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削弱了批评的效果。即便家长说的非常有道理,也可能因为唠叨,被孩子过滤掉了。比如孩子起晚了,上学要迟到,家长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一直数落孩子,而孩子却把这唠叨当作是背景噪音,这样的批评肯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
那孩子犯错以后,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家长们可以注意这三点:
1态度要坚定,不带有个人情绪的宣泄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引发了你的一些情绪,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跟孩子谈这件事情。谈论的时候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哪怕一次也不行。在表达意见时,家长口气一定要坚定,不能带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2放弃无休止的唠叨,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主题明确,就事论事,避免东拉西扯翻旧账,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同样的要求也不要一再重复。应该在孩子错误行为的开始就坚决制止,重复批评的次数越多,越降低了批评的严肃程度。
3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了一个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陈述事实,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
确认可罚性,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表达感受,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让你感到非常生气、难过;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是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这样他才会使孩子不至于失去自我价值,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表达期望是尽管他犯了错误,你依然有信心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的灯具打碎了,你可以说:你一直在屋里玩球,把灯打碎了,碎玻璃有可能会扎到别人,让他流血,我对你不听爸爸的劝告很生气,但我相信你是因为没有想这么多才这么做的,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了,我们会依然爱你。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必再重复和唠叨了,试一试“批评公式”,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分享”,家长你做到了吗?
育儿观念:“分享”,家长你做到了吗?
星期一早晨谈话时间,有小朋友告诉我说:“源源说不要跟涵涵做朋友,以后都不跟他玩了。”我找来了源源,源源告诉我:“昨天我在涵涵家玩时,她不肯把遥控飞机借我玩,太小气了,我平时总是借给她很多玩具玩,还给她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跟她做朋友了。”我悄悄的问涵涵:“源源有好东西时跟你分享吗?”涵涵点点头说:“我也想借他玩,但是我妈妈说遥控飞机不能随便给别人玩,会弄坏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按理说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情,我们经常鼓励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班上的小朋友没有纸画画了,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要给别人图画纸。有的小朋友带来好看的故事书也愿意主动借给别人看。
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天性中的一种,重要的是家长是否给孩子释放的机会,如果不给孩子机会,他会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心理成长也有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开始出现分享欲望时,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拒绝或限制,他们的这种正确欲望就得不到强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原因之一,责任不在孩子,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学习和强化的机会。家庭是孩子最早体会分享乐趣的场所,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释放分享和谦让欲望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处理家庭关系,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打好基础。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尊字不仅是说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老师意见的尊重。家长对老师不说是言听计从,也基本上应该是全力支持。至少这是我少年时代的校风,学风和家风。那个时候,虽然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也都面临着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的压力,但老师们好像还是以教书育人为主,对待学生的态度基本上是公平公正的。所以说,如果你沦落到被老师批评,写条子,或者请家长的地步,多数都是因为你确实犯了错误。那个时候的家长如果被请到学校里,即便是再难堪,再尴尬,也会相信老师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自己孩子好的。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会去质疑或者指责老师的公正性。至于孩子们自己,即便有些委屈,也很难在家长那里找到理解和支持。因为除了极个别的例子,一般被批评的孩子都是确实犯了错误,只是主动还是被动,轻还是重的区别。那么老师如何处理,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彻底的公平还有那么重要吗?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大环境也变了。在美国这个地方养孩子还真是什么都是新鲜的,未知的。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的那些心得和经验好像都不太用得上。美国也讲究尊师重教,但这个尊字好像更多的体现在对老师的感谢上。每个学期孩子的班上都有TeacherAppreciationWeek(教师感谢周)。在这一个星期里,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比如,周一每人给老师带去一朵鲜花;周二穿老师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周三给老师写一张感谢卡;周四给老师画一幅画;周五大家一起给老师唱一首歌。至于平时,孩子们都跟老师打成一片,好像朋友一般聊天和相处。所以往往给孩子和家长一种错觉,觉得美国小学的老师不像是老师,更像是孩子头儿。每天高高兴兴的带着小朋友们一边玩儿,一边学,鼓励永远多于批评,让每个孩子都能轻轻松松的快乐成长。在这成长过程中,美国老师灌输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公平,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被要求一切都应该以公平为准则。你既要尽力公平的去对待别人,也要争取被别人公平的对待,好像这是这个自由国度里的一个基本原则。时间长了,我们这些中国家长也会忘记自己小时候在学校里,多多少少被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过的经历,倾向于相信美国的老师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
我大儿子从上学前班到现在马上要进入高中了,无论在什么样的老师的班上,永远是一个模范学生,从来没被老师批评过。我和先生每次去开家长会,听到的永远都是表扬。先生每次回来偷着乐,说:“我这是哪世修来的福?我小时候可是经常被请家长的学生,现在居然养了个这么争气的儿子。”只可惜他乐的太早了,五年以后轮到给小儿子开家长会的时候,他基本上就乐不出来了。小儿子天生活泼好动,而且属于头脑简单,看不清状况的孩子。当年第一天去幼儿园,中午老师好不容易安排小朋友们都躺下睡午觉了,他没过5分钟就跳上桌子自己玩儿开了,结果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自从第一次被老师批评了以后,无论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小儿子被老师批评那都是经常的事。被批评的原因各种各样:排队的时候讲话,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看别的书,在操场上玩儿的时候和小朋友有争执。。。。不过基本上都属于口头警告,批评完了也就过去了。现在上三年级了,批评的形式由口头升级为书面了,因为老师说8,9岁的孩子要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
小儿子上三年级的第一天回来就神情十分严肃的告诉我:“妈咪,我们这个学期如果犯错误,老师就会给家长写个纸条让签字。如果纸条太多了,暑假之前的去水上乐园的活动就不让参加了。”我说:“那你可得多注意了。”我本以为从小儿子老师那里来的纸条会一张接一张,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居然一张纸条也没见到。问小儿子怎么回事,他说:“老师现在给纸条让签字,我当然不能犯错误了。如果二年级老师也给纸条,我上课早就不说话了。”“嘿,这什么孩子呀!”不过淘气的孩子再善于伪装,也终究会露出马脚。
十二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小儿子放学,老远就看见他沉着一张脸走过来。我问他怎么了,他忍着马上就要掉出来的眼泪说:“老师今天给了我一张纸条。”还没等我张嘴,他马上接着说:“但这一点儿也不公平,因为Jack给我告状,说我在厕所里把擦过手的湿纸巾扔在他的脸上了,可我根本就没有!”听了小儿子的话,我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也不了解一下情况呢?我问:“那你跟老师解释一下没有?”小儿子说:“我跟老师说了,我没扔他脸上。但老师说她不管,因为她认为我昨天也在厕所里扔湿纸巾了。”听到这儿我想,这得去找老师问问清楚,不能这么冤枉孩子吧!但刚走了两步,我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小时候那些让人不齿的,包癖孩子的不懂事的家长。冷静了一下,我又问他:“既然你没扔到Jack脸上,他为什么给你告状呢?”小儿子说:“因为我把湿纸巾扔到墙上了。”听了这话我已经嗅出一些味道,这熊孩子一定是干错事在先,还差点儿让我犯了只听一面之词的错误。
经过循循善诱,挤牙膏一样的询问,我终于大概其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小儿子和同年级其他几个男孩子这两天一直在跟厕所的墙过不去。他们每次洗手用纸擦过之后,不说好好的把湿纸巾扔进垃圾桶,却比赛往墙上扔,看谁的一团湿乎乎的纸巾可以贴在墙上。之所以那天被Jack告了状,是因为老师在头一天已经严令禁止过了。Jack说小儿子往他脸上扔,确实是言过其实,因为他只是想由此更引起老师的重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但小儿子仍然是不服气,他认为:第一,不是他先开始这个游戏的;第二,还有别的孩子也扔了,但老师没有给纸条;第三,老师不应该相信Jack的话,因为他没有往他的脸上扔。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师不公平。听了儿子的理论,我觉得是应该跟他讨论一下什么是公平,有没有真正的公平。
我首先明确的告诉他,老师给他纸条做为惩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第一虽说不是他第一个开始的这个游戏,但他确实参与了。而且在老师严令禁止的第二天仍然明知故犯,从这一点上讲他就应该受到惩罚。另外,跟着别人犯错也是犯错,不能说因为有人这么做了,这件事就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总搞不清楚一件事,他们觉得别人先跟我说话了,别人先破坏规矩了,别人先用不好听的字词了。。。。反正不是我先开始的,所以我就没错误了。我告诉小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错误跟先开始的那个人一样,因为你在跟随,回应他的时候没有用自己的脑子想想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第二,至于老师没有给其他也扔湿纸巾的孩子纸条,确实不是完全的公平,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彻底的公平。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寻找,争取公平,但不能因为没有被公平的对待就可以免除自己的错误。这跟被冤枉有本质的区别。第三,至于小朋友夸大事实,老师偏听偏信这件事,虽然听着让人气愤,但并不影响你确实做错了事的这个本质。所以说在这件事上被老师批评惩罚一点儿也不委屈。听了我讲的话,小儿子从气得马上要爆炸的青蛙,变成了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主要是他觉得我讲的有道理。
小儿子在学校里还是会时不时的犯错误,被批评。有时他自己就知道错了,对老师的批评欣然接受;有时还是会觉得自己没有错,老师不公平,回家气鼓鼓的跟我抱怨申诉。但无论什么时候,我再也没有去找老师理论的冲动。事实证明老师几乎没有过真正冤枉孩子的时候,当然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无法完全了解事情的全部侧面,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让一两个漏网,看起来有失公平,但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绝对的公平呢?我认为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只要自己确实犯错误了,就要接受批评。如果不谈犯错的本质,而一味的在其他层面或细枝末节上纠缠,找理由为自己开脱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育儿观念:告诉孩子你可以的
育儿观念:告诉孩子你可以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一样,在孩子撒娇或对于你的批评流泪时,你是继续坚持
自己的意见还是举手投降了,但我想大多数家长应该“投降”了吧,因为大多数家长在
教育孩子时一看到孩子流下眼泪马上就心软了,能坚持自己的见解的为数不多,这就使
得孩子掌握了“救命法宝”。
我们班有个新来的孩子叫马雨涵,她刚来我们班时与其他新入园的孩子一样又哭又闹,
本想她哭闹几天后就会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可半个月过去了,一次手工活动中我发现她
的爱哭已经不是她是否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标志而是她逃避自己做事情的标志。我记得那
天教孩子折小鱼,当孩子学得正起劲时她哭了,我连忙问怎么了,她说不会折,我的本
能反应就是帮她折,因为她毕竟刚来这种现象很正常,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错了
因为她一遇到问题就会哭,直到你问她为什么哭时她才会告诉你原因,只要你帮她做了
她立马就不哭了,这时我与张老师回忆起她每天早晨来上学时只要他脱外套她就会哭,
而且每次我们帮她做了她就不哭了,并且与其他孩子玩的很好,我们突然觉得不知不觉
中我们已帮了她太多的忙,已经被她的眼泪降服了太多次了。
后来我们找时间与家长交流时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很了解,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
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都拿她当宝贝,在家里只要不顺她的意思她就会以哭“要挟
”大家,所以家里人都顺着她。经过交谈后我们与家长大成协议,不再向她的这种行为
“妥协”,要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依赖大人。作为家长不要干预孩子太多
,该让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还应让他自己做,你只需要在孩子完成时给予鼓励就可以了
,也希望家长能正视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一味的娇惯放纵。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隔着客厅问儿子道:“怎么了宝贝儿?哪里不舒服吗?”儿子说:“没有哪里不舒服,妈妈,我就是想哭……”我顺着他说道:“好吧,如果你真的想哭你就哭吧。”等我稍等片刻去卧室看他时,发现他竟然真的趴在书桌上哭了,那泪珠呀还真的就挂在脸上呢。唉哟,还真哭了呀……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哭!儿童和我们成人一样,也有心情不好莫名其妙想哭的时候,今儿个我们就经历了,嘿嘿。
我赶紧走到他身边,搂着他,轻轻抚着他的后背,柔声地问道:“宝贝儿,你是写作业累了吗?”
他带着哭腔回道:“没有,妈妈!”
我轻声说:“噢,这样呀,如果你觉得哭一哭能好受些,你就哭吧。来,到你的小床上躺着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儿子顺从的上了床,抱着个毛巾被,竟然呜呜地大声哭起来………
我走出房间,想留他单独呆一会儿。给他点儿时间让他哭一会儿,等他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来抚慰他。
过了几分钟后,我又走进卧室,坐到床边,问他:“好点了吗,宝贝儿?”
他说:“还没太好呢,妈妈”
但这样一直哭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呢,我说:“那能让妈妈抱抱你吗?”儿子便主动坐到我身边,倒到我的怀里。
我轻抚他的后背,温柔地问:“宝贝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然后觉得心里很难受?”
儿子终于呜咽着说了:“妈妈,我刚才在抄写课文时,看到植物种子离开了妈妈,我就想到以前我们捐书给的那些可怜孩子了,他们可真可怜呀,都没有妈妈!”噢,这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
我安慰他道:“妈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妈妈答应你,等我们有机会时多捐些书和衣服给那些可怜的孩子,好吗?”
儿子说:“好的,妈妈。”我继续说:“宝贝儿,那些可怜的孩子也有人会照顾他们的,即使没有了妈妈的照顾,一定也会有类似妈妈爸爸一样的人来照顾他们的,你不用为他们担心的,好吗?”儿子这时终于止住了哭声,说:“噢,这样呀,我知道了,妈妈!”这时,儿子顺手从床上的折纸中捡起一条小船,说:“我今天还答应给同桌折条船来着。”我说:“噢,那我们现在来折小船,好不好?”儿子马上就阴转晴了:“好,我现在就把明天要送给她的小船折好。”于是,擦干眼泪,起床,找纸,开心地折小船去了。
孩儿这由哭到笑的过程变化好快呀,这一切,把下班回家的奇爸给整迷糊了,他在厨房拉着我小声地问:“这小子咋地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把我吓一跳!”哈哈,看看,还好是我来处理这件事儿,要换成奇爸估计会对儿子的哭很不耐烦,也许会狠狠地把孩儿给严厉的教训一顿。
在孩子想哭的时候,你有让他痛快地哭出来吗?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心情郁闷的时候,这个时候哭不失为一种释放坏情绪的一种办法。也许他能讲清楚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或许他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哭出来,让他释放出不好的情绪,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当您的孩子想哭的时候,要记得成全孩子,让他一次哭个够,哭过了,心情马上就会灿烂了。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育儿观念:别让你的孩子错过了“游戏”
育儿观念:别让你的孩子错过了“游戏”
现在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飞黄腾达,所以从小就要求他们除了学校教授的知识以外,还帮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钢琴,学奥数,学围棋等等。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根本不给孩子留有游戏的时间,觉得把时间留给游戏纯粹是一种浪费!那么,到底游戏是不是一种浪费,它对幼儿的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游戏的神秘面纱。
一.游戏的特性
一般来说,“玩”就是游戏的一种通俗说法,玩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于孩子来说,玩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发展、成长中一种有价值的主要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长期以来,大家都认识到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幼儿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应让幼儿在玩中学,一切教育都从幼儿生活中来。孩子的游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孩子的游戏充满趣味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情感、意志上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快乐。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里面,扮演老狼的孩子头戴头饰边回答孩子们的问话边观望四周的动静,扮演动物的孩子则是一边回答一边留意等会自己要奔跑的路线,当听到“天亮了”的讯号时,“老狼”和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相向奔跑,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二):孩子的游戏充满想象幼儿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他们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也是对活动的一种假象。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娃娃家”是孩子们最乐意参加的游戏之一,游戏中孩子们今天可以当爸爸、明天可以做厨师、后天还可以做医生……甚至可以把盒子当面包、当空调、当电视机,所有的绝妙想象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游戏的这种假想性特点,使幼儿可以不受具体条件的限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想象中的情节发展下去。没有假想性,游戏就无法进行。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性特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表现。
(三):孩子的游戏充满创新游戏是无拘无束的一种活动,没有强制没有强迫,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适合自己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活动。在区域游戏的益智区中,新增添了材料按小棒的长短排序。在经历过几次长短排序后小朋友们自己想像出小棒拼图,且拼出的图样形象逼真,这不就是孩子自主创新的最佳体现么。
(四):孩子的游戏可以重复再重复幼儿的游戏是一种可以重复的活动,由于受孩子的认识、经验、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游戏常常是重复性的联系,不厌其烦。如:“开汽车”的游戏,幼儿一再扮演司机,一再摆弄方向盘,一再重复模仿交通警的动作,百玩不厌。正是这种重复性,使幼儿从游戏中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操作;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幼儿游戏的内容、情节会逐步复杂和丰富,游戏的种类和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对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能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发展、成长中一种有价值的主要活动。基于孩子的特性,在孩子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强于抑制,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仍不健全,易于疲劳。游戏活动的有趣、富于变化,能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只受他们乐于接受的规则的约束。
(二)、游戏是锻炼孩子身体的有效手段游戏具有活动性,因此在游戏中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不同的游戏,活动量大小不同,身体活动部位也不同。所以幼儿游戏能有效促进孩子动作的发展。而动作可分为两大类:1、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以及灵敏度等。例如:在玩钻山洞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爬的能力,在玩小兔跳时,发展了幼儿的弹跳能力,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时,发展了幼儿跑的能力……体育游戏锻炼孩子走、跑、跳、钻等动作。2、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等。例如:在剪窗花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手部肌肉,在玩钓鱼的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结……结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的动作,游戏在发展孩子基本动作的同时,也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增强新陈代谢,锻炼肌肉和骨骼,有效的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成长。
(三)、游戏能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任何一种游戏都要求孩子进行智力活动,如:积木游戏中孩子要思考构建何种结构物,如何构建等。橡皮泥游戏中孩子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捏什么物体,走迷宫游戏中孩子要思考怎样才能找到路等等。只要孩子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游戏给孩子创设了许多性质不同的情境,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且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更能激发她们思维的积极性。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玩”中生智。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小吃店的客人进来吃东西,发现没有筷子,老板马上想到用牛奶管子代替筷子,娃娃家中,冬天天气冷了,“妈妈”马上想到用布条代替围巾来取暖。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比如对“娃娃”说话,教“娃娃”唱歌或者用礼貌的语言与游戏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四)、游戏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需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先靠成人的说教是没有好效果,而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在游戏中可大大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在交往中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孩子收到规则的限制,能促使孩子足部摆脱自我中心。小游戏还能够使孩子变换不同的角色,有利于帮助孩子懂得改变看问题角度的方法。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原则,成为起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孩子通过模仿成人对劳动和一切事物的态度,学习成人的各种优良品质,比如一个平时比较懒惰的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学习勤劳、热情为人服务的品质。在游戏中,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和勇敢、创造的精神,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五)、游戏能促进孩子情绪、情感以及自主意识的发展。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心旷神怡,有着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必要的。孩子的各种情感,积极的、消极的都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得以表现,而游戏就为她们安全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提供了平台。从游戏的本质来看游戏是游戏者决定的,是轻松而愉快的活动,游戏者应有自主感、责任感、也就是说,幼儿应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在每次选择游戏内容时,总是积极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但也有少数内向、胆小的幼儿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老师,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被动的等着老师安排。为了调动这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平时的表现情况,从实际出发引导生活及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讨论确定主题,进行游戏,或启发有某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帮助和指导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玩她们的游戏,从而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及自主性的培养。
(六)、游戏能促进孩子的美育发展。游戏中丰富的材料,鲜艳的颜色、独特的造型等都能促进孩子美育的发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使孩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优美艺术语言产生兴趣,结构游戏可以使孩子体验结构造型的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美,还可学会用各种手段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些都可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发展美的创造力。
三、游戏的种类幼儿游戏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教育作用可分为:
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他们进入角色的时候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就是儿童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幼儿的结构游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仅仅用积木搭建筑物的活动,发展到运用多种结构技能,来操作金属、塑料等多样化的结构材料,使这一类操作性的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对于中班的幼儿应该提供的结构材料无论从颜色要鲜艳,拼插容易,娶放方便,可塑性强.中班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技能通过想像和创造来构造各种不同形状的,不同大小的汽车,房子.
3、表演游戏。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丰富多采,尤其表演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是幼儿园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再现该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除了扮演角色之外,还有歌舞、打击乐等自娱自乐的式。我们开展了“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活动,幼儿在表演游戏区创编了“小鸡的一家”的剧情。“鸡宝宝是怎样出生的呢?”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在一番争论之后,他们玩起了“鸡宝宝的诞生”的游戏。他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选择道具,自己说台词。时而钻进大蛋壳里,把自己扮成有趣的蛋宝宝(宝宝食品),时而把自己变成破壳而出的小小鸡。
4、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有规则,有结果。有的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还带有竞赛性质,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有趣,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
5、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有规则的游戏。它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实际活动过程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幼儿听听、看看、说说、摸摸、想想、做做,使眼、耳、口、手、脑各器官都活动起来。做出智力上的努力。从而使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均得到训练,提高智力才能。如有一个5岁多的男孩,平时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连1~5的序数都不会数。通过有关计数、猜谜等各种智力游戏,很快产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
6、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有些音乐游戏有一定的主题、情节或角色。如《找朋友》、《抢椅子》等。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7、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如:木头人,大家可以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四、家长对孩子游戏的指导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每种游戏中都存在着千丝万屡的联系。那家长该如何指导幼儿快乐游戏让幼儿得到发展呢?
(一)、为孩子游戏作必要的准备孩子的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骏越丰富,游戏内容也就越丰富.游戏的兴趣越高。所以首先是知识的准备,家长事先要周密设计,作出妥善安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与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注意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观察环境中的变化.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充实游戏情节和内容,有条件的家长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可带孩子外出旅游.到名山大川,祖国文化古都参观游览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其次是场地、材料的准备,在现有的居住条件下,家长宁可减少一些非必需的家具用地,也应给孩子留出一席之地。玩具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各类游戏又是以特定的玩具和材料为前提的,没有或缺少玩具则游戏难以开展。
(二)、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给孩子的游戏宽松的环境,是指不要过多干顶孩子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扮演感兴趣的角色,即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也应以游戏参与者身份进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与父母同乐的亲情。
1、在时间上,尽量让孩子玩得尽兴.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会忘巳时间,家长不应强行停止游戏,而虚以游戏的口吻让孩子自然而然停止。例如孩子骑车玩.列吃饭时还不愿停止,家长可以管理人员的身份,请“司机”将车放进车库检修,孩子会愉快接受家长类似建议。
2、在身份上,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孩子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一起乐、家长不要指挥孩子。游戏中,家长是孩子的伙伴,而不是孩子多的爸爸或妈妈,如果家长过多以高高在上的身份自居,过多地指挥孩子,会使孩子失去游戏的兴趣。家长应当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孩子时,应当用商量的口吻,如“我看这块积木放在这儿比较好,你认为呢”。
3、在困难上,游戏的主角是孩子,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可以启发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如果孩子在拼图时遇到困难家长不应该直接帮幼儿拼,而是引导他发现拼图的技巧,知道每块图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学会拼图,让他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4、在错误上,发现孩子的坏毛病要以正确的方法来纠正。如:当孩子玩得很认真,并能想出一些办法时,家长就要及时表扬;如果孩子不专心,不爱护玩具,东跑跑,西看看,家长就要提醒他。但是家长不能严厉的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对游戏失去信心和兴致。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给他分析错在哪里,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此外,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周围气氛,不要把电视机打开,也不能随便干扰孩子的活动,尽量不让外界因素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对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游戏习惯有好处。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每次游戏结束,一定要求孩子将玩具收拾放回原处。即使孩子幼小.能力不足.也要要求孩子与成人共同收拾。对于中班年龄的孩子,要求坚持做到游戏结束把玩具放回原处,已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包办,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活动.没有压力和负担,使幼儿感到满足、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幼儿乐于遵守规则。游戏也能激发幼儿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直接操作各种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情绪情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难怪有人说“只学习不玩耍,多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变傻,所以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能让我们的家长朋友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