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冒的时候说课稿。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做错事的时候》,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幼儿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若有小朋友做错了事,教师问一句:“是谁干的?”回答的声音百分之九十是:“不是我。”也有些小朋友不出声或者说:“是×××小朋友干的。”但却没有声音回答“是我”。尽管教师一再强调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大家都会原谅他的。但就是没有人敢于承认。这说明幼儿对做错事的后果很害怕。幼儿做错事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无意做错事,就是通常所说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往往惊恐不安,害怕老师训斥自己。这时候,你若怒火冲天,给孩子“上纲上线”,幼儿一定很难接受,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也就难以产生自责、惭愧的内疚心理。倘若你面带微笑,给幼儿以安慰,待幼儿平静后再指出这些过失产生的后果,幼儿见老师能原谅自己心里必然感激,对老师的教育也必然虚心接受。二是故意做错事,有的幼儿因受到歧视,内心委屈不平,故意闹事出气,以便引起老师对他的重视,而求得心理平衡。对这些幼儿,你若发火,他们反而暗自高兴;而你微笑着提醒他们两句,他们反而不好意思了。在工作中,我们对有意或无意做错事的孩子,大都会采取将其训斥一顿了事的方法。其实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某种程度的逆反心理。幼儿嘴上说知错了,但心里不服,事后故意捣乱,制造恶作剧。如果我们微笑面对做错事的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好心做了错事
观察小金鱼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这天早上,祺祺突然跑到我的跟前慌张的说“老师,老师我们的小鱼死了一条。”我带着满腹的疑惑,立刻来到现场,这时孩子们正围着鱼缸在纷纷议论,刘梓辰连忙用手比划着一边说道:“是李子涵弄的,我看到他把手伸到鱼缸里边,把小鱼给捏死了”“对,就是他”金垚急忙的说。这是只见旁边的子涵低着头,撅着嘴,困惑的看着鱼缸,看到子涵的神情,我连忙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急忙走到子涵的跟前拉起他的手问道“是不是你做的,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快告诉大家吧!”这时只见子涵“哇——”的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我刚才看到小鱼被石头压住了,我想把金鱼救出来,所以——”子涵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听完子涵的话,我连忙说“金鱼遇到困难了,你可以通知大家,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不一定要用手去把金鱼抓就出来,如果手用力过大,就会把金鱼给捏死的,对吗?”听完我的话,子涵使劲的点了点头。看到身旁孩子们生气目光而又疑惑的表情时,我连忙解释“其实子涵是想做好事的,可不小心变成了错事,我们大家就原谅他吧,以后我们要多多学习怎样养金鱼,好吗?”听完我的话,孩子们脸上顿时露出了宽容的笑意。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在对待孩子做事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出发点,理解孩子的用心做事,给予原谅,给予宽容,换一种心情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我们对孩子们爱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开始顶嘴的时候
挑剔中成长学会苛刻;讥笑中成长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学会正直;赞成中成长学会自爱;——在欧美很流行的《育儿歌》。
小时候,一出了什么错,当我们试图解释时,我们最不喜欢大人很凶地呵斥:大人说话,不要顶嘴!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情急或着急中,却发现自己也成了严厉的大人。
面对顽皮、捣鬼、耍赖的孩子,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有时,自己居然还说不过他们,恼羞成怒下,只有大喊“不准顶嘴”。
可是,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是真的为他们好吗?当孩子开始顶嘴、争辩时,难道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吗?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叛逆、不爱学习、不好教育吗?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正确的途径,其实通过孩子与父母的争辩,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德国人却希望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挑战父母,将大大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争辩过程,他们必须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而争辩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找到自信、学会独立思考。
有时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这发现将促使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希望培养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是在挑战固有的惯性思维。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鼓励听话的孩子,从老师到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惩罚调皮的孩子。
然而,经过科学测试,心理学家们却发现:在反抗期中,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
当然,争辩也需要有技巧,有方法,而在友好、宽容的氛围里,和与父母争辩的孩子,将在成长历程中至少得到两种帮助。
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孩子和父母争辩,需要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
在争论时,孩子必须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表达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对孩子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
帮助孩子形成个人意志同时,争执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视,确立自立和自信心。
他们开始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表明出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开始尝试着走自己的路。
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善于聆听孩子,找到合适的机会,建立平等、宽容的氛围,和孩子进行讨论。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
同时,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做是对长辈的不敬。
如果孩子是对的,要大方、坦诚的接纳意见。
当孩子向你嘟嘴的时候
孩子们的表情是千变万化的,当他们向你嘟嘴的时候,你应该看见他们在嘟嘴后面的情绪。那其中或许包含这自己的委屈,又或者带着对你的不满。“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孩子们不是只有在自己伤心的时候才会嘟嘴,当他们有什么“难言之隐”的时候,这种表情也会现于颜面。
每一天的英语课上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同学习、游戏的时候,我总会看见一些孩子“不满”的嘟起小嘴,起初我不没有在意这样的情景,只是把那种表情当作是孩子们应有的情绪显露,并没有深思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久而久之,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天都会这样。一天英语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奇奇嘟嘴小声抗议:“Candy妈妈,你今天又没有请我参加游戏!”看着他翘得老高的小嘴,再看看他欲哭的面容,我诚心的向他道歉。
自从那次之后,每次上课我都尽量选择参与性较强的游戏,并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进行小组游戏,渐渐的孩子们嘟嘴的表情少了,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日渐生情。每每看见他们因为委屈嘟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孩子们是懂得和老师交流的。不管他的年龄是不是很小,他都会用自己的表现方式与你交流,有时候是语言,有时候是动作,有时候是他们的表情。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交流,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体会,你就会和孩子们成为知心朋友,他们不会因为你是自己的老师而产生恐惧,但是却会因为你是他的老师产生敬意和爱意。
当孩子嘟嘴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倾听、交流。
当孩子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
在今天的晨间活动中,一些早来的小朋友们认真的练习着拍网球,可是有些小朋友没拍几下就坐下来休息了,为了考验孩子们近段时间拍网球的技能,于是我把他们集中起来,让每个孩子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拍网球的展示,并规定连续拍上50个就为过关。这个规定也得到了孩子们一致认同,很快地孩子们投入了备战的状态,一轮下来,有些小朋友连续拍了50多个,有些小朋友拍了几个,当轮到陈罗欣昱的时候,她很卖力地拍起来,刚好拍到49、50个的时候,球没弹起来,为了鼓励她,我就说了一句:算你50个,过关!我刚一说完,贺春苗马上站了起来,很不服气的说:“林老师,她没拍到50个~!”紧接着旁边的王欣雨、罗艺鑫也随声附和着。
见到如此情景,反而我自己觉得很尴尬,为了控制局面,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同意陈罗欣昱过关吗?”果然举手的小朋友是一半一半,有些孩子同意,有些却不同意,孩子们的意见明显出现了分歧。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怎么评判。
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的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有些孩子说:让陈罗欣昱再拍一次;有些孩子说:如果同意的小朋友的多那就算她通过……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形成自主的个性品质。
有的时候还是“袖手旁观”的好
今年带小班,几个月下来,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你的孩子有没有幸灾乐祸的时候
我们班的音乐课开始了,我弹着琴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跟我学唱歌曲,除了鹏鹏和鑫鑫这两个小捣蛋鬼,他们趁别人在学唱歌的时候在小朋友们群里打闹,吵的我快教不下去了。我对孩子的忍耐力是很强的,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对孩子发火的,因为他们毕竟是些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懂,即使骂他们,他们也只是三分钟热度,过了三分钟,他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骂也白骂的。自己干使劲。
于是我就回过头去看着他们,我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用两眼盯着他们。别的小朋友大概看出了我的心事,就学我平常吓唬他们的话说:“鹏鹏、鑫鑫你们再不认真学习,老师要罚你们不能上音乐课了,中午的时候也不能吃饭。”这时其他的孩子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禁陷入了思考……
这些小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幸灾乐祸的心理呢?我想他们的这种行为和老师平时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老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果孩子打闹得很厉害时,老师会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大概给孩子留下了一些印象。孩子有喜欢模仿和喜欢顺应的心理,于是在发生这样的情形时,孩子们会为了讨好老师就说出一些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觉得不好受,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从而对幼儿园产生厌倦感,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怎么、狭隘的人。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老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教育随笔:孩子做错了事后怎么办?
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该怎么对待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做错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这种恐惧感主要是担心由于犯错误所引起的对自己的不利后果。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家长对他的错误将如何处置。如果这种心理状态得到强化,就会妨碍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因此,家长首先要防止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应该像对待生病的孩子那样热情关心、鼓励孩子有信心和勇气改正错误,并严肃认真地指出其错误的性质、危害,使孩子从父母的盲行中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和对错误的重视。这样就抓住了孩子后悔的心理,促使他进一步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产生痛恨自己错误行为的感情,使纠正错误有了内动力。
其次,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找危害,帮助孩子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分清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他改有方向,改有决心,改有信心。
再次,要鼓励孩子说实话,自己提出补救的办法。当孩子做了错事后,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实话,如实汇报事情的经过。孩子讲了实话后,家长应及时予以肯定,切不可利用孩子提供的材料去讽刺与挖苦。只有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才会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在采取补救的办法时,最好让孩子自己提出。
最后,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还要诚挚地分析和承认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当承担的贵任。如果家长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失,年龄稍大已初步具有评判标准的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不信任和厌恶的情绪,那样,就会削弱家庭的教育作用。
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在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老师要“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要“懒”动脑,让孩子们的脑筋开动起来,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在一次区域活动美工区里我把上次集体活动时多下来的几张纸工制作让幼儿做做,玩玩。因为是多下来的,所以纸工材料有些不同,而且因为是以前做过的,所以这次我没有示范,只是让感兴趣的幼儿自己选择制作。
活动开始了
,孩子们拿起剪刀小心地剪了起来,虽然材料不同,但孩子们还是很感想去。不一会儿,周涛拿着剪下来的几个图形走过来:“老师,我剪好了,但不会插。”说着把手里的材料往我前面的桌上一放,大有要我帮他做的架势。我看见他选的是“大树和小鸟”的材料,他不会把小鸟插到大树上。我拿起他剪好的纸片,想帮他插。这时,余苏洋、陈家辉等几个孩子看见了,也拿着自己的手工材料走过来:“老师,我也不会。”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期待着我的帮忙。看着桌上一堆手工材料,我寻思开了:“我帮他们都做好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下一次不还是要我帮忙了吗?而且今天帮了这个,不能不帮那个。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学会这个本领。”于是,我没有急于帮忙,而是把制作的方法再说了一遍,然后让他们去自己动手操作。我告诉他们:“今天老师一个也不帮,你们要想有一个漂亮的作品,就必须自己动手做一做。你们都是能干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做好的,对吗?”听了我的话,他们只得拿好自己的东西回座位上自己做了起来。不一会儿,周涛拿着做好的“大树和小鸟”过来给我看,我连忙表扬他:“周涛真棒,你看,小鸟也在开心地叫呢!”周涛听了,开心地笑了,还回去对他的小伙伴说:“老师说我做得好看呢,你看!”接着,其他几个要我帮忙的孩子也都自己动手完成了自己的操作。我对几个做得不太整齐、牢固的幼儿,我提醒他们再粘粘牢或插插好,给予了适当的帮助。我及时表扬了能独立完成操作的这几个孩子,并在讲评时特地提了一下这件事,鼓励孩子们今后在制作时能独立完成,不依赖老师。孩子们都说“好”。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代替包办,而让孩子失去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思想。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去进行尝试和思考
,从而习得经验,提高技能,树立自信心!
相信《幼儿做错事的时候》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感冒的时候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