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1.角色扮演
雷雷是一个调皮的男孩,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捉弄别人。不管雷雷妈怎么费劲口舌或者体罚雷雷,他依然屡教不改。
雷雷妈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和雷雷做了一个游戏:让雷雷爸在家里藏了一些小卡片当作花蜜,雷雷妈和雷雷则扮演勤劳的小蜜蜂,比赛谁收集的“花蜜”多。
雷雷跑来跑去,很快就收集了很多,但妈妈却纹丝不动,等雷雷准备交差的时候把“花蜜”抢来,交给爸爸获得了胜利。雷雷自然不服,伤心地哭了起来。
雷雷妈问雷雷:“你觉得妈妈的做法对吗?”雷雷摇头表示抗议。
这个时候雷雷妈告诉雷雷:当你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也会像你现在这样伤心,而你的行为就像妈妈一样是个强盗。通过体验了一次“受害者”的角色,雷雷爱抢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了。
共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把“我”当作“你”。通过角色扮演,有利于降低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让孩子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进而提高共情能力。
2.认知情绪
很多家长会抱怨:“每当我累得半死回家时,情绪很低落,孩子还缠着我要玩游戏看动漫。孩子就不会看眼色的吗?”
这里我们能发现家长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孩子“应当”明白他人的情绪变化,“理应”具备共情能力。
是的,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情绪体验不断丰富,他们的共情水平也会不断发展。但如果这个孩子从未体会过愤怒、痛苦、烦闷这些情绪,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难过、害怕、害羞,他们怎么能理解他人的这些感受呢?
因此,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尤其是不同情景下同一个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同样是难过,有的人会流泪,有的人会抱着膝盖低着头),是我们需要努力为孩子提供的。这样才能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认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或体会到他人的情绪状态。
学习情绪认识,除了常见的图片、动画等方式,还可以加强自然情境下对情绪的强化。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做完家务,很累了,这时候,妈妈靠在沙发上,做出很累的状态,边做边告诉孩子“哎,好累啊”,让孩子知道原来这个样子叫做“累”。
当孩子对情绪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后,自然会知道当你回家很累时不该“打扰”你了,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了。
3.以身作则
阿飞是一个人缘好、人脉广、特别会照顾人的男生,当他遇到困难时,四面八方都有人帮忙。当问及他怎么“修炼”时,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WWW.YjS21.COM
小学时他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某天,这位警察因公殉职了。只剩下了10岁的儿子和孩子的妈妈。
以前他放学回家,从不拿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因为他爸下班早会先到家。邻居警察过世后,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你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给你开了。
阿飞不懂,问为什么。
爸爸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
从此以后,他知道别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东西,或者不好受的某个点,都会刻意地避开,不小心提起也会立刻道歉。如果在一起有人不小心提起,也会帮别人解围化开僵局。
父亲的共情,传递给了他。做事之前都能为别人着想,所以他才会有这么多知心好友,人们也愿意帮助他。
在很多时候、很多细节,只有父母自己做好了榜样,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会共情,让善良更体贴。
4.扩大关注
对于孩子来说,比起理解家人或亲密朋友的情绪状态,理解陌生人的情感状态会更加困难。因此,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扩大自己的关注圈。
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夏令营、读书会等,交几个朋友,不仅仅局限在孩子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带孩子倾听一段演讲,或观看访谈类节目,听听别人的想法和心声;散步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一起探讨他们可能在想什么,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猜测别人是开心还是悲伤,是烦恼还是惬意,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对于情感的分析;与孩子一起出门旅行,感受到世界还有那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美好。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孩子有了共情能力之后,更易觉察他人的内心体验,体贴他人、理解他人,从而更能和自己、和他人愉快地相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理性?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理性?
父母训练孩子理性要点:
首先是父母一定一定要理性,不受世俗污浊氛围的影响,父母要有坚定的信念:诚实、善良、包容、认真、负责、进取、吃苦、吃亏、质朴、勤俭……等等品质,从长远而言,一定是更有利于孩子的幸福和成功的。
与孩子交往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情绪:父母说话没有情绪、行为没有情绪。
尽量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对待,用对待大人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交往。
尽量减少、逐渐减少使用儿语;尽量减少、逐渐减少宝宝、宝贝、小宝贝、莎莎、聪聪、婷婷……之类的称呼。
尽量多地对孩子做过的一些事情进行事后的总结、复盘。
困难、不爽、打击、不舒服、身体受伤……的情况是训练理性特别好、也特别重要的机会。比如,对轻微的不舒服、伤痛,可以采取忽视或无视的态度,轻描淡写地说一声“哈哈,没事的,过一会儿就不痛的了”,同时平静地、轻轻地拍拍孩子。当孩子无意中突破了原来不敢突破的事情时,应及时与孩子总结“孩子,你终于敢做××了,表扬你!你发现吗,你原来害怕的事情实际上也并没有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哦……”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六岁之后,应该和孩子解释“理性”的概念,让孩子逐渐懂得并践行,懂得“按照理性去思考和行动”的意义,懂得“按照‘应该’去思考和行动”。
意志力训练,意志力对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的孩子,跑步是训练意志力的重要方式,但不能慢跑,跑步必须“过极限”才能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尽量表扬过程,尽量避免表扬结果。
教育观念必须改变。父母不应该有“一定要孩子幸福!”的观念,应该换成“一定要孩子成长!”的观念。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能力
数学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是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途径。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玩"数学,而非“教”数学。才能为他以后的正规训练打下基础。
首先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游戏、实验、操作、拼摆等形式)进行引导,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或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教育,教育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特征和知识水平,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过于复杂,让他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从而对小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让好事变坏事。过于简单有不能很好的挖掘他的创造性和探索性,认为知识很简单,不用认真学就可以掌握。这样他对数学的学习就不会有成就感,态度不积极。
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要新颖,不要老套,要寓教于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游戏化,让孩子易于接受,把教育惯穿到儿童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戏玩具融为一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例如,在操作中让幼儿练习数操作的物品或玩具的个数,让孩子渐渐学习数数;或念有数字的儿歌给孩子听,如:123,爬上山,456,翻筋斗……”就这样边念边数宝宝的手指,宝宝很有兴趣,慢慢就理解了。学会点数后要对孩子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让幼儿了解数字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孩子对数字有所感觉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不要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公式或加减运算的得数。要让孩子自己学会主动地通过对简单事物的操作去探究加减的应用。什么样的形式或什么语言代表加法,什么形式要用减法。比如:在摆插塑时,先数给孩子看,我有几块插塑,老师有给我几块,现在我一共有几块插塑。让孩子边摆边数,借给小朋友几块,我还剩下几块等等。这样的训练,孩子觉得是在做游戏,渐渐学会简单的加减方法。
但是这种用实物进行的数学教育,不能强化,不能复杂,点到为止,以防止孩子进入小学后养成用实物的习惯。对于不喜欢计算的孩子,那就大可不必勉强他,增加他的负荷。只需指导孩子正确数数能初步了解数字代表的。妈妈们不用担心,进入小学后,在老师正规系统的教育下,你的孩子会和别的孩子一样聪明的。
育儿知识: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育儿知识: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什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答案无疑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纲要》里也提出把培养幼儿的情商放在第一位,但是幼儿在园里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在家还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呢?我认为家长应该先从转变思想开始,其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情商大于智商。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喜欢和其他(她)孩子对比,“某某孩子认识那么多字、会那么多才艺......我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会,一天也不爱说话,也不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难道是脑子太笨了?”。这正是情商与智商谁最重要最好的解释。——许多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智商低,而是缺乏情商培养!情商教育,是良好道德品质,是乐观的个人品性,是诚恳的处事态度,情商高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当然智商就会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决于情商。因此,父母作为教育的指引者和扶持者,在情商教育方面一定要用心。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有意培养和教育逐步发展的。
二、改变自私学会无私
教会孩子分享这点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做到,但是这里所说的“无私”不是分享,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优点无私的教授与朋友。比如说,当孩子们在一起玩时溜溜球,别的小朋友不会玩,那么自己就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教交朋友玩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更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让孩子养成无私的好习惯。
三、改变傲慢学会赞美
孩子包括成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夸赞的话,却很少有孩子主动赞美别人。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我们要想培养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时候,就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是要多加赞美别人的,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不仅是会增强对方的自信,你也是会受到对方的好感的,同时你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
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当孩子发脾气、打人时家长都觉得是孩子的错、而且对孩子一头凶,孩子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大人可是不懂的,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和呵斥,而是教会孩子怎么样去管理自己的脾气,不要让孩子随意生气不要让孩子多说无用话
不要让孩子揭别人的短处。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否则容易使孩子养成独来独往的个性的,不利于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