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仪式感是什么?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

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用,

有的同学却在家长的指导下

细心的给书包上封皮,

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封皮。

包书皮既能防止课本被磨损,

也是新学期开始前的小仪式,

让孩子意识到,

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

好好迎接新学期,

之后,孩子每次看到书皮,

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

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

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

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仪式感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

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

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睡前故事能够有效的解决

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

每天晚上睡觉前,

大人握住孩子的手,

念图画书给他听。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不仅能

帮助孩子更好的入眠,

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当“睡前故事”成为习惯之后,

不用大人提醒,

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故事听完了,现在我该睡觉了。”

仪式感让孩子拥有清晰目标

在孩子过生日时,

为他举办一个仪式。

生日前几天,和孩子聊一聊,

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

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

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

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再想想具体用什么方法,

孩子希望写字更漂亮,

就要买字帖,每天临摹;

想学会游泳,可以报兴趣班。

目标不用过多,3-5个足以,

这些目标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

把几个目标重复一遍,

在场的家人一起为孩子作见证。

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

也赋予他们使命感,

孩子会认为

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到时,不用家长催促,

他们也会自己努力。

仪式感给孩子一份美好回忆

别缺席那些对于孩子来说

充满仪式感的日子,

家长会、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等。

在这些活动中,

孩子特别渴望被人重视,

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

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

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

会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仪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

婚姻生活也需要。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

我们对孩子事事上心,

对自己却越来越随意,

结婚前的诗和远方

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取代。

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

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

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

在爱人生日时,

和孩子一起为他/她策划庆祝,

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

你们的用心,

会让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仪式感使爱情得以保鲜,

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

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

我们的家庭很幸福。

?仪式感演化出来的是时间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仪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家的仪式:

在特殊的纪念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有爱的家。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给家人支持。

每晚的睡前故事、亲子阅读。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

家人围坐一起关掉电视聊天。互相说说彼此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倾听与倾诉,学会分享与分担。

一家人一起准备晚餐,共进晚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爱不止要说,也要行动。

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让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

找到属于你家庭自己的小仪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坚持下去,成为家庭传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最重要的“仪式”。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

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

01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对自己的重视。

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02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一同事,为了参加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辞辛苦,从北京飞到广州,周围人都劝她:“毕业典礼只是走个流程,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同事笑着说:“我只是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毕业典礼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却是孩子和学校生活的最后的告别,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视自己的毕业,正式告别过去,有个全新的开始。”

对孩子而言,有这样一位妈妈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十分讲究实际: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03 婚姻需要仪式感

有些事,你从来不说,又从来不做,即使很爱对方,但也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深有感触。

短片中的女主,离婚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拥抱,亲吻,亲手,说我爱你。

丈夫说:“那段时间我所忽略掉的她对我的关心和爱,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经营,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当初在一起的初心终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甚至充满了争吵冷战,往往缺乏了仪式感。

我们小区里有对恩爱的老夫妻,结婚几十年一直恩爱如初,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认真地去过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约会。

邻里邻居谈论他们,都止不住羡慕。有一次,有位年轻的妈妈说:“我们真得跟老人家学学。”

但旁边的丈夫却不乐意:“学什么,都老夫老妻,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不切实际,做起来很难,只是一种形式。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穷妈妈思维,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经常找老师沟通,有求必应。风里来雨里去,为什么孩子成绩依然不好?和我关系越来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 QT的的一次演讲,关于她妈妈的。

QT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孩子,父母30多岁才回城,考入大学,根本没时间照顾她。

妈妈早早教会她如何划火柴,点煤气,用蒸锅热饭菜,烧开水等等杂活。

参加课外活动,少年宫、少科站、少年报社,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妈妈也从来不问她学了什么。

“有一次妈妈中午下班,来学校接我,跑到教室一问,同学们说她在楼上,晚上妈问我,你今天怎么在楼上啊?我回答,你今天去了高一,我已经高二了,我妈恍然大悟,哦,你已经高二了。”

02

读者问她:“那您小时候是不是过得艰难。”

她点了点头,说是。

但是她说:“我很庆幸我的父母是双职工父母,她们教会了我很多。”

有一次,妈妈从菜市场买鱼回来,突然惊呼一声:“哦,卖鱼的少找我5分钱。”

那时6岁的她,最深的印象是,哇,我妈妈记得钱包里每一分钱。

这让她从小就对财务数据非常敏感,长大后,对现金流异常清楚。

有一次参加麦肯锡的面试,她随口说出来的几组数据让面试官惊讶不已,她说,都基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一个妈妈某一个瞬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多么巨大。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凌晨每天5点起床,买菜、做饭,然后搭单程2小时的公交车去做饭。

很少看电视,总是在灯下看书,写字,洗洗刷刷,缝缝补补。QT说:“我很少看到我妈妈年轻时,躺在沙发上当土豆的样子。”

妈妈的这个习惯,一直影响着她。

QT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葛优躺在沙发上过,她很反感这种看起来很懒散的姿态。

妈妈攒了钱,买了大件,300元的沙发,900元的冰箱,3000元的电视,买一次,都是整个家庭的节日,和消费升级。全家人欢呼雀跃。

“我跟着他们,感受一次次毕业、考级、升职、加薪、买房买车、消费升级的成就感。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些童年的记忆对QT的影响非常大,:“我知道生活是可以追求道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得到。”

她读书,考研,从中国农村到美国顶尖学府;她学英语,从超烂的英文水平,到可以在外企生存,成为麦肯锡的顶尖员工。

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物质与精神的安全感与方向感。生活是应该努力的,生活是值得努力的,生活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是乐趣不尽的。”

这是一个全职妈妈给自己女儿的财富。

03

回到那个读者的问题,为什么你付出一切,孩子非但不领情,而且效果极其差呢?

我想起了一个词“穷妈妈思维”,何谓穷妈妈思维?穷妈妈思维穷就穷在总以为孩子很穷。

因为觉得孩子穷,不断给予,强制性给予,干涉、溺爱,也不管孩子到底要不要。

你自以为是的爱,在孩子眼里,都是过度控制。

老奶奶不想过马路,你非背着人家过去,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的是尊老爱幼,老奶奶骂你都没有理由;

孩子不需要你的给予,你非强塞着给,仗着是他妈就以母爱为名强行灌输,孩子只得领了,但并不会感谢你。

穷妈妈思维中,妈妈总是觉得孩子是弱小的,是什么都不懂的,是什么都没有的。

这样想,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是妈妈。

孩子真的总是弱小的吗?

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错了,孩子其实很富裕,他们很强大,他们懂得很多东西,他们有无限潜能,无限可塑性。

只是在你的打压之下,他们的潜能遁迹于无形。

你的孩子不穷,很富有,很有潜能,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宝矿。

别用自己眼中的爱,把孩子框进设置好的囚笼里。

真正的好妈妈,如同QT的母亲一般,从不强制给予爱,而是走在前面,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背影,激发他自己的潜能。

你所想给予孩子的,先给予自己,孩子自然会看到。

04

一个充满职业感的妈妈能给孩子什么?

有个小男孩,妈妈是医生,医院里病人特别多,妈妈工作非常非常忙,无暇照顾他,于是就只好每天把他带到医院里来,让他跟着妈妈一起巡查病房。

小男孩每天跟着妈妈工作,发现妈妈每天上班,都要穿着修身的正装,带着职业领带,再在外面披一件白大褂。

小男孩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每天都要打领带啊?其它的叔叔阿姨巡查病房的时候,也没看到他们打领带啊?”

妈妈告诉他:“这样才能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呀,这样才能显示你对这份工作的职业感,病人才会觉得你安心呀。”

有一次夏天,医院里突然停电,妈妈去各个病房巡查,小男孩也跟着去。

没有空调,天气很热,妈妈系着领带,带着口罩,辗转不同的病房,斗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小男孩看到妈妈的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但妈妈没有丝毫懈怠,一如既往的严整、认真、负责。

妈妈对他说:“这是对病人的尊重,这是职业感。”

05

20年后,小男孩大学毕业,进入一家金融公司,他始终记得那个停电的夏天,妈妈汗水湿了后背,但严整装束巡查病房。

于是,他给自己订下了很多规矩:例如常备剪裁正装,无论什么情况下,去见客户,一定穿正装;例如不能迟到;例如当天的邮件,凌晨前一定回复;例如收到的邮件,2小时内必须回复。

后来,这个小男孩成了全球顶尖金融投资家杰西·利弗莫尔。

记者问他:“在您受到的儿童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他回答说:“妈妈以身作则教给他的职业感,最重要。”

这位妈妈,用一个夏天的展示,组装了孩子日后人生中的引擎,和工作信条。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一个充满职业感的妈妈一定能给孩子最不可动摇的价值观:你必须充满职业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杰西·利弗莫尔

06

一个拼命的父亲能给孩子留下什么?

妈妈如此,爸爸也一样。

2007年7月18日,《男儿本色》的发布会现场。

谢霆锋把自己在这部戏中的动作戏组合成一个集锦视频,准备送给即将出生的儿子。

这部戏很多动作戏,而且很多动作戏非常危险,其它演员都用了替身,但谢霆锋不用,一贯不用。

每场动作戏都亲自上阵。当年成龙为拍戏,从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亲身跳下,这次这部戏,谢霆锋一样从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纵身一跃。

他说:“我很庆幸自己在拍这部电影时没有死去。

因为那些镜头实在是已经达到我能做到的极限,比如像撞球一样弹落在地,在会展中心的顶层跳来跳去。”

记者问他:“为何如此拼命?”

谢霆锋回答:“我先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件事情,都是留给我孩子。就是因为快要当爸爸了,我才那么拼命,我不是像你们想像的那么不顾小孩和老婆。”

而谢霆锋的另一个愿望就是以后等儿子长大了,带他去会展中心看的时候,可以骄傲地告诉他:“香港演员只有两个人从那栋楼上跳下来过,一个是成龙,一个就是你的爸爸。”

谢霆锋把这些惊险的镜头剪辑成一个短片,送给即将出生的儿子。

“我想要告诉他,你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演员,努力,拼命,你以后也要做一个努力拼命的人。”

我一开始觉得谢霆锋这样做很残忍,为什么要给孩子看这么惊险的镜头呢?为什么就不能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好呢?

有了孩子后,我理解了,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并不美好,而所有的美好,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如果你想告诉孩子,这世界很美好。

你不应该屏蔽美好需要拼命才能获得这一事实。

刘强东说:“没什么可以不劳而获,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

谢霆锋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的优秀,不仅在于他为了家庭很拼,更在于他敢把自己的努力与拼命展示给孩子。

07

一个坚持全职的富太太给孩子留下什么?

2015年一期天天向上,来参加节目的嘉宾是周杰伦的妻子昆凌,汪涵问昆凌:“周董那么有钱,为什么你生完孩子不在家做全职妈妈?反而继续出来工作呢?”

这个疑问,想必很多人都有,周董是中国流行乐坛天王,而背靠这么一个有实力的丈夫,昆凌却在产后的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复出,出去工作了,有必要这么着急吗?你也不缺钱呀。

面对汪涵的提问,昆凌当时就不假思索地说:“我想让孩子以后看到,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人。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勤奋自强。”

这个22岁的辣妈,不仅产后一个月复出,并且紧接着马不停蹄接拍广告和电影,远赴日本欧洲取景,同时,一有时间就回家看孩子,竭尽全力,在职业和家庭中找到平衡。

据说,周董不是没有提议过,让昆凌在家照顾孩子,当全职妈妈,但被昆凌拒绝了。

我想,她心里想的是,她不希望孩子长大后,认为父亲这么优秀,努力奋斗;

而母亲,却在22岁,成了一个全职妈妈;她不希望孩子以后向朋友们介绍父母时说,这是我爸,他曾经是华语乐坛的巅峰歌手;这是我妈,嗯,她就只是我妈。

昆凌一定也会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孩子,我不想催着你去奋斗,我想让你看到一个优秀母亲努力奋斗的背影。”

在这种背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08

其实,我丝毫不怀疑中国女人的勤奋度。

中国女人的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中国女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印度女人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中国压根不缺努力的妈妈,但中国缺懂得给孩子展示自己努力的妈妈。

大多数职场妈妈在工作时,要么把孩子扔给保姆,要么把孩子扔给老一辈,要么把孩子扔在办公室玩手机,仿佛孩子和自己的工作毫无关系。

写这篇文章,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妈妈,请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懈怠、成功、失意。不要隔开他与你的生活,然后在强行赋予他所谓的母爱。

真正伟大的母爱:让孩子和自己一同优秀。

你可以让孩子参与你的工作:升职了,高兴,记得和孩子一起庆祝;离职了,悲伤,也可以适当和孩子说一说。

让孩子经历你的成长和变化,在这一个成长和变化中,他能感受到很多东西。

不要在孩子面前隐藏所谓负能量的东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掉眼泪也是很正常的,在你能够控制情绪的时候,适当给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他会明白,生活是酸甜苦辣皆有的。

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成功,也要展示自己的失败。他会明白,胜败很正常。

不要隐藏对于钱的渴望:正确传递你自己的金钱观。

09

QT创业的同时,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

她就经常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工作,她相信自己忙碌的身影,比对孩子说一百遍“你要努力学习”都更加有效。

读者问QT:“你会内疚吗?”

QT说:“其实,有时候会的。但是,深夜灯下,我和先生达成一点共识:我们努力,我们乐观,我们相爱,我们的孩子,大概不会太糟的。”

是的,你努力,你乐观,你给孩子展示积极向上的背影,你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你的孩子,不仅不会糟糕,一定更加优秀。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

我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但我觉得这是不可比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一棵独立的树,全世界每棵树长成一样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光辉就没有了。

家庭教育既难又不难。前两天我读到一篇文章,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父母如果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来教育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那么孩子一定可以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这样氛围当中生长起来的孩子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等。

说到规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规矩,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孩子就会一直遵循下去。

我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母亲对我有一个要求:每天早上起来必须把被子叠好,扫完地才能去上学,一直到18岁上大学都没有改变。我到大学也一直扫地,这带来一个好处——大家认为我比较喜欢为同学服务,都认为我是一个不错的人,最后都愿意与我一起做新东方。

说到家庭教育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孩子生长的环境要素。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讲座问过一个问题:请问多少家庭家里是有书架的?第二个问题:书架上面放满五百本书的有多少?第三个问题:有多少家长有晚上睡觉以前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我做过很多家庭调查,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强很多,他会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思想。当然,书呆子型的读书除外。

有人问读故事和看电影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反复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说给孩子讲故事、包括孩子自己读故事,对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化会比只看动画片的孩子好很多。我想告诉家长,这个过程其实是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通过锻炼孩子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一辈子喜欢读书。第二,锻炼孩子的某种能力,而这个能力对他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在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只给我买书,不买别的东西。母亲要营造一个读书氛围,于是我喜欢上读书。父母种下的种子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孩子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给的时间多少,决定了孩子对家的感觉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电脑和小狗放在船上,船承载不起,要扔掉三件东西。调查结果是:妈妈百分之百被留下来——可见妈妈跟孩子接触的时间非常多,再接下来有爷爷、奶奶,或许还有电脑和狗,唯独爸爸最少。

事实上,孩子是父母两个人教育的结果,靠母亲一个人是完不成这件事情的。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有意无意中已经通过自己的行为传输我们的人生价值,孩子对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

如果把孩子的人格、个性、态度、精神、习惯、心理、能力、处世、技能培养好,即使在班里是最后一名,我也不认为这个孩子会没出息。

我们大学毕业不就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吗?但是找到好工作并不是完成人生的全部,有了终身可以依赖的技能才是比较完善的人。

我曾经到日本考察过他们的教育。一年级的小孩自己背着书包,家长在后面跟着,绝对不给孩子拿任何东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加有意思的是,我跟幼儿园的老师聊天,他们幼儿园给孩子洗冷水澡,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能力。我问:洗凉水澡,孩子感冒了怎么办?家长不会骂你们吗?不会,家长把洗澡感冒的孩子领走,说一句:“对不起,是我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回去继续培养直到洗冷水澡不感冒再来。”对于怎么培养孩子,我们还需要去思考。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将影响其一生。拥有坚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坚毅怎么培养?我想到挫折教育。对于挫折教育,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父母想的是,打骂得越多,孩子越皮实。很多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被打骂出来的,我小时候被打骂,现在一点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因为农村孩子家家户户都打孩子,扯平了。语言也好,行动也好,是不是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没事。

定规矩有时候也是一样,规矩的严厉性跟规矩的合理性是必须要考虑进去。我儿子3岁左右的时候,用餐巾纸擦完鼻子往地上扔,我回家看完让他捡起来,他还故意再扔一张纸。我也没打他,冬天给他棉袄一披关到门外去,孩子在门外害怕,过了五分钟敲门了。我说你干什么?回来捡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面去,从此以后不再往地上扔任何东西,这种严厉对他没造成伤害。

我们很多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团队合作,他怕在团队当中被人比下去。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

你自己不要跟别人比,只要在这个活动中感到快乐就可以了,孩子从小养成凡事都要比较的心态,比到最后,心里就会失衡。

我时常带儿子去爬山,1700米、1800米一天爬上去,徒步30公里,走不动也得走,培养他的毅力,这跟学习没关系。我也培养他的创新能力,他对3D打印机感兴趣,我就给他买。诚信、诚实、负责、友好、善良……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词。把握这些东西以后,其它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树叶。树根在,树枝在,成绩怎么样、上什么大学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这是我的教育观。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正确努力,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

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人什么时候会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较的时候,不管你在什么状态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标去努力,往往能为了目标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会开始觉得这样的幸福。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01、幸福跟家庭环境有关系

在任何一种父母有负面情绪的家庭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孩子,幸福指数一般非常低,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没有在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下长大,所以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检点我们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有钱状态还是没钱状态,不管是工作顺利状态还是不顺利状态,你首先产生的情绪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是否认外部的还是否认内部的?

首先,任何把原因归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归到自己无能的,这些都是不幸福的来源。而你的幸福观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

毫无疑问,我比较幸福,虽然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积极应对身边一切事情。我很少听到父母去抱怨,他们总是勤劳地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实际上,在我们整个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错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般一个人家是养3头猪,我们家一年养6头猪。虽然当时猪也卖不了几个钱,因为当时要还苏联的债,都运到苏联去了,但是这还是意味着我们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为农村当中,唯一能拿去换现金的东西就是猪。粮食是换不了现金的,粮食是国家定额征收。

这种生活状态,让我从小意识到:如果你要变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环境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中国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国,也天天抱怨美国。

我可以断定,他们跑到丹麦——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照样会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所以说,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样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理,提醒自己要阳光起来。

02、幸福是需要经营的

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气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给毁掉,因为他都不知道孩子从小到大应该培养。

我是搞教育的,我发现中国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不幸福。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教育好。其实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是经营一个家庭幸福的过程。

当一个父母发现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幸福指数立刻就增加了。

引导孩子多读书

很少有父母会引导孩子读书的好奇心,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读书。读书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环。3岁开始到10岁,孩子就应该养成的读书习惯。

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带到一个世俗的空间,去比较很多不该比较的事情,让孩子养成一些世俗的比较习惯,成绩不如别人自卑,衣服不如别人自卑,长相不如别人自卑。

除了社会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结婚生孩子了,你又不会带孩子,那孩子就会变成你的噩梦,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较渺茫的。

中国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于不信宗教,中国人不幸福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中国人的平均生活状态,除了一些边远地区的人,还是不错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你没法生存下去的时候,财富和幸福是密切相关的。当你到一定程度之后,幸福已经不和财富正相关了。

我个人感知的幸福是这样:如果给我一个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满足我下面两个条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个条件是在房间里有一堵墙的书;第二个条件是必须让我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可以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吃一吃喜欢的饭,这个饭绝对不是鲍鱼鱼翅,而是兰州拉面。

我个人有资格告诉大家:你个人的幸福和财富的叠加是没有关系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来自于和财富无关的东西。

否则我的幸福指数应该是很高的,而我的幸福指数不一定比在坐的各位高,甚至还要低一些。我有钱了,但是我没时间;我有钱了,但是我受制于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约。

03、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

但是想回过来,我还算是比较幸福的。这倒不是因为娶到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孩子,而是我从小到大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不去跟别人,尤其是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

我们很多人不幸都来自于什么呢?看见邻居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变成局长,自己还是个处长,你就不幸福;看到边上的人长得比你好,你就想去划两刀;看到同事成绩比你好,你就恨的不得了。这种比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上的伤害。

一个人要不要比较呢?要比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和身边的人比,而且比的永远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来,比出快乐来,那就可以比较。

而中国人永远是比到最后,比出自己的万般不是,比到最后崩溃的状态。所以我下决心,让我在生活当中不和别人攀比。

多和自己比

人什么时候会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较的时候,不管你在什么状态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标去努力,往往能为了目标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会开始觉得这样的幸福。

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远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远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状态下,往前走就好了,说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再以我刚才提到的马云为例。马云进入杭州师范的时候,跟我一样的状态,三年高考,第三年才考上,而我还是考上的北大本科,而他考上的是杭州师范的专科,但是马云进步得比我快。我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栽到了深深的自卑中间。

比来比去,从文艺到体育到学校活动到跑步,没有一个同学我能比得过。到大三的时候,我得了肺结核就更加自卑。到了大四的时候,好不容易留到了北大,教了两年书。

大家看《中国合伙人》里的窝囊样儿,就是我当时在北大教书的样子。好在后来慢慢教出来了,慢慢学生喜欢我了,后来才有了自己的生活、爱情和事业。

自信很重要

人自信是很重要的。马云比我厉害多了,马云到了师范学院第一个礼拜,找了一圈没找到比他更难看的,郁闷了两个礼拜。第三个礼拜他就站起来了,他说过一句话:一个男人的成就与他的长相成反比。长得越难看,成就越高。

后来,我反复在百度、Google上找这句话是谁说的,结果百分之一百都是马云说。他自己编出这句话,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他在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必须从专科变成本科,当时是很难的事情;第二个目标,大学四年,必须能当学生会主席;第三个目标,必须把杭州师范大学最美的姑娘娶回家。

你看,我长成这样都不敢定这样的目标。这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什么概念呢?这个概念就是你得设定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

我后来做新东方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断给自己、给新东方设定目标。别人做得多大多小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自我肯定,事情慢慢就做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关注自己个人的成长,关注自己兴趣的提高,关注自己经验的积累,关注自己未来的生命目标,一点一点去努力。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点:不管你多忙,一定要留一点悠闲的时光给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最重要的“仪式”。 ...
    2020-12-10 阅读全文
  • 穷妈妈思维,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经常找老师沟通,有求必应。风里来雨里去,为什么孩子成绩依然不好?和我关系越来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QT的的一次演讲,关于她妈妈的。 QT...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
    2020-12-14 阅读全文
  • 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人什么时候会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较的时候,不管你在什么状态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标去努力,往往能为了目标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会开始觉得这样的幸福。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01、幸福跟家庭环境...
    2021-08-14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
    2022-03-18 阅读全文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最重要的“仪式”。 ...

2020-12-10 阅读全文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经常找老师沟通,有求必应。风里来雨里去,为什么孩子成绩依然不好?和我关系越来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QT的的一次演讲,关于她妈妈的。 QT...

2020-09-30 阅读全文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

2020-12-14 阅读全文

人什么时候会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较的时候,不管你在什么状态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标去努力,往往能为了目标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会开始觉得这样的幸福。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01、幸福跟家庭环境...

2021-08-14 阅读全文

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

2022-03-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