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发布时间:2020-08-28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礼貌 幼儿园礼貌说课稿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3~6岁,特别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语言变得清晰,动作更加灵敏,对待人接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接待来客这一生活环节来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作为父母若要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并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为幼儿讲解待客的“规矩”。父母要给幼儿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幼儿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鼓励幼儿直接参与接待。家里来客,幼儿一般很兴奋。我们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待客要礼貌、热情。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通过直接参与,使幼儿待客的动作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表现作出评价。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幼儿良好的表现可作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肯定幼儿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幼儿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过失要重动机轻后果,要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WWW.yJs21.cOm
幼儿礼貌待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平时不断教育、训练和强化。年轻的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巩固热情、礼貌待人的行为,这对幼儿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讲道理
幼儿俨然是个小大人的模样,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想法,父母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幼儿讲道理时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告诉他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如果碰了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同时做出害怕的样子警示孩子。
2.在故事和游戏中培养
把安全问题穿插在故事中,以此引导孩子树立安全意识,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孩子都爱听故事,父母可以边讲故事边引出安全的话题,再引申到现实生活中,试着让孩子分析如果生活中遇到此类事情该怎么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在孩子表达想法时就会对安全问题有个印象,经常引导孩子,这种安全意识也就会越来越深刻。
3.通过实例进行教育
如果电视节目中有对安全问题的报道,父母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结合活生生的事实,一边指给他看这个事故发生的后果,一边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把腿伸到缝隙里,结果出不来了,如果你也这么淘气,那爸爸妈妈多着急呀。”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育儿心得:幼儿的礼仪培养
育儿心得:幼儿的礼仪培养
幼儿的礼仪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进行日常活动,游戏,举止的规范教育。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1、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心理和行为,勇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成中培养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过成中培养的。对于胆小,懦弱不爱交往的孩子,首先引导他们与情感较深的人进行交往,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结合春游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向别人打招呼,问好,锻炼幼儿的胆量,让家长多带孩子去邻居家做客,与别家的孩子玩耍,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进行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启发幼儿主动关心,帮助同伴,为同伴做好事,愿意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对幼儿的种种好的表现给与好评,让幼儿更好的相互交往。
2、幼儿间相互帮助学习。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积累而成,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做事的责任感,鼓励孩子们象个大哥哥、大姐姐,和气进行劝解;这样一些平时自控力较差的孩子也能渐渐一改常态,变的认真负责了。
3、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重要标志,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敢于知难而进,才能使他们有了树立自信心的较为切实的基础。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周围现有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类环境,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让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获取生活经验,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让孩子们与环境产生互动,从而促进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进一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学会同情、学会关心,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形成相互协作,严守纪律具有良好的礼仪,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育儿心得: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
育儿心得: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三、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长期坚持才能做到。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1、陪孩子时全心全意(做的不够好)
2、给孩子一个规律的生活。(做的不够好)
3、不干扰孩子专注他喜欢的事。(做的较好)
4、要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做的不够好)
5、尊重和保护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做的较好)
6、培养孩子时间观念,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没做,重点)
7、要求合理。过高标准易让孩子注意力分散。(做的不够好)
8、孩子做事时,少指手画脚。(做的不够好)
9、少玩电脑游戏和看电视。(做的不够好,整改的第一步)
看着一大堆的"做的不够好"的结果,有点内疚啊,经常借一大堆育儿书想好好学学,结果书借了就放在那,到了还书期限赶紧翻看几下,还是等于没借,小孩的一生还是跟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的,希望我能尽力做好吧...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孩子成人后也许就不会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下面我结合生活中一些事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注意正确引导,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
我家的小孩同样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母亲、我丈夫和我三个人围着她转。尤其是读小小班时我母亲帮她穿衣服、喂她吃饭,出门还抱着,什么事儿都觉得她太小,要惯着她,其实,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依着她。结果是孩子不愿上幼儿班,不愿跟老师和阿姨亲近。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启发下,我们认识到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过分依赖家人,要学会听老师的话,学会与小朋友相处。所以就尽量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教她尽量帮家里做些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比如整理玩具、帮妈妈拿东西、扔垃圾等。
二、要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帮助她学会坚持。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但是,小孩子也会遇到很难过去的坎,如果这时候家长能鼓励她,帮助她学会坚持,那就是帮她向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迈出可喜的一步。记忆深刻的是女儿学画画的事。因为一些原因换了个学画的地方,新的班级里大部分孩子比女儿年龄大,再加上不同老师教法不一样,孩子开始不适应,一直在说她不会画,不肯落笔,而且露出不想学的念头。我跟老师商量后留在教室里陪她,一笔一画的指点她。后来不但坚持了下来,画的画每次挂在黑板上,受老师表扬,还表示非常喜欢画画。
三、赞赏孩子,但要注意分寸。
我认为欣赏教育很重要,孩子做得好应该及时表扬,使孩子增强自信心,但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容易产生骄傲自满,从心理上认为她以后每做好一件事情,你都必须给他这样的荣誉,容易产生虚荣心。
四、对孩子要求要严格,但不能太严厉。
严格要求会使孩子懂规矩,守秩序,但太过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对于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我认为可以先试着跟他将讲道理,真诚地与他沟通,孩子基本上还是明事理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做事情不喜欢磨磨蹭蹭,所以经常催孩子要快、要快!有一次,孩子一边刷牙一边玩水,慢腾腾的,我火了,大声责骂她,这时我发现她眼睛里噙着泪水,非常委屈地跟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说轻一点。”。我立刻发觉了自已的错误,再后来有几次这种情况,我就改用讲道理的口气对她说:“乐祯,妈妈知道你今天一定会刷得很快的,做事情要讲究速度的,对不对?”果然,她用很快的速度刷完了牙。当然对于打骂孩子,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看准时机,既然打了就要有效果,太过频繁的打骂,也会失去教育的目的,把孩子打皮了,甚至会导致反抗。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教科文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关心其他物种……同样在中国大地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救救孩子,帮帮我”。那是一个母亲抱着被车撞伤的女儿跑在医院路上。“谁来帮帮我,我跑不动了”,然而人群漠然,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女孩终因流血过多,死在急救室里。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所以,如果丢开人的同情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将无法维持,而人也丧失其所以为人的天性。作为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同情心,才能在心灵中产生一系列崇高的感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自然、社会的关爱与责任。可见,同情心的培养对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进步是不可缺少的。同情心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儿童对家庭成员的同情心
这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起点。儿童往往首先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特别现今独生子女家庭,大家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接受的都是别人对他的爱,孩子也以自我为中心,他不会去关心别人给予别人爱,他人的命运、苦乐都与他毫无关系,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享受。
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思想情感,找到他与外界沟通的兴奋点是关键,他在什么情况下高兴,他在什么境遇中忧伤,然后让他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预防儿童滋生利已主义的重要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教他们学会上学放学要和家人打招呼;多帮家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家人身体不适,要主动问候和服侍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同学懂得怎样和家人和睦相处。要使儿童掌握“绝不能靠剥夺他人幸福来建立自己的幸福”的信箱,必须有相应的家庭环境。一个充满友爱、互相关心的家庭是培养孩子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对同学及周围人的同情
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从发展他的道德情感入手的,培养儿童不仅具有同情家庭成员的情感还具有同情周围人的情感,包括同学老师。学校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有效途径。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学校就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思想,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安和不方便,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不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愉快,这是做人的一个起点。不要把废纸扔到地上,不要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告诉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老师,尊重所有为他提供大量物质、精神财富的人,这更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同情别人的起点,你尊重他人,才能去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后才能达到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如果孩子从小不能以关心他人为乐,不懂得因自己的同学遭遇不幸而难过,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不懂感情、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们的教师通过发生在孩子身边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类情感的至真至善。正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校运会上,班上的同学有的为运动员加油、打气;有的为长跑运动员提鞋,拿衣服;有的为准备上场的运动员松骨、放松,好让他在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水平。这些都是同学们互相关心的表现。我们经常树立榜样,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懂得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行为努力追求真善美,只有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三、培养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动物、植物的同情
大自然同样应当成为儿童同情心、怜悯心的普及对象,“不能踩花草,它们也有生命”,“不能残害动物,他们也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具备善良之心和同情之心的人才能甘愿保护弱小者,才能对人类不公道的事情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关心他人的命运,关心大自然的命运,关心我们的地球,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我们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目的所在。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必须从儿童开始,因为儿童身上正在形成的“我”的情感,是善的情感。同时也包含着自私的情感。我们尤其要关注“小皇帝”一族,他们以我为中心,好吃的自己先吃,好玩的自己玩,不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切都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家长们把一切献给孩子,“就这一个孩子”,只求孩子一切都好。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对父母忘恩负义,冷酷无情,漠不关心,进而,以后对周围的人也不闻不问,只注意自己和自己的愿望。类似这样的实例,生活中有很多。
所以我们说同情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才能给其他人带来关心友爱,快乐与成功。同情心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性的善良与关爱,这些人情的光辉会让这个世界美丽起来,并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