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得。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
我觉得对小孩的教育不能骂,要好好的跟她沟通,如果吃饭的时候把饭掉在地上了,要是骂她或打她,大人和小孩都会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反之,要是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地上的饭捡到垃圾桶里吗?”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地上的饭捡到垃圾桶里。孩子学会宽容。wwW.yjs21.com
还有孩子早上不起床,不能发火:“你怎么不起床?要迟到了!”手忙脚乱给小孩找衣服穿衣服。结果下次依旧。反之,你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床,就会迟到了,后来她都会很自觉的起床。
欣在家要是一直看电视,我也不会骂她,我只会跟她说,”电视不能看太久,看久了会对眼睛有损失的“,她就会跟我说:”妈妈我看一集就不看了,每天欣会很自觉的看完一集就把电视关了。“
我也会让欣在做些家务,让她叠叠衣服,而且也会叠的很整齐。我觉得大人做错事了,不能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范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反之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当然。
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结果孩子成木偶,不用动脑筋,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反之,孩子的事情,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这样能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浅谈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育儿观念:浅谈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在我们的周围,时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一代不如一代,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究其原因,现在许多父母都过重地注意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却忽视了责任感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目前,一些孩子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负责、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缺点,甚至引发出厌学、厌世等不良心态。
(镜头回放):教室地面上有垃圾,经过那里的小朋友无人问津;椅子撞倒了,孩子路过时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没有人把它扶起来重新摆好;图书、玩具掉地上了,无人理睬,甚至还有人在上面踩踏过去;在家里向父母要这要那认为是理所当然;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看到这类现象,我们无不堪忧:下一代的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世人面对的一大挑战。道德情感的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怎么会去真正关心他人,怎么会真诚地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学校、家长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已刻不容缓。
在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方面,我们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而且必须从认知、情感、行为上多管齐下。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晓之以理,创设情境体验,以榜样促成其责任感的认知。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责任感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孩子,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他们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不少孩子认为,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理所当然,而自己对待父母亲人的态度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与心情。有些家长则始终认为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我不宠谁宠?疏不知这一宠就宠出了坏习惯,孩子也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是索取的多,付出的少,自私的品质也就自然形成,责任感的意识也就不可能产生。为了避免这样的习惯形成,我们一方面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另一方面则有意识地以榜样教育促其转变观念,让孩子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有意识地寻找身边的具有责任感的好人好事,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搜集成资料,以他人的行为来感染自己,产生认识上的共鸣,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又如,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抵制来自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消极影响,坚定信念,逐渐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自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成就感以及责任意识。引导孩子从小做乖孩子、好学生、读好书,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感意识。
2、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孩子通过自我感受产生责任感。
再过几个月,孩子们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为了进一步作好幼小衔接工作,“五一”过后我们就和孩子约定:从下周一(5月12号)开始背书包上幼儿园。上周因为考虑到个别孩子还没买好书包,故又推迟了一周进行该活动,请孩子回家后自己和爸爸妈妈说这事,并利用这一周的时间将书包及所需物品准备好。
没想到周一上午就有一些家长来问我了:“沈老师,今天是否要让孩子背书包上幼儿园啊?我不知道啊,怎么没收到你发的短信呢?”是的,之前我们也在考虑:是否要发条短信给家长,让家长给孩子提个醒(因为以前很多活动我们都会通过路路通发短信让家长提醒孩子),但最后经过我们的商量,这次决定不发信息给家长,让孩子自己记住、去做这件事,因为我们觉得,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自己所能做的事,也是他们应负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也是幼小衔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是,很遗憾,据我们当天的统计,全班只有十八个孩子(三分之二还不到)做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发现,每天都有孩子忘记带书包或由家长拎着书包来园,问及原因,孩子回答得振振有辞:“我妈妈(爸爸)忘了帮我带书包了!”好像背书包上学本来就是家长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一样,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自己背书包来园,可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想到了奖惩制,凡是忘带书包或是由家长拎书包来园者,都将从其评比栏中扣除一颗五角星,反之,凡能自觉做到者,则可以奖励一颗五角星。这样大概坚持了半个多月,情况明显好转。看着评比栏中自己的星星越来越多,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了,有的家长还向我们反应:现在孩子晚上睡觉前,会自己整理好书包以及第二天所需带的物品,而且不让我们帮着拎书包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是的,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其实,这本来就是家长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对孩子来说有害而无益。因此,我们在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后,工作的展开就顺利多了。比如,我们请家长在星期天或节假日里,让孩子当一回家,清理一次住家周围的卫生,对自我的不足进行反思,对反面的事物也要进行思考,家长也对孩子多鼓励,多激发,和孩子一起多交流有关的话题,谈感受。在发现问题时,鼓励孩子多与家长、老师交流,共同想办法,决不采取粗暴的训斥、责骂等方法来看待孩子的错误,使孩子在与大人的交流中产生情感。因为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而形成的,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孩子集体观念、荣辱观的形成。
总之,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塑造孩子美好心灵与健全完美的人格,对于每个家庭,每个父母,每个教育者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起吧!
孩子责任感从小事中培养
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愈来愈多,当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项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有个寓言讲的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养了个除了会吃、什么都不会做的儿子。一天,妈妈要外出几天,做了个够吃几天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但是几天后回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饼,仅吃了嘴边的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儿子除了会吃嘴边的食物,连移动脖子上的大饼都不会!事事代劳,是剥夺了孩子今天学习的权利,削弱了他们明天长大后谋生的技能。
有家长认为,生活上事事代劳,是要让孩子多点时间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英语,怎能说是过分溺爱。学习艺术掌握外语,仅是幼儿教育的一方面,但从小教导“自己事情自己做”,则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极有帮助。因此,家长必须按照孩子的年龄,安排合适的职责,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家长不但重视教授子女生活技能,还将孩子送到青年会的小厨师班,当孩子向父母捧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时,一份孝心尽在不言中。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学做点滴事情中培养出来的。
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更可从中学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教授孩子生活技能,还要坚持天天做,养成习惯,毅力便培养出来了;孩子学做每件事都会遇到困难,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遇到问题,要教会他们学会沟通,请教大人,请教同学;当他们能成功做好一件事,还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人。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层的意义,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意志会较脆弱,遇到困扰往往容易做出傻事。倘若从小学习生活技能,并培养坚强毅力和无畏达观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踏上成功路。
温室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孩子得到锻炼,正是为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出美满人生。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责任感需要注意两点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来是负责任的,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倾向于逃避责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也同样不会负责任。有家长误以为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是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一个人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熟。变成熟需要训练。因此一个孩子如果得到了正确的训练,他就能够变得负责任。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全看家长怎么教。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
在11月3日由福建省文化厅、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联合发起的公益讲座红领巾讲堂—家长课堂“6A亲子教育”系列讲座上,旅居新加坡学者、新加坡绿洲健康家庭教育机构培训师、导师倪耿忠通过分享“责任”原则,给了家长一个标准答案。
耿忠老师表示在训练孩子责任感的时候,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两点是:第一点,请家长在家庭关系中,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千万不要以为我爱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变成了父子关系或者是母子关系为第一位的话,孩子就会绝对培养成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婚姻和工作中会遇到障碍。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家庭关系中一定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第二点,没有界限的父母往往就会教育出不负责任的孩子。界限是指要区分什么是我要为孩子做的,什么是孩子自己要承担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里面有两种角色。一种角色叫建造者,一种角色叫拯救者。建造者和拯救者的最大的区别是建造者有界限,拯救者没有界限。
如何才能知道界限在哪里呢?在这里要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责任”;第二个问题“我做了什么事情,让孩子体会不到这是他的责任”;第三个问题:“我该怎么做来帮助他明白承担责任”。
正确认识孩子拒绝承担责任时的痛苦当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会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在看到孩子痛苦的时候,会经常犯一些错误,变得没有界限,因此,家长还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痛苦,对此倪耿忠分享了四个原则。第一,请你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因为有很多父母会被孩子痛苦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那个校长对我说现在根本不是家长去教导孩子,很多家长都被孩子控制了,就是当孩子拒绝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会很痛苦。做家长的就会被孩子的痛苦所限制。就说算了,算了我替你解决。第二,不要把孩子的痛苦当成是你的痛苦。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就感觉是自己的痛苦一样。其实过一段时间,孩子很快就会没事的。第三、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他的成长,不是要逃避痛苦。他要学习与好痛苦一起结盟,透过好痛苦学习成长。如果孩子小的时候让他逃避责任,为了逃避痛苦,那么他大了就要逃避更大的痛苦。他变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当他进入婚姻和事业的时候,他的婚姻和事业就会失败。他的一生就会承担更大的痛苦。为了帮助他大了以后会少受痛苦,请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帮助他逃避痛苦。
此外,言教不如身教,在责任感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心得:要严格要求孩子的责任感
整理了教育心得:要严格要求孩子的责任感,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防微杜渐,严格要求。俗话说,“爱之甚,则求之切“。严格要求来自于对孩子的深厚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孩子言行有所遵循,前进有方向,进步有起点、有幅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
首先,要求孩子一丝不苟地真正按道德认识去行动,每条要求要落到实处。说到就要做到,并对孩子的行为及时做出评价。
其次,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思想错误和行为缺点,做到既防微杜渐,又防患于未然。按照教育的观点,要求“教育无小事”。一个好的思想品德,总是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小事中有大道理,而坏思想,也常常通过日常小事表现出来,若未能及时发现,或充耳不闻,任其滋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不良的思想行为。“一蚁之穴,可决千里之堤,一指之疾,可伤数尺之躯。““只有防微杜渐”,善观“蚁穴“及时堵塞,勇察”指疾”及时治疗,才不致造成大祸。所以丈母一定要抓好‘第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做了好事时,要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孩子内心的荣誉感;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批评,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自疚、自责的羞耻感和克服缺点的勇气。在平时,决不放过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那怕是说了一句谎话,拿了同学的一个铅笔头,拣到一分钱……都要及时抓。当然,高明的父母更注意防患于未然,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浩瀚大海是千条江河汇集而成,万丈高楼是由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作为父母的贵任,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处用心,事事渗透,引导孩子不断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不断前进。
让责任感住进孩子的心里
让责任感住进孩子的心里很多妈妈常常会发现孩子许多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并为之感到头疼。
责任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从小不在家里就培养好的话,那么以后到社会上,他同样是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其实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许多地方都能炼就孩子的责任感。
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之前,父母要时刻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因此,孩子的责任心主要还是要归属到父母身上,因为孩子最主要是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念。所以,做父母的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言出必践,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负责。
其次是父母能够积极的发现,宽容的接纳,耐心的引导。
其实在幼儿时期,孩子就会表现出很多的主动性,如开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手脏了自己去洗,自己去端水喝等,这些积极性需要父母积极的去发现,这是孩子尝试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开始,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表现,是对长大的一种责任感。
孩子是在学习中成长的,特别是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大人所做的事非常好奇,总想自己去尝试下。可是当他们很积极的去做时,很有可能是做不好的,这时就需要父母的宽容的接纳了。孩子的好心经常会办“坏事”,但孩子就是在做一次次的“坏事”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父母的宽容和接纳,让孩子更加坚强的面对自己的“失败”,养成“我的事,我负责”的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更多的只是一种表面,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孩子自己穿鞋,可能往往会左鞋右穿;孩子自己去端水,可能会摔坏杯子;孩子自己叠被子,可能会不整齐,很多的事,孩子可能都做得不是很好,只要父母能耐心的引导他们,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孩子的责任心也会因为在父母的信任中被唤醒。
责任心的培养不像教幼儿数数那样立竿见影,很多父母希望让幼儿在劳动中更快的形成责任心,比如:让幼儿学会倒垃圾、扫地、叠被子、洗手绢等,这些劳动虽然对于幼儿成长必不可少,但在培养责任心方面收效甚微。父母的这种作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强加给自己的负担,不是自己的责任,对他们内心很难产生积极的影响。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如果父母对孩子放权,孩子就会对父母的信任表示感激,并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决定而努力,为父母的信任负责。
家长要用责任感强化亲情
家长要用责任感强化亲情
必须指出,我始终希望我的孩子们相处如宾。我害怕儿子像常有的情况一样,不高兴我的第二个孩子出世,我曾竭力防止儿童的妒忌感情。我们俩一同期待着新婴儿的产生。儿子看着我准备婴儿的衣服。我带着他一同去买被子和小床。我满足了他的愿望,用我自己的名字(依丽娜)称呼婴儿。儿子总以为他是大哥,所以对待妹妹是很注意的,他关心妹妹,特别善于了解妹妹的心情,他很重视她,可以说是尊重她的个性。
疏散时期对于我的两个孩子的友谊以及我们母子和母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是一次真正伟大的考验。当时,孩子们彼此特别亲热——他们并没有跟我一起疏散。
在伟大卫国战争的动荡日子里,孩子们从莫斯科撤退走了,我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没有组他们一同走,而是送他们和幼儿园的儿童们一同走。这是我们第一次的离别。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全都是精神抖擞的。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说我们不久就会见面,我们一起把东西作上记号,安排行李。
女儿依丽娜当时还不到4岁,懂不了多少事情,可是儿子已经9岁了,他已经懂得许多事情,他尽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他很勇敢地控制自己。我忍不住问他说:“儿子,你不愿离开吗?”
他回答道:“既然您决定了,妈妈,这就是说。必须这样做。”
在到车站去的道路上,我们除了远行的事情以外,简直无所不谈;我们谈的话很多,而且非常欢洽。车站上不允许家长进入车厢。
女儿在车站土看到母亲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在车厢里的教养员,她才恍然大悟,知道我不跟她一块儿走。她放声悲哭起来了,来回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妈妈,不要离开我们!您不跟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害怕的!妈妈,我不怕放炮!”
儿子把她带走了。我紧贴着车厢,不能够移动一步。我只有从窗口看到自己的孩子。女儿紧依着哥哥,哥哥把她抱在怀里。将她的头搭在哥哥的肩上,哥哥用一只手抚摸着她,并且说着什么。另一只手偷偷拭着眼泪:要知道,他自己还完全是个小孩子呢!
我们的目光遇在一起了。儿子没有将妹妹从膝头上挪开,也没有告诉妹妹说我在这里,他掏出笔记本来,振笔直书,然后把纸团成一个小团,从窗口抛了出来。火车开动了。我留在月台上,手里握着儿子的字条。纸土有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尽可能地快来吧!我也很害怕。不要惦念依丽娜,在您没有来到以前,我将时时刻刻照看她。我向您保证。”
过了两个月,我以护士的身份,随着同一条铁路的军用列车到孩子这里来了。这是我曾经来过的一个城市,它距离充作疏散儿童住所的休养所有20公里。
我被调到我的孩子所住的保育院作护士。疏散站的站长见到我的委任书,很不满意地说:
“由于你的孩子,就会使别的孩子惊慌不安!他们将会跟在你的身后跑,大声喊叫‘妈妈’!”
我对他保证说,我的孩子是不会造成惊慌不安的,他们很有自制能力,有组织性。一个男人耸耸肩说:
“你简直是在说胡涂话,儿童能够有多大的自制能力!”
卡玛河上的轮船在夜间到达休养所。我的孩子已经睡觉,可是我忍不住要去看他们,因为我知道从明天早晨起,我就得开始工作,不能去看孩子了。
很长的一列列小床,枕头上躺着头发剪得很整齐的小脑袋。我的孩子在哪里呢?满面倦容的、睡眼惺松的保育员很不高兴地回答说:
“我们不知道您的孩子在哪儿,这里的孩子都是我们的。”
我害怕开亮了灯,所以就向小床俯下身去看,我一边走,一边顺便整理一下小被子,像母亲一样抚爱他们……我已经走到第五寝室,我和一位值班的护士同样感到苦恼,因为怎样也找不到我自己的孩子。我把孩子的名字说出来,也还是白费唇舌,因为每一个人都只知道自己所看管的孩子,不晓得在别的组里有没有女儿和儿子……
“请等一等!他们是一对吗?男孩子大,女孩子小,是不是?阿纽塔!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分不开的一对孩子’?”
隔壁小组的保育员阿纽塔走来了,这些女人向我讲述了我的两个孩子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谁不认识他们呢!当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把小学生分配在一所楼房里,把学前儿童分配在另一所楼房里,所有的孩子都好商量,他们俩可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说:‘我们对妈妈保证了,一定要在一起。’因此就不动地方。
可是大家没有理他们,仍然把男孩子分配到大班里去。那时候,您的女儿也火起来了!她整天不吃不喝。她轻声地哭泣,不断地哀告说:‘唉,求求你吧,把哥哥给我吧!你们为什么把我们分开呢!’我们以为她会慢慢会习惯的,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她还是一样。教养员们决定在女孩子未习惯以前,暂时让她的哥哥跟她在一起。
还没等去找哥哥,抬眼一看,哥哥自己已经来了。他拿着自己的小包袱和写明调到我组的字条。据说,他曾经拿着申请书去见院长。他这样写道:‘请求您,院长同志,不要使我和小妹妹分离。我向妈妈保证过,我们一定同在一起。我保证在小组里尽一切力量帮助女保育员。’
我们带来了许多哥哥和妹妹,可是只收到达样一份申请书,因此,院长也允许了。他在3岁的孩子中间走着,身子很高,好像一支蜡烛……您到达里来吧,我们领您去看看他们。”
在房间裹,许多小床当中放着一张大床,我的两个孩子同睡在这张床上,脑袋各向一边。
保育员打开了被子。女儿正双手抱着哥哥睡。
“经常是这样,”保育员解释说:“这为的是夜间不让哥哥离开。他自己给她洗澡,喂她饭吃。他先看着她全部吃完,然后才吃自己的一份。老实告诉您,护士同志,大家都很高兴地观望着他们的友爱……他们从来也不吵嘴。如果小妹妹闹别扭的话,哥哥小声跟她说几句话,她立刻就好了……所以这里都称他们为‘分不开的一对孩子’。”
我没有唤醒孩子。我害怕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会惊醒睡着钓孩子们。我给儿子留下一张字条,告诉他我到这里来工作了,我已经见到了他们,听到他们是怎样一对友爱的好孩子,心裹非常高兴。以后有时间再来看他们。
我请儿子转告依丽娜:我们三个人又重新在一起了,还有,当他们从远处看到我的时候,千万不要向我的跟前跑来,因为那样一来,我又得离开这里了。
早晨,我同医生和保育院院长站在那里观看孩子们去吃早餐。从远处我就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儿子在小孩子中间,好像鹤立鸡群一般。我的心里跳了起来。孩子们也看到了我。女儿要向我跑来,可是儿子把她拉到身边,跟她低声说了些什么。我举起一只手表示欢迎,并且说:
“我在这里,孩子,以后再来看你们!”
孩子从我身边走过,没有离开队伍。院长望着我,看到我内心的不安,他以赞美的口吻说:
“啊,如果我早知道这是你的孩子,我就不会不愿接受你的委任书了。你的孩子很不错!”
安得列克洛从公文包裹拿出一份申请书递给我说:
“你拿去作个纪念吧。它对于母亲来说是很宝贵的!”
过了几天,儿子向我说:
“您既然来了,就把我调到大班去吧。我将依丽娜完整无恙地交还给您。我很想去露营。那里多么有趣味啊,他们去行军,划船,游泳,担任各种各样的值班勤务,可是我还要到妹妹这里来作客的。”
在这三言五语中,表现出他同3岁儿童一起生活是毫无兴趣的,但是由于需要这样做,他只好忍受了。
在我们见面之后,儿子也表现出自己非常勇敢。
不久以后我被调到后方病院作护士(我曾在护士训练班毕业),于是,我便和孩子们迁到另一个城市去了。
由于我在病院里工作,所以就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许多家务事都落到儿子的身上。
他从来没有怨言。他尽力帮我的忙。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对于我的工作很感兴趣。他们从我口里知道了许多伤员的名字。他们给战士们买信封和邮票,我还委托他们给战士们发挂号信。儿子到病房里来,给病人朗读书籍,给需要写信的人代笔。在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儿子和他的同学(三年级学生)给病人带来了礼物,准备了表演节目。
女儿当时虽然只有4岁,可是她也到病院来了:她给伤员拿水,喊位班人员,跟他们谈话,朗诵诗,使伤员们非常高兴。依丽娜喜欢到战士那里作客,病房里也很真诚地期待她来临,她给战士们带来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怀念自己可爱的孩子……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培养孩子责任心善用育儿法
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朋友玩耍时受到欺负,哭着寻求安抚,但你却责备孩子只会哭闹,一点都不勇敢。
专家提醒: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教儿方法,事实上已严重贬损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一心想把子女教导好,但手法往往是简单粗暴的,甚至陷入误区。您有没有意识到,您的教子方式可能是受自己某段童年阴影的影响?
案例:
在互动式教子心理学课程上,父亲白先生述说道:他的家里有一子一女。为了培养儿子更大的责任心,白先生尝试从小事下手,让7岁的小家伙负责家里收叠衣服事务。第一次要求儿子做时,儿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手脚麻利地把阳台的衣服收下来,再细心叠放整齐。白先生当时就称赞儿子“很棒”、“很乖”,并告诉他,以后家里收叠衣服就由他来负责。
然而,奇怪的是,儿子打那次起就对收叠衣服不感兴趣了,其他家务活一件也不做,他甚至对白先生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并且从那以后,白先生要求儿子做的事情,儿子也很少搭理。白先生对儿子这样的反常行为,甚是不解。
剖析:未重视孩子内心想法
就白先生的个案,凌康桐分析提出,白先生是“好心”办了“坏事”。儿子好不容易把一件家长交代的家务活认真完成了,本应受到鼓励和称赞的。白先生一开始对儿子进行称赞,这种肯定孩子自我价值的做法是对的。但事后白先生却又给儿子抛去一个大包袱,让它揽下此后的家务事。这对于心智尚在形成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等同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后又遭受到惩罚,孩子的弱小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重负,自我价值突然间又被打压到最低值。
“这也难怪白先生的儿子自此对家务不感兴趣,对于家长的指令也没有积极性了。”凌康桐表示,以白先生的个案为例,当代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导手法,只是浅层次地从孩子的行为着手,而并未重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旦没准确认识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在育儿的教导手法上犯错误。
案例:
母亲陆女士对管教女儿也很头疼。她说,才上小学的女儿,天天跟她“顶嘴”。因为实在受不了女儿的坏脾气,所以每逢女儿向自己撒娇,她便“报复”女儿,故意冷落她,不理睬她。慢慢地,陆女士感觉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每况愈下,女儿有时候甚至指着陆女士的鼻子谩骂。
而陆女士的想法是,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女儿的要求还不够高,管教得不够多,女儿才会这样。“但‘子不教,父之过’,女儿不听话,不能不管,必须用极端的办法来管教。”陆女士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指责很多,功课做得慢的,骂;写字写得不工整,骂;吃饭走神发呆,骂。骂还没效果的,那就打,狠狠地打。
剖析:自身经历植入教育
对于陆女士的个案,凌康桐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在跟陆女士一番深入交流后,凌康桐表示,陆女士遇到的育儿难题不在女儿身上,而在她自己身上。
记者向凌康桐了解到,原来陆女士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关爱,自小本应获得的关注与爱护,一直都比同龄孩子少。陆女士现在还忘不了童年的经历,吃饭吃得慢的,做功课不认真的,都得挨打挨骂。
“人永远是过去体验的奴隶。”凌康桐说,陆女士的成长经历足以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尽管陆女士现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但童年时遭受的冷漠与不安全的体验,已被带入自身育儿的教导手法中。而这样的结果是,女儿不仅无辜地承受母亲的痛,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冷漠对待,女儿的反叛情绪正是来自于母亲的待人态度。陆女士要是一天不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那么女儿的现况就难有好转。
专家忠告
善用育儿方程式
多代入孩子角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凌康桐提出,育儿有自成一体的方程式。第一步,家长必须了解现况,即关乎孩子、家庭以及两者的环境、氛围现况;第二步,家长必须清楚目标,也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当确定下来后,有了起点,又有了目标,再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足够了。
“在现况的认知上,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声音,多感受孩子的内心想法,有必要代入孩子的角色中,从每一件事中去体验孩子的思考方式。”凌康桐结合个案说明:比如,在白先生的个案中,白先生想通过要求儿子做家务来锻炼,如果能从儿子的思考方式出发,一件一件事情逐步让儿子担当,而不是一下子让他揽下所有的责任,那就不至于破坏了儿子的积极性。
在家长如何安抚受欺负孩子的个案中,凌康桐表示,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家长硬是对孩子说“不要紧”、“没事的”,表面上看似教导孩子要有豁达的胸怀,但事实上,家长已对孩子的不安及申诉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专家认为,如果家长能明白教子的出发原点,并明确教子的目的,即让孩子得到教育,懂得学习并学习独立,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其他人的关爱。在此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教子策略,如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感、自我价值,不断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按照这道教子方程式来做,那么,想教子成功就不需太费劲了。
家庭起步做好孩子的责任心培养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孩子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孩子的责任心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养成,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要求与措施。
3~4岁的孩子属于被动责任阶段,能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家长带养孩子也比较顺手,但这时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
5~6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期。
6~7岁的孩子属于理解责任阶段,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但知道要对自己、对父母、对小朋友负责,还初步知道要对社会负责,例如出现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他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高,需要家长继续培养。
小贴士,培养责任心的教育内容:
A.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玩完玩具,能够收拾整齐。
★不玩火、不玩电、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努力完成任务,有成就感。
★做错事情,有后悔的情感。
B.培养孩子对他人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同伴求助时,愿意提供帮助。
★跟同伴游戏时,能倾听和接纳意见。
★家人生病或不舒服时,知道问候和关心。
★做错事情,懂得道歉和改正。
★记得自己向同伴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C.培养孩子对集体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喜欢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
★在竞赛性活动中有集体荣誉感。
D.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垃圾。
★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
★向贫苦、受灾地区捐赠后感到开心。
★知道国旗、国歌、国徽,为中国的荣誉欢呼。
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呢?
1.对3~4岁的孩子说话,需注意措辞准确,清晰传达任务与要求。
这时的孩子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难以理解一些比较笼统和概括的词汇,例如妈妈要求“把玩具收拾好”对3岁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怎样做才算收拾好?妈妈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于操作,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这样的要求很具体,也很有趣。
2.对5~6岁的孩子用“我式句型”说话,唤起他的责任意识。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认识水平提高了,喜欢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大人不要以为孩子都懂事了,能够说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你最好……”“你应该……”“你总是……”来命令孩子,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于他自觉履行责任。如果家长换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唤醒他的责任意识。“我式句型”的基本结构是:“当……时候,我觉得……”“当……时候”表示家长发现的问题,“我觉得……”是传达家长的感受,说明孩子的行为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他自己意识到不适宜行为的后果,以此增强责任意识。
3.带领6~7岁的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是按照从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先学会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学会对集体和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比较抽象,家长单纯讲大道理效果不好,可带孩子观看和参与义演、义卖、捐助等公益活动,并跟他仔细讲其中的道理,鼓励孩子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捐赠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心有哪些原则?
1.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家长必须给幼儿一个明确的要求和范围。如要求幼儿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要收拾好;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凡是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地做完,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做错了事情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和弥补过失等等。家长要注意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事事包办代替,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2.注意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也是培养儿童责任心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父母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强化。
3.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提高孩子做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就会导致别人的不信任等。父母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4.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父母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幼儿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一个负有责任心的父母,孩子也习得相应积极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应高度重视自身言行,以身作则。
家长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时,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过度扩大孩子的能力。否则,即使孩子主动承担的一些责任,但完不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另外,在处理孩子的过失时,要讲道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孩子是否尽力了”这个尺度,防止冤枉孩子,这也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家园共育《育儿心得: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