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思路:
本次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是在幼儿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设计开展的。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动手操作中积累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因此我在活动中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小猴卖圈”导入,创设“买卖东西”、“整理货柜”等具体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从直观具体的形象入手,由难到易,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引导幼儿在多次的操作探索中,充分感知了解椭圆形的图形特征。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设置为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活动的难点则是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能从生活中寻找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PPT课件一份,人手一份椭圆形、圆形和吸管的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若干,5个贴有不同形状标志的篮子等
(三)活动过程:yjS21.COm
1、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猴卖圈”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圈圈。今天,听说儿童百货商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又有一些小动物来买东西,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呢?
(导入部分我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
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认识椭圆形做好铺垫。)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复习基本图形。
师:小猪来了,它手中的纸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三角形。
师:小猪说,妈妈让我用这个三角形当早点,于是小猴递给它一块三明治。
师:小鸡来了,它纸片上的图形是什么?
幼:正方形。
师:小猫说,我感冒了,要用它来擦鼻涕,小猴给了它一条手帕。
师:小老虎来了,它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小老虎说,它的新球鞋有了,就差一个圆圈圈踢着玩,于是小猴给了它一个足球。
师:小乌龟也来了,它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方形。
师:小乌龟说它要去上幼儿园了,想用它来画画,小猴递给他一盒水彩笔。
师:这时小熊来了,把纸片递给小猴。小猴一看,愣住了,“咦?这是什么形状呢?”
(这个环节我改编了“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了小猪、小鸡、小猫、小老虎、小乌龟和小熊到百货商店买不同形状物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在对话互动中复习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
3、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快告诉小猴,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幼:椭圆形。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在课件中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椭圆形的名称。)
(2)引导幼儿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小熊说今天它请客,要用来它来装红烧鱼。小猴递给了它一个圆盘子。小熊看了看,连忙摇摇头说“不对!不对!”
①课件出示椭圆形和圆形,观察讨论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那么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幼:椭圆形看起来比较长,比较扁。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长长扁扁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椭圆形和圆形还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动手来比一比。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外形特征上充分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发现。)
②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我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打开后有两条折痕,看一看,你们觉得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它们是一样长的。
幼:不一样长。
师:我把椭圆形也这样对折两次,打开后也有两条折痕,你们比一比,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不一样长。
幼:一条长,一条短。
●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测,教师观察指导。
师: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用吸管量一量,这两条折痕一样长吗?量完圆形,也用一样的办法对折比一比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怎么样。
●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梳理提升经验。
师:你刚才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把吸管放在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两条折痕都和吸管一样长。
师:你发现了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
幼:我把吸管重叠放在椭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一条折痕短,一条折痕长。
师:所以椭圆形的两条折痕一样长吗?
幼: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
师:(小结)原来,圆形的两个折痕一样长;而椭圆形的两头比较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问题启发、
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教学策略。首先我以问题“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
一样的地方呢?”先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差异,在幼儿发现两者外形
不同的基础上,我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和推进,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索两个图形本质的差
异。我把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请幼儿猜想判断,“圆形和椭圆形
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为每个幼儿投放
了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和一根吸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与材料互动,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两条折痕的不同。其中,这根吸管的长度就是圆形
的直径,投放的圆形的直径与椭圆形的短轴一样长。在幼儿操作探索后,教师鼓励幼
儿以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师**流等方式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1)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师: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收集一些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现在,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能为百货商店添加什么椭圆形的商品呢?
(2)教师结合PPT提升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经验。
师: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些物品,我也找到了很多看起来像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说一说之前在生活中寻找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椭圆形的物品,梳理提升了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经验。)
5、以“整理货柜”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照图形进行分类。
师:今天百货商店里又到了一批新货,小猴请你们帮忙整理。先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它放入贴着这种形状标志的篮子里。
(这个环节我延续“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请幼儿为小猴的百货商店添加商品,并以“帮小猴整理货柜”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物品的形状放入贴有相应图形标
志的篮子里进行分类。)
6、分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图形大搜索:投放几何图形装饰卡,引导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2)图形棋:投放包含各种图形的棋纸,引导幼儿和同伴按指定规则下棋。
(3)添画:投放画有椭圆形的底图,引导幼儿为椭圆形添画变成新形象。
(4)拼图:投放画有不同形象的椭圆形底板,引导幼儿根据椭圆形特征进行拼图。
(本环节我设计投放了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
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科学训练宝宝用手活动
婴儿一过7个月,手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灵活。逐渐学会拿、捏东西,大拇指和其他四指也已经分开。特别是食指的能力有了很好的发展,如伸食指进瓶口,掏出里面的东西,等等。宝宝还总喜欢将手放入口中,不停地吸吮。而往往这时候,爱清洁的父母总是很急着,说:“太脏了,不要把手放到嘴里!”
其实,家长阻止宝宝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小儿的运动发育过程,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然后发展至脚,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宝宝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学会一定的动作。比如,6~8个月的宝宝正值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物品后,除了看一看、敲一敲之外,还总喜欢把物品放进嘴里,通过吮一吮、舔一舔,咬一咬等方式,来尝试和探索。这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很重要的探索方式,在探索的同时,他们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和喜悦。宝宝能用手把东西往嘴里放,这代表着成长发育的进步,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这样做,并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抓些饼干、水果片类的“指捏食品”,等等。这样不仅能训练食指的能力,还能摩擦牙床,以缓解长牙时牙床的刺痛。此外,父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婴儿的玩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2、有毒的玩具(如上漆的积木)或危险的玩具(有尖锐角或锐利的边的玩具汽车)均不要给孩子玩;3、为婴儿买指拨玩具(如指拨的转盘,玩具钢琴的键盘,指拨发条玩具);4、为婴儿买软、硬度不同的玩具,让宝宝通过抓握和捏各种玩具,体会不同质地物品的手感,让他的探索活动顺利发展。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陪伴在婴儿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伤到自己。另外,宝宝的玩具不应过小,直径应大于2厘米。
教孩子认识时间
个案: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岁的孩子对星期几是没有概念的,稍大一些的孩子虽然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但如果你在他睡眼惺松的时候问他,他往往又说不清今天将是星期几了。
如果你问一群4岁的孩子:“你几岁了?”他们大多会准确地回答,但实际上,他们还不能理解“一年有多久”。
由此可见,6岁以下的孩子尽管会使用“下星期四”、“在六月”等有关时间的词汇,但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时间这一概念。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有关时间的早期教育,孩子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就要等到7岁左右。
孩子是怎样学习“时间”的?
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时间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规律性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得吃饭、午睡、洗澡、睡觉──不知不觉中,宝宝对时间有了模糊的认识。
2岁左右的孩子逐渐掌握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以前”、“以后”、“首先”、“最后”等等。
如果你让三四岁的孩子按时间顺序做事,他们会遵守得很不错,例如每天睡觉前光穿睡衣、然后洗脸、洗手、刷牙,最后听睡前故事。如果你改变了其中的一个顺序,比如让孩子先刷牙再换睡衣,孩子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
就是在这些有连贯性的活动中,孩子形成了初步的时间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稍长的时间段了,例如:“昨天”、“明天”甚至“下个星期”、“下个月”。
孩子的时间概念有“盲区”
看上去,你的孩子说起有关“时间”的词一套一套的,但你千万别太信他。如果哪天你三岁半的孩子告诉你,下星期他要去奶奶家,他其实还不明白一星期到底有多久,所以,往往两三天后就哭闹:“为什么还不带我去奶奶家?”
我们不妨去考考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孩子能说出一年有12个月,但大多不知道一个月究竟有多久。一些与日历有关的概念,如“天”和“小时”之间的关系,要求孩子有理解顺序和周期的逻辑能力,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小。
妈妈妙招1
有一位经常出差的母亲,在出差前为她3岁的孩子做了一个特殊的日历:妈妈出差的每个日子都用一个日期格子表示,每个格子有不同的颜色,她将它挂在孩子床头。妈妈出差后,每晚睡觉前,爸爸让孩子在特殊日历上勾掉一天,这样,孩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少的彩色空格,就明白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了。
这种做法比简单地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下周二回来”来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妈妈妙招2
“七彩缤纷一星期”
爸爸妈妈在选购台历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宝宝也悄上一本,因为稍加改动,它就能成为帮助宝宝记时间的好帮手。
方法:和孩子一起选择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或者宝宝喜欢的其他颜色,用来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然后一起将这个月的30天空格,分别涂上颜色,边涂色边教孩子:星期一是大红色……星期天是紫颜色。
每天晚上睡觉前,教宝宝用尺和黑颜色的笔,将当天的彩色星期格划掉。
理由:孩子最喜欢鲜艳的颜色,用色笔涂空格同样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他们把今天星期几、明天星期几的概念就记住了。
妈妈妙招3
学龄前的宝宝无法理解时间概念,不要紧,爸爸妈妈们可以慢慢地培养他们。由于孩子对鲜艳的色彩、奇异的形状和形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便设计了一套“形象时间”,让您的宝宝也来试试看,认识一下好看又好玩的时间吧!
“卡通动物”时钟
市场上卖的钟各种各样,但是每一圈的钟点都只有12个(数字石英钟除外),聪明妈妈不妨动手选择12种动物形象,分别贴在12个钟点上,将自家的普通钟变成有趣的卡通石英钟,这样,宝宝既记了时间,又认了动物,久而久之,宝宝的时间概念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方法:12种动物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选择,凌晨1点一中午12点对应的动物分别是:老虎、老鼠、猫咪、公鸡、麻雀、小狗、水牛、山羊、小猴、鸭子、白兔、老鹰。找到大小合适的粘纸贴,贴在钟面上就可以了!
理由1:这些动物是孩子较为熟悉的形象。
理由2:它们在相对应的时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比如公鸡4点左右打鸣,5点钟麻雀也开始叽叽喳喳叫起来,7点钟勤劳的水牛已经在田里工作了……形象而有趣,孩子们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下午的问题:如果过了中午12点,如何给宝宝解释卡通动物钟点呢?这个问题好解决,下午1点,老虎时间到了,小老虎跟在妈妈后面进山洞午睡去了,宝宝中午同样要打个盹;依此类推,下午5点,麻雀时间到了,小鸟们纷纷飞回鸟巢,宝宝也该回家喽!
提示:当宝宝学会用短针认整点之后,再教他们认识一刻钟、半点钟和三刻钟,有了前面的基础,以后的学习进步会很快的。
妈妈妙招4
“芳香鲜花”十二月
一年四季,我们身边的植物都是不同的,12个月份会有不同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儿开放。利用四季鲜花帮孩子认识12个月份,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记住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值得一试呢?
方法: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褥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
教孩子用简笔画的方式,将这12种鲜花画在当月月历的空白处,或者大人画好花的外形,再由宝宝涂上不同的颜色。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宝宝一起将月历翻到新的一页,并问他:“明天是几月份啦?”
宝宝看到亲手画的鲜花,会高兴地回答:“荷花月!”
这时,妈妈告诉宝宝:“对啦!荷花月是7月份,哥哥姐姐们也都放暑假了,宝宝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了!”
宝宝的小脑袋里立即闪过的概念是:荷花──7月──放假──游戏。
专家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能理解时间的概念、读懂日历,会给你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当孩子想看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时,他会注意时间,并且一点一点地学会协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时间的客观限制之间的矛盾。
常识游戏:认识碗、勺
认识杯子
目 的
让宝宝认识杯子,并学会用杯子喝水(奶),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准 备
有图案的小杯子,牛奶,字卡“杯子”“喝”。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将有漂亮图案、两边带把手的小杯子放在宝宝面前说:“宝宝,这是杯子。”并举起杯子念儿歌:“小杯子,举起来,咕咚咕咚喝水了。”
(2) 训练宝宝双手扶杯喝水时,杯子里应少放些水,以免泼洒在宝宝的衣服上。
(3) 识字:杯子、喝。
建 议
(1) 平时让宝宝少喝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2) 为激发宝宝独立用杯喝水(奶)的兴趣,妈妈可与宝宝玩“干杯”游戏:妈妈举一只杯子,宝宝举一只杯子,碰杯后,让宝宝模仿妈妈用杯子喝水。
认识碗、勺
目 的
让宝宝认识碗、勺,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自理能力。
准 备
木质或塑料碗,不锈钢勺,少许食品,字卡“碗”“勺”“吃饭”。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进餐时,妈妈将碗和小勺摆放在宝宝面前:“宝宝坐好,开饭了。”并指点碗说:“这是碗,里面盛着粥。”然后举起小勺:“来,宝宝张大嘴,用小勺吃粥。”
(2) 妈妈可将碗、勺与其他餐具摆放在一起,让宝宝指点、辨认。
(3) 识字:碗、勺、吃饭。
建 议
(1) 进餐时,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套安全的碗和勺(如不锈钢的),让宝宝学习用勺独立进餐。
(2) 应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进餐前为宝宝戴上围嘴,洗干净手,不要让宝宝一边吃一边玩,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
认识电话
目 的
让宝宝认识电话,并会把手放在耳边做打电话状,同时会发“喂”的音。
准 备
电话或玩具电话,字卡“电话”。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来电话时,妈妈告诉宝宝:“来电话啦!宝宝接电话。”妈妈帮宝宝拿起话筒,放在宝宝耳边,并提示宝宝发音:“喂!”
(2) 妈妈为宝宝准备一个玩具电话,和宝宝玩打电话游戏。
(3) 玩打电话游戏时,妈妈可说儿歌:“小电话,喂喂喂,小宝宝,你好呀!”
(4) 识字:电话。
认识“1”
目 的
发展宝宝的数概念。
准 备
水果、饼干、糖果若干,字卡“1”。
智慧妈妈教你玩
妈妈拿出1块饼干或糖果,竖起食指告诉宝宝:“这是‘1’。”让宝宝模仿这个动作,然后把食物给他,并再次竖起食指表示“1”。同时出示字卡,让宝宝认识“1”,并加以鼓励。
建 议
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喜好(如有的宝宝对汽车、玩具感兴趣,有的宝宝对笔、书画感兴趣),引导宝宝反复认识“1”。
常识游戏:认识月亮星星
认识花
目 的
(1) 让宝宝认识花,发展宝宝的观察力。
(2) 培养宝宝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心。
准 备
几盆盛开的鲜花或鲜花图片,字卡“花”。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常带宝宝到花园,指点宝宝观看五颜六色的花,告诉宝宝:“这是花,宝宝就像花一样美。”
(2) 妈妈一边让宝宝欣赏花,一边加深宝宝对颜色的认识:“这是红色的花,这是粉色的花,这是白色的花……”
(3) 一边让宝宝看花,一边说儿歌:“花儿花儿美,花儿花儿香,宝宝就像花一样。”使宝宝学会发“花”的音。
(4) 妈妈可在家里种养几盆花,以陶冶宝宝的情趣。
(5) 识字:花。
认识树
目 的
让宝宝认识树,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发展宝宝的嗅觉、视觉。
准 备
四季树木图片,字卡“树”。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带宝宝到户外去看树木,告诉宝宝:“这是树,树有树干、树枝、树叶,有的树还会结出果子。”
(2) 妈妈带宝宝观察树在四季的变化:春天树会抽出绿色的嫩芽,夏天树长得枝叶茂盛,秋天树叶变黄落满大地,冬天的树是光秃秃的。
(3) 识字:树。
建 议
妈妈为宝宝摘一片树叶,让宝宝观看树叶清晰的脉络,闻闻树叶的清香,看看风中摇动的枝叶。
认识月亮、星星
目 的
(1) 让宝宝认识月亮、星星,并且知道太阳走了,天黑了,月亮、星星就会挂在天边。
(2) 培养宝宝的观察力。
准 备
太阳、月亮、星星图片,字卡“月亮”“星星”。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在一个比较晴好的夜晚,妈妈可带宝宝来到户外,指引宝宝观察天上的月亮、星星。
(2) 妈妈在指引宝宝观察时,告诉宝宝,圆圆的是月亮,亮闪闪的是星星。
(3) 为加深宝宝对月亮、星星的认识,可念儿歌给宝宝听:“大月亮,像银盘;小星星,亮闪闪。”
(4) 识字:月亮、星星。
建 议
可让宝宝反复练习从一些图片中找出月亮、星星的图片。
认识鱼
目 的
让宝宝认识鱼,发展宝宝的观察力。
准 备
金鱼缸,金鱼或金鱼图片,字卡“鱼”。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带宝宝观察鱼缸里的小金鱼,告诉宝宝:“这是鱼,它在水中游来游去。”
(2) 妈妈一边指点宝宝观察鱼,一边念儿歌:“小鱼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促使宝宝学会发“鱼”的音。
(3) 妈妈可在家里养几条小金鱼,以发展宝宝的观察力。
(4) 让宝宝在众多的图片中找出鱼的图片。
(5) 识字:鱼。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依据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肝旺阳亢,心脾不足,阴阳失调所致,是一种虚实挟杂证。
有关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与否,在我国较早的古医籍《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记载,《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有赖于阴阳平衡。《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静阳躁”,人体阴静而阳动,并且“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阴以静而为阳之守,阳之动而为阴之使,故动静之变,本于阴阳,动与静是对立而统一的,“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正常以“阴平阳秘”维持了动静有常,变化有制。
正常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意、志、思、虑、智”的连续协同过程来实现的,如《内经·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心所使也。”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情志表现,少现忧恐,而多见静思艰难,注意涣散,性情急躁,易发脾气,故病机变化常常多为心肝脾的异常。
《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心焉。”《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两段原文即叙述了肝的特性,肝为刚脏而性动,藏魂,在志为努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为人体“罢极之本”。
脾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正常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相对成人来讲,且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内经·灵枢·天年篇》云:“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这即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状态。但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性,又为“纯阳之体”,且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点。
由于小儿具有上述生理病理特点,若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肝旺阳亢,肝气有余克伐脾土,脾运失健,则生化之源不足,子病及母,波及于心,气血亏损,血虚阴伤,阴虚则使肝阳愈亢,这样互为因果,而见病程缠绵。肝阳过亢则见患者多动、急躁、易发脾气。心脾不足,则心神失养,难以静谧,而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临床则见注意力涣散,难以静坐,耐心差,常有丢失东西等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
当下幼儿园科学活动课旨在传授幼儿知识,而对幼儿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鲜少涉及。本文以哈尔滨市某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的编制、设计入手,抓出现下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高度上进行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的设定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
哈尔滨市某幼儿园在进行“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课题研究,其总体科学课程实施计划是以“探究式学习”作为推进科学活动课的助力。
一、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概况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幼儿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笔者在参与导师的课题中,从对课题实验老师的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操作材料;90%的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操作的目的性不强。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的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一)鉴于以上原因,该园制定了以下活动课程目标:
1.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材料如何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长资源及幼儿生边环境丰富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及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园设计了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1.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材料。
(1)引导幼儿从自己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2) 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户外材料 。
2.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1)保持幼儿探索欲望。
(2)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
(3)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准确地为目标服务。
3.根据需要变换投放材料的方式
(1)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2)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从该园自己制定的课程方案来看,制定步骤较为规范,但该方案的制定过于笼统、范围过于狭隘,不能够更好的彰显其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再就该园在此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其教师设计的活动课教案来分析该园是否能将科学活动课作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来对在园幼儿进行教育。
笔者对该园的教师活动课设计进行了择选和比较,发现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的球》《有趣的图形》《神器的声音》《我的小手最灵巧》此类以认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了解常识的基础上,而对于培养幼儿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则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二、从该园体现出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的主要问题
该幼儿园已经能够结合《指南》以及《纲要》来制定活动方案,并能够从“材料”入手进行科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但是在制定活动方案时仍能反应出很多问题。
(一)课程结构单一,复合材料体现较少
笔者在对该园的课程计划于各教师的活动设计的比对上发现其教案中的结构非常单一。以课为时,一个课时一个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延伸。例如在活动设计教案《我的小手最灵巧》中设置的活动目标为:
1. 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2.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打开瓶子和盒子的方法。
3. 萌发探究事物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贯穿整个课堂过程的即如何打开瓶子,结构单一,对于其他材料开发不够。虽然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但是此课局限于方法的传授的单一性。因复合材料少,教师灵活性创造性的缺乏,很难在此课基础上进行横向的延伸与拓展。
(二)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该园的整体的探究式的课程设计方案中其最主要的传授内容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常识的学习,所有的活动教案中包括目标与活动重点在内都主要是以知识摄入为目的。如《好玩的球》的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1.尝试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运球活动,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玩球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身体控制球,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其中没有一点是提到怎样辨别球类及其材质是否对幼儿有害,也未让幼儿对玩球的时间以及对球类运动对自己的价值以及判断哪种球更适合自己,在何种情况下玩球比较好,在何种情况下不应该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学的对待身边事物的态度。
活动方案的设置只为粗浅的让幼儿获取表层的知识,更不触及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这样的幼儿教育势必不会走得长远。
(三)以培养认知为主,对科学策略的运用不够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对人全面的培养,促进人整体素质全速提升,具备科学的基本常识、拥有科学的人生态度以及科学的精神与人文的情怀的综合能力。
以下引用该园某教室的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整理活动区
活动目标:
1. 引发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2. 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并尝试做标识。
3.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够将活动区物品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
难点:尝试制作标识。
活动准备:带领幼儿来到凌乱的活动区(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
活动过程:
一、 整理活动区。
1、 交流整理的方法。
互动问题:“活动区怎麽了?”“与我们活动前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麽办?”“由谁来整理?”“你想怎样整理?”
2、 幼儿自由分组,整理活动区。
3、 介绍自己小组工作。
互动问题:“请你讲一讲你们组整理了哪个活动区?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4、 教师分组小结:美工区是按照材料种类进行摆放整理;图书区是按照图书大小进行摆放整理;建构区是按照玩具类型进行摆放整理。
二、 制作标识。
1、 检验整理后的活动区。
师幼共同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 交流制作标识的方法。
互动问题:“活动区里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多,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物品应该摆放在哪?”
3、 制作标识。
三、 介绍标识的使用。
互动问题:“请介绍一下你为哪个活动区的物品设计了标识?我们应该怎样识别与使用呢?”
该活动设计的主旨就是帮组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从该活动设计整体来看,其设计过于以认知为目的,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对活动区进行整理。缺乏对活动区整理的多方式多途径探索,在策略的选用上略显单一。
活动后急于制作标识,而在整理的意义上以及整理的策略的应用上以及对探索的过程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更好的凸显本节活动课的主旨。且,授课内容稍显陈旧缺乏新意。
三、为该园提供可操作的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的策略
为使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的编制更加科学,并且能够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作为依托更好的发展该园的幼儿教育事业,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设性的策略。
(一)实现课程结构复合化,材料提供多样化
要实现课程结构复合化就要求在科学活动课的设置上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哈尔滨市某机关幼儿园这种笼统不细致的科学活动方案计划是不可取的。
园内的制定方案的教师组织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在结构上进行细化与完善,使一节活动课可以延伸出多个脉络,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提供上更应该以多样化但不分散,用途广而不浪费的原则基础上为科学促进幼儿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的编制所用。
(二)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素养提升全面化
该园教师在提交的报告中提到:园内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探究某种内容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科学素养的建立不仅要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分辨和判断对自己有益的事物,并能够做到对异事物保持一定的警惕与戒备,至少能够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建立在全面化的教育升级上的,将无用的认知性的知识内容减少,将实用的,与幼儿息息相关的或者是幼儿即将迎接的未来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能量储备应该第一时间传递给幼儿。
(三)科学选用活动策略,培养方式创新化
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该园教师表示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但是在给予幼儿相应的科学材料的同时,应当更注重科学活动策略的选用。适当的时候应当提示幼儿有更为便捷或能够第一时间采用的最有效的策略。探索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重幼儿的安全以及幼儿心理调适是否能够适应当下所选择的活动策略。
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探索的自由的同时时刻观察其变化,寻找最合适的策略建议给每个不同的幼儿,形成创新的、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让活动策略又自由又科学,这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此也是提高整个幼儿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的有利手段。
小小游戏认识奇妙身体
孩子正一点点长大,他们便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会产生许多有关身体内部活动的疑问。如果只是抽象地用语言或者借助图片给孩子讲解,孩子们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以下为您介绍几个相关的小实验,您可以在家选用一些日用品,和您的孩子一起动手做一做,或许可以帮助你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问,同时也能增进您和孩子间的那份默契。
永不休息的心脏
和孩子一起摸着胸口,在一定的时间内数心跳的次数并且记录下来,然后和孩子一起比赛爬楼梯,再记录此时心跳的次数,和前次记录作一比较,得出的结果是:心跳会随运动的激烈程度而加快。取一只气球注满掺水的红墨水,比作是充满血液的心脏。气球接口处用一脉管连接,比作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脉管另一端用橡皮筋扎紧。然后让孩子松开橡皮筋,气球中的红墨水便会流出,让孩子知道心脏通过血管向身体各处输送血液。在操作过程中您可以问问孩子:心脏里的血会流光吗?心脏不停地跳动累不累?什么时候休息?并向孩子介绍血液在身体里从心脏流出,又回到心脏的原理。心脏是一直在跳动的,是永不休息的。
胃的工作
取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放入若干饼干、碎面包块等,然后倒入饮料,将袋口用橡皮筋扎紧,比作是装满食物的胃。让孩子用双手揉捏挤压塑料袋,并观察袋中食物的变化,从而让孩子了解胃的功能。您还可以和孩子讨论:胃中的食物太多好不好?太少好不好?帮助孩子理解人需要正常适量地进食。
肠的吸收
取一可乐塑料空瓶,从瓶盖的下端起至瓶底剪去一块,变成船状比作是肠的一段。在瓶的内壁垫上几层纸巾,然后让孩子将前一实验中塑料袋内的食物存放在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原来液体的食物变干了,水分被周围纸巾吸收了。同时可以问孩子:如果一连几天不大便会怎样?让孩子了解肠有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与水分的功能,如果几天不大便,大便会变得又干又硬,影响健康。
舌的味觉区
准备一些糖水、盐水、醋、辣酱、中药(苦味),让孩子自己在纸上画舌头形状(可画得大些)。然后分别把各种味道的调料,一一涂抹在舌尖、前两侧、后两侧、舌根处。让孩子自己逐一尝试,也可以对着镜子涂抹。
特别的“照相机”
准备一面小镜子和一架照相机。先让孩子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问问孩子:眼睛里面和外面有什么?然后对照着照相机,让孩子了解眼睛的功能:眼睛里的眼珠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东西。眼睛外面的眼睑(眼皮)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盖,以保护眼珠,不让灰尘进入眼睛,还能让眼睛休息。还可与孩子讨论:如果眼睛看不见会怎样?可以用布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体验眼睛看不见所带来的不便。
气味箱
准备几个杯子,在每个杯子内倒入不同的常用调味品如:酱油、麻油、料酒、醋、花生酱等。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逐一闻闻杯中放的是什么。
其实,有关认识人体器官的小实验还有许多,以上选取的几个小实验,在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操作上都便于在家中进行,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游戏哦!
家园共育《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