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开您的手,让孩子自己走
发布时间:2020-09-04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幼儿园手的教案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今天早晨,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入园时间到了,有的家长领着孩子,每人一把雨伞来到幼儿园;有的家长手撑着雨伞为孩子遮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跑进教室;有的家长只顾自己撑伞,孩子却在细雨中独自走着,趁家长不注意还到雨水多的地方踩两下,顿时溅起水花,不时的偷着乐;也有的家长手拿雨伞却不撑开,反而和孩子手牵手时而走走跳跳,时而跑跑停停,时而伸开双臂仰头亲吻小雨滴,迎接小雨的到来,他们有说有笑的来到幼儿园。这时只见欣倩爷爷推着自行车,带着欣倩来到幼儿园,他右手撑着雨伞,左手将欣倩从车上抱起,往教室门口走去。可能是手撑雨伞的缘故,爷爷抱着孙女有点吃力。见此情景,我赶紧接过欣倩,欣倩很有礼貌的和爷爷说再见。接下来我要跟孩子谈一谈:首先表扬她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接着跟欣倩说:“爷爷年纪大了,以后自己走,不要爷爷抱好吗?”只见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说:“我说自己走,不让爷爷抱,可爷爷不让,怕我踩水滑倒弄脏衣服。”说着就要哭的样子,我赶紧扭转话题说:“你是个好孩子,以后不再叫爷爷抱了对不对?”欣倩点了点头说:“我已经长大了,我要自己走”。家长朋友们,爱护孩子,疼爱孩子是每个做长辈的天性,但是不要过分的去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家长朋友们,请放开您的双手,让孩子们自己走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有一天,我想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尝试自由活动,便说:“今天请小朋友自由活动,不过活动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一是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猛跑猛停,防止摔伤。二是要在老师的周围活动,不跑到远处去,让老师看得见。三是有什么事及时向老师汇报。小朋友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一会功夫,孩子们便各自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小组游戏,有的蹲在地上打卡,有的在藏猫猫,有的在玩大风吹,有的在自己打篮球……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没想到,一次看是随意的自由活动却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仔细反思这次组织的自由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其实孩子们的组织力及想象力是挺丰富的,以后要多给还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吃完午饭,孩子们习惯的走到书架旁,精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没过多久,那里传来了争吵声,原来,睿睿和琪琪为了看同一本书而在拉扯,他们的争吵,引来了同伴的围观,有的孩子说:“我看见睿睿先拿到的,应该先拿”,可是有的说:“应该琪琪看”,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争论不休,一旁的诗雨说:“这样吧,你们俩个来个石头、剪子、布,三举两胜,谁赢了,谁就拿书看,我来做裁判吧!”他们俩人听完点了点头,听到预备开始再出拳,在诗雨的组织下,进行石头、剪子、布,结果睿睿输了,这次他也没争执,重新到书架上选了一本图书看,而琪琪说:“我看完了,直接给你看好吗?”俩人又成为了好朋友。
在游戏生活中,幼儿间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摩擦
,很多时候幼儿都是依赖教师来解决这种问题的。大班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判断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这件事情的发生时,我没有直接的制止,而是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孩子想到了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幼儿之间相互协调自主地解决问题,看来在平时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把问题留给幼儿,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星期五的下午又是手工活动,今天让幼儿做“贺卡”。
我先出示做好的贺卡,孩子们看着看着,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一起说出了制作的大致方法。
然后我稍做示范,重点讲解了正折和反折的方法。
孩子们一个一个开始自己做手工了。
他们很专心,当碰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就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会的小朋友会很乐意的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有的说了半天对方还是不懂,就亲手帮他做了。
我班的孩子很喜欢手工活动,他们每次都会跟老师要求:“老师我们做手工吧”后来,我不忍让他们一直失望,就告诉他们:“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们才会做身工,其他时间我们一般不做。
”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期待星期五。
今天我想到灵灵妈妈前几天跟我说的一件事,灵灵很想在幼儿园过生日,但是她的生日是在暑假里,无法跟小朋友一起过,灵灵又每天都吵着要在幼儿园过生日,妈妈非常烦,跟我说了后,我答应她在幼儿园给灵灵过上这个特殊的生日,让小朋友们每人做一个手工送给灵灵当作生日礼物,孩子们一听做好的手工可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灵灵,这下在做手工时更加小心翼翼了,比平时认真了许多。
有的小朋友平时乱剪一通的今天也慢慢地细细地剪了,他们都想做一个漂亮的贺卡送给灵灵。
我一直很喜欢带孩子做手工,因为在手工活动中孩子的热情和专著让我感动,哪怕是再顽皮的孩子在手工活动时也很安静、很投入,这是我始料为及的,但很快的就接受了。
忍不住想起初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嚷让起来: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剪坏了;老师我的**(某个部件)不见了;老师,这样做对不对?……我真的手忙脚乱,可是在我始终不动摇的鼓励孩子自己做以后,一次、两次,这声音就渐渐小了。
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到和父母或者祖辈那样的照顾,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有自己来了。
于是,孩子们就开始苦苦思索,当思索之后获得问题的解决和自我的进步时,就促进了孩子更大的激情。
我想,手工活动就是这样良性循环的。
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干
孙慧君,以前女儿总喜欢拿着画笔在纸上到处乱画,我也随他,心里想着:不要干涉她,让她随意的画,培养起画画的兴趣就行。所以女儿一直都很乐意去“涂鸦”,而且边“涂鸦”还要边自言自语,乐在其中。但是自从女儿进入小小班后,我刻意的去让她画一些我画好的范画,在涂色时也不准她把颜色涂到外边来,以为是要规范她的时候了,可却不想在我的规范下女儿越来越不愿意去画,有时画画的时候就是不让我在她的面前。我猛然意识到了:我本想做一个指导者、帮助者,而事实上我却做了一个干预者、破坏者。女儿的变化也让我想到了我在班上上手工活动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带孩子进行了一次泥工活动
,小朋友都十分感兴趣,浩南也非常投入,可是他歪着脑袋怎么也能没把小兔的眼睛弄好,急的他满头大汗还是没弄好。于是我就走过去帮他粘好了。可看样子他很不高兴,我就说:“浩南,老师帮你弄好了你这么还不高兴了?”他噘着嘴说:“我自己会粘。”然后又小声说:“我本来自己马上就粘好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并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体验!
经过了这两件事情后我感悟到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大人们总是不放心,事事都要包办代替。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他们很不情愿。我们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干,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他们会更快乐的成长。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每天午睡起来,我们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
“老师,帮我穿穿衣服!”“老师,我的纽扣扣不上了!”“老师,给我系一系鞋带!”孩子的叫喊声总是把我们急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给他们穿吧,望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小脸,我还真不忍心,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差,再这样下去,岂不更糟!怎么办呢?
这段时间的天气非常好,午睡起床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着做这做那的。
看着那一张张期待的小脸,我“狠”了“狠”心,和彭老师、张老师商量后,我们下了一个决定:“宝宝们,今天我们来个比赛,看谁最先穿好自己的衣服、裤子和鞋子,好吗?都是自己穿的宝宝,老师奖给他一个小星星。
”说着,彭老师还拿出了一整张“金光闪闪”的小星星。
不知是小星星起了诱惑,还是衣服穿少了,孩子们都投入到了比赛中。
过了一会儿,一些能力强的如:佳丽、俊豪小朋友已经穿好了,经过我的检查,穿得还蛮好,我当即给他们贴上了小星星;看见我的举动,其他没穿好的宝宝加快了动作,又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帮助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有的衣服,把领子穿到屁股上了,裤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一样鼓励了他们,给了他们奖品。
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仍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
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帮这几个小朋友穿好了衣服。
事后,我仔细想想,其实穿衣服这些事情小朋友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平时主要是我们老师都包办代替了,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依赖性越来越重,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于是,吃好点心后,我和孩子们来了一次“深入”交流。
我提出:以后午睡起来,小朋友都要尽量自己穿衣服、裤子,看谁的自理能力最强,看谁的进步最大,就可以评上“明星宝宝”了。
孩子们都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起床,我兑现了我的话,每次起来,都尽量叫孩子们自己穿,有的能力强的小朋友自己穿好后,我还引导他们去帮助那些能力弱些的孩子,这在无形中也给了孩子更多交流的机会;少数几个能力实在弱些的孩子,我则耐心地一步一步教他们,指点他们;还不忘告诉他们要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
每次看见孩子们或自己或在帮忙下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穿好了裤子,看到一张张劳动后满脸通红,鼻尖上微微冒汗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一阵欣慰。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坚持这样做,虽然这可能有点烦,也会让我花更多的时间,但是,对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穿裤子,他们有了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我相信,慢慢地,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孩子们对自己也会更有信心。
从这件事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凡事要敢放手,要敢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的效果总会让你“出乎意料!”
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去解决
今天是我们班赵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这个小小的新闻就在班里传开了,“赵雪男的妈妈说了,要在幼儿园给雪男过生日。”“是的,还要送个大大的蛋糕来呢。”“我要送赵雪男生日礼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高兴得手舞足蹈,还有那个小调皮石维旭,更是迫不及待了,不住的跑到老师的跟前问:“老师,雪男的妈妈怎么还不来呀?”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中总算把蛋糕给盼来了,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老师们正准备给赵雪男筹划过生日的时候,张淑婷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让我们来吧,我们想自己给雪男过生日。”“老师,答应我们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眼光,想想以前,孩子们过生日,从来不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老师怎么要求,孩子们就怎么做,何不放手让孩子去做呢,今天,孩子是小主人呀。我们应该听孩子们的。想到这,我笑眯眯的对孩子们说:“好吧,小朋友们肯定想给雪男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生日,老师也来参加,好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准备了,有的搬凳子,有的给雪男化妆,有的准备生日礼物,有的当指挥,孩子们忙而不乱,我们被孩子们的这种氛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就是孩子们中的一员,听着小指挥的安排,正忙着有劲时候,传来了孩子们动听的歌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只见孩子们把雪男围在中间,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雪男就像一个小公主,被孩子们簇拥着,接着孩子们又给雪男送了自己准备的礼物,整个环节,都是按孩子的意愿准备的,他们成功了。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总把孩子攥在大人的手心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自己去安排,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找答案,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真的很棒的。
放手,让孩子自已做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父母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以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陈予昕是我们班令老师比较头疼的一位小女孩,她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太好,每天也是来得最晚的一个孩子,总要和奶奶依依不舍好一会。在幼儿园一天如果老师不去主动的要求她说,沉默是她真实的写照,可是她也不安分,在椅子上姿势一会一个造型。并且吃饭方面也是最令我们老师头痛的一件事,从第一个开始吃,差不多要最后一个才吃完,而且还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她才勉强地吃完饭。现在她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但从她父母、奶奶的口中了解到顾予昕在家里吃饭还是要奶奶喂,穿衣服、脱衣服也是大人一手包办的。
家长希望老师多教育她的孩子,让她养成独立做事的能力,其实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光靠老师那是毫无用处的,陈予昕在学校虽然动作慢,但是她还是能够完成,可到了家里她就有了依赖性,家长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做。
《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等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教育随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但也有些孩子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欢参与游戏,这时,我们不要强迫他,让他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上午户外活动,我们做好热身活动之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好不好?”一听到要玩新游戏,大部分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着、跳着,但这时也有孩子说了:“老师,我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喜欢玩木头人。”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想了想后对他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分组玩好了,想跟着老师玩新游戏的小朋友我们为一组,想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自己组合,这样行吧?”孩子们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大声的答应着。
在提了玩游戏的要求之后,我们开始分组玩自己选择的游戏了。可想而知,今天上午的活动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自主选择了自己想玩的游戏。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因为我们做游戏的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孩子勉强参加游戏,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的心里并不愉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