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幼儿园活动方案。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心得:我们该怎么面对调皮的孩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育儿心得:我们该怎么面对调皮的孩子
孩子调皮捣蛋真的是非常常见,老师们坐在一起聊天,经常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起自己班里让人感到束手无策的“调皮”孩子,而且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或几个让老师头疼的“调皮”孩子。
这些“调皮”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乱发脾气,攻击性强,损坏东西等。老师为此大伤脑筋,有时好言相劝,有时厉声呵斥,有时甚至还来点惩罚手段,但收效总不大。
对此,我也翻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寻找教育这些“调皮”孩子的对策,现将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同伴分享。
一、正确看待幼儿的“调皮”行为
对于“调皮”幼儿,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打闹、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扣上“坏孩子”的帽子,这势必给幼儿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许多“调皮”行为还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只是当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或者强度过大时,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二、区别对待。多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过分调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师动用了消极的教育方式――孤立他们。实践证明,被成人或集体厌弃的幼儿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离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要知道,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时时关注调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宽容他的幼稚无知,尊重他的个性特点・甚至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我曾教过一个叫洋洋的男孩,他很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打闹闹,攻击性很强。经了解,他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工作在外,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此,我像母亲一样去关心他,与他亲近,使他感到“老师是爱我的”,这样他就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让我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此,当“调皮”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时,老师首先要冷静,然后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分别对待。如果是幼儿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比如,幼儿以为好玩而为之的“恶作剧”应给予理解与引导;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就应做好家长工作,如建议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对于“霸道”的幼儿,可用榜样说服法、诱导法等等。
三、防患于未然,多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自觉改正
有的幼儿表面上对自己的问题行为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的内心是隐藏着要求改进的愿望的。因此,当孩子的调皮行为刚冒头或出现反复时,老师要用摇头、眼神暗示其停止。如在上课时,当调皮幼儿用手戳别的小朋友时,老师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走到他跟前将他的手放回腿上,以此让幼儿自己意识到不对,并能自觉改正。又如在区角活动时,老师看到有些幼儿随意走动、捣乱,可以问幼儿:你在玩游戏吗?你想扮演谁?你会玩益智区的棋吗?然后根据他的愿望安排到相应的活动区活动。
四、让幼儿在感受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孩子感受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明辨是非,自觉纠正。比如,我班的小辉,今年六岁了,有一天早上,他妈妈送他来的时候,悄悄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对我说:“这是昨天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孩子拿的,我很生气,给小辉讲了很多道理,可他就是不听,原因是他太喜欢了,没办法,只好瞒着他拿来了。”我没有马上收回玩具,而是耐心做好了她的工作。然后,我有意把小辉每天都玩的变形玩具藏了起来。果然,下午区角活动时,小辉一打开箱子就发现变形玩具不见了,他急得到处找,找不到就跑来报告了:“老师,班里的变形玩具不见了!”我假装惊讶地说:“是吗?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太喜欢了,就拿回家去玩了,这样别的小朋友不能玩了,多着急呀。”我接着又说:“刚才有的小朋友来说,他喜欢玩的玩具小汽车也不见了,不过,老师知道,拿玩具的小朋友明天肯定会送回来的,不然,喜欢玩这些玩具的小朋友发现玩具没有了该多难过呀。”第二天,小辉主动送还了玩具,以后再也没有随意拿走东西。就这样,我以“遗失”变形玩具为契机,让幼儿体验了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并主动自觉地改正了错误。
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调皮”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较聪明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比如,我班有个叫尚尚的男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誉于是我便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喜欢你,如果你能守纪律,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结果他真改掉了这一毛病。由于他自制力较差,以后,我又有意让他在活动区里当“交警”值班,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而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越变越好。
六、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玩乐和“发泄”的机会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学具,让幼儿有东西可玩、可操作,这样,他手里有。事”干,就不会到处乱跑了。“调皮”幼儿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剩余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一些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对于那些聪明、“鬼点子”的调皮幼儿,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努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问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孩子,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总有变好的一天;而暂时改变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总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如何面对调皮孩子
育儿心得:如何面对调皮孩子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孩子,尤其是如何去教育和面对调皮孩子,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很头疼。下面我就运用教育学的方法来具体谈谈。
其实,孩子多动、调皮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能因为孩子调皮就一通乱骂甚至拳脚相加,但也不能一味溺爱没有底线,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在这个度的范围内允许孩子调皮,允许孩子去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去做一些事情,这很重要。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听话,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平常唯你是从,没有自己的主张,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沉闷无趣,你会喜欢这样的孩子吗?我想你肯定不会喜欢的,所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去纠正他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但同时也要跟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慢慢的自己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今后的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对于老师老说,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学生,不可能天天被一些调皮的学生弄得焦头烂额吧。我这里也有一些办法。第一,不要以淘气孩子为中心,有时候可以冷落他。因为有的调皮孩子淘气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想让你去重视他,你如果在他调皮的时候去在全班批评教育他,他非但不会觉得羞耻,反而可能会因此感到骄傲自豪;第二,家校联合教育孩子,因为孩子就两个地方,家里和学校,所以如果有一方对孩子没有严加管教的话,就有可能产生1-1=0的效果,那样可能我们老师进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就是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这样我们才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我觉得就是要抓住调皮孩子的心理,这些孩子一般是自尊心强,好面子,又或者是由于某些因素对自己自暴自弃,想通过一些手段去寻找刺激。因此,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断去推敲孩子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去引导他,终有一日他会变成一个活泼又不失懂事,独立又不失可爱的乖孩子,也祝愿你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或老师,祝你早日成功!
育儿心得:孩子,我该怎么爱你!
育儿心得:孩子,我该怎么爱你!
闲暇的时候读了一本书叫《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让我感触颇多。书中讲述了五年级的小男孩阿章暂时来到乡下的小学读书,可离开妈妈的他却状况百出、诸事不顺,不是把作业放在家里忘记带来学校,就是把上美术课需要的颜料落在家里,结果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阿章倍受挫折,又遭到表妹晓金的大声抗议:“你为什么老是要我妈妈帮你打扫房间呢?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们家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阿章这才想起,以前妈妈在就寝前,会帮他备齐该带的东西;他的房间经常整齐干净,因为妈妈总是利用他睡觉或是去上学的空当把房间整理干净;他之所以成绩优异,甚至还获得全班同学的爱戴成为班长,这些都要归功于妈妈默默辛劳的付出。阿章恍然醒悟,他从来不曾注意妈妈的辛劳,从来不曾感激妈妈。全文勾画出阿章内心变化的曲线,描绘出他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自我我成长的路径,传达出他自我觉悟的心声:“妈妈,我错了,我现在读懂了你的爱”。
看到这里我才我才突然理解这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你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里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我儿子今年十三岁,和书中的小男孩一样在读小学五年级,平时我们还把他当小孩子看待。每天放学,我老公看见儿子不叫名字的,朝他喊:“小子!小子回来了!看他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而我确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有时难免要数落几句的。看见他平时学习天在看电视时,我就要生气,叫他马上关掉电视。所以儿子总是说我太烦、太罗嗦。孩子我怎么会不爱你?只不过没表现出来,是“望子成龙”的心情太迫切吧。还记得小时候,看着你在一天天地长大,当我第一次听到你那一声模糊的“妈妈”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你知道吗,也许这是每个妈妈都会有的反应吧;当你第一次迈开你小小的脚步,摇晃着走出了你人生的第一步时,妈妈真的为你感到由衷的开心和骄傲,这标志着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当你学会了一个新的词语,当你学会了一个以前不会的动作,当你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当你在母亲节轻轻地对我说“妈妈,辛苦了,祝你节日快乐!”……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发现,都会令妈妈欣喜若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也在不断地和你一起成长,妈妈在你的成长中体会着最真实的幸福和喜悦,在这里,妈妈想对你说;儿子,谢谢你给了妈妈这么多的幸福!而你没感受到我的爱,可能我是不善于表达的人吧。
从那以后,我想了很长时间,我想我与孩子之间是有一定距离,以后的日子是值得好好反思、期待改进的时候。孩子有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孩子大了,思想也在成长,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我们对着干。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要与孩子融洽相处,我们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儿子儿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依然像以往一样,问孩子老师表扬了没?今天作业多不多……直到有一天,儿子大叫:“妈妈,老师表扬有那么重要吗?作业多你能替我吗?”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变了样,我很是吃惊。庆幸的是我没有发火,而是对自己进行了反省: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而做妈妈的却依然把孩子看做是没有长大的小毛孩,为孩子规划着每天的生活,重复着说了多少年的话,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后来,我不再处处提醒儿子,而是有意让他自己安排学习生活,遇到了疑难,再做指点,儿子在独立生活中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这里我把孩子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把孩子本应承担的责任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学习本是孩子的事情,我们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压力,感到是在为别人而学,从而产生厌烦逃避心理。
儿子,你知道吗?不管我们是否每时每刻都陪在你的身旁,但我们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个不变的愿望——那就是爱你!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快乐地成长,多么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希望长大后的你会明白,无论世界会有怎样的改变,永远不会改变的,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方式爱你,我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你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生!儿子,希望我们的爱让你的人生更美好!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中国人很注重教育,很多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但为了孩子教育的花费从不含糊。例如在北京,好的中小学所在地的学区房已经涨成天价。很多父母只看到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方面。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中小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了,而忽视了父母对孩子的传输与教导。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育儿女是父母的职责,主要的责任在父母,学校仅承担较小部分的职责。父母的责任是何等的重,没有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像父母影响儿女一样。下一代的儿女能够带到什么地步,责任都在父母的身上。
新约圣经以弗所书六章4 节说,“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只要用主的管教和警戒养育他们。” 歌罗西书三章21 节“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免得他们灰心丧志。”这里对于父母的话比对于儿女的话更重,是特别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父母,而不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儿女。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在学习如何教育儿女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学习作儿女的朋友
儿女们将来的情形如何,在于家庭里的空气如何。如果儿女们在家里,小时候得不着爱的培养,我们就是把儿女们带到刚硬的性情、孤独的性情、反叛的性情里去。许多的儿女,到年长的时候和人共处不来,就是因为在家庭里缺少爱的情形。因此作父母的人,要爱儿女,也必须学习作儿女的朋友。千万不要让儿女和父母生疏,不会接近父母。我们需要知道,朋友是交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要学习和儿女接近,欢喜帮助他们,让他们有难处的时候会告诉你,软弱的时候会请求你。在家庭里,父母若要作到一个地步,能够作儿女的朋友,这一个父母就没有错,就能作得好。
言传更要身教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将儿女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儿女不是在那里听,他们在那里看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的生活乃是撒种的生活;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撒种。加拉太书六章8 节“为着自己的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为着那灵撒种的,必从那灵收永远的生命。”作父母的对儿女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对儿女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粒种子撒到儿女里面。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都必须为着儿女圣别自己,我们必须在他们前面走。
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帮助儿女有正确的雄心,就是要作爱主的人,不要作爱世界的人,叫他们看见为主受苦是高尚的事;鼓励儿女不失去志气,同时不骄傲,不以为自己了不得,学习服输与谦卑;给儿女拣选的机会,教会他们如何拣选;并教会他们如何安排事物。
帮助儿女认识神并接触神
我们希望儿女成为健康的人,就应该盼望他们能有健康的生命,能够热爱、珍惜生命。这就需要我们能领他们认识生命的源头—神。无论如何,我们人的作为实在有限。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也没有“成功模式”可以照方抓药。现在这个世代,即便是学校主流的教育也被恶者所使用,参杂进一些不法、不道德的观念。而孩子们和他们同龄的朋友们的接触也会使他们受到世代潮流的影响。这一切,我们只有借着祷告祈求,将孩子带到神的面前,求祂的怜悯;从孩子小时就陪他们祷告,帮助他们能够自己主观地来接触神;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祷告。父母终将会过去,孩子成年之后,对他们的教育,父母更是有心无力。而神是我们一生的救主,祂一直陪同着我们,牧养我们。“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二三4)我们应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祷告的习惯,自然我们一生的大牧人就会亲自向他们说话,带领他们一生行义路。
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应该这样应对
非惩戒无以立规矩
实际上,关于“教师有没有教育惩戒权”的问题,早在2008年,教育部官员就已经明确表态:
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虽然各种言说更多针对中小学,但同样适用于幼儿园。学龄前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中,需要各种规则来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并在其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力,对于还无法自律的孩子来说,他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其中的各种规则之所以能够起作用,还得依赖于与之相适应、恰当的惩戒。我们来看以下几个幼儿园中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 打破规则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的每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可总有一些孩子会打破这些规则:洗手时玩水,用冷水洗脸、洗头发,故意将水往同伴的身上洒;上厕所时推来推去,男孩儿尿尿时不对准便池,故意往旁边地上的地漏里面尿或者尿到同伴身上;喝水时将整杯水打倒弄湿周围同伴的衣裤;吃饭时将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故意往同桌碗里扔等等。
案例二爱冒险的孩子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自由游戏时间,一些“冒险王”就出来了:有的孩子会故意逆向同伴奔跑,还在奔跑过程中伸出手、脚去绊倒同伴;有的孩子会无视老师的要求,故意从很高的大型玩具上跳下来;有的孩子玩滑梯时插队或者直接推前面的同伴……
案例三喜欢攻击的孩子
有的孩子攻击性强,和同伴一句话不和便会动手;有的孩子午睡时自己睡不着,就通过抠、掐等方式想让相邻的同伴醒来陪自己;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故意在集体中犯错误并引来其他同伴的模仿;有的孩子故意破坏全班辛苦的种植成果或其他作品……
以上案例,大家认为是否需要惩戒呢?幼儿园生活是很多孩子在一起的集体生活,对于这些违反共同规则的事件,如果老师没有引起重视,对相应的当事人实施适当的惩戒,那么以模仿学习为主的孩子们就会一个个都去效仿;面对老师的质问,聪明的孩子们就会这样为自己申辩“谁谁也是这样的”,让你哑口无言。
幼儿园老师对违规的孩子常见的惩戒有:
言语责备(批评);
取消某种权利;
隔离措施;
没收(危险物品)。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班级至少三十几名孩子,这些孩子性格各异,每天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老师对所有的违规事件都不敢采取适当的惩戒教育,只是唯唯诺诺的规劝或者无效的说教的话,孩子就会知道再大的错误老师也不会惩罚自己,因此而不断去挑战集体生活规则的底线,同样的错误或者更甚的错误因此不断上演,且还会从一个孩子身上扩散到全班孩子身上!
家长应对孩子所接受的惩戒教育
1.端正对惩戒的态度
没有一个孩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会一帆风顺,每个孩子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你孩子班级的老师每次跟你沟通时只谈孩子好的方面,从不涉及孩子在幼儿园所遇到的问题或所犯的错误,你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优秀而高兴,你应该因为老师的不真诚而难过。
学龄前孩子的发展之所以存在着无限多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会不断地去尝试错误,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进步。家长们不要因为自身对惩戒的看法有失偏颇而对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惩戒教育讳莫如深。要知道,赏识教育固然重要,惩戒教育也很可贵,它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在集体生活中接受一定的挫折,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及人格的完善。
2.多和班级老师沟通
不是每个孩子回家后都愿意和家长分享幼儿园的事情的,更不用说分享自己的“错事”。这就需要家长每天在接孩子时,多花几分钟时间,等大部分孩子都接走后问问老师自己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不要觉得自己这种行为会引起老师的反感(耽误老师的下班时间),真诚的老师会将孩子今天的一些主要表现都和你分享,好的方面老师会表扬,不好的方面老师也会和你说,并告诉你在家应怎么配合帮助孩子。
家长们不要等着老师来找自己,如果孩子的违规行为已经到老师要主动找你聊天的程度,那说明你家孩子这种行为不是偶尔的一两次,而是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孩子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了。虽然可以亡羊补牢,但总没有防患于未然好。
3.做好惩戒的善后工作
孩子的行为养成是一个需要持续强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多多配合幼儿园教育。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建立了良好沟通习惯的前提下,你就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在家时也做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关于某一方面的惩戒,回家后家长要做的不是接着在家进行批评,而是作为孩子坚强的情感后盾和“技术”支撑,就孩子犯错误的这一行为在家进行练习或学习,做好幼儿园惩戒教育的善后工作。
其实,家长们应该明确这一点,赏识教育也好,惩戒教育也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虽然方式不同,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同等重要,殊途同归。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10月9日 早晨,小朋友们陆续来园。涵涵穿着一双拖鞋,奶奶手里拿着一双皮鞋。“杨老师,涵涵在家不肯穿鞋子,怎么办?”“涵涵,小朋友都要穿好鞋子来幼儿园的,怎么会穿拖鞋呢?穿拖鞋怎么进行活动?”老师见状,说道。“那我们进教室换鞋子吧。”奶奶边说边牵着她的手走进教室。
过了一会,老师走进教室一看,涵涵已经换好鞋子在进行晨间建构活动。吴老师说,她换鞋子的时候很乖呀,没有任何反抗的情绪。
10月12日 周五早操比赛,孩子们都按照要求,穿着牛仔裤来到幼儿园。涵涵的奶奶拎着一个袋子,走到老师面前说:“杨老师,涵涵不肯穿这个牛仔裤喽,你帮她穿吧。”
到了教室里,老师问“涵涵,为什么不穿牛仔裤?”涵涵低着头,不说话。“那我们现在把裤子换上吧。”“好的。”
早操比赛结束后,老师又问:“涵涵,为什么在家不穿牛仔裤?”低着头想了一会说:“妈妈不让我穿。”“妈妈不让穿?为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和妈妈打电话了,问问她为什么不让你穿。”“嗯,好的!”
下午,妈妈来接涵涵,我向妈妈了解情况,并把和涵涵的对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她。妈妈听了以后,很气愤的说:“这个孩子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撒谎。明明在家是让她穿的,她自己不肯穿。在家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每天晚上都要无理取闹,我们真是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她在家都是因为什么而无理取闹呢?”我问。“有时候是吃药,有时候就是事情不合心意了就闹开了。”妈妈回答。
观察分析:
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发现涵涵在班级里表现很好。活动时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吃饭睡觉都很独立,基本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照顾。而且对于老师的一些建议也是能够采纳的。
但是,通过与妈妈沟通后了解,涵涵在家的表现和在园是截然相反的。在家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且很强势,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其自己的意愿进行,稍有不如意就大声哭闹,而且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妈妈对于其的表现很是无奈,最后不管是动用武力还是劝解,总归都要屈服。
再次沟通后了解到,涵涵从小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顺从。等到孩子要入园的暑假里,妈妈才把其接到自己的身边,想调整其午睡习惯,结果发现孩子的脾气很大,主意也很大,根本不接受家长的任何意见。妈妈对其的行为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再加上涵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很懂得察言观色。所以就会出现开头的一幕。
指导策略:
1.推荐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给妈妈和孩子。给妈妈的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推荐给孩子的是《生气的亚瑟》
2.建议家长平静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左右自己。
3.对于涵涵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冷处理。
以上三点是这个月给家长的建议,让其先实行。并把实行后的效果与老师交流,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家园共育:面对哭闹的孩子该怎么做?
家园共育:面对哭闹的孩子该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哭!不管你是因为心疼孩子,还是觉得烦躁不堪,总而言之,这个时候,只要你一个没承受住,你就会发现,在和孩子的这场“争斗”中,你又输了,你又妥协了。一次,两次……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发现,仅仅只是哭闹而已,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哭闹就成为了孩子的武器。但是,小朋友当众撒泼任性,大人真的很尴尬的。对此,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呢?
孩子为什么会任性?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有时候,孩子哭闹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还小,他不知道该怎么和爸爸妈妈表明自己的愿望。当然,有些孩子当众胡闹可能是被关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哭闹只是不想被冷落。
过于溺爱的结果
过分的关爱,更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里多是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围着孩子一个人,无微不至、事事躬亲。一旦孩子犯了错,就各种袒护、迁就,不能狠下心正面教育,长此以往,孩子不任性才怪。
管教缺乏一致性
家里每个人都在管教孩子,管教的方式和力度自然也会产生冲突,特别是孩子任性的时候,若是有人严厉,有人偏袒,孩子有了靠山,自然会越来越任性。
哄骗教育的恶果
有的家长或老师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就随意哄骗孩子而不去兑现承诺,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委屈,对成年人失去起码的信任,以后不管大人说什么都不会听了……
模仿的结果
当孩子看到别人的任性行为时,总会感到好奇,若是对方的任性行为,还得到了不错的结果,那孩子就会进行模仿,进行试探,看自己这样做会不会也能得到“好的结果”。
孩子任性怎么办?
冷静,不要乱了节奏
孩子任性哭闹,没关系,别因为尴尬慌了神,记住,没那多人有闲心一直盯着你看!孩子任性的时候,你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乱了节奏。冷静面对孩子,要让他知道撒泼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慢慢平复孩子的情绪。
摆明你的态度
孩子任性哭闹很可能是因为想要某个玩具,或者是不想做某些事情,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你都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哭闹是不行的,你不会因为孩子哭闹而答应他的要求!这样也能让孩子更快地意识到胡闹是行不通的。
不给孩子任性的机会
每次跟孩子交流互动都是一次相互的考验,他在考验我们,我们也在考验他。如果小朋友一哭闹,就给他糖吃。那么下次活动就别指望他老实待着了。撒泼哭闹的噩梦一定会再次上演,任性既然能换来糖果,当然要多任性几次。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旦他的注意力被别的东西吸引,就会马上忘掉现在的事情。如果孩子一直哭个不停,怎么劝都没用的话,你可以给他擦擦脸,然后说点儿别的事情,等给他擦完,他也闹完了。
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依赖
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非要妈妈抱……总之,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做”,总想依赖成人。往常一用就灵的“夸奖激励法”也不管用了,孩子不断地撒娇或撒泼,让妈妈们大伤脑筋。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但大部分家长却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依赖行为,引导其真正自立。
【经常妥协,延缓其“自立”】
在孩子哭闹撒娇后,家长要么直接代劳,要么先“冷处理”,却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僵持一会儿后,还是代劳了。虽然过程不同,但最终都向孩子妥协了。而这种妥协背后的想法往往是“长大就好了”、“只有这一次哦”。家长总是寄希望于未来,可等“下一次”真的来临时,依然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种妥协会让孩子觉得“周围的人都会宠着我,我可以不用自己做事情”,甚至会认为“这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别人能为我处理好一切”。可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一旦走出家庭,谁还能这样无条件地为他付出呢?那当孩子突然间认识到这个“残酷的真相”时,他要怎么办呢?
【物质奖励,诱导其“自立”】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小到“如果你自己吃饭,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大到“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就给你买个平板电脑。”表面上看,孩子自己吃饭了,自己走路了,努力学习了,还考了第一名,自强自立。但这其实是家长在自欺欺人,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了玩具或平板电脑而与父母做的“交换”。试想,一旦到了社会上,对于有些必须做但并没有明显回报的事情,孩子自然是能推脱就推脱,能不负责任就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严厉态度,逼迫其“自立”】
这类爸妈通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孩子人为设立严酷的环境,用精神压迫的方式逼迫其自立,用“扔下去学飞”的方法来“锻炼孩子”。我们经常听到这类父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没有人会帮助你,我也不会帮助你,谁都不要指望。”我们特别愿意相信这类家长是爱孩子的,因为他们在这么做的同时,内心也备受煎熬。但这种“爱”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自尊、自信、安全感,当她发现自己的世界并不仅仅只有家庭时,自然会在其他地方寻找这些。因此,这样的孩子“青春期逆反”会格外猛烈。小时候老老实实听话的优等生,到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逃学、离家出走,往往都是这样造成的。不仅如此,“自卑”和“不安”还将成为困扰孩子一生的“隐疾”,严重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
延期、诱导、逼迫,这样都不能让孩子真正地自立。
而这三种做法都有同一个根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成长,逐渐自立。其实,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也脆弱得多——他可以自己做好多好多事情,但也需要感受到好多好多的爱。这时,就需要父母的态度:
这是你的事情,我不能帮你做,但我相信你能做好。我愿意陪着你慢慢做,等着你一点点长大。
自立是一种态度,它来源于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身边的事物,相信能对自己负责;对于力不能及的事情,可以求助于他人,但并不依赖。而如果家长都不相信他可以自立,或者非得逼迫着才能自立起来,那他的自信又从哪来呢?
所以,当孩子不想自己吃饭、不想自己穿鞋子、不想自己走路时,你不妨给孩子讲《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精灵保姆》的故事——
“喂我吃饭吧,保姆阿姨。没有小魔棒,您也可以像妈妈那样用勺子喂我呀!”歪歪兔坐在餐椅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精灵保姆不会喂饭,但她保证会耐心地等你吃完。”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孩子撒娇依赖时,家长需要在表明态度之余,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他慢慢完成。成年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快到忘记了怎样去耐心等待。但孩子并不是这样,他可能会用整个口腔来感受一粒米,也可能观察一块西兰花好几分钟。但如果能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享受吃饭的过程,享受一顿饭的每一个细节,虽然可能付出好几倍的时间,但还能收获好几倍的快乐呢!
“穿鞋子你总会帮我吧,保姆阿姨?像妈妈那样弯下腰帮我系鞋带,我一定会好喜欢你!”歪歪兔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我相信你会把鞋带系成两只漂亮的小蝴蝶。”精灵保姆依旧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除了耐心等待,你还需要给孩子尊重和信任。在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自己做事,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好。这时候,你不给他信任,还有谁能给他信任呢?蹲下来,给他一个柔和而坚定地眼神,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有了这些,孩子或许会大大超乎你的期待。
“抱我去公园吧,保姆阿姨。我愿意把我的果冻分给你。”歪歪兔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如果你想跟我比比谁走得快一点,我倒愿意。”精灵保姆还是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与生硬的拒绝相比,愉快的游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喜欢有趣的事,愉快的游戏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或好胜心,使他暂时忘掉依赖,不知不觉中完成事情,克服困难。等游戏结束,再回头看看——原来这件事这么简单呀!
“嘿,歪歪兔,你希望我像你妈妈那样,用最甜美的声音,给你讲个晚安故事吗?还有,我能为你种下一个美梦呢!”精灵保姆伸出手,将歪歪兔搂在了怀里。
“当然!”歪歪兔答应着,在床头坐好,准备听故事了!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然,别忘了在孩子内心需要抚慰时,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也别忘了,在睡前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妈妈甜美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有了妈妈的抚慰和陪伴,再大的困难孩子宝宝也有勇气去面对,而这勇气的来源,就是来自母亲的最强大、最温暖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如何去爱,确实是个值得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和无原则的付出与要求相比,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陪伴,这才是爱的正确形式。当孩子带着满满的爱和自信走出家庭时,就能真正独立地站立在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了。或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就请关注【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哦!本辑图书拥有十个主题、十个画风优美、想象丰富、内容暖心的小故事,帮助孩子学会自信与乐观、勇敢与坚持、自立与合作、尊重与宽容,学会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在6岁前养成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奠定幸福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全10册)
1.如果你要跟兔子交朋友——学会尊重
2.兔子小姐的微笑——学会宽容
3.乘着风筝去旅行——学会勇敢
4.扫帚怎样才会飞——学会坚持
5.只有一种颜色的城市——学会乐观
6.与众不同的兔子——学会自信
7.精灵保姆——学会自立
8.慢吞吞的小乌龟——学会合作
9.雪人的风筝——学会时间管理
10.等待蜗牛的故事——学会自我控制
育儿观念:孩子的教育该怎么协调
育儿观念:孩子的教育该怎么协调
今天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告诉我在家里的时候爸爸打妈妈了。我问孩子是什么回事?孩子就说我不乖。我又问那妈妈在干什么?孩子说妈妈要帮我,爸爸生气了对妈妈说了再帮我要打妈妈了……听了孩子的讲述。我明白了,可能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妈妈护着这孩子,爸爸不允许孩子妈妈帮着孩子就引起了矛盾。在很多的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他的长辈就护着他,帮着他,哄着他,这样一来孩子就使着性子的大声哭闹根本就听不见家长的一言半语了。
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个人认为:父母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是同盟。可以有差异,但是不可以将差异变成对立。这里的差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高低而已,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
家长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不是对抗。孩子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不同于家长的个性,取长补短。
重要的帮助孩子解决而不是强调对错。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我们该怎么面对调皮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们的幼儿园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