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

有一位家长向我投诉:孩子做什么都太慢,催了都没多大用!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妈妈给孩子报了一个暑假班,每天早上开始的很早,妈妈得把孩子送去暑假班之后才能去上班,所以每天早上时间都很紧,偏偏孩子又是慢吞吞的性格,穿衣服洗漱慢吞吞,收拾书包也慢吞吞。

妈妈是个急性子,一面看不下去孩子的磨蹭,一面担心自己迟到,温柔的劝了两次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一肚子火气,急吼吼的就拖着孩子去上课了。

但这样久了孩子还是每天早上保持那个节奏,有时候因为磨蹭连早饭的吃不完。这位妈妈感到非常头疼,所以来询问我怎么让孩子早上不那么磨蹭。可孩子的磨蹭真的需要改正吗?或许仅仅是因为和家长的节奏不同而已。

是父母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父母因为孩子磨蹭生气主要是因为孩子打乱了父母的生活节奏,不能按时上班,要更早起床等等,父母也会因此感到不耐烦而训斥孩子。

而父母对孩子不断催促,其实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孩子的生活节奏放在眼里,下意识的认为孩子的生活应该与自己保持同步。

与此同时,孩子的生活节奏也被父母打乱了。儿童的生活节奏本就与大人的有很大不同。而对孩子而言最舒服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节奏,一旦这种生活节奏被打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健康可能也会造成影响。

孩子的节奏长期被打乱的话,性格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从小被催促,会更容易早熟,没有耐心,反应迟缓,易烦躁。这些性格原因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

一个健康孩子的生活节奏比成人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起床慢是因为孩子的睡眠较深,所以更难醒来,而吃饭慢则是因为孩子的肠胃系统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强劲,所以需要更长的咀嚼时间来确保消化吸收。家长实在不应该在这种方面对孩子催促太过。

赶时间怎么办?

可家长会问:难道我要每天等着孩子吃完饭之后迟到吗?当然不是。家长们可以教育孩子,如果想要维持自己的生活节奏的话就要自己做出努力

1、有的孩子早上很难起床,想要多睡一会,那么家长就应该在前一天晚上让孩子自己设定时间早睡,保证睡眠时间。

2、前一天晚上要收拾好书包,把作业和书本都整理好,尽量能做到第二天早上背上书包就能走,这样可以节省早上一大部分时间,还省去了因为忙乱丢三落四的烦恼。

3、家长可以把早饭提前做好放在冰箱里,第二天热一热就可以吃,或者提前想好早餐内容,尽量做一些快手早餐,一个神清气爽的早上也能让家长有更多的耐心面对孩子。YjS21.Com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早上什么都要家长来帮忙效率明显要低得多,家长只要在孩子自己整理完毕后进行检查就可以啦。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别着急,你的孩子不是故意磨蹭的,他只是有点慢。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吵架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网友“天天彤”: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充满暴力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管管儿子,甚至有一次还让我把儿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课了。”原来,儿子在幼儿园时,跟小朋友玩着玩着,就容易发脾气,乱扔东西,用脏话骂同学,有时甚至会动手。可是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很讨人喜欢,看不出脾气这么差。我很伤心,可是老师也不会冤枉孩子。

心理老师解答:的确老师不会冤枉孩子,可是孩子为什么看上去没那么差的脾气,实际又是另一回事呢,我想原因就出在你和你老公的身上吧,你也说过常常和老公吵架,而且你老公吵架的时候还会骂脏话。试想想,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会有什么效果?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网友林家媳妇对此直接指责道“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看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怎么当的啊”,网友御姐控坦言“孩子的性格一半先天一半后天发育的,这个孩子要改过来已经有难度了”……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孩子,那么身为父母的你们是不是先从自身找问题呢?调查发现,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环境里,孩子又怎样会不受到影响呢?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难有家庭的和睦。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理性想想孩子了!

寄宿:方便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幼儿园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

,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身体接触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重要,但刘女士说,自己的大女儿根本不需要亲密接触。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对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很满意,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孩子很乖巧,学会了自立,平时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还到处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妈妈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博士易春丽尖锐地指出,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是幼儿园老师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务。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易春丽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残酷的,孩子年龄越小所受的伤害会越大。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易春丽毫不客气地将寄宿制幼儿园斥之为“高级的孤儿院”,她说,“在这里,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父母两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多个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铲除’这样的词对待‘寄宿幼儿园’也许都不过份。”赵远虹说,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寄宿”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还自认为“寄宿”对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问到这些家长原因时,大都以“全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

赵远虹说,孩子在婴幼儿年阶段(0岁至3岁)应以专人照顾为益,因为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尽相同。比如肠胃的发育,有的三餐饭过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对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赖大人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内在的生理发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儿园的硬件设备的优劣,全然不顾这种全天候幼儿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发育遗憾。这种遗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冷漠,对社会理解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家长看过来:内向的孩子其实潜力大很大!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慢慢发现,中国家长们最担心的孩子的性格,一是胆小,二是内向,其实都是一回事——担心孩子做啥事都战战兢兢,长大后不能在各种场合里获得主动权,成为主角。

每次我都挺替孩子无语的,毕竟孩子不爱和别人来往也好,在陌生环境里就是不出声也罢,深究起来,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再说,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不可强求统一,家长们一方面号称能为孩子做一切,另一方面却连孩子最正常的心理反应、与众不同的个性都不接受,岂不矛盾?

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眼中的“胆小内向”其实潜藏着一股值得孩子好好利用的力量。

1、胆小内向的背后是:预知和审慎

@赛客

我的儿子可能就是人家常说的“胆小内向的孩子”。

他从小拒绝冒险,我们家从来就用不着什么安全防护,不能碰的东西只要说一遍就记住,坚决远离——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摸电门、爬抽屉,我家的孩子连画都不肯往墙上画;深信“气球会爆炸”,同学们的生日会他很少参加,就是因为生日会上会挂满气球;从不打架,不是不会生气,而是遇见矛盾就自己找台阶下,惹不起躲得起……

有个理论是说,胆小、内向的孩子,其实是因为善于观察,因为事先洞悉了自己不能处理的风险,而宁愿选择藏到后面,谨慎行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儿子的胆小、内向,慢慢积累成一种“审慎”,有时候不免让人感觉过于多虑。

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从来不带回家,只在教室看,因为担心过期忘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应该做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变化,他就会自己去跟老师说,比如今天钢琴课取消了,需要提前坐校车回家……

有时我也会让他放松一点,不需要那么事事谨慎,害怕出错,害怕给别人招麻烦:坐校车时间有变化,我自然会联系老师说明;借书晚一点还也没关系,大不了交点罚金;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只是鼓励一下,实在不敢,就算了。他虽然小,但也像大人一样值得被尊重。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不从小鼓励孩子克服对事物、社交的恐惧,他长大一直胆小、内向怎么办?或者认为我只是很幸运,没怎么管,儿子也只是变得有点多虑而已。

对此我的看法一直没变过:能赋予孩子真正的勇气的,绝不是“这个一点儿也不可怕”的说教、“你看看比你小的孩子都敢”的激将法、“你怎么这么扭捏,一点不像男孩子”的训斥,而是父母设身处地的理解。

2、内向的魅力:更擅长倾听与理解他人

我从小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直到现在也是敢想敢干,有点“盲目自信,盲目开朗”,但我并不因此就希望孩子和我一样,更不用“男孩子就该胆大、大气”的观念绑架孩子。这也是常识,如果世界上全是胆大的外向的人,得有多崩溃!

可惜无论在哪儿,“胆小”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从小就被贴标签,各种歧视和压力。我不知道这些压力除了让他们变得不自信、更为胆小和内向之外,有什么正面的意义。

事实上,我很喜欢和这类谨慎的人交朋友,他们身上有一种安静的魅力,能够唤起我的敏感。孩子们这几年来喜欢过的几个老师都是很安静、很内向的人。他们也许不是那么擅长跟家长沟通,但跟孩子却完全是心灵相通的。

伟大的学者、作家、科学家,恐怕也是内向的多吧?甚至连我认识的一些顶尖的销售,也全部是有一点内敛甚至害羞的,他们能够真正倾听和理解客户的需求,也能让客户充分地信任和接纳他们。

我有两个闺蜜,从初中一直混到了现在。我们三个都是那种从小就活跃能干,还特别醒目的女生。后来的后来,我们仨陆续结婚,一个嫁给了美国人,一个嫁给了台湾人,一个嫁给了北京人,每家都生了俩孩子。

虽然没事先约好,但我们仨的老公,全部都是内向人当中的内向人。说话的频率不但比我们低很多很多,即使在男人中也绝对是话少的。聚会的时候就听我们仨高谈阔论,老公们端着啤酒在一边微笑,偶尔说一句能把人逗死的冷幽默。这仨男的,除了内向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全都是学业优秀、事业成功、妻贤子孝的人生赢家。

不知道小时候嘲笑他们内向胆小的那些男同学们,现在有没有比他们过得更幸福?

家长谨慎孩子幼儿园受到伤害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一带就是一整天,而且一个班好几十个孩子就那么两三个老师怎么能够照看的过来呢,即使老师再看的再细心家长也是不能照看过来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呢。

下午接了孩子,路上我们走回来的,路上儿子说嘴疼,我看了一下,唇有点干,没有干裂伤口,以为他是嘴唇干燥不舒服,就说:回家妈妈给你煲点茶水,里面有麦冬,有沙参,还有百合,可以滋润的!

回到家,我忘记了他嘴唇的事,我要吃晚饭,林子爸爸不回家,我就随便吃了饭,给林子酸奶,之后他又吃香蕉,想引诱他吃点蔬菜,他不肯,我就算了。

我吃过饭,林子又说下嘴唇疼,我仔细看看,突然想,会不会溃疡了?但是,这些天我都经常看他舌头的呀??还是翻开下唇,里面有个伤口!我仍然以为是溃疡,儿子经常溃疡的,给他擦点思密达。一时不疼了。

后来,仔细问了好久,才弄明白,下午午点后,小朋友看书,估计他无聊,用嘴巴含着窗口墙上的突起物,后面某个小朋友推了他,嘴唇里面就磕伤了。说自己没有哭,也没有告诉老师。

我很紧张,不知道是否会破伤风?幸好我大姐是儿科医生,赶紧打电话给姐姐,姐姐说,不管是不是锈了的金属弄伤的,一般只要有外伤,都建议打个破伤风疫苗,24小时以内没问题,明天早上赶快去打吧!虽然以前打过百白破,明天还是打破伤风放心点。

真的很紧张,后怕——万一我今天没发现孩子嘴唇里有伤,万一真的破伤风感染,真的不堪设想。

儿子幼儿园下午有一个小时吧,好象只有生活老师在,我因为有事4点去接,小朋友都在看电视,只有生活老师在,如果真的发生小朋友磕磕碰碰的事,老师也不可能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哪怕只是一点小疼痛,也要问清原委,及时处理!

需要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况,若是孩子有什么情况的家长应该及时的帮助孩子了解其中的缘由,避免由于老师照看不周而让孩子受到了伤害,家长还不知情这样原因就在于父母了。

孕期营养与胎儿智力有很大的关系


脑细胞数目的多寡和智力水平高低相关,除了遗传因素外,营养因素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据现代神经科学和胚胎学的研究,胎儿在生长过程中,脑细胞增殖有两个高峰: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在出生前分裂而成,在妊娠期的10~18周增殖速度最快,是胎儿脑细胞生长的第一个高峰;出生后的第3个月,出现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这主要是神经胶质细胞分裂,以后脑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现在认为脑神经细胞分裂增殖可持续到1。5~2岁。

怀孕以后,孕妇是一张嘴喂养两个人。因此,妊娠期应合理地、科学地提取营养,这将对孕妇的健康与胎儿的发育,以及婴儿出生后先天体质基础起决定性作用。体质是智力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体质,体质为人的智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提供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

从胎儿的营养需要看,胎儿各种器官组织发育生长需要得到足够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辅助营养素,特别是脑细胞组织发育,尤其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如果能通过母亲的合理饮食,促进胎儿大脑细胞数量的增多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使胎儿出生后就具备发展智力的可能性,也能通过改善母亲饮食达到胎儿体、智同时得到发展的可能性。

一些研究人员检查了一些由于营养不良进行治疗性流产的胎儿,并检查了在出世后1年内意外去世或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研究资料表明:在出世前人类脑细胞的数量是直线增长的,出世后6个月内增长就比较慢一些,从那以后,脑细胞的数量就不再增多而只增加重量。营养不良的婴儿脑细胞数低于正常数,由此看来,这些婴儿在子宫内就受到了营养不良的伤害。

因此,无论为了母亲身体健康,还是为了生个健康聪明的孩子,都一定要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保证充分的营养,充分供给孕妇、乳妇、婴儿以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以利于大脑育,保证孩子的聪明健康。

别让孩子在催促指责中长大


别让孩子在催促指责中长大送了我家宝宝上了幼儿园的车之后我就来到食堂吃早餐。时间还早,食堂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个学生,那身旁有位家长的男孩子。

“还不快点吃!”妈妈一边自己吃一边带着怒气催促,“快点,等会要迟到了,你看**吃得多快。”**是坐在一桌对面的孩子,看样子差不多大,应该是一个班的,**旁坐着个大女孩,我认识的,是姐弟俩。

这时,被妈妈训斥了的男孩开始饮泣。左手撑着头,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你还哭,一说你就哭,快吃!我还要上班!”我要的早餐出来了,我端着做到了他们母子的对面,看着那男孩说:“妈妈,他会吃完的。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十分钟内能吃完。”说着,给他擦掉眼泪。

妈妈看出我是老师,带着解释的语气说:“每次吃饭都是这样慢,喊都喊不动,中午吃饭也是这样……”

“今天你一定会好好吃完的,对不对?吃好了早餐才有精神学习玩耍的。”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孩子的习惯不好,家长有责任的,如果一开始就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又哪会有坏习惯呢?如果从孩子开始会吃饭时就允许了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是一边玩,那又怎么可能让他突然学会安静地在餐桌上吃饭呢。

当着孩子的面,我不能跟这个妈妈多说什么,只是在看着孩子已经在一口一口好好吃的时候说:“真不错,十分钟内你一定能吃完,你是哪个班的呀?”“**班!”没等他回答,旁边的孩子已经替他答了,他已经快吃完了。我对他说“你吃得很棒,你叫什么名字?”他很快告诉了我。

“那你叫什么名字?”我对着刚才委屈的男孩问,他轻轻的说了句,见我没听清,又大声说了一遍。我重复了俩人的名字说“你们都很棒,我会告诉*老师,说你们吃早餐吃得可好了。”“我每天都吃得快!”那个由姐姐陪着男孩自豪的说。“你以后也会吃得快的,对不对?”我对着对面的男孩说,他没说话,但是大口地吃起来,哈,用行动来告诉我呢。

催促孩子进餐实是心理虐待


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成人如果因宝宝顽皮而产生催促、威胁、生气、责备、甚至打骂等行为,就无法为宝宝营造出一份积极的进餐氛围,这些行为除了会造成宝宝在身体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外,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成人如果因宝宝顽皮而产生催促、威胁、生气、责备、甚至打骂等行为,就无法为宝宝营造出一份积极的进餐氛围,这些行为除了会造成宝宝在身体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外,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催促孩子进餐实是心理虐待

在协助宝宝进餐时,成人与宝宝产生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妥协迁就行为——让宝宝看电视、玩玩具、哄骗、追着喂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威胁强迫行为

——催促、责备、威胁、打骂等。这两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都会给宝宝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妥协迁就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宝宝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但却使宝宝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进餐自理的能力降低、不懂得配合进餐的秩序和规则等;威胁强迫的方式往往会让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有情绪压抑和焦虑心理,使宝宝逐渐产生胆小、怯懦的退缩心理或大哭大闹等对抗心理。

我们希望宝宝进餐时能开心地安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有饥饿感并渴望进餐、喜欢学习自己主动进餐、不挑食、进餐时很专注、进餐量适宜、知道每种食物的名称、口味、色彩、形状、了解所吃食物大致的营养等等,总之,我们期望进餐对宝宝来讲是一件很快乐的生活活动。

一日三餐,一年

365天,每年近一千顿饭,餐餐都要让宝宝吃得好、吃得开心,养成不挑食等好习惯,这除了需要有极大的爱心与持久的热情,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灵活的技巧。

宝宝进餐,催促三遍,就是心理虐待!让宝宝开心进餐,你做到了吗?如果妈妈做到了,那她就一定是位好妈妈;如果托儿所、幼儿园的老师做到了,那她就一定是位很优秀的老师。

中美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很大不同


看到美国学生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阳光气质,我很羡慕他们活得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很多中国孩子没有爱好,在一些父母眼里,有爱好就是浪费时间。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好,有没有出息全看成绩。

美国女孩活泼可爱,率真大方,美国男孩阳光真诚,活力四射,并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和男人的成熟感,这确实和国内很多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一样。

1.中国孩子不够玩

美国孩子玩不够

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众多家长对唯一的独苗保护过度。男孩擅长和喜欢的探险、运动,常因可能出现的危险而被家长拒绝,所以孩子们无论在生活自理方面,还是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都显得幼稚和不知所措。

而在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们运动、探险,亲近大自然,并教会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如何保护好自己。孩子从小在家就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健全的体魄、好奇的心灵以及分担责任的能力。

2.教出“得分机器”

还是“国家人才”

国内的中高考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采用“一考定终生”。学生从小到大被灌输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考试成绩的习惯性思维。尤其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他们成为了使孩子滑向应试教育深渊的“助推手”。而本该活泼好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男生女生们,却被家长死死困在家里埋头苦读,生气全无。

在美国,分数绝不是对判定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的评价标准。不少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运动、钢琴、写作,并热衷各类社会活动,这些在不少中国家长眼里简直就是“不务正业”,但不少美国学生正是凭借这些“与众不同”如愿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这样的选拔更强调学生的个性,不论男生女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在中国家长的威严管教之下,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的黄金时机在摇篮中被扼杀了。

3.家长应和学校社会

合力消除“危机”

所谓的“男孩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教育危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危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起步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开放、更自由的成长环境,观察自己孩子的潜能和优势,并努力将之发掘培养壮大;在完善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则应该更多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逐步摒弃生产“移动硬盘”的教学模式。

家园共育《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吵架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网友“天天彤”: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充满暴力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管管儿子,甚至有一次还让我把儿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课了。”原来,儿子在幼儿园时,跟小朋友玩着玩...
    2021-12-07 阅读全文
  • 孩子如厕不能催促 “老师妈妈,我要上厕所!” 教育活动刚刚开始不久,徐家宏小朋友就喊了起来。我们刚从厕所回来,他又要上厕所。最近几天他老是这样,是不是病了? “我们刚回来,一会儿再去好吗?” “不行我快憋不住了!...
    2020-12-14 阅读全文
  • 寄宿:方便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
    2020-09-16 阅读全文
  • 家长看过来:内向的孩子其实潜力大很大!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慢慢发现,中国家长们最担心的孩子的性格,一是胆小,二是内向,其实都是一回事——担心孩子做啥事都战战兢兢,长大后不能在各种场合里获得主动权,成为主角。 每次我都挺替孩子无语的,毕竟...
    2021-08-12 阅读全文
  • 家长谨慎孩子幼儿园受到伤害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一带就是一整天,而且一个班好几十个孩子就那么两三个老师怎么能够照看的过来呢,即使老师再看的再细心家长也是不能照看过来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呢。 下午接了孩子,路上...
    2021-03-08 阅读全文

网友“天天彤”: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充满暴力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管管儿子,甚至有一次还让我把儿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课了。”原来,儿子在幼儿园时,跟小朋友玩着玩...

2021-12-07 阅读全文

“老师妈妈,我要上厕所!” 教育活动刚刚开始不久,徐家宏小朋友就喊了起来。我们刚从厕所回来,他又要上厕所。最近几天他老是这样,是不是病了? “我们刚回来,一会儿再去好吗?” “不行我快憋不住了!...

2020-12-14 阅读全文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

2020-09-16 阅读全文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慢慢发现,中国家长们最担心的孩子的性格,一是胆小,二是内向,其实都是一回事——担心孩子做啥事都战战兢兢,长大后不能在各种场合里获得主动权,成为主角。 每次我都挺替孩子无语的,毕竟...

2021-08-12 阅读全文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一带就是一整天,而且一个班好几十个孩子就那么两三个老师怎么能够照看的过来呢,即使老师再看的再细心家长也是不能照看过来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呢。 下午接了孩子,路上...

2021-03-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