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发布时间:2020-10-19

幼儿故事全。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孩子们喜欢的寒假假期马上就要到来了,一听到放假所有的孩子都一个表现那就是高兴甚至是兴奋,因为放假他们就可以在家里随心所欲的做任何想做的事了,这时家里的长辈们也认为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放纵一下他们吧,特别是又快过节了让他们高兴一下也无妨。其实孩子放假让孩子能放松一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放假了就对幼儿的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你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因为开学后你的麻烦就要来了。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放假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他都有些头疼了,其实这就是家长在无意中给孩子养成的一种新的习惯。放假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有个放松不等于所有的一切都放松,如常规和良好的品质还是需要家长在家时刻的注意与培养的,不要等到开学后在想起来培养与训练到时可就为时已晚了。良好的习惯和常规是在于日常的积累的而不是紧急的训练,同样不良的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他们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所以在放假时给予孩子空间的同时别忘了帮助孩子留住那些好的习惯与品质,该管的时候还是要管的,这不仅是为了你,更是在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爱是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法言语,但真的到了爱时,那就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母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聚来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变,惟独不变的是你身边无微不至关怀着你的那份母爱......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宝贝。样样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孩子,就如一株期待长大的幼苗,而充当农夫的是教师和家长,我们要以科学为方法,耐心为心态,感情为饲料去培育他们,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放纵任其发展。在我们班就有那么一个孩子,她的名字叫悠悠,家庭的因素、生活的环境、妈妈的“用心良苦”养成了孩子娇纵的性格,但是她娇纵的非常“特殊”……案例一:妈妈,她抢我的书事件描述:最近我们班引起了一阵迷宫热潮,不管来园或离园孩子们总喜欢捧这一本迷宫书在研究。今天离园一如往常,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悠悠和乐乐,他们两拿着一本迷宫书,正商量着该怎么走,悠悠说:“我要直线走”。乐乐说:“应该朝着箭头符号走”……尽管两个意见有分歧,但仍友好商量着,这时悠悠妈妈来了忙问:你们怎么了?谁知悠悠大叫了起来:“妈妈,她抢我书”。听了悠悠的话吓了我一跳,吓坏我的不是她的言语,而是在我目睹了解所有经过的前提下,悠悠公开撒谎的行为。面对孩子“谎言”我站在旁边,想看看妈妈的处理方法,然而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妈妈又不是万能,我也没有办法,你自己看着办”只见悠悠迅速抢过了这本所谓她的书。我庆幸妈妈没有帮助女儿“抢”回那本书,但却为妈妈的无动于衷感到无奈。站在一旁的我反问了悠悠:真是这样吗?她低下了头,后来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悠悠妈妈,而她却对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表现出了怀疑,甚至还有几分鄙视和高傲……分析原因:悠悠在我园是有名人物,她能力强,表现力棒,经常参加舞蹈演出更让她充满了自信,但是她很特殊,有时乖巧的真是无可挑剔,可有时无理取闹让人不认识。说出的话并不像出自一个六岁儿童之嘴,而对于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虽闻其名,但却未曾深入了解,看着孩子表现及她妈妈的言语,我断定她是一个聪明且有些“小心机”的小女孩,她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而纵容她这么“大胆”行为的就是妈妈那无私的爱。所以,为了孩子,为了那份扭曲的母爱,我决定无论前面有多曲折,我也要将这棵幼苗茁壮成长。首先深入了解悠悠家庭背景,对孩子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孩子以前班主任介绍,知道悠悠和她妈妈一直租在外面,爸爸在上海上班,妈妈是个非常有主见性的,事事以女儿为重,所以她非常保护这个女儿,处处不让女儿受委屈。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行为耳濡目染,而妈妈那过分保护也变成了她的护身符。这是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老师的不断表扬,让孩子养成了“为我最大”的性格。不可否认悠悠的聪明和能干,听孩子以前的班主任介绍,只要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举动,孩子就能有效率有质量的“替”你完成。所以她成了老师心中的“宝”,同时也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利……教育经历:既然了解了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妈妈,所以第一步就是从这位伟大的妈妈下手,取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我进行了深入家访。第一次与悠悠妈妈交谈中,我只谈到了悠悠在幼儿园里的良好行为。比如:与幼儿的融洽相处,自理能力比较强,上课自我表现欲望强,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等等。对于孩子本质问题我没有提及,而悠悠妈妈也表示孩子在家比较乖,就是有时候爱撒娇。虽然妈妈只发表了这些意见,但从她的言语及表情中我发现她已经对我有了初步的信任和靠拢意思。第二步:向孩子入手,这段时间我重点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用照相机捕捉孩子的行为差异,并经常私下找她聊天,告诉她不管妈妈在不在,我们都要做个懂事讲理的孩子。第三步:改变以前老师作风,吝啬我的表扬和给她的“特权”,在平时生活或教学中,我会抓住时机,减少表扬,让孩子知道老师的表扬非常珍贵。当孩子有时候表现非常好的时候,我不但表扬还会送上我“特殊”礼物。孩子转变:就这样两个星期下来,孩子在园表现有所好转,至少知道了起码的规则意识,一次吃完午饭,孩子们都到图书角去抢着迷宫书看,而悠悠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老师,他们都在抢书看了。”说完立即转身跑向图书角,大声说:“我已经告诉老师了,看你们怎么办?”说完偷笑着,这让我意识到悠悠虽然有改变,但是没有达到本质上改变。案例二:妈妈,我要排第一事件描述:星期天,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假日活动——晓塘野餐。孩子们兴奋不已,家长们也热情高涨,很快我们到了目的地晓塘,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排起了整齐队伍,爸爸妈妈们也有序分配着工作。谁知这时传来了悠悠哭声:妈妈,我要排第一,我一定要排第一。这时,只看悠悠妈妈无奈的拍着孩子的头说: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尽给我添乱。但一边还是拉着自己孩子拖到了最前面……只听见旁边家长说“孩子不能这么宠,会惯坏的”这时只见悠悠妈妈的脸唰的红了。教育经历:悠悠在妈妈面前这种行为在我意料之内,但妈妈那羞愧表现却让我知道这是我迈开第二步的有效时机,通过家访来影响她。第二次我又和悠悠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这一次我彻底的把自己拍的照片和悠悠在园表现告诉了悠悠妈妈,与她在妈妈面前的表现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告诉她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淘气和撒娇,而是形成了一种不好习惯,她不但影响了其他同伴的集体生活,更会成为其他大人面前“厉害孩子”,而这种厉害却充满了贬义。听了我的话,悠悠妈妈充满了沉思。她说:“我以为她只是想在我面前撒撒娇,爸爸不在,我以为这很正常”。我告诉她正是因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时,你并没有及时制止,而是在一旁以一种笑话看其撒娇,这样会导致孩子更大胆行为。通过谈话,悠悠妈妈开始意识到了孩子问题,我也进一步商讨了改变悠悠不良习惯的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好书。悠悠妈妈表示会积极配合,渐渐随着时间推移,不但发现了孩子的变化更发现了妈妈的变化。孩子的转变:离园时,孩子们都在玩飞盘,可飞盘花形不一样,唯独粉色带点爱心飞盘最抢手,最后几个孩子正在玩耍。从悠悠的眼中我发现她非常喜欢也很想玩,只见这时悠悠妈妈来了,悠悠跑过去说:妈妈我要那个粉色爱心飞盘。只见悠悠妈妈蹲下来说:“妈妈觉得悠悠的飞盘也很漂亮啊!如果悠悠真的喜欢我们下次玩的时候和老师商量一下,给你玩一会儿好吗?这样拿别人的东西,小朋友就没有玩了,对吗?”只见悠悠低下了头说了声:“妈妈,我错了……”简单的一句话比什么都珍贵,我与悠悠妈妈两眼相视,欣慰地笑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不管对于谁的孩子,爱是我们对待孩子的主要方式,但爱要得体,爱要注意方法。决不应该把这份爱,仅仅肤浅地放在脸上,甚至让它变成纵容孩子的“帮凶”。我们要将那份“宠爱”深深的埋在我们心底,用关怀和严格去诠释它的真谛。

尊重,不等于没有规矩


摘要: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但是每次都只能吃两块,你明白吗? ”

一天下午,我领着三猪到朋友苏珊家玩,苏珊的儿子和三猪是好朋友,她还有个六岁的女儿露易丝上一年级。那天,正好露易丝的同学玛丽也在她家,四个孩子一起在起居室里玩。过了一会儿,玛丽发现墙边的架子上有个糖果罐子,里面装满了各色巧克力和糖果,就问苏珊她可不可以吃。

苏珊点头说可以,但是她家的规定是每次每人只能拿两块。

不一会儿,露易丝走过来告状:“妈妈,玛丽没有遵守规矩,她多拿了糖果。 ”苏珊走过去问玛丽:“露易丝说得对吗?你拿的糖果超出了两块吗? ”玛丽点点头说:“你们家的糖果很好吃,我想带几块回去给妹妹尝尝。 ”

苏珊和颜悦色地对玛丽说: “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每次只能拿两块,你也只能给妹妹带两块,如果她喜欢,下一次你领她一起过来吃。”

我和苏珊继续聊天,却同时发现,玛丽又偷偷打开了糖果罐,抓了几块糖装进了兜里,这时其他三个孩子都在玩耍,谁也没有注意到。

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但是每次都只能吃两块,你明白吗? ”

玛丽再一次把多拿的糖果掏了出来。

苏珊坐回来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来玩是否该管教真是个难题,我的根据就是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如果露易丝发现玛丽在我们家可以不遵守规矩,那么她也就有样学样,也觉得规矩是可以随便打破的。 ”

早期识字不等于说读写


夜色越来越深,洗澡时间早已过了。爸爸梳好两岁女儿的头发,用毛巾裹着她,领她到卧室。"不睡,不睡。"她抗议说,"要妈妈!""妈妈在工作,但她很快就回家",爸爸说,"时间让你难熬,我们可以读睡觉前的书。"爸爸尽力减轻女儿的想念,用读书的方式使孩子安静。找一本故事书,小女孩捡起>。"棒极了!"爸爸说,"让我们读一读,看看猫头鹰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女儿指着她最喜欢的图画,"Little Bill"。小女孩专心致志地听着,她期盼着猫头鹰妈**图画。当猫头鹰妈妈飞回巢时,爸爸和女儿一起哭着说"它回来了!!"这时妈妈下班进家门。爸爸说,"看!Mammies(妈妈们) do come back!"说读写能力始于婴儿期

早期语言和识字始于人生的最初三年,且与一个孩子最早同书籍和故事打交道的经验密切相关。上述幼儿不但与父亲相互交流,而且她也学到了故事、语言和她周围的世界。最新研究认为,学习说、读和写的技能始于婴儿期。我们知道儿童在上学很久以前他们已获得语言、阅读和写作有用的知识。

在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在最初几年的经验不怎么重要。正规教育强调当孩子达到入学年龄时教他们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在学龄前。结论显然被改写了。

但专家并不提倡对很小很小的孩子教阅读写作。使幼儿和少儿达到成人识字模式(例如,对单词的实际读和写)并非恰当。它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且有力地毁坏孩子,使孩子一开始就以失败心理与阅读和书打交道。

幼儿的早期识字行为

书处理行为。行为与一个孩子控制书或拿书相关,如翻书页和咬书。

看和认。行为与孩子如何专注和与书中的图画互动相关,如盯住图画或对一幅有趣的画发笑。

行为显示幼儿认识和开始理解书中的图画,如指出家庭用品的图片。

图画和故事的理解。行为显示幼儿理解一本书中的图画和事件,如模仿在图画中看到的某个动作或说在一个故事中的事件。

阅读故事行为。行为包括孩子与书积极互动和他们对书中印刷语言理解的兴趣,如阅读模仿图画书中的泡泡(框着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或沿着印刷字奔跑的手指。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婴儿咬一本书,一个两岁的幼儿拿书行为和一个五岁的孩子翻书之间的联系和意义。用书开发和与书玩,唱儿歌和听故事,认字和写字的人生最初三年是入学后语言和识字的基础。

孩子“胆小”不等于不勇敢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手试探屁股离床面的距离,然后确保安全时再用手撑住床面坐下。我能说,在他学站期间,他从来没摔倒过自己吗??

社会交际上,儿子同样显示出他的“胆小”。他从不与人抢玩具,甚至还没等别人抢,就“拱手相让”。?

我开始担心“胆小”的儿子将来会受欺负,甚至担心他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为,他是那么惧怕危险和冲突。

后来,听了某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接触到投射和接纳的理念,才看清了问题所在。

一方面,我如此在意儿子的“胆小”,源于我自己的投射。我天性担小,而我又极为排斥和否定这点。所以,我才强烈希望儿子勇敢。

另一方面,儿子天性使然。宝爸和我都是极为温和谨慎的人,儿子自然遗传了这点。

再者,我的小心谨慎进一步感染了他。比如,我担心他在马路上乱跑,于是经常提醒他注意看车。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走砖铺的人行道,远离柏油路。每一次过马路,一定要抱着。

那次讲座后,我试着接纳并正确看待“胆小”这个特质。“胆小”不是缺点,无所谓优劣。再说,胆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人的本能。只不过,胆小的孩子更敏感细腻,看到了更多的危险,也就有了更多的恐惧。

再回想“胆小”带给我的好处,它让我处事安稳踏实,赢得朋友信任。在乡村孩子野蛮生长、打架斗殴时,它让我选择安安稳稳读书,也让我一路规规矩矩从小县城走到了首都的著名学府。?

正确看待“胆小”这一特质后,我自然接纳了儿子的“胆小”,其实,我现在更愿意用“谨慎”一词形容。因为,“胆小”一词多被国人赋予贬义。

当我不再纠结和焦虑“胆小”这事时,不再强迫儿子去接受超负荷的“恐惧”时,他便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克服恐惧,勇敢去探索。

其实,谨慎的孩子未必不勇敢。儿子比很多同龄人都敢于尝试,也喜欢挑战自己。只不过,这个挑战不是鲁莽的,而是非常有谱。

他在一岁多时就喜欢玩公园的“太空漫步”健身器械(不鼓励太小的孩子玩哈),以及那种很高的滑梯。他两岁时就尝试玩儿童绳索桥,只不过第一次会格外小心,接下来他会一遍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不到三岁的他,跟着一群四五岁的哥哥踢球玩。不过,不和人直接抢球,偶尔“捡漏”,抱起球就跑,看到哥哥们追,赶紧把球扔出去,以免被撞倒。谨慎又勇敢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他骑着踏板车出去,奶奶追不上。但是,骑一段他都停一下来等奶奶,尤其是到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等着奶奶牵着他的小车才过。

现在,仍有人时不时会说,你家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真强,或者直接坦言,你家孩子真胆小。但我已经不再纠结,“胆小”怎么了,胆小的孩子行事谨慎,他会为自己规避掉很多风险!总比鲁莽要强。而且,他的谨慎又也妨碍他去探索。

每个孩子都具有爱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当父母应看到他的恐惧并接纳他的胆怯,他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克服恐惧,勇敢地去探索。相反,强迫他勇敢,只会打乱他的节奏,让他愈加恐惧,并失去探索的勇气。

宝宝早教不等于早期“学知识”


目前,随着80后渐渐为人父母,他们中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比较能够接受早期教育理念。

但大多数家长对早教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早点让孩子学知识”的层面上。对此,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表示:“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更是性格的培养。”

早教是潜意识教育

有部分家长把早教误认为是在婴幼儿时期传授知识,对此杨教授认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在1995年到2005年做了一项关于大脑的研究,研究表明0~3岁以前婴幼儿的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大脑分化和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0~3岁大脑吸收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大脑的塑造,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杨教授强调,早期教育不是马上立竿见影的教育,是在日后的人生发展中慢慢呈现出来的远期效应。“因此,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但我更强调性格的培养。”杨教授说,“早教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康、聪慧、性格品质好’的宝宝,性格品质包括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好奇求知、勇敢自信、独立判断、善良而有同情心。”

父母参与很重要

很多上过早教课的家长都有所感悟,早教需要家长的参与。

杨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指望在早教课上完成孩子全部的早教内容。“早教课提供三种交流:第一,孩子与孩子的交流。从本质上说,交流是0~3岁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种交流是家长和家长的交流。家长可以把自己育儿的方法和理念互相传递。第三种就是早教班里的专家和老师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早教课而不是委托保姆、阿姨或者自己的父亲母亲来完成孩子的早教。”

不要担心孩子会累

一些家长在咨询早教问题时表示:“0~3岁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上课,会不会疲倦?”

杨教授表示,父母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孩子的自我保护非常强,如果他累了可能会东张西望,如果强迫他,他会哭会闹,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另外,早教大多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一个好的早教课会设置多样化的有趣的课程,吸引孩子,但早教不等同于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游戏的乐趣。”

育儿观念:注意!孩子这些性格缺陷不可放纵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宝宝基本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心情和身体状态也关系着爸爸妈妈们的喜怒哀乐。因此,父母对孩子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养成和性格培养,针对孩子性格方面的一些隐患,父母需提前预防并纠正。

1.胆小内向害羞

有些孩子明显对自己表现出了不自信的行为,他们做事胆小,平时低头埋胸说话小声,做事小心翼翼,对任何事都不敢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过于害羞,掩藏自己。对于孩子这样子的表现,家长不要以为这是乖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内心严重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童年将会成为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日后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2.经常乱发脾气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子的烦恼,就是家里养了个小皇帝,动不动就生气乱发脾气。对于孩子这样子的性格,很多父母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和家人过于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错误思维,才导致了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存在很大危害的,家长们应该平时就注意对孩子的品德教养,从小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不能融入周围

有一类孩子平时在家表现好好的,跟父母有说有笑,各方面都不错,可只要一跟其他小朋友接触,他们身上的缺点马上就出来了,不懂得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不会尊重他们,常常闹得不欢而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孩子有这方面的性格问题,父母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平时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少让他们于邻居、小区内的其他同年龄人接触等等。孩子应该有自己同龄的朋友,学会相处,学会沟通,而不是只有家人。

4.对自己不自信

对于没有自信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因为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们只能经常远远地看着那些自信爱表现的同学,投以羡慕的目光。常说自己不行的孩子,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就算是一丁点微小的进步,父母也要放大肯定。而不是经常责罚孩子,打骂孩子,不然他们会更不自信。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孩子成长,重在陪伴,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


关于陪伴,我们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有时候却没有很好的效果,问题就在于父母陪伴孩子时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今天熊妈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熊孩子的专栏作者嘉明妈妈。嘉明妈妈和她的中美混血嘉明宝贝生活在加州阳光下,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最让熊妈佩服的是,这位妈妈时常会反思自己的育儿和生活,将自己的经验或者教训无私的与给位妈妈分享。

“智爱”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人充满智慧地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有质量的爱、科学的爱,与骄傲、任性、自私的溺爱有着本质的区别。“智爱”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多陪陪孩子,而不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男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也许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但只要是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干扰的陪伴就足矣。男孩子所需要的,是妈妈的精神之爱,而非物质之爱。

关于一心一意陪伴孩子这点,给妈妈的启发是很深的,写下上篇博文的时候,妈妈就许诺要来写一篇关于专心陪伴孩子的博文,由此也就引出了今天博客的主题-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妈妈先来自我检讨一下,然后再说说现在如何做到一心一意地陪伴明明小朋友的,也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检讨一:妈妈是全职妈妈,认为每天24小时守着明明(除去晚上睡觉的时间),就算是陪伴在小朋友左右了,小朋友就应该体会到妈妈的爱,但其实不然,妈妈之前对明明小朋友的陪伴是毫无意义的陪伴,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妈妈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要么在电脑前,要么在厨房,再要么就是抱着手机,而明明小朋友都是东逛逛西兜兜地自己玩玩具。

检讨二:很多时候,明明小朋友也很是希望妈妈能够专心地陪他玩一玩玩具,但鉴于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处于心中有话说不出的阶段,所以想表达愿意或不满,只能以哭闹来解决。此时的妈妈就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以此给明明小朋友扣上了“不听话”、“太不乖”的帽子。孰不知,其中错的人不是明明,而是妈妈自己。

检讨三: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到,如果其中的某一天,妈妈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真正做到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哪怕是只有10分钟;或者认认真真地讲几个故事,那么明明小朋友随后就会乖乖地自己玩、好好地大口吃饭。如果如检讨一或二中所说,妈妈没有专心陪明明的话,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就会要么拒绝、要么推碗、要么要这要那地提一堆要求,妈妈由此又给明明冠上了一个“罪名”-以前乖乖吃饭的明明哪里去了?这孩子是越大越不乖了。但...此时不好好吃饭的明明,是以此来吸引妈妈对他更多的注意力呢!

检讨四:经常地,妈妈站在电脑前写博客或回留言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明明总是来推妈妈,想把妈妈从电脑桌前推开,妈妈刚开始的时候不明白,认为是明明小朋友的淘气或不听话,但现在算是明白了,明明小朋友是嫉妒妈妈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希望妈妈能够多陪陪自己呢!

其实,小朋友的愿意是多么得简单、多么得容易实现啊!半个月前妈妈就应该写下今天的这篇博文,但一直迟迟没有动手,缘由在于妈妈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改变,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智爱”?是不是多陪陪小朋友,明明又会回到以前那个乖乖宝?两周的试验与观察证明,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妈妈的决定是明智的。妈妈以下就来聊一聊为明明小朋友做了哪些改变吧!正如前面所说,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改正一:妈妈自从怀孕开始,就一直把电脑放在客厅(现在明明玩乐的专属地盘)。在明明小朋友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图的省事,因为载着“大西瓜”上下楼着实不方便和精疲力竭;而明明小朋友出生后呢,为的是“陪”明明方便(注意,妈妈这里的“陪”字用了引号),妈妈想的是自己可以一边用电脑,并且一边看着明明小朋友,明明小的时候还好,不需要妈妈太多的关注,妈妈写博客或回邮件的效率和速度确实很高;但渐渐长大的明明小朋友,希望妈妈更多的陪伴与关注,因此,妈妈又请爸爸把电脑搬回了一楼的书房,这样一来,妈妈只能在明明小朋友睡觉或爸爸在家的时候来上网、写博客或回复大家的留言。

改正二:妈妈之前即使不在电脑前,也总是手机不离身,这样随时可以用手机上网看信息、回邮件、看新闻或微信、QQ的空间。其实想想,这样手机不离身地“陪”明明,和妈妈站在电脑前,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一样地心不专,而且遭小朋友的嫉妒。于是现在手机不再跟着妈妈走,会放两个地方,一个是厨房,一个是以前的电脑桌,这样如果有电话来,妈妈还是可以接到;但其它的联络就没有那么着急(象微信或QQ信息),都等有机会了一起处理。

改正三:明明小朋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但很喜欢和妈妈一起看书。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干扰了,妈妈现在经常是坐在沙发上看自己的育儿书,而明明小朋友则在妈妈的脚边,也抱一本书或几本书自己翻着看,有时也会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其实这也是不错的一个互相陪伴的方法呢,不但培养了小朋友读书的习惯,而且妈妈也有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和机会。

改正四: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育儿书中读到过,爸爸妈妈为了弥补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会为孩子买很多玩具,但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对这些玩具也是丝毫没有兴趣的;而且即使有兴趣,他们也不会从自己的瞎玩中受到什么启发或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即使玩具再多,还是需要爸爸妈妈一起陪孩子们玩。明明的玩具很多,妈妈现在没事的时候,会和明明一起玩、一起开小汽车、一起踢球、一起搭积木、一起抱抱熊熊,由此妈妈也发现,明明是越来越会玩他的玩具,也玩得越来越专心。很多时候,明明还是自己玩,妈妈只需要坐在一边看着,小朋友就会玩得很开心,而且还会经常叫“妈妈看看”。

改正五:妈妈在陪明明的时候,也不是总举着相机或手机在拍照了,一些特别的情、特别的景,妈妈还是会努力记录下来,但一般的随拍及杂片,就能省则省了吧!明明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同样也不喜欢妈妈在陪伴他的时候,总举着相机说“明明看看妈妈”、“明明看这里”之类的话。

妈妈发现,如果每天能够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小朋友将是事事顺心,妈妈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而且吃饭睡觉都是个乖乖宝,说是个“天使宝宝”一点都不夸张。妈妈之前的时间,几乎被电脑、手机或做饭占满了,真的没有太多的时候陪明明,而现在可谓是有大把的时间真正陪伴在小朋友左右,明明真的又变回了以前那个乖巧懂事、通情达理的乖宝宝。看看,妈妈只需要做小小的一点点改变,小朋友的愿意多么容易满足啊!

通过明明小朋友,妈妈总结出一个观点:每个小朋友都渴望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陪伴,他们的哭闹,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因此,爸爸妈妈们,每天只需要您30分钟或一个小时的专心陪伴,换来的将是一个乖巧快乐的好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杂志或哪本育儿书或网上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孩子三岁前,是否得到爸爸妈妈充分的关注与专心的陪伴,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很多方面-情商、学习、自立、工作、待人处事等等。因此妈妈决定在这关键的三年中,尽最大的可能和能力陪陪明明,话再说回来,除了这三年,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妈妈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陪着明明吗?孩子一转眼就会长大,所以妈妈一定要珍惜再珍惜啊!

育儿观念:小班育儿心得


育儿观念:小班育儿心得“弹指一挥间”儿子小班毕业了,像许多父母一样,我也是”新手”妈妈,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有许多道理自己明白,付诸行动却很难。回想起四年来对儿子的教育,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儿子在上小班的一年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愿去幼儿园、不能独立吃饭、在活动中不积极、会耍脾气……我就几个自己尤为关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一、怎样让孩子更加独立

儿子在小班一年中,最让我纠结的就是上学、吃饭、与小朋友相处,总的来说就是独立性不强。虽说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可是看到其它孩子快快乐乐的上学,独立吃饭,我非常羡慕。儿子的依赖性可能和我有关,他三周岁前比一般的孩子生病多,经常去医院。有时候老人不在身边,他一生病我就急得睡不着吃不下,对他百般呵护。现在想想那时自己有点大惊小怪,反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及心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小班上学期奶奶从老家过来了,去幼儿园主要是奶奶接送,听说他在幼儿园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也挺紧张的。第二学期奶奶没来,爸爸上班早出晚归,我除了上班就是照顾他。我不得不在儿子的身上花更多的时间,我也希望经过我的努力,他在各方面都能超越自己。

首先,上学就是一大难关。刚开始几天每到教室门口他就粘着我不让走,让我再抱一下,有时一下不行,还要再抱。然后勉强进去,有时还会哭几声。其实,进了教室表现的还可以。后来每天早上吃饭后,我就开始做思想工作。实际上每天起床后就开始了。儿子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上学吗?”为了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每次我都煞费苦心。如果答案是“上”,他消极的情绪会从这一刻一直延续到教室门口;不回答,他会没完没了,打破沙锅问到底。一般情况我就避重就轻,尽快分散他的注意力。早饭后,我会提醒他想带什么玩具,带玩具是必修课。然后我会主动讲一些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一起唱刚学会的儿歌,说说昨天表现好的方面,或者引导他猜想一下当天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总之,让他带着积极的情绪上幼儿园。有时候用他想要的东西当诱饵,也就是物质奖励。最后一招就是正面说理了,先对他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学,妈妈很快回来接你的。”再语气柔和、态度坚决得说“妈妈必须去上班!”让他知道我的底线。往往他会接受的。再好的方法也有失灵的时候,虽然有时候还会哭闹,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接回来的时候难得有不高兴的情绪,我还是孜孜不倦得做思想工作。大多数时候会问“哪个小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哇,你今天得到表扬了!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表扬你吗?”刚开始他是置之不理,后来他说的愈来愈多。有一次记忆犹新,他非常兴奋,一边拍手一边说“表扬俞子恒!表扬俞子恒!”“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他会唱歌还会讲故事。”我由衷的说“他太棒了,不仅会唱歌还会讲故事!”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还要给我讲故事。过两天去接他时,他指着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他就是俞子恒!”再后来经常看到儿子和其它小朋友打招呼。看来他和小伙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在吃饭方面,进步甚微。尽管我也让他饿过、换过餐具、帮我捡菜、给自己盛饭……他还是不能坚持自己吃饭。甚至有一次不让他看电视,他竟然说:“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吃饭!”从几何时吃饭成了他威胁我的砝码。我告诉他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他竟问我“别人是谁?你也是别人吗?”我耐心得给他解释,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都是别人,爸爸妈妈也是别人。现在每顿饭我都让他选择吃还是不吃、吃多少。

二、如何鼓励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小班的孩子,年龄还小,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长短处,很多孩子处处争第一,得失心较强,我儿子恰恰相反,输赢得失无所谓。有时候你问他:“今天谁领到小红花了?”“哪些宝宝被评为好孩子了?”他百分之九十九是摇摇头“不知道”,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表扬也好,鼓励也好,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动力,特别是男孩子,以后踏上社会,处处是竞争,时时有压力,没有进取心,可怎么行?

小班第二学期,婆婆没来,倒让我更了解儿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每天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我都会告诉他,“放学要记得告诉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哪个小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虽然刚开始一段时间我得不到明确的答案,我并没有放弃。我相信这样做会使一天的幼儿园生活有了一定目标,也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另外我也不会忘记使用物质奖励。有时候他提出来要吃棒棒糖、想拥有一个新玩具,满足这些需求可以,周五领到小红花就可以买了。糖和玩具是诱饵。他开始关心自己能否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否能得到奖品。我记得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周五接的时候,他兴奋的告诉我“看我领到的小红花”,我马上给他买了他想要的橡皮泥。一段时间后,儿子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使他知道需求有时也不是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当然我也提醒自己说话要算数。可每次以物质来奖励也不好,精神奖励更重要,我借鉴了一些别人的经验,准备一个“记功簿”,专门记录进步细节,它的作用是强化正面效应,如2011.2.24他回来主动唱了“袋鼠妈妈”的歌,我如实记载了,后面还画了他想要的苹果。写到这里我要做检讨了,“记功薄”已经闲置一段时间了。当然口头表扬使用的更频繁。老是用“你真棒”等有点太随意了,有时像“蜗牛画得太神气了”“衣服穿得真整齐”这样的表达更具体效果更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鼓励和表扬是不够的,惩罚也是一种手段。如做错事可以罚他不让看电视,不准出门玩。我是不反对打孩子的,有时气糊涂了,找不到好办法,打一顿来发泄,这样做肯定不对。为了使惩罚更合理,我也渐渐摸出符合儿子的惩罚规则,有原因的发脾气会剥夺一些权利,找不出原因、无理取闹就打一顿。我想其它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奖惩办法,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好方法。

三、你了解情绪教育吗

一次浏览网上文章,看到俞敏洪谈心情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百度词条解释:情绪教育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我不了解别的宝宝情绪怎么样,我儿子很敏感,情绪起伏很大。我比较内向,一般情况比较随和,有时候得过且过,爸爸很外向,脾气比较急。老师反映儿子两面性很强,可能和遗传有关,我是一个老师更相信教育的力量。

小班上学期在幼儿园表现不理想,我也有点着急,便狠下心来,做一个严母。接下来就发生了以下的场景:不好好吃饭,便关在门外;到超市要买玩具也挨训,甚至把他扔下自己走了;不按时洗脚洗脸睡觉,挨训……一直处在母子对立的情形下,他没好情绪,我情绪也很糟。“我就不吃饭”“我走了(离家出走)”这样对抗性的语言成了他的口头禅。老师也反映他在幼儿园变厉害了,发起火来,小朋友都怕他。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小朋友都坐在自己位子上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要从他背后过去,动了一下他的椅子,他马上站起来,举起拳头。我不希望自己有个“刺猬”一样的孩子,到底要怎么样教育他呢。后来我在相关论坛中看到这样的话,“一天最多批评孩子两次”,“如果你想有个性格温顺的孩子,就不要对反抗中的宝宝说不”。我觉得自己做的过火了,应该多想些办法,来转化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天做手工,他想让一张纸平铺在桌子上,结果,纸不听话,反复几次,他开始不耐烦了,我在旁边听到他烦躁的声音,“我要把它撕成两半!”“妈妈我要把它撕坏!”我理解他的心情,我说:“你确定要这样做吗?”他拿着纸到我面前,“我要撕坏,我要撕坏!”我说:“你认为要撕坏就撕坏吧。”他看我不帮他,又增加了几分生气,把纸片撕了,扔到垃圾筒,自己大哭起来。我看到他这样真想板起脸来训他,最终还是忍住了。“你是不是不想撕它?”他点点头,“我们再把它粘好吧。”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我又说:“你想把它铺平,它老是起来,所以你很生气,虽然现在粘好了,但是它有裂纹了。你应该想办法啊,要是不行请别人帮忙也可以啊!”

前几天,儿子在沙发边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不喜欢我了,我躺在沙发下了。”(有一次惩罚他躺在沙发下)“妈妈一直都喜欢你的。”“妈妈生气的时候呢?”他反问到?我听了感慨万分!父母要想让孩子更快乐,就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有耐心,帮助孩子转化负面情绪。孩子再大点也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情绪,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也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知道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也应该学习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情绪教育。

在解决以上几个问题的实践中,我深感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和孩子更好的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以下几点认识:首先学会倾听。小班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遇到问题时我会蹲下来,盯着他的眼睛,认真得听他说,他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很愿意与我合作。其次用简短的语言表明你的期望。有段时间他不愿洗澡,我就说:“妈妈想有一个香喷喷的宝宝,肥皂好香啊!”“我要打香皂!他马上说说。”有一次一回到家我就说:“地面干干净净多好啊,但是现在有点脏。”他马上说:“妈妈,我来扫地!”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大部分的时候只要我以愉悦的心情表达我的期望,儿子都会与我合作。最后如果孩子不愿与我合作,就让他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我陪儿子读过安全坐车的故事,最近他坐车时太兴奋了,我提醒几次都不听,碍于面子我没有发火。后来他的下巴撞到我的肩上,牙齿把舌头咬了。还好情况不严重,我只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坐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他点点头,不再乱动了。不过这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随着儿子不断地成长,老的方法不一定管用,新的问题还会不断的出现,我也会不断地接受“挑战”。在同儿子的“斗志斗勇”中,我不断地成长为一个更合格的妈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爱是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法言语,但真的到了爱时,那就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母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聚来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变,惟独不变的是你...
    2020-10-09 阅读全文
  • 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尊重,不等于没有规矩 摘要: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
    2021-03-30 阅读全文
  • 早期识字不等于说读写 夜色越来越深,洗澡时间早已过了。爸爸梳好两岁女儿的头发,用毛巾裹着她,领她到卧室。"不睡,不睡。"她抗议说,"要妈妈!""妈妈在工作,但她很快就回家",爸爸说,"时间让你难熬,我们可以读睡觉前的书。"...
    2022-03-08 阅读全文
  • 孩子“胆小”不等于不勇敢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
    2020-12-31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爱是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法言语,但真的到了爱时,那就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母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聚来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变,惟独不变的是你...

2020-10-09 阅读全文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

2020-12-07 阅读全文

摘要: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

2021-03-30 阅读全文

夜色越来越深,洗澡时间早已过了。爸爸梳好两岁女儿的头发,用毛巾裹着她,领她到卧室。"不睡,不睡。"她抗议说,"要妈妈!""妈妈在工作,但她很快就回家",爸爸说,"时间让你难熬,我们可以读睡觉前的书。"...

2022-03-08 阅读全文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

2020-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