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发布时间:2020-10-09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能够独自料理个人生活、独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的能力。孩子有主见吗?喜欢模仿别人吗?孩子喜欢独立解决问题吗?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吗?……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幼儿的独立性的。其实,孩子从2、3岁起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将会越来越强烈,并表现在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引导或是培养的话,那么幼儿的独立意识就会停滞不前,他们的独立性也将无从谈起。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是我们学校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们主要是结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的。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

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如何,是反映其独立性发展的重要侧面。虽然独立生活能力并不等同于独立性,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往往首先表现在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中。因此,我们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抓手,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比如用餐时,我们引导孩子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饭、一口菜,爵烂了咽下去,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以及亲切的口吻等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又如有些孩子玩过玩具后不会自己收拾整理,离开座位时不会塞椅子……我们就采用督促、奖励等形式要求他们自己进行收拾、整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能负责的孩子,将来又怎么能要求他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呢?事实证明,从小让幼儿逐步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自然、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从幼儿刚入园开始,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并慢慢培养他们独立进餐,独立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生活自理能力,还鼓励幼儿做我们的小帮手,如到别的班级借还物品、去办公室取放东西、做值日生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孩子其实是很喜欢自己做事情的,当他干完了一件事情时,他会很自豪地说:“看,我多能干!”或“我也会做这件事。”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是公益活动,如带幼儿拾落叶、学做小小清洁工等,尽可能多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虽然有时在幼儿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会出现给我们添乱、帮倒忙的现象,但我们还是给予他们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决不随意挑剔指责,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一个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在作判断、决定时要依靠别人的头脑,在行动上也几乎完全依靠别人的指导、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行动。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依赖别人,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生命中注定有一些困苦是要独自承受的。如果在小的时候养成了过分依赖别人(如父母、亲人、师长、朋友等)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岁月中,就难免在需要自己承受困苦的时候不堪一击。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听故事、玩游戏,等等。在区域活动以及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设计,角色的选择,在游戏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时,我们并不是立即出马替他们解围,而是给他们一个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鼓励他“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许多时候,对孩子不加帮助,反而是最好的帮助。这样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反而能帮助幼儿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家园互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充满挑战、竞争和较量,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护着帮着,包办代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很难进行。因此,我极为重视家长工作一头,经常推荐给家长看一些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合作,并给予他们一些家庭教育培养的方法。

首先是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家长们认识到这一点后,从理念上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中。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不肯自己吃饭、穿衣等,家长会悄悄和我取得联系,再由我和孩子作巧妙沟通,收到了一定成效。

其次是让孩子做点家务事。小时候让孩子做些家务或者学会做些家务,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虐待,反而有莫大的教益。如今的家长都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家长们鼓励孩子在家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为父母洗个苹果,拿杯水;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让孩子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再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做得好!”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同时独立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培养。

最后,我们还应注意陶冶良好性情。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在幼儿园中,我们教师更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这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他们自己去创造,作为教育者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独立习惯,特别是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

古人云:“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它告戒我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要像那些依附攀缘的寄生植物,经不起风雨的侵袭,而要像独立向上的小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长为傲立挺拔的参天大树。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孩子。华服美食不是爱,包揽替代也不是爱。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收拢起庇护幼儿的羽翼,“逼”他吃苦受累,使他们在磨砺煎熬中成长以至成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哭着问“妈妈在哪?”……

妈妈从此时开始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重要,重要到有些感到疲倦,或者烦恼,是吗?不过,不要急。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的这种依恋,其实时间不会很长的,因为,这种依恋的本质是孩子准备独立,准备与母亲分离的起点。

听起来真的很不错,我估计很多母亲会放松一些。但也会有些母亲会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从一岁开始粘我,现在都快四岁了,还是很粘,幼儿园都不愿意去,去哪里都要我跟着才好呢?

嗯,这个疑问很有趣——孩子的独立性是生长性的自然需求,还是社会性的培养结果呢?关于这一点,目前的幼儿心理学在学术上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更多的儿童教育学家发现——

儿童教育家发现

恰当的教育会让孩子更早学会独立、习惯独立,到真正地独立起来。

怎样才是恰当的教育呢?

妈妈首先要完全接受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一切安全感的保障。

关于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从心底里毫无杂念的存在的,所以当母亲离开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会哭,继而采取对妈妈的视频不理不睬,最后,当确认妈妈真的回到了自己身边之后,就更粘着妈妈,一步也不愿意从妈妈身边挪开……等行为,十分肯定地向妈妈宣示了他的这一观点。

但是对于有些妈妈来说,她认为孩子在奶奶身边,在姥爷身边,在其他亲友的身边都是安全,完全没有任何危险,所以,孩子的安全感保障,并不是由妈妈一个人来承担的呀。很明显,这样的想法,是结果主义的认知方式,可是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却完全是依赖感知情绪来发展的。

所以,妈妈的笑容,妈妈的拥抱,妈妈的目光,对于孩子来说,是整个世界的面貌。

当妈妈确认和接受自己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之后,就要开始担当起培养孩子逐步独立的教育了哦!

教育的效果,需要给予孩子在教育过程的欢乐气氛和高兴的情绪,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是依赖感知情绪来发展心智的了。

有个一非常好的方法,对于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给我们的孩子找一个比他大一点点(一岁以内)的玩伴

孩子在观察、模仿玩伴的过程中,会迅速地独立起来。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很敏感地发现自己是可以独立从其他地方学习到有趣的能力的——比如学哥哥抓瓶子,比如学姐姐扭屁股,比如学哥哥姐姐钻到桌子下面等等。

从此刻开始,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妈妈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他可以离开妈妈的视线和声音,学习到妈妈可能都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们妈妈能强烈地向孩子表达,你对他的一些动作的进步和新的行为能力无比的惊讶的话,那将会给孩子更大的独立性乐趣的刺激和激励!

在孩子与玩伴一起玩耍的过程,妈妈是不能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的,因为,孩子会随时回头寻找妈妈目光的支持,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天然需求的安全感支持。每个孩子都希望,当自己遇到倒霉事的时候,妈妈就在身边,这样那个倒霉就不再严重了,因为可以安全地,全部地交给妈妈来处理了。

这也是

妈妈比爸爸更伟大的地方

当孩子在模仿玩伴的行为之后,会快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加上内心的安全感十分的充足,于是,孩子就会尝试离妈妈远一点——有的孩子开始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过来,你不要进来这里呀!”——而其实,孩子的表达就是这么准确,意思是:

妈妈你在这里不要动

等我吧

我试试走远一点

所以,妈妈要读懂孩子开始拒绝我们的话,不是不要我们了,而是他想尝试自己究竟能走多远?能有多独立?此时,我们亲爱的妈妈,不能因为孩子说不要我们跟着,不要进去,就离开原地,去干其他的事情哦!否则,我们的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就会终止在这里,而产生“独立”会引发“妈妈不要我了”的恐慌情绪哦!

我究竟能走多远?

这是一个带有非常强烈挑战性的问题,它是和孩子发现新的乐趣一样具有诱惑力和冒险性的刺激。孩子的独立性,就是这么从开始疏远母亲的目光开始的——请分辨清楚:是疏远妈妈的目光,而不是疏远妈妈哦!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些强烈的愿望,他们希望除了在自己家里吃饭,还希望能到别人家里去吃饭,去玩耍,甚至去他的小朋友家里去睡觉,对于能在小朋友家里睡觉,那是非常非常地渴望和兴奋的。

孩子此时在下意识里很希望能证明一件事情——

如果没有你

我也同样是可以的

尽管,很多时候,孩子第一次去别人家睡觉,最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发现真的妈妈不在身边,会很不安,睡不好,希望早一点天亮,可以一起来就回家。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会在见到妈妈的那一刻,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无比的强大和自信的。

因此,亲爱的妈妈们,你们一定要在孩子第一次独立在外过夜后的清晨,早早去接孩子,让孩子早早地见到你,孩子见到了你,他的独立冒险就圆满了,自信就可以开始爆棚了!所以,他会做出嫌弃你的样子,但心里却非常非常地满足,非常非常的充满了爱和安全感。

这是培养孩子获得独立性的心理建设关键哦!

再接下来,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亲爱的妈妈们,要多多观察和注意孩子把自己藏起来的时间有多长,躲藏自己的时间越长,说明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强,越有自信心回到妈妈的身边,或者找到回去的路,那自我的信心就越强——我自己一个人绝对可以应付这些了!哇塞,太厉害了吧?这就是开始训练我们的孩子习惯独立了。

幼儿心理学专家认为:

孩子与母亲的目光交流是为了消除空间的距离。也就是只要有母亲的目光在,孩子就觉得世界不大,自己走得不远。

对于很多母亲来说,孩子成长到了这一步,会令到她们担忧——妈妈们会在潜意识里感受到孩子可能不需要我们了。他们不再完全依赖妈妈了,孩子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放手的时候,先跑了出去。

妈妈们的这个潜意识感知,其实很自然,但也很糟糕!因为,妈妈们,当然也包括爸爸们,好不容易确认和接受了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人物,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呢?

紧接着,我们的潜意识就开始受到了这个情绪的深度影响,于是造了一堆的句子——孩子还没有长大,怎么可以自己去处理,和决定那些事情呢?孩子犯了错,怎么办?尤其是犯了大错,不可扭转的错误呢?……这些句子将激发我们的妈妈和爸爸,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开始展开双臂准备紧紧地捆住我们的孩子了!

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就这样开始被控制住了

说到这里,我也基本上讲完了关于母亲的关注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这个话题。在最后结束的时候,简单的说一个案例故事——

有位妈妈,是职业教师,非常非常地爱自己的孩子,为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守护着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她曾随着孩子的读书,去了孩子上学的学校做老师;当孩子升学到了初中,她也跟随着调动到了孩子就读的中学做老师。

这位妈妈,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的很多学生都爱她,特别乐意与她在一起,跟她说各种心里话,她教学的能力和班级的成绩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们爱她,亲近她,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父母在一起。

可是,她自己的孩子却不想与她在一起,她很困扰,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与老师在一起,是独立于自己父母的,有一种令人兴奋的独立快感,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孩子学习到了父母未必知道的知识,认知到了父母从未谈起的新奇等;

孩子与做老师的母亲在一起,虽然从知识的传递和认知世界的角度、宽度来说,都是与那些学生们没有太多差异的,但却失去了最大乐趣——独立快感。

我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且丰富的知识,或者令人羡慕的优秀学业,他们还需要,甚至更需要得到独立成长的感受,享受自我价值和能力彰显的快感!尤其,当他们觉得父母都是对的时候,更需要证明自己也是对的,自己也可以是对的的肯定和骄傲感。

孩子为了想逃离一直陪伴的母亲,甚至不愿意去上学了。

但孩子不愿意告诉妈妈这些,或者她也不能确认这样的理由是不是妈妈可以接受,或者妈妈会不会伤心?她深知妈妈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她也深深地感受到过,妈妈的陪伴曾经给了她多少的支持和幸福,甚至她可以很任性。

她很爱她的妈妈,她也有不愿疏远妈妈,但终究,她还是希望妈妈能理解她这么复杂的情感纠结,不要再追问她,也不要生她的气,不要误会她。

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自己读书的学校工作了;如果妈妈能接受让自己有个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并还是会和过去一样的关爱她的话;如果妈妈不在穷追不舍地让自己说出妈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的话;如果妈妈可以给自己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的话,我会成长为妈妈最期望的样子,因为我也知道,妈妈所期望我的成就的样子与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差距不大的。

好了,好了。我想这位妈妈会看到这段文字的,我也必须承认,这段话不算是在讲案例故事,而更多是我的期待和分享。总之,聊爸衷心祝福案例中的母女,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孩子们!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让他自己穿,每次他都依赖老师。”一让他自己穿鞋子,他就只会看你一眼,依然我行我素,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穿好鞋子坐到走廊上去了,可他还在那儿依然如故,分发点心时,他可着了急,哭了起来。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穿好了再发给他。

看到这个阵势他知道只有自己穿鞋子了,当他拿着点心时,挂着泪珠的脸上又荡开了笑容。此后,他的鞋子虽然有时穿的不迅速,但再也没有让老师给他穿过了,呵呵,真棒!

通过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应该狠点。人都具有懒惰心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想不劳而获。小孩子在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当遇到难题后,小孩子从心理上就产生了依赖。想依靠外力来解决问题。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儿子很依赖他的妈妈,妈妈也很宠爱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从来不动手干任何事情。

有天,妈妈因为要出去几天,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很懒,就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大的饼套在他的头上。出门前还特别嘱咐他:“前面的饼你可以吃两天,两天后你把饼转一下,后面的还能吃两天。那时候,我肯定回来了。”

前两天,儿子还记得妈妈的话,慢慢地吃着前面的一半。两天后,忘记了妈妈的交代。时时想着妈妈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我肚子好饿。但是却不愿意动手把后面的饼转一下。

两天后,妈妈回来了,看到儿子一动不动。还以为他睡着了。到了晚上,去叫他吃饭,还是不动。一摸身体很凉了。已经饿死了。

这个故事虽说有些极端,但是很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温暖的怀抱中成长。没有任何的挫折,所以,一旦碰到挫折后就不知所措。脑子里想到的只有爸爸妈妈,而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

在我们今后的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面对挫折,解决困难。

育儿知识:培养中班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浓度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六大忌讳”: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模仿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创造锻炼机会,增加自信心,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宝宝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宝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过,父母千万别疏忽了,当宝宝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长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宝宝的劳动能力。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宝宝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劳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和完善,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宝宝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懒惰。再加上很多父母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宝宝就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教育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宝宝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宝宝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却总是忽略去倾听孩子的需要,生活琐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阻碍了独立性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败。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培养宝宝自己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父母手则

1. 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而后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就能够学到行为的规则。

2. 父母对孩子要给予示范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第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新的挑战时,总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适当的示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3.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出决定的方法。独立的行为其实只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欢替代孩子做决定,例如,今天宝宝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父母已经准备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动脑想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面对孩子的“长不大”,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几点:

一、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二、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三、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总之,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就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独立的环境,而不是一边喊着学独立,一边又事事包办。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10个月的时候是一个生命的转折点.这个阶段的宝宝由依赖的婴儿到独立小儿,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小儿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您的身体的支持,情感的鼓励和耐心.

以下为您提供的一些可以帮助您宝宝通往独立之门常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鼓励宝宝采用站姿

虽然宝宝每一次的站立都是颤颤微微的,显得孤立无援.但是家长对于宝宝每一次的站立都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您可以通过拥抱抚摸,表扬的言语,高兴兴奋的表情来告诉孩子,你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无比的自豪和高兴.

对宝宝介绍新的东西和食物

充分运用宝宝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使宝宝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加强促进脑发育.

教宝宝自己洗澡

逐渐锻炼宝宝自己洗澡.开始的时候可以帮助宝宝擦洗身体,逐渐地让宝宝自己使用这些动作,完成整个洗澡的过程.永远记住不要把宝宝一个人留在浴室或是浴盆中.

鼓励宝宝短时间独立玩耍

确定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一个人玩安全的玩具.家长要时时的查看宝宝的情绪,看他是否开心于一个人的时候.

鼓励宝宝独立吃饭

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在家长的喂食下吃饭是很正常的.除正餐以外的食品,家长可以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我们的父母永远认为他们的宝宝还小,所以总是在包办代替,可是您知道吗?您的宝宝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动手吃饭了.使用语言和形体来让宝宝意识到您对于他可以自己吃饭有多么的高兴!

让您的宝宝学习喂自己吃小块食物

将食物切成小块,把它们放到宝宝的盘中,让宝宝自己学着将食物送到嘴中.在这个过程中,随时注意宝宝送进嘴中的食物,以免食物过多使宝宝发生吞咽困难.将使用勺子的过程在宝宝面前演示后,让宝宝自己常试使用.记住给宝宝准备一块围兜,以免弄脏衣物.给宝宝一块手帕鼓励他擦嘴巴

让宝宝经历第一次独立喝水

如果您想让宝宝尝试第一次独立喝水,最好在宝宝洗澡的时候来尝试,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弄脏全身.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
    2020-09-27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培养中班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
    2020-08-05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所有事情都是家人包办,让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我班的赫赫小朋友就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饭不会自己吃,有事不会跟老师沟通,等到第二天再让家人来跟老师...
    2020-12-26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独立性 独立能力是孩子以后适应学校生活,甚至将来走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一时的事,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
    2021-08-14 阅读全文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

2020-09-3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

2020-09-27 阅读全文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

2020-08-05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所有事情都是家人包办,让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我班的赫赫小朋友就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饭不会自己吃,有事不会跟老师沟通,等到第二天再让家人来跟老师...

2020-12-26 阅读全文

独立能力是孩子以后适应学校生活,甚至将来走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一时的事,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

2021-08-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