时间,是很多华裔家庭的家长关心的问题,因为课外活动在孩子的成长中非常重要,家长不太能介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但可以很好地参与孩子课外活动的安排。
在众多的课外活动中,华裔家庭的子女把很多精力集中在琴棋书画等才艺的培养上。据一位做了多年房地产的朋友估计,中产阶级的华人家庭中拥有钢琴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族裔。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多年来同时在学小提琴,钢琴,和国际象棋,而且每一种都要参加考级。在周末,这个孩子总是马不停蹄地去进行各种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
如果孩子有兴趣,而家长有闲钱也有时间,孩子学学各种才艺是不错的。琴棋书画确实能陶冶性情,丰富生活。而且如果孩子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将来能把这些才艺作为职业也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将来不准备以此为职业,则应该浅尝辄止,见好就收,把精力放到培养对孩子更有用的活动上。对于一般的孩子,在教育中应该把琴棋书画定位为锦上添花,孩子自己的兴趣志向才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
即使为了陶冶性情,学习琴棋书画也不能完全代替人文修养。苏东坡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精读善读名著能让人志趣高远,谈吐不俗。如果家长过分专注于孩子在琴棋书画这些方面的培养,不重视孩子在人文科学中吸取精神财富,则可能舍里求表。
如果只是为了丰富生活,学习琴棋书画陶冶陶冶情操是很好的,但也许让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学些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烹饪、园艺等也是不错的,而且这些技能可能对孩子将来的生活有更多的益处。
有的家长让孩子学琴是为了在大学录取时能加重份量。但现在华裔申请者有钢琴和小提琴证书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模式。除非你在著名音乐厅演奏过,否则增加的份量并不大。而且很多年的努力换来这点微弱优势也不一定合算,还不如再其它方面加强一些更为实用。
东方族裔家庭的孩子虽然学习工作努力,但往往缺乏开朗外向的进取姿态。高中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最重要的阶段。要使孩子将来能在社会和家庭中都能承担重任,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能培养外向性格的社会活动和体育运动。如果家长忽略了这点,培养出来的也许是些善于自得其乐的谦谦君子,很难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
父母最不应该对孩子说的5句话
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你平时有注意过自己和孩子的说话方式吗?有没有觉得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呢?今天帮主给大家精选的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下那些和孩子说话时不该踩的“坑”!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阳光,但是也会成为没有烟火的武器,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以下5句父母最不应该对孩子说的话,新的一年,哪怕让它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再对孩子说啦!
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话
“你怎么总是这样,做事毛毛躁躁?”
“你怎么这么胆小呢?见了叔叔阿姨也不招呼?”
“你总是这么马虎呢?”
“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
我们家长一旦生气,就会情不自禁地给孩子贴各种标签,什么“笨蛋”“自私鬼”“捣蛋鬼”各种负面词语当着孩子的面脱口而出。父母可能从未意识到,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就是“标签效应”。
大人随随便便的一句负面评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会给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着这个暗示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父母嘴里的那种孩子。
恐吓孩子的话
“等你爸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你再这样,马上就滚出去!”
“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再不听话,看我怎么跟你算账!”
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紧张。
此外,这类恐吓威胁的话,大都是家长一时的气话,基本上不会真的实行。这样的话一旦说得多了,孩子就不会再把父母的话当真,降低了家长的威信。孩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放任自己,父母以后再教育起来就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
让孩子感到内疚的话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一定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爸爸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孩子听到这类的话,压力会很大,内心会有愧疚感。他们会为了回避内疚感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去取悦、报答父母。可是,孩子们是因为内疚才去认真做功课,听父母的话,而不是因为他内心想去做。
因为内疚而去做某件事的孩子,他似乎显得很乖很听话,但事实上,他学习、听话的动机已经不单纯了,这是在愧疚感的控制下为了爸爸妈妈而做出的行为,事实上他们已经失去自我了。
而且,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某种期望时,他们会自责,比较敏感的孩子甚至会抑郁,甚至会自残、自杀等。
敷衍孩子的话
“宝贝,你真棒!”
“我正忙着呢,一会再说。”
“别问我,去问你妈/爸。”
像“你真棒”这样笼统的夸奖,家长真的是轻车熟路。但是这句话听上去真的很敷衍啊。我们都知道夸奖是要讲究方法的,夸具体不夸全部,父母应该具体指向孩子所做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夸奖。这样孩子才会体验到这样做的愉快心情,最终会强化这种行为,把好的表现坚持下去。
当答应孩子的某个请求时,只要合情合理,就一定要将承诺变为现实。如果答应了孩子某件事转身却忘了,次数多了,孩子就再也不相信大人,还会从心底里看不起父母。
当孩子问你问题或者想让陪伴时,不要以忙为借口随便打发孩子。如果总是这样敷衍孩子,孩子就真的不会来“打扰”你了,你也就真的“清闲”了,这真的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吗?
所以,希望父母能够认认真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请求每一件事,不要总是敷衍孩子。
贬低自己或另一半的话
“爸爸妈妈没本事……”
“你爸太不像话了,那么懒,臭袜子到处乱扔。”
“你妈真的是太啰嗦了,烦死了”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父母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自卑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自卑感传染给孩子。这种自卑感就像是二手烟,强迫孩子吸入,给孩子种下悲观主义的种子,越来越陷入无力感。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说另一半的坏话,会让孩子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而且还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涂磊曾说过:“说话的时候,刻薄嘴欠和幽默是两回事,口无遮拦和坦率是两回事,没有教养和随性是两回事,轻重不分和耿直是两回事。”
所以,说话有道,不要再用你的语言伤害你的孩子了。
育儿观:孩子不应该成为电视娱乐的对象
孩子不应该成为电视娱乐的对象“你太美,尽管再无言,我都想用石堆隔绝世界。我的王妃,我要霸占你的美……”一个九岁的孩子,头发吹得高高的,站在舞台上,煞有介事地跟着舞台的摇滚音乐摇摆,他的眼睛里,没有什么神采和光芒;他站在这个舞台上,唱着大人的情歌,也是希望听到专家的点评,得到大人的喝彩,得到晋级,得到掌声和认可。一群成人观众,围坐在旁边,手上挥舞着闪亮东西,也快乐地跟着音乐摇摆。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认为这个孩子唱得足够的有感觉,而让小孩子来唱这样的歌是否还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新鲜感。不过此刻看到的一幕,只有用“麻木”二字来形容。
凡是爱孩子,理解孩子纯粹的世界,并且认识到孩子是多么容易受到误导的成人,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应该都会感到心疼:心疼这个孩子正在接受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心疼这样喧嚣和光鲜的比赛又会给其他的看电视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鼓励。唱完之后,和其他所有选秀节目一样,我们的评委专家开始点评了。很好奇,孩子唱这样的歌,会接受到什么样的点评。第一个年轻的评委有些兴奋和高昂,他说:“你知道吗?你还没有把那个霸气唱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指歌词里面“霸占王妃的美”的霸气,不过他的评论,也得到了其他评委的认同。孩子很认真的点点头,还很有明星感觉地说了“谢谢”,我想,他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些专家的指点,至于他要通过什么样的想象,来把这个“霸气”表现出来,我们还是不清楚。
下一个女孩子走上台,她唱的是“铿锵玫瑰”。这个孩子跟上个孩子有一点一样,就是她的眼睛里面也是没有神,她的动作也有些呆板。他们很想模仿成人的世界,明星的感觉,但是,显然,那个世界离他们现在的世界还比较遥远——即使是在他们的世界里面,依然是成人的歌曲和文化占主流。不忍心在看下去了。孩子木然的眼神还有呆板的动作,都只是在说明,他们不过是成人娱乐的玩偶;他们其实不知道,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是孩子们都不该去多接触的,更别说来演唱了。不是很清楚,台下的家长是怎么想的。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都不应该让孩子来看这样的节目,更别说参加这样的节目。很显然,这些歌曲都是少儿不宜。
节目的宣传好像也做的很有号召力,孩子看了也许都会有蠢蠢欲动的感觉。像“有唱着男人就是累的可爱小精灵”、还有“青涩小女生驾驭起沧桑情歌张弛有度”这样的宣传语,看着大人们兴奋的样子,孩子也一定觉得唱这样的歌是一种荣耀吧。我们正在用什么样的娱乐文化在喂养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成人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孩子。我想,这是每一个爱孩子的大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了这台娱乐,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
孩子上学期间,应不应该向老师请假出去玩?
对我来说,这是个从来不需要考虑就点头如捣蒜的问题,竟然意外引起家人们一阵热烈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新儿童乐园开幕后,听闻每天都是以千人计次进场,学校其实原本安排校外教学,却刚好遇上下雨取消。一向爱玩尝鲜的我立刻许下承诺:『妹妹,找一天请假,妈妈带你去好好玩,不然周末一定挤死了,而且半年之内一定都是这么热门的。』
我预期妹妹会高兴地跳起来抱住我,但是「戏并不是这样演的」。她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我不想请假,我觉得这样不好。』
被泼了桶冰块的我摸不着头脑:「哪里不好?会怎样吗?」
『这样还要补功课,而且老师应该不会答应。我们不能周末去吗?』果然是谨慎不爱变化的个性,对妹妹来说,这样的安排似乎先带给她困扰。
『当然可以周末去,但是我以为你不喜欢人很多很挤的感觉,而且妈妈也觉得这样比较能够放松好好的体验。上次你脚扭伤请假三天的功课也很少,这次只有半天,功课应该不是问题吧?』我小心翼翼地回答。
『是这样没错,但我就是不喜欢跟大家不一样。而且要问老师,老师一定不答应的。』看来,对老师反应的顾虑才是问题的核心。
『没关系,你再想想。你觉得好、答应了,妈妈才会这么做。别担心。』我暂且不做决定,因为她的回答引发我更多想法。
我打算先问问一向比我开明的老公意见,没想到他听完竟然和妹妹如出一辙:『不能周末去吗?我也觉得请假不太好。』
先压抑着下巴快掉到地上的反应,我反问:「什么不太好?可不可以多说一点?」
这辈子都是循规蹈矩的优秀学生想了想:『就觉得上课请假出去玩怪怪的。』
我继续追问:『但是去年幼儿园请假两个礼拜去台东旅行,你却赞成?』
『恩,也许我觉得幼儿园和小学不太一样吧。幼儿园时期就是让小孩开心玩啊。』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开心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上小学之后就忽然跟幼儿园标准不同呢?小学的课业的确比较多,但是小孩的学习力也随年纪增加啊。这次请不请假都没关系,不过我们要想一下原则背后的根据是什么?」
老公一点就通,说想清楚后再来讨论一下。好吧,我想听听老师的说法。
隔天放学时刻,等老师都把学生送出教室了,我当着妹妹的面请教老师:『老师,如果我们想请假出去玩或旅行,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老师想都没想的回答我:『很好啊,只要爸妈有计划跟孩子在一起,带小孩出去看更多东西有什么不好?你们要请几天啊?三天够不够?』
『恩,其实只是想星期五请假避开人潮去儿童乐园,不是什么大计划啦。』我偷偷瞧了旁边的妹妹一眼,一如往常冷静的她脸上没有表情。
『没问题啊,看什么时候再叫孩子提前说就好了。』老师爽快极了。
其实我刻意避免使用『可不可以』这样的词,因为我希望让妹妹知道,最后的决定是我们自己下的,我们可以参考很多人的意见,但不需要经过任何谁的『许可』才能做什么事。
回家后刚好接到我妈来电,聊天时告诉她孩子请假出去玩的想法,没想到立刻召来一顿碎念:『你喔,自己爱玩就算了,现在上小学了你不要影响她,到时候她的心玩疯了,看你怎么办!』跟自己妈妈当然就没好气的顶回去:『不能又会玩又会念吗?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才叫学吗?玩疯了就是玩不够啊,我玩够了怎么会疯呢?不跟你说了啦!』
真的万万没想到,这个问题挑战的是每个人潜意识里对孩子的期待、对教养的底线、对学习的定义甚至是对规矩的认知。好吧,今晚召开家庭会议。
老公首先发难问妹妹:「先不管请假这回事,你到底想不想去儿童乐园玩?」
妹妹立刻点点头。
『那人比较多跟人比较少的情况到底对你重不重要?』我接着问。
『恩…..我真的不喜欢人很多的地方,我会很烦很紧张。』我对她的了解没错。
『儿童乐园人一定很多,那你想不想因为这样放弃去儿童乐园玩?还是你可以等半年后也许人比较少一点?这样也可以。』我认为她有权利决定不想去,她若想放弃,那么我也无须多此一举。北京幼升小网
『我还是很想去啊。半年很久,而且一定还是很多人。』妹妹毫不迟疑。
『那么除了请假之外,你有没有想到别的办法?』爸爸又再问。妹妹沉默摇摇头。
『之前你担心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你也听到了,现在你自己作决定要不要请假去,因为你必须事后要补齐功课。』我最后请她决定。妹妹点点头。
我们当周五请假去玩,那天意外地没有甚么人,早上十一点前就像包场一样。老师后来说,当她跟全班同学宣布妹妹今天请假去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全班同学发出『啊~~~好好喔。』的叹息声,连老师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我和老公之间的讨论并未结束,我们互相给更多情境题,以确认共同建立的原则背后,所依据的价值观能否前后一致、适用未来。比如说:
『小一半天也许功课还好,那么如果到了小六呢?你还会觉得可以请假去玩吗?』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玩』只是一个通称,任何生活体验或活动都视为学习,如果我们认为游戏对孩子很重要,那么不会因为上了小学、中学之后就变得毫无意义。若孩子本身没有意愿或兴趣,我们不会主动安排,请不请假这个问题不会存在。
『这次刚好老师同意,如果遇到的老师持反对态度呢?』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若老师反对的理由是刚好会缺席某些考试或活动,那么调整日期即可;若老师反对的理由是会跟不上功课,那么我们就提出补救计划请老师放心;若老师只是觉得就是不喜欢,那么我们会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是她,她喜欢活动多过于承担老师的情绪风险那就请假,若她评估后觉得没有必要那就作罢。
有些活动机会错过不再,有些活动哪年参加都可以,这也是评估指标之一。
我们最后达成共识,不再认为请假去玩是『荒废课业』;尊重老师但却不只是请孩子服从权威请求许可,而是将所有因素摊开来分析讨论,请孩子下最后决定。
人生就是一连串不同的选择,取舍当中就是判断。能不能请假出去玩是个有趣的题目,每对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价值观不同,不妨哪天也来讨论看看,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境题也许能让自己的教养原则更完整、更清楚呢。
每一位正在给孩子挑选绘本的家长,不应该错过五味太郎
家长为孩子挑选绘本的标准,不外乎这两个:
1.孩子喜欢,这是为保证孩子能够持续阅读;
2.绘本所传达的深意,孩子在阅读之外能学到什么,即画面背后的东西。
我们简单概括为“有趣”“有用”,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材质、画面、配色等这些细节问题。今天,我推荐一位绘本名家——五味太郎,绝对满足你对绘本的所有想象。
五味太郎(一位被工业设计事业耽误的插画家)
一九四五年在东京出生,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ID科。早期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业,二十七岁那年,投入图画书创作。至今已出版了300多本创意独特的图画书,称为多产的作家一点也不夸张吧。
他的作品轻松幽默、题材包罗极广、插画的表现接近幼儿和儿童视觉影像,可爱且富拙趣,同时强调色彩的刺激,总之,这应该就是你想要的绘本。
1.
他的作品老少咸宜,线条简单,用色大胆,在视觉方面充分吸引孩子。这里以他的《小牛的春天》为例,本书用最简单的题材,以短短的16页色彩变化,让读者畅游在多变的四季景象中。
同样适合低龄小朋友的作品有:
《我的朋友》
《窗外送来的礼物》
《黄色的……是蝴蝶》
《藏猫猫 藏猫猫》
...
2
五味太郎不仅是一名插画家,同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能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结合生活实际,五味太郎认为所有的事都可画成图画书,他的野心就是想在一生中把生活中遇到的事件都画成图画书。这里以他的作品《看,脱光光了!》为例。
这个名字是不是就很有趣,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洗澡”的绘本啦,狮子的鬃毛也可以像衣服一样脱下来吗?脱光之后原来是——小熊!小熊,这样还不行哦,快点脱光光吧!小熊脱光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一步步的设置惊喜,小朋友自然爱读啦~
五味太郎的趣味生活故事
是什么事情让鳄鱼那么害怕?《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看大地最美的季节诗篇《小牛的春天》
想知道世界最大的动物《我是大象》
揭开身体和大脑的秘密《身体的各位》
悠悠好想见到奶奶,该怎么办?《好想见到你》
...
3.
不仅停留在生活表面,五味太郎传递给我们的还有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所以你丝毫不用担心绘本的内容单薄。
例如:《我的朋友》
在孩子眼中,每种动物都是朋友;作者把孩子成长过程——走路、爬树、跑步、打瞌睡等和动物做了巧妙的类比,教孩子以万物为师为友,处处珍惜帮助他成长的好朋友。作者以最自然的情境,表现出孩子成长过程,从基本的肢体成长--走、爬、跳、睡,到认知性的成长--闻花香、玩躲猫猫、欣赏夜空,绘本名家五味太郎及其作品(完善中......)
一直到人特有的群体与社会关系。
类似的绘本还有:
《窗外送来的礼物》
《巴士到站了》
《我爱家人系列~ 爸爸走丢了》
...
一部好的绘本背后都有一个有着童心的作家,五味太郎就是用他的童心带领小朋友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并不急不徐的讲述每个真理。
如果你真在为你的孩子挑选绘本,可以从他开始...
家园共育《家长不应该如此娇惯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