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幼儿礼貌行为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12

幼儿行为故事。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知识:幼儿礼貌行为发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育儿知识:幼儿礼貌行为发展

各位宝爸宝妈是否也曾经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要对宝贝说,“快来打招呼”;每次外出碰到熟人的时候,都会叮嘱宝贝,“快问叔叔阿姨好”,宝贝们大多时候也能够听话的与别人打招呼。然而,看似很棒的教导背后,是否禁得起仔细的思考?

一、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题活动的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了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文学活动--鸟儿怎样变成好朋友》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故事表演与讨论中,懂得了要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表演故事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并且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礼仪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安排了《走楼梯》《我是值日生》《弟弟妹妹》《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渗透进来,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1)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2)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3)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二、在教学中渗透: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活动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的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仅仅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往往不近人意,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仿,在动中学。例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的尽情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太空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太空人有礼貌的交往,邀请太空人和自己做游戏,请太空人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幼儿判断、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孩子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知识: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育儿知识: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环境熏陶,注重渗透,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适宜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我们每天早上面带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

二、通过示范和教育活动,使幼儿知道怎么去做

小班幼儿的特点尤为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巩固礼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小班幼儿记忆。但仅凭感**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加深对礼貌语言的理解,礼貌行为得以巩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状行为到底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如此,我不经常常思考,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们变得这么爱告状了?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中班孩子开始爱告状,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关的。

首先,孩子在中班时期不再仅仅以自我为中心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其他事物,同期,他们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强了,但处理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又还没有形成。这时当孩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找老师去解决问题,或者向老师告状。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进入小班后,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并逐渐掌握各种行为规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到中班后,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更强了,道德感也不断得到发展,从“自律”逐渐走向了“他律”,即开始审视同伴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他人行为方面的一种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当孩子不断来告状时,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来告状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明白事情的缘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时候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孩子来告状,往往会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感觉,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如果有时候真的事情很急,我会请孩子们耐心等我一会儿或者另外约定一个时间来和老师说。了解事情缘由后,也会仔细处理,不让孩子们感到失落。

其实,观察、分析孩子告状的缘由,并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我们班的陈梓萌,她就是一个比较爱告状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状的内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换书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给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独生女,又是一直交给外婆带大的,外婆对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以致后来在集体活动当中,梓萌常常会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须给她的小公主情结。因此,我就慢慢开导她明白在我们的集体生活当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让着你的,如果别人愿意和你交换,那你应该感谢对方,如果别人不愿意交换,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对方的错。同时,我逐渐引导梓萌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有礼貌、好听的话去与对方商量,促进她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她爱告状的行为。与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要维护规则,这一类的告状行为也是最多的。对于一些不符合班级规则的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并因此向老师告状,而且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极个别比较容易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针对此种状况,我会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引导告状孩子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我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孩子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那些被告状的孩子,引导他们建立更强的规则意识。

再次,引导孩子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如玩叠叠高这一新玩具时,有的孩子玩不好,每当他玩时高塔总会倒塌,同组的孩子会很气愤并和老师告状。这时,我常常引导孩子要宽容别人,并让孩子明白刚玩游戏时,每个人都是玩不好的,我们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这样别人才会有进步,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捣蛋,会影响大家组织活动,孩子们都会很气愤并纷纷告状。此时,我会与捣蛋的孩子讲道理,并让他与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导其他孩子要学会相信别人,包容他,原谅他,给他机会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孩子们的告状行为稍有减少,还经常还是会有孩子来告状,这就需要我在下一阶段进行更多的干预与调整,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育儿知识:幼儿乱跑行为折射出什么


在户外活动时,青青小朋友忽然在喷泉广场边喊边跑起来,然后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跟着跑了起来,这时,老师赶紧拉着最先乱跑的孩子的手,制止了孩子的乱跑行为。

针对这个案例,老师们持有两种观点。

观点1:老师拉着最爱乱跑孩子的手,暂时取消这个孩子游戏的权力,对他乱跑的行为给个提醒或警告,也制止了跟跑的小朋友的效仿行为,让孩子们认识到乱跑行为的错误,同时也保护了在正常游戏的小朋友的正常活动和安全。

观点2:老师拉着最爱乱跑孩子的手,看上去是对这个孩子采取了教育措施,但仔细分析则是对孩子的软监禁。老师并没有分析孩子乱跑的真正原因,老师“拉手”这一举动,表面看是中止了孩子乱跑行为,但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这有可能引发其他不良的连锁反应。

那么,老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该如何处理才更为妥善呢?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在游戏时孩子乱跑是比较典型的现象,首先,老师应该分析孩子乱跑的原因:爱乱跑的孩子是不论什么活动都乱跑,还是只在户外活动时乱跑;老师没有讲清要求或孩子没完全理解活动要求。其次,幼儿乱跑容易产生的不良效应:幼儿缺乏自主的行为判断的意识,容易效仿、模仿同伴的行;孩子乱跑容易撞到没有防备的孩子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孩子公共意识、集体观念、规则意识的养成。

针对以上原因尝试用以下方法解决乱跑问题。

1.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老师在拉着他的手暂时中止他乱跑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乱跑行为的影响,从而自觉遵守规则。

2.孩子如只在本次活动时乱跑,说明孩子对这次户外活动没兴趣。

3.老师要把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提在前面,幼儿年龄小,不是老师讲一遍孩子就能做到做好的。孩子出现乱跑现象,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提醒,让幼儿清楚自己该如何做,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

4.幼儿园担负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严格教育的同时更要尊重、关爱孩子,不要用“拉手”的方式变相体罚他们。通过这些多方位的教育方法解决孩子乱跑的问题,不仅能让孩子快乐地参与游戏,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育儿知识:如何针对幼儿任性行为措施


育儿知识:如何针对幼儿任性行为措施

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康康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康康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康康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康康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康康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4)激将法

利用康康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康康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

康康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康康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老师详细的询问了康康的表现,认真的观察的在园行为,仔细分析他的行为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时和家长沟通,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行为偏差.家长和老师形成这样的共识,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让人头痛的任性坏毛病渐渐消失了.他成为了一个活泼聪明,文明礼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大家都夸:康康你真棒!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0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0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0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0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THEEND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

家庭是一棵大树的话,孩子就是果实。大树的树干需要不断的修剪,结出来的果实才能饱满。一个最平凡的孩子也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只要教育得法。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是优秀的孩子都是先从哪里开始着手教育呢?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一步登天的事情几乎很少。我们应该要求孩子,先成人,再成才,后成功。

做好这些工作,首先作为家长,家庭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最佳场所,是铸就性格品质,培养个性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作为母亲,对孩子的个性塑造起着极为引导作用,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就像救世主的爱一样伟大,母亲时刻关怀着孩子的的生命成长,改造一个小生命的性格,纠正孩子的过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一认识到孩子的个性。

孩子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只能是自己,无法成为别人。你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知道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今后才能迈入社会之后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巨大的益处。我们常说的“取长补短”,但是孩子的“短”很难补起来,不如“扬长避短”,假如一个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怎么练也难以练成音乐方面的人才;不擅长绘画的孩子,缺乏想象力的孩子,很难成为画家……教育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人与人的个性差异千差万别,不要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家长,老师培养孩子,把孩子具备的“与生俱来”的东西挖掘出来。

家长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多和孩子聊天谈心。看孩子那些方面有特长,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开始潜藏于孩子的内心,就像山涧的小溪,当接触生活后,吸纳无数的涓涓溪流,才能激情澎湃,那么溪流藏于深山大谷中,不容易被发现,当我们发现以后,有点晚了,所以,从小学时候青少年时期培养做佳。

二,家长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正确的爱,不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吃什么给什么,吃喝玩乐是人的本能,人来在世上就是避苦求乐的。当孩子不想做作业,不想做……你也不知道他想什么?你能给他什么?家长把孩子惯得任性,要什么给什么了,孩子的个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人越是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才会有独特的判断能力。人云亦云的潮流中,在父母的呵护下,永远也培养不出个性来。作为家长,往往有困惑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乖乖的,考试成绩也不错,到了三年级以后分数低了,成了70分,80分,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变得让人费心了,坏习惯多了,敢和大人顶嘴了,孩子发生了变化,有主见了,学习产生了疲倦厌倦情绪,情趣转移。这些需要家长及时引导,往孩子感兴的趣方面引导。走上正确的轨道,这些都是对孩子的爱。家长与孩子沟通,看孩子在那些方面有特长,喜欢什么,关注孩子的成长。

“牛羊皆成群,虎狼皆独行。”优秀的孩子,有本事的人总是独立行动,有个性的人,总是感觉不听话。如孙悟空的独行,不听师傅的话。优秀的人从来都是独行的,强者皆爱独行。学校里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往往不听的话的孩子将来发展的比较好。

三家庭是培养孩子最好场所。

孩子的个性培养源头在家长家庭,老师的身上有一部分,但是关键还在家长。我们创造一种生活环境,提供给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每一个孩子像大山里的石头,有棱有角,到了学校经过几年的教育,走的时候,多数成了光滑圆润的石头,经过打磨失去了个性,压抑了个性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是说,学校教育初级阶段多数是大众化的教育,培养的是通才,不是专业化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到了大学才逐渐专业化了,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上大学培养已经晚了。从小学阶段,家庭可以提供给孩子每一点资源,一颗心,一块木头……只要用心,身边的每一点资源都可以让孩子发展,一句表扬的话,一次活动,都可以激发孩子,以正确的目标为方向引导孩子。

一位僧人说过:每一颗“钻石”都会发出光芒,它是由阳光凝结而成的,是上帝创造的最好的矿物。当我们专注于一片土地时,总会发现一座丰富的“钻石”矿。只要我们对孩子下苦心,用心培养,不要放弃不管,也不要刻意引导,顺其自然的去教育引导,一定会成才的。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在我们班里,有个叫果果的小男孩,经常会把他旁边上小朋友弄哭,如:在活动区中,他想要别人的玩具,别人不给,他就直接把人打哭;在盥洗室喝水时,他会乱跑乱跳,故意撞伤他人;午点取水果时,他会把前面的女孩推到,然后哈哈大笑,做手工时,他会拿着剪刀威胁旁边的小朋友说:把你的鼻子剪掉……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像果果这样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摔打东西等行为。幼儿的这些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有时就发生在一瞬间,在其他幼儿和教师毫无防范的状态下,突如其来的就发生了!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有幼儿受伤了!这一系列的行为,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针对这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父母不恰当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可以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攻击行为,但对于攻击型幼儿,不仅不能起到抑制作用,还会加重其攻击性行为。那些具有攻击性,又时常受到家长惩罚的幼儿具有更大的攻击性。父母的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性榜样的性质。

2、模仿。模仿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喜欢模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为人处事的方式等。过多的电视暴力严重的影响幼儿心理和行为方式,他们将暴力看做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地途径。果果的爸爸就经常殴打他的妈妈,为他树立了坏榜样。使他认为处理人际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攻击,所以,他也常常攻击女孩子。

3、强化。在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如果家长或教师不及时加以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如当一名幼儿抢了另一名幼儿的玩具时,受害者若退缩或沉默,教师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那么这个进攻者以后就还会采取这种办法去对付这个受害者以及其他幼儿。

4、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一组实验说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与受挫折有关:一组儿童被领到一个放满了诱人玩具的房间里,但有钢丝网隔着而不能接触到这些玩具,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直到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允许玩这些玩具。另一组儿童是高高兴兴的直接玩玩具。结果是那是遭受到挫折的儿童,接触这些玩具时非常有破坏性,他们摔、扔、踩玩具等。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不仅会对他人和幼儿自己造成伤害事件,而且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地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的制止。那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1、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前文提到的果果,我们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后,及时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以及他在家里的表现,看他是如何与家人相处的。同时把果果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了解爸爸妈妈在教育方面有没有不合理的做法,引起妈妈对果果这方面的重视。

2、净化幼儿身边的环境。幼儿的模仿力是很强的,在遇到困难或冲突时,幼儿有可能模仿现实生活中或电视上的暴力榜样,而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周边环境中,找出那些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因素,并予以控制和消除。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不惩罚幼儿,不责骂幼儿!

3、消极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其他幼儿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如果不加干预的话,事态发展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教师是一定要干预的。但是,有很多攻击性行为,正是因为教师不恰当的干预和关注,反而得到了强化,所以,教师在干预时,需要讲究策略。如果果每次发生攻击性行为,我们都会制止,但效果却不佳。后来,我们便采取消极强化的方式,将果果带走,但尽量少和他进行目光交流,并避免与他交谈。让他知道,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并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4、尊重与关爱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遭受到批评、得不到该得到的东西、游戏时遇到困难、受到冷落等等,都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线。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感受、愿望和需要,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尽可能排除让他们受到挫折的因素,对于幼儿的额不合理要求要心平气和的讲道理。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萌芽的时期。幼儿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是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于是便容易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有些幼儿则是对行为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攻击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加强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认识,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育儿知识:帮助孩子语言发展的几个办法


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妈妈因为别人家同龄的孩子能说好多单词,自己的孩子单词说得少,担心是不是有问题。

“理解性语言”vs“表达性语言”

我们看孩子语言发展早和晚,不仅仅是以她/他说出来的清楚的单词来衡量的。语言的发展,要综合地看理解性语言(receptivelanguage)和表达性语言(expressivelanguage)这两个过程的发展。

常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家宝宝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说话呀?这里,父母大多指的是表达性语言。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说单词、学句子等等。学习语言分两个过程。一个是理解性语言,另一个才是表达性语言。

比方说,我们去买冰激凌,对卖冰激淋的人说:我要一个草莓味的冰激凌。这里,我们使用的是表达性语言。卖冰激凌的人给了你一个草莓味的冰激凌,说明她/他完全理解了你的话,这里的过程是理解性语言。看孩子语言的发展,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这两个过程要一起看。我们甚至可以说,理解性语言的发展要先于表达性语言的发展,因为必须要理解,才会表达。

理解性语言包括:孩子能够理解的单词的数量;孩子能否听懂父母的指令(比如,把鞋子拿过来,或者,走到门口来);孩子能否听懂问题(比如,你想喝水吗?)孩子能够理解的介词的数量(比如,把积木放到桌子上面;或者,你的火车掉到沙发下面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数字等等)。

表达性语言包括:孩子能够表达出来的词汇量(比如:事物名称等等);能否将单词组合到一起,组成词组或者句子;孩子能否提问;能否运用代名词、介词等等。

所以说,看孩子语言发展,要同时看这两个过程。而通常父母的一个误区是,忽视了理解性语言的发展。父母常常着急:我家宝宝怎么还不说话啊?这里,父母指的只是表达性语言的发展。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如果他对语言的理解与同龄人相当或超前于同龄人,那么可以多等一段时间,从理解到表达有一段积累的时间,有可能再积累一段时间宝宝就开口了。所以,如果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没有问题,父母多半就不用瞎担心了。如果他真的不能理解语言,那为了小心起见,最好去约专业人员评估一下。

帮助孩子语言发展的几个办法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语言呢?通常有两种对孩子做出语言输入的方法:

1、直接的方法。问一个问题;或者,给孩子提一个要求并期待孩子做出回应。比如,妈妈拿着一个苹果,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吃苹果啊?跟妈妈说你想吃苹果;说苹果;你喜不喜欢苹果啊?

2、间接的方法。给事物/物品贴标签,而且不需要孩子一定要说话。比如,妈妈拿着一个香蕉,说:香蕉;这是一个香蕉;妈妈剥香蕉皮。

显而易见,第二种情形下,孩子的压力会小一点,相对来说,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语言。就好比你把自己想象成在某个国家,不会说那种语言。你愿意人家怎么跟你说话呢?是不停地问你问题,要求你做出反应?还是用贴标签的方式介绍你看到的东西?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看看这个妈妈是怎么陪孩子玩并教他说话的。

孩子(2岁多)在推一个小车。

妈妈说:“这是什么?这是车。叭叭!对了,你可以推这个车子。宝宝,你再拿一个别的车子,看看还有别的车子吗?”

孩子还是拿着第一辆车,没看其他车。

妈妈就说:“看,这是什么?积木。我们来堆积木吧。”

孩子看着积木,妈妈在堆,不过孩子并没有一起堆。

妈妈说:“这些积木都是什么颜色啊?”妈妈说了一些颜色。孩子的兴趣显然没在这里。

他拿起另一辆车,妈妈说:“啊,一个赛车。还有别的什么车啊?”孩子在玩这个赛车。

妈妈拿过来一个飞机:“看,一个飞机;这儿还有一个,这两个飞机一样吗?”

这个妈妈想引导孩子开口说话,在孩子游戏过程中,提了很多的问题和要求,希望孩子做出反应。而且,很多次以自己的意愿,想改变孩子的活动或注意力的方向。

这样做,一是信息量太多,孩子会感觉无所适从;另外,妈妈太想试图改变孩子活动和兴趣的方向,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没在那里,说了也白说。

这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不断跟孩子提要求,而且期待孩子来模仿这些单词,很多时候,不合适开始学说话的小宝宝。这个妈妈其实可以再淡定一些,少说,并且注意孩子关注的东西是什么,根据孩子所关注的事物来说,会更好,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那么,间接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具体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平行讲话。就是在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在一边说出他在做什么。注意用非常简洁的句子。

比如,孩子推一个车,你可以说:宝宝(当然可以用他的名字),你在推车子。哦,你拿起一个苹果。你按住这个盖子。

注意事项:

1.如果你觉得句子太长,可以省略一部分单词。像上面的例子里,你可以省略“一个”,“这个”。对年纪越小的孩子,句子越简洁为好,主要强调名词还有动词。

2.在孩子玩的30分钟时间内,不必对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进行描述,这样的话,单词句子太多。可以隔一件事情讲一次;或者隔一段时间描述一次。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旁边很烦。

3.可以重复一些单词。比如:你拿住苹果,拿苹果。孩子需要通过不停的重复来学习。

在整个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压力,你就是一个旁观者,讲述他所做的事情。不要觉得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你说的话孩子都听进去了,他把你讲的话和他做的事情联系起来,这就是在学习。

第二个,就是描述,介绍一样东西,一种特性等等,描述孩子看到/听到的东西。

比如,你和孩子在散步,你们看到一颗树,你可以说:一棵树;这是一棵树;绿色的树;或者小树,等等。这个情景,如果你使用平行讲话,你会说:你看到一棵树。这是这两者的区别。

使用这种方法,你要仔细观察孩子表情和注意力在哪里。比如,他拿起一个飞机,你说:这是飞机。但事实上孩子看着飞机的一个翅膀,并看了你一眼。你说:哦,飞机的翅膀坏了。所以你要密切关注他的注意力,让他来引导整个过程。这种方法,也是让孩子把语言和他所看到的东西在大脑里有个连接。

最后一个,就是自言自语,这个方法就是爸爸妈妈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而孩子正在看着你做,那么你就来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

比如,下班回家后我不得不做饭或洗碗的时候,我就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然后描述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妈妈在洗碗;妈妈在切菜,等等。让孩子看清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方法也是让孩子熟悉、理解日常生活。也就是说,父母不要求孩子马上“输出”,这个时候就是让他积累“输入”。

很多父母认识上的误区,就是非要求孩子说完整的单词,才算是学说话。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一直强调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要先有输入,才会有输出。

妈妈们不要着急,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反省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陪玩儿的。大家可以试一试平行讲话和描述,和宝宝玩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语言放简洁一点,不要一下子说很多。比如,和孩子玩积木,可以说:放上去,放上去;就这样,可以重复上一两个星期。不要试图在一项游戏中完成很多任务,比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又介绍形状,又介绍颜色,等等。这样让孩子觉得信息太多,不知道该注意哪个好了。

总之,父母经常和他们游戏,经常跟他们讲话,读故事给他们听,当他们有语言模仿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并用更好的方法与他们对话。不能只关注表达性语言而忽视了理解性语言,一个劲儿要求孩子讲出来,让他感到学习语言有很大的压力。要牢记语言发展,是由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两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培养建议一:让孩子有良好的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对己对人保持礼貌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仪表与个人卫生习惯和服饰的得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和衣着服饰的搭配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从卫生方面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满脸污垢、浑身充满异味,那没有人想接近他,更不用说和他打交道了。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洗脸刷牙、洗脚净身,饭后勤漱口,定期洗澡洗衣……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谈得上礼貌对人。

当然父母要提醒孩子不当众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一个小学生,上课时一打哈欠声音就很大,而且尾音拖得很长,引得同学们阵阵发笑。老师纠正过他多次,他一时也很难改。后来,一次家长会,老师正在给家长汇报关于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一个熟悉的哈欠声才让老师明白,原来是那位孩子的父亲有这样打哈欠的习惯。

一般,孩子的一些小习惯都源自于家庭,是从父母身上复制下看来的。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仪容仪表,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即使在家中,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抠鼻子、挖耳屎等不雅动作,父亲夏天也不要在家“赤膊上阵”,母亲即使休息在家,也不要蓬头垢面。父母的点滴行为都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孩子干净整洁的仪容是对自己是尊重,对他人也是礼貌。

培养建议二: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异常重要,经常说“谢谢你”、“对不起”、“请”等,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孩子说出一声“谢谢”,是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恩,当对方听到一声“谢谢”,会欣喜地感受到付出有了回馈。

佳佳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因为全家人的宠爱,她渐渐形成了指手画脚地指挥大人的习惯。她的母亲察觉后,开始纠正佳佳的言行。

一天,佳佳想吃葡萄了,就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吃葡萄!”妈妈为了让佳佳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佳佳接着又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吃葡萄吗?”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佳佳笑着说:“妈妈,我要吃葡萄。”

“说得还不对。”

“怎么不对了?”

“你要说:‘妈妈,我想吃葡萄,请您帮我拿,好吗?’”

佳佳重复了一遍后,妈妈才去拿了葡萄。佳佳接过葡萄后转身就走,妈妈一把拉住她说:“还没有说声‘谢谢’呢!”

“哦,还要说声‘谢谢’?”

“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于是,佳佳说:“谢谢妈妈。”

以后,只要佳佳想请大人帮忙拿东西,都必须经过这个礼貌的程序。久而久之,佳佳就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在和小伙伴玩玩具时,她都习惯地说:“请帮我递一下,好吗?谢谢!”

孩子的礼貌用语很多时候是在实际环境中一点一滴训练出来的,父母平时就要教导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而真诚地说“对不起”,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都要说“请”,如“请问”、“请原谅”等等。当孩子一旦养成习惯,礼貌就成了孩子自然而然的修养。

培养建议三:让孩子养成主动问好的习惯

“主动问好”是很小的事情,但也是礼貌品质中很重要的部分,父母不可忽略对孩子这个习惯的养成。当父母领着孩子去亲戚家的时候,进门一定要提醒孩子主动问好,比如:父母要提醒孩子说:“快叫‘叔叔好!’”一声问候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楠楠从小就是乖巧可爱的孩子,家人从小特别注重她礼貌的养成,主动问好是楠楠的习惯。有一次,妈妈带楠楠去朋友家做客,正在聊天的时候,又来了客人。一进屋,妈妈看有人来了就起身微笑,以示友好,楠楠虽然不认识,看到妈妈的举动也就说道:“叔叔好,阿姨好!”在聊天中,楠楠才知道,妈妈和那个叔叔阿姨以前不认识。

后来,楠楠回到家问妈妈:“为什么不认识,还要打招呼?”妈妈说:“这就是礼貌啊,每个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今天大家不都认识了吗?”

妈妈的教导使楠楠始终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朋友,一进门还没待对方介绍,楠楠就先微笑以示欢迎。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她亲切、友好,都愿意和她往来。

父母教导孩子主动问好,还包括让孩子养成出门前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出去了!”回来后,打招呼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这样家庭中都会因为礼貌而洋溢着温暖的气氛。

相信《育儿知识:幼儿礼貌行为发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行为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知识: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育儿知识: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
    2020-07-24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
    2020-08-14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幼儿乱跑行为折射出什么 在户外活动时,青青小朋友忽然在喷泉广场边喊边跑起来,然后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跟着跑了起来,这时,老师赶紧拉着最先乱跑的孩子的手,制止了孩子的乱跑行为。 针对这个案例,老师们持有两种观点。 观点1:老...
    2020-08-1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如何针对幼儿任性行为措施 育儿知识:如何针对幼儿任性行为措施 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
    2020-09-1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0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
    2020-10-10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

2020-07-24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

2020-08-14 阅读全文

在户外活动时,青青小朋友忽然在喷泉广场边喊边跑起来,然后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跟着跑了起来,这时,老师赶紧拉着最先乱跑的孩子的手,制止了孩子的乱跑行为。 针对这个案例,老师们持有两种观点。 观点1:老...

2020-08-19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如何针对幼儿任性行为措施 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

2020-09-19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0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

2020-10-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