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幼儿教师幸福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晚上出来散步,一声声“老师好!”叫得我心里暖洋洋的。一天来的劳累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我微笑着抚摸着孩子的头,她笑咪咪的顺势依偎在我的怀里。一种初为人母时的感觉再次得到体验,幸福悠然而生。

早晨上班的路上,一声“老师好!”,接着伸开小手露出两个红红的樱桃,“老师给你吃,樱桃很甜的”。是啊!老师早已被你的一言一行甜晕了。师生二人有说有笑,高兴入园,又是多么幸福,因为我们是忠实的朋友。

幼儿园里,“老师,你今天真漂亮”,一个熟悉的声音引来许多小朋友。有的说:老师的头发很漂亮;有的说:老师鞋子漂亮。得到孩子们的夸奖和认可,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变漂亮了。同时,孩子的话也时刻提醒我,每天要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

午睡时间,苗苗突然哭了起来。经过询问,苗苗边哭边说:“老师,刚才,我看到有人追你,我很害怕,我叫你,你又不答应”,说着又哭了起来。原来苗苗做了噩梦,看到苗苗伤心成这样,我好感动。有孩子们的挂念,我是多么幸福。欣赏着孩子们入睡时的姿势、表情,我幸福的醉了。

自由活动时间,延续小朋友走到我面前,很神秘地靠近我的耳朵,悄悄的对我说:“老师,我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到姥姥家去,我拿好吃的给你吃”。多么天真,多么暖心的一句话,让老师每天早早来园打扫好卫生,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放学收拾好教室才肯离去。

工作中,每一句暖心的话,每一个高兴的事,我都愿意与我的家人分享。孩子们把高兴带给我,我把快乐带给家人,我深刻体会到做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师工作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小林老师休息了。”“小林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小林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2.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二、如何获得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教师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方法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听听这位老师的诉说吧:“七年前那个丹桂飘香的九月里,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甜美的梦想,我走进了幼教领域。从懵懵懂懂的托班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春天里,我们去放风筝,寻找春天;夏天里,我们倘佯在垂柳如烟的长堤上,描绘着生命的旺盛;秋天里,我们一起来到金色的田野里,感受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冬天里,我们又捧着雪花、堆着雪人……孩子们纯真的心深深感动着我。记得在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教他们唱歌曲《再见吧,老师》。我们一起回忆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即将离别的伤感之情,最后孩子们都哭了,说着:‘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世上最宝贵的真情,这是人间最美的画。也许,我无法用语言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但我觉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拥有孩子们真诚的爱,便拥有着幸福!”

3.源于教学中的成就感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觉得自己有用,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伴随着价值感的实现,教师会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且这种体验本身伴随着幸福。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予”所带来的幸福。“给予”不是奉献,“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有一位老师谈道:“我班有一个叫佳宇的孩子,已经3岁了,但不会说话。家长非常着急,误认为他是哑巴。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随后,我针对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工作,记录了大量的教育笔记,更多地给孩子以爱抚,经常抱他,和他说话。有一天,他突然抱住我的脖子,指着一个玩具对我说:‘妈妈拿。’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启发他再喊一声‘妈妈’。佳宇乖乖地又喊了一声。顿时,我泪流满面,抱着他亲了又亲,并对其他老师喊道‘佳宇会说话了!佳宇会说话了!’一声‘妈妈’说明孩子把我当成自己的妈妈,也说明我的探索取得了成功;一声‘妈妈’激励着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一声‘妈妈’,使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

4.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看看一位教师的感受吧:“工作这么辛苦,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看做真正的老师。我认为付出有回报,努力了就得奖,成绩有了,家长也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蛮有价值的。家长也很理解我,有一次,我班有个小女孩不小心跌倒了,到医院缝了3针,家长也没说什么,其他家长也说,这是正常的。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5.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为什么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对教师具有那么大的价值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二是教师具有得到领导赏识的心理需要。忠君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观念,是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忠君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时候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露出来。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说过:“我非常在乎园长,哪怕是他看我的眼神我都很敏感。”还有一位老师说:“现在年龄大了,也想得多了,领导的一句话都要想半天:为什么讲?是不是针对自己的?”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一位幼儿教师说:“其实领导认可还是很重要的,对以后的工作重要,如奖金、效益、进修机会都与之有关。”

另一位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来自园长的赏识。记得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年,园长分配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老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找我去谈心,并告诉我:‘我让你带这个班,我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听了这席话,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反而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

那么,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呢?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一位老师说:“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些设想。特别是在毕业几年后,就想把工作做好一点,按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公开课我就要求上,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也争取。反正当时的想法是课要上好一点,能出去学习就争取出去,以自己实际成绩赢得领导赏识,不刻意拍马。”

6.源于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幼儿获得成长,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雷伯曼1995年指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是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在与幼儿互动中、在与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得的。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意味着个人整体的成长。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因为发展是生命的本质。

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其实就是人的“实现趋向”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求完满的趋势,是个体充分发挥机能的表现。这种追求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而体验充实感本身就是幸福。

一位老师说道:“在追求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了,自然又有另一个目标。从1998年到现在,工作中感觉最辉煌和幸福的时候是幼儿园创省一类园的时候,当时幼儿园整体氛围很好,人很充实,整天很忙碌,干事总是一身劲,也有竞争的意识。其实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份工作给我的内在回报是觉得自己在不断完善。我个人的发展是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的,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过程。”

7.源于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体验到幸福感。有位老师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甚为失望。那年,我刚18岁,等于是个大孩子。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现实是带班时一人应付三四十个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着喂饭、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们不哭,做这些在我看来连保姆都不如的琐碎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回家总是‘以泪洗面’,向父母抱怨,怀疑我的青春就要被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的小家伙淹没,那时的我真的很痛苦。渐渐地,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对这些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是将孩子照顾好,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到教育。所以说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样重要。产生这种认识后,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闪光的表现和优点,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人们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就像杨启亮老师所说的:“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阈,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一位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说明了这一道理:“有段时间非常灰心和痛苦,觉得不实惠,觉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那时我们几个能干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谈心,觉得只要对得起家长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卖命。所以当时主任叫我们搞活动,我们都不干,都觉得是为他们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实工作也不是为了谁,对自己也很有价值。现在主任叫我干事,我还是认真干,也觉得没有那么痛苦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如果把工作看做负担,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体验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异化状态。目前工作的异化主要体现为工作的虚假性。人们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晋升到更高的级别。换句话说,工作已经成为达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不能发展出对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满足,更何谈对工作的‘爱’和‘专一’。”如何避免工作异化?首先,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组织机构强加给其成员的种种目标诱惑,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进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实际上,即使一种普通而单调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种艺术的东西,关键在于工作者是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开拓自身经验的尝试,而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任务。“总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发掘出工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对工作永远采取一种主动态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为个人自由的表现,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看成是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访谈中,老师们也谈到:当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时,能体验到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我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若没有工作,就觉得自己不适应。人要有一个工作,生活才能充实。我不认为工作是任务,所以工作时觉得非常开心。”

另一位老师说:“当幼儿教师,不能认为是负担。如果认为(工作)是负担就很辛苦,如果将它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辛苦,就会体验到幸福。”

总之,关注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其价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以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

幼教随笔: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双倍的幸福。”我想,只要你是一位教师,肯定跟我一样,在平凡而平淡的工作中体会到了不平淡的幸福。

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羡慕与尊敬。因此,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这些高尚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教师的真情感受。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幼儿的真挚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感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现在你的面前,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挚。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甘情愿地做不起眼的“孩子王”。记得有一次,由于我身体不好,请假了两天,等第三天去上班的时候,走过教室门口,小朋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出来看我,一双双小眼睛都关切的望着我,这个问“老师,你好一点了没有?”那个问“老师你是怎么啦?”……关切之意溢于言表,不禁令我激动而感动。当你把幼儿时时记在心里,同样幼儿也会把你时时记在心里。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每次有哪个学生去喝喜酒得了喜糖,总是不忘我的份。我知道那是他(她)省下来留给我的,便有点不忍心地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你有这份心老师已经很开心了。”可是他们仍然坚持要给我,并且表现出一脸的失望,于是我也不忍心推辞:“那好吧!我们分一下,一起吃好吗?”他们这才欣然接受,拿着糖一蹦一跳地走开了。而此时的我,心里总是不平静的,看着手里的几颗糖,不禁自问:“这难道仅仅是几颗糖吗?这分明是幼儿沉甸甸的感情呀!我该拿什么去回应呢?”……

在人的记忆里,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的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来越深。就像我参加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曾经的母校和老师,那么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仍能时时想起我,并相约来看望我,这难道不是我幸福的理由吗?

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才。

教师的幸福除了收获真挚的感情外,还有就是收获了各类人才。工人、农民生产的机器、粮食能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他们产生了幸福感、自豪感。那么教师呢?同样,当一个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

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上实实在在的作贡献,试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这就像农民在春天播下种子,等到秋天硕果累累时一样,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难道不使你感到幸福吗?

再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由于这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处理各种问题。例如,由于你的点拨,使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你的帮助,使学生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积极上进;或者又是你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无不闪耀着你创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带给自己的成功感更是令自己幸福不已。

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双倍的幸福。”我想,只要你是一位教师,肯定跟我一样,在平凡而平淡的工作中体会到了不平淡的幸福。

教育随笔:教师工作幸福感


教育随笔:教师工作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小林老师休息了。”“小林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小林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2.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二、如何获得幸福感

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教师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方法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听听这位老师的诉说吧:“七年前那个丹桂飘香的九月里,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甜美的梦想,我走进了幼教领域。从懵懵懂懂的托班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春天里,我们去放风筝,寻找春天;夏天里,我们倘佯在垂柳如烟的长堤上,描绘着生命的旺盛;秋天里,我们一起来到金色的田野里,感受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冬天里,我们又捧着雪花、堆着雪人……孩子们纯真的心深深感动着我。记得在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教他们唱歌曲《再见吧,老师》。我们一起回忆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即将离别的伤感之情,最后孩子们都哭了,说着:‘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世上最宝贵的真情,这是人间最美的画。也许,我无法用语言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但我觉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拥有孩子们真诚的爱,便拥有着幸福!”

3.源于教学中的成就感

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觉得自己有用,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伴随着价值感的实现,教师会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且这种体验本身伴随着幸福。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予”所带来的幸福。“给予”不是奉献,“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有一位老师谈道:“我班有一个叫佳宇的孩子,已经3岁了,但不会说话。家长非常着急,误认为他是哑巴。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随后,我针对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工作,记录了大量的教育笔记,更多地给孩子以爱抚,经常抱他,和他说话。有一天,他突然抱住我的脖子,指着一个玩具对我说:‘妈妈拿。’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启发他再喊一声‘妈妈’。佳宇乖乖地又喊了一声。顿时,我泪流满面,抱着他亲了又亲,并对其他老师喊道‘佳宇会说话了!佳宇会说话了!’一声‘妈妈’说明孩子把我当成自己的妈妈,也说明我的探索取得了成功;一声‘妈妈’激励着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一声‘妈妈’,使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

4.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看看一位教师的感受吧:“工作这么辛苦,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看做真正的老师。我认为付出有回报,努力了就得奖,成绩有了,家长也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蛮有价值的。家长也很理解我,有一次,我班有个小女孩不小心跌倒了,到医院缝了3针,家长也没说什么,其他家长也说,这是正常的。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5.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为什么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对教师具有那么大的价值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二是教师具有得到领导赏识的心理需要。忠君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观念,是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忠君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时候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露出来。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说过:“我非常在乎园长,哪怕是他看我的眼神我都很敏感。”还有一位老师说:“现在年龄大了,也想得多了,领导的一句话都要想半天:为什么讲?是不是针对自己的?”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一位幼儿教师说:“其实领导认可还是很重要的,对以后的工作重要,如奖金、效益、进修机会都与之有关。”

另一位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来自园长的赏识。记得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年,园长分配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老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找我去谈心,并告诉我:‘我让你带这个班,我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听了这席话,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反而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

那么,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呢?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一位老师说:“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些设想。特别是在毕业几年后,就想把工作做好一点,按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公开课我就要求上,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也争取。反正当时的想法是课要上好一点,能出去学习就争取出去,以自己实际成绩赢得领导赏识,不刻意拍马。”

6.源于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幼儿获得成长,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雷伯曼1995年指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是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在与幼儿互动中、在与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得的。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意味着个人整体的成长。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因为发展是生命的本质。

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其实就是人的“实现趋向”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求完满的趋势,是个体充分发挥机能的表现。这种追求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而体验充实感本身就是幸福。

一位老师说道:“在追求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了,自然又有另一个目标。从1998年到现在,工作中感觉最辉煌和幸福的时候是幼儿园创省一类园的时候,当时幼儿园整体氛围很好,人很充实,整天很忙碌,干事总是一身劲,也有竞争的意识。其实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份工作给我的内在回报是觉得自己在不断完善。我个人的发展是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的,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过程。”

7.源于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体验到幸福感。有位老师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甚为失望。那年,我刚18岁,等于是个大孩子。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现实是带班时一人应付三四十个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着喂饭、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们不哭,做这些在我看来连保姆都不如的琐碎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回家总是‘以泪洗面’,向父母抱怨,怀疑我的青春就要被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的小家伙淹没,那时的我真的很痛苦。渐渐地,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对这些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是将孩子照顾好,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到教育。所以说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样重要。产生这种认识后,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闪光的表现和优点,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人们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就像杨启亮老师所说的:“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阈,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一位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说明了这一道理:“有段时间非常灰心和痛苦,觉得不实惠,觉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那时我们几个能干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谈心,觉得只要对得起家长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卖命。所以当时主任叫我们搞活动,我们都不干,都觉得是为他们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实工作也不是为了谁,对自己也很有价值。现在主任叫我干事,我还是认真干,也觉得没有那么痛苦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如果把工作看做负担,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体验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异化状态。目前工作的异化主要体现为工作的虚假性。人们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晋升到更高的级别。换句话说,工作已经成为达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不能发展出对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满足,更何谈对工作的‘爱’和‘专一’。”如何避免工作异化?首先,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组织机构强加给其成员的种种目标诱惑,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进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实际上,即使一种普通而单调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种艺术的东西,关键在于工作者是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开拓自身经验的尝试,而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任务。“总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发掘出工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对工作永远采取一种主动态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为个人自由的表现,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看成是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访谈中,老师们也谈到:当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时,能体验到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我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若没有工作,就觉得自己不适应。人要有一个工作,生活才能充实。我不认为工作是任务,所以工作时觉得非常开心。”

另一位老师说:“当幼儿教师,不能认为是负担。如果认为(工作)是负担就很辛苦,如果将它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辛苦,就会体验到幸福。”

总之,关注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其价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以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

给孩子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亲人的关怀,是朋友亲切的问候,等等很多很多。我们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孩子同样能体会出幸福的味道。

幼儿园的孩子相对较小,情绪不稳定,经常闹着不上幼儿园。虽然上幼儿园闹情绪,但是放学时却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可放学时,只要民民的家长晚到一会儿,他就哭个不停,哄也没用,安抚不起作用,每次我们只能看着着急,只好要求家长及时来园接孩子。我试图了解,民民为什么放学看不到家长就开始闹情绪,一直没有头绪。

一次去给我孩子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那个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顿时领悟到,民民为什么一放学看不到家长,就哭闹。当时那位老师是这样说的:“给孩子幸福感”。他解释,希望每位家长放学前到大门口等待接孩子,让孩子一出校门,就能看到你,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幸福,不要让孩子在走出校门时,看不到你,特别是他看着一个一个同伴被家长接走,那样他会倍感失落。

找到了原因,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能及时到幼儿园接孩子。告诉他们孩子离开你一天了,每当放学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就要见到一日不见的爸爸妈妈了,他们最想的就是,一开打门,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亲人。因为你们的早一步到来,孩子会幸福的向同伴炫耀“今天,我爸爸来的第一”,而另一个也不回落后“我妈妈也很早,一放学就在门口”。他们在说的时候,眼中满是骄傲,注满的是幸福。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带给孩子这种幸福感。

体味职业幸福感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职业倦怠滋生等,很容易使人身心产生疲劳。怎样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快乐从容地工作和生活呢?有研究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并不成正比。我国50年代人均收入是80年代的七分之一,但50年代人们的幸福指数是59%,而80年代人们的幸福指数是32%。所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并不高于父辈。苏格拉底说:人,认识你自己。繁华只不过是一捧沙。你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合适的对待现实是获得幸福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你不能改变你所处的环境,你就改变你自己,你就改变你自己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改变了,那你的生活状态就一定有所改变。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慢生活节奏,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享受自己的工作,懂得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难为做小人。”生活中有修养的人,虽然吃小亏,但终有收获。任何一个人在社会面前,都很微小,在社会面前做自己的努力,珍惜现有的、现在的生活,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苛刻地要求别人都来支持你的理想。要注重过程,不要过于计较有没有结果,要有容忍缓慢的心胸,才能体会到教育的快乐。“持之以恒,终会有获;种下一粒种子,终会发芽。”在教育实践中,我也找到了放松身心、提高自己的法宝,那就是——读书。我深深知道: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光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值就越高,他就越把老师当成是百科全书。在幼儿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老师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给幼儿一杯水的同时,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自己的知识,沽沽不断地流淌出来,浇灌幼儿的心田。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业余时间,我注意浏览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自己“充电”。我深切地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夜守书斋,一盏台灯洒下静谧的桔黄色的柔光,安然情怡,宁神展卷,远离了都市的喧嚣,避开了尘世的名缰利索,心之铧犁,于无声中悄然破土。读令人回味无穷的语段、语句,读精雕细琢的小品、美文,意念之间不知不觉都让你将之据为己有,以待来日再慢慢地享用、琢磨,其乐无穷。一卷在握的惬意,千金难买啊!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职业的幸福感吧,享受工作,快乐生活!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并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每一名幼儿的心田!

微笑中的幸福感


对于我这个教学新手来说,《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着实给力我很多很实用的经验和帮助,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贴近我们的教育工作,实用性很强,而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面很广,可以说在教育教学家长工作等等中遇到的问题、困惑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让我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影子,产生属于自己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从书中感悟到的一点心得吧。

曾听人说过,孩子的微笑最甜美,他们的心灵最纯净最甜美,而我们幼儿园老师的脸上也总是带着微笑。文中说到,我们作为幼儿工作第一线的老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可爱、灵动又充满幻想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更需要微笑!微笑的老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微笑的老师是让家长最放心的老师;微笑的老师是生活中最幸福的老师!是呀,回头自己想想,你愿意面对一位面部表情僵硬冷漠的老师吗?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对别人微笑也是对自己微笑,因为你会发现,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会以微笑,而这真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好的纽带。

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但是对于微笑中的一些教育机智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用爱微笑,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我们带着微笑着面对孩子,能给刚入学的孩子一种安全感,和孩子平常的交往中也能创造出一种宽松的交往环境,能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理解、关心、宽容和鼓励。教师的微笑是给孩子们的一支兴奋剂,使他们的想法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去尝试去挑战;教师的微笑也是给孩子们的一支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但是这点做起来还是有些许的困难,改如何让孩子们达到教师心目中的收放自如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能够鼓励孩子积极发言,使他们得到老师积极应答的机会。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亲爱的老师们,请扬起你嘴角那甜美的微笑,让心情写在脸上,爱孩子,爱生活,爱自己!

幼师随笔:幼师工作幸福感的必要性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

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访谈中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小林老师休息了。”“小林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小林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

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2.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教师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方法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听听这位老师的诉说吧:“七年前那个丹桂飘香的九月里,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甜美的梦想,我走进了幼教领域。从懵懵懂懂的托班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春天里,我们去放风筝,寻找春天;夏天里,我们倘佯在垂柳如烟的长堤上,描绘着生命的旺盛;秋天里,我们一起来到金色的田野里,感受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冬天里,我们又捧着雪花、堆着雪人……孩子们纯真的心深深感动着我。记得在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教他们唱歌曲《再见吧,老师》。我们一起回忆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即将离别的伤感之情,最后孩子们都哭了,说着:‘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世上最宝贵的真情,这是人间最美的画。也许,我无法用语言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但我觉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拥有孩子们真诚的爱,便拥有着幸福!”

3.源于教学中的成就感

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觉得自己有用,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伴随着价值感的实现,教师会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且这种体验本身伴随着幸福。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予”所带来的幸福。“给予”不是奉献,“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在访谈中一位老师谈道:“我班有一个叫佳宇的孩子,已经3岁了,但不会说话。家长非常着急,误认为他是哑巴。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随后,我针对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工作,记录了大量的教育笔记,更多地给孩子以爱抚,经常抱他,和他说话。有一天,他突然抱住我的脖子,指着一个玩具对我说:‘妈妈拿。’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启发他再喊一声‘妈妈’。佳宇乖乖地又喊了一声。顿时,我泪流满面,抱着他亲了又亲,并对其他老师喊道‘佳宇会说话了!佳宇会说话了!’一声‘妈妈’说明孩子把我当成自己的妈妈,也说明我的探索取得了成功;一声‘妈妈’激励着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一声‘妈妈’,使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

4.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看看一位教师的感受吧:“工作这么辛苦,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看做真正的老师。我认为付出有回报,努力了就得奖,成绩有了,家长也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蛮有价值的。家长也很理解我,有一次,我班有个小女孩不小心跌倒了,到医院缝了3针,家长也没说什么,其他家长也说,这是正常的。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5.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为什么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对教师具有那么大的价值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二是教师具有得到领导赏识的心理需要。忠君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观念,是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忠君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时候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露出来。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说过:“我非常在乎园长,哪怕是他看我的眼神我都很敏感。”还有一位老师说:“现在年龄大了,也想得多了,领导的一句话都要想半天:为什么讲?是不是针对自己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一位幼儿教师说:“其实领导认可还是很重要的,对以后的工作重要,如奖金、效益、进修机会都与之有关。”

另一位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来自园长的赏识。记得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年,园长分配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老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找我去谈心,并告诉我:‘我让你带这个班,我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听了这席话,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反而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

那么,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呢?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一位老师说:“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些设想。特别是在毕业几年后,就想把工作做好一点,按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公开课我就要求上,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也争取。反正当时的想法是课要上好一点,能出去学习就争取出去,以自己实际成绩赢得领导赏识,不刻意拍马。”

6.源于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幼儿获得成长,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雷伯曼1995年指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是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在与幼儿互动中、在与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得的。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意味着个人整体的成长。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因为发展是生命的本质。

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其实就是人的“实现趋向”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求完满的趋势,是个体充分发挥机能的表现。这种追求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而体验充实感本身就是幸福。

一位老师说道:“在追求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了,自然又有另一个目标。从1998年到现在,工作中感觉最辉煌和幸福的时候是幼儿园创省一类园的时候,当时幼儿园整体氛围很好,人很充实,整天很忙碌,干事总是一身劲,也有竞争的意识。其实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份工作给我的内在回报是觉得自己在不断完善。我个人的发展是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的,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过程。”

7.源于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体验到幸福感。有位老师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甚为失望。那年,我刚18岁,等于是个大孩子。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现实是带班时一人应付三四十个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着喂饭、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们不哭,做这些在我看来连保姆都不如的琐碎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回家总是‘以泪洗面’,向父母抱怨,怀疑我的青春就要被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的小家伙淹没,那时的我真的很痛苦。渐渐地,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对这些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是将孩子照顾好,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到教育。所以说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样重要。产生这种认识后,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闪光的表现和优点,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人们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就像杨启亮老师所说的:“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阈,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一位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说明了这一道理:“有段时间非常灰心和痛苦,觉得不实惠,觉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那时我们几个能干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谈心,觉得只要对得起家长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卖命。所以当时主任叫我们搞活动,我们都不干,都觉得是为他们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实工作也不是为了谁,对自己也很有价值。现在主任叫我干事,我还是认真干,也觉得没有那么痛苦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如果把工作看做负担,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体验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异化状态。目前工作的异化主要体现为工作的虚假性。人们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晋升到更高的级别。换句话说,工作已经成为达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不能发展出对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满足,更何谈对工作的‘爱’和‘专一’。”如何避免工作异化?首先,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组织机构强加给其成员的种种目标诱惑,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进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实际上,即使一种普通而单调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种艺术的东西,关键在于工作者是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开拓自身经验的尝试,而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任务。“总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发掘出工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对工作永远采取一种主动态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为个人自由的表现,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看成是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访谈中,老师们也谈到:当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时,能体验到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我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若没有工作,就觉得自己不适应。人要有一个工作,生活才能充实。我不认为工作是任务,所以工作时觉得非常开心。”

另一位老师说:“当幼儿教师,不能认为是负担。如果认为(工作)是负担就很辛苦,如果将它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辛苦,就会体验到幸福。”

总之,关注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其价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以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

做幸福的幼儿教师


近来,我们经常听到“幸福指数”一词,用来衡量人们幸福、快乐的水平。幸福就是人的总体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一个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因素,三是能控制的心理力量。其中,我们所能掌控的是第三个,即我们内心控制自己的程度。近日网上一项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没有幸福感。笔者也曾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认为影响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工作紧张劳累,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个别家长对教师期望过高等。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的体验程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从事业中找到幸福感?我认为“学会享受”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要学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工作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享受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的职责从过去的“看孩子”到今天“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幼儿教师职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更让广大家长对幼儿教师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因此,幼儿教师职业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尊敬。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劳动创造着家庭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悉心体会到这一职业的神圣感、高尚感,就可以感受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享受工作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其中也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要管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工作难免会变成单调、乏味的体力劳动,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倦怠感。幼儿教师的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比任何物质材料都精密、复杂而又富于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的每一天都有变化,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批量生产”。如果你带着爱的情感去观察,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孩子们每天都有新变化、新进步;如果你带着研究的态度去探索,每天都会有新的进展:新内容、新方法、新收获。你会发现幼儿教育博大精深、其乐无穷,只有以充满感情的、艺术的、审美的、创造的态度对待这份工作,才能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身成长的幸福。享受孩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体现是孩子的成长和他们的真情回报,孩子的天真无邪能让你看到人性最本源的美,孩子的点滴进步会使你感到愉悦和欣慰。看着孩子们由一个个蹒跚学步、任性、淘气的小娃娃成为懂礼貌、善交往、乐助人的小精灵,那种由爱的付出而收获的喜悦,能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使人获得一种超越物质、超越生命的幸福。魏书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快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快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双倍的幸福。”享受失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还受到批评,这让他们感到沮丧、气馁,有时甚至愤怒。面对一时的挫折和暂时的失败,教师要换个角度去审视它,学会勇敢地承受每一个挫折,微笑地面对每一次失败。让我们学会享受,多一些从容淡定,多一些豁达,多一点微笑。这样,孩子会亲近你,同事会喜欢你,家长会尊重你,领导会欣赏你。幸福,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幸福,因为我们每天忙碌而充实。幼儿教师要幸福,就要先学会享受!

教育笔记《幼儿教师幸福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师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师工作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2020-12-04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
    2021-08-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教师工作幸福感 教育随笔:教师工作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
    2021-07-05 阅读全文
  • 给孩子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亲人的关怀,是朋友亲切的问候,等等很多很多。我们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孩子同样能体会出幸福的味道。 幼儿园的孩子相对较小,情绪不稳定,经常闹着不上幼儿园。虽然上幼儿园闹情绪,但是放学...
    2020-11-27 阅读全文
  • 体味职业幸福感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职业倦怠滋生等,很容易使人身心产生疲劳。怎样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快乐从容地工作和生活呢?有研究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并不成正比...
    2020-08-14 阅读全文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2020-12-04 阅读全文

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

2021-08-0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教师工作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

2021-07-05 阅读全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亲人的关怀,是朋友亲切的问候,等等很多很多。我们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孩子同样能体会出幸福的味道。 幼儿园的孩子相对较小,情绪不稳定,经常闹着不上幼儿园。虽然上幼儿园闹情绪,但是放学...

2020-11-27 阅读全文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职业倦怠滋生等,很容易使人身心产生疲劳。怎样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快乐从容地工作和生活呢?有研究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并不成正比...

2020-08-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