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常规培养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常规培养有感新学期开始时,我和春花老师接任了新升入的小班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所有的常规教育都要从零开始。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孩子们已步入正轨,我们也融入到了这群小家伙的心中,对于幼儿的常规培养,有以下感悟:
首先两位老师的思想和行动要统一,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标准,不能有好人主义和拖沓现象,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位老师的要求都一样。
其次,教师要坚持抓幼儿常规
,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不厌其烦,才能越带越轻松,短时间内是不会出成效的。
再次,针对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个别幼儿个别对待,达到总体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把我们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郝明军和丁一民是我班最调皮的两个男生,并且在我园也“小有名气”,平时,老师们说起来,都头疼。
这几天,由于天气不好,孩子们脚上的泥土带的教室里到处都是,为此,我不知要扫几遍地,累的不行。
今天,我正弯腰扫地,郝明军和丁一民一人拿扫帚,一人拿叉子来帮我扫地,并且有模有样,了解到他们在家经常帮妈妈扫地,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在我的鼓励下,这两名幼儿在以后的卫生扫除中都表现的很突出。
孩子的性格各有所异,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孩子们会发挥所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老师和你说句悄悄话
今天我值班,午睡的时候,孩子们又是难以入睡,于是我连喊了两声,还是不见效果。这时,我心里一动,有了一个主意。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大家来比赛,看谁先睡着,谁先睡着,老师就对他说一句悄悄话。”话刚说完,孩子们马上都躺好,装作睡着了。于是,我就趴在每个幼儿耳边,轻轻地说:“好孩子,真听话,快睡觉。”这样一来,果然不错,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悄悄话的妙用,不但有利于幼儿午睡,还缩短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对我的亲切感。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老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教育孩子,不要强制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有时候得巧施小计。
特别孩子要特别对待
我班的林林小朋友,脾气特犟,哭起来,在地上又搓又滚,谁拉都不起来,就连家长也没办法。
一天,他又哭了,我就对他说:“林林看你都哭出汗来了,你的手绢呢?老师帮你擦擦汗。”他的哭声嘎然而止,说:“我……没带。”我一看,有门儿,赶紧顺着他说:“走,我用我的手绢给你擦擦吧。”没想到,他竟乖乖地爬起来了,我领他到了洗手间,给他洗了洗,擦了擦,让他回到座位上,他就跟小朋友们玩了起来。初战告捷,我很是高兴。以后每次他哭闹时,我都试着跟他说话,引开他的注意力。这对于林林的哭闹,可算是“对症”的良药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平时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注意积累,我相信,只要因人而教,教育效果一定会很好。
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
最近几天,我发现我班的晓晓上厕所次数很多,有时甚至不到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尤其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是养成好的常规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常规,不仅孩子需要,同时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一、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三、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四、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教育随笔《幼儿午餐常规培养》
吃饭是小班幼儿的一件大事,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所以从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想办法训练小班幼儿的用餐常规,对于挑食的幼儿则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首先从明确要求开始,给幼儿规定了用餐时的具体要求:
1.吃饭时小脚要放好,身体尽量挨着桌子,吃饭时眼睛要看着碗,不能东张西望,要一只手拿小勺子,一只手扶着碗。
2、保持桌面地面干净,不干净的老师要让他马上收拾干净再继续用餐,饭后老师要及时监督检查看看有没做到“三干净”。
3、用餐时要专心,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以让他们开小会,因为一旦说起话来他们肯定就没完没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想和朋友说的就赶紧吃完饭搬椅子到一边去谈。
4、吃饭时要大口大口吃,不可以含在嘴里大半天都不嚼一下。
5、不可以挑食,鼓励幼儿尝试各种菜肴。
6、吃完饭后,要求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碗和小勺子放到指定的篮筐里面,然后自己拿小毛巾擦干净嘴巴。
7、吃得不多是小班幼儿的一大特点,根据幼儿的食量进行饭量的调整,要求每一位幼儿不许剩饭倒饭。
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确实很难,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用餐的习惯在家还没有很好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如:在进餐时,幼儿入托前,大多是由成人喂着吃。因此,大多数幼儿不会用勺子独立用餐。经常撒饭、撒汤、手抓饭等。这时,我们就要教给幼儿如何进餐,身体坐正,一手拿勺子(同时示范、讲解正确的持勺方法)。一手扶碗,眼睛看着碗,低头吃。光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靠平时的鼓励与纠正、指导,只有引导幼儿反复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随笔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随笔:用儿歌培养幼儿的常规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儿歌来培养孩子的常规就尤为重要。
在培养幼儿洗手的常规中,我们会先进行集体教学,让孩子了解洗手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后续的洗手中,我们还会教幼儿简单的洗手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冲冲小脏手。关上水龙头,肥皂做朋友。搓手心、搓手背,穿过小胡同,搓搓手指头。清清水儿冲一冲,小小水珠甩干净。小毛巾,来帮忙,擦手心,擦手背。哈哈!我的小手真干净!在孩子洗手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边说儿歌边洗手,这样不仅增加了洗手的趣味性而且孩子们也能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来进行洗手。
在幼儿进餐前,我们会进行餐前准备,在刚进行进餐的常规培养时,我们会通过故事、视频、看图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饭时候的注意事项:比如:不剩饭、不挑食、安静进餐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教幼儿说简单的吃饭儿歌:吃饭时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细细嚼,慢慢咽,桌上不撒一粒饭,老师老师辛苦了,我们大家都爱您!在说儿歌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和提醒的过程,孩子边说儿歌就会边想起吃饭要求,那么在儿歌说完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就都能做好餐前的准备。在就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提醒幼儿,比如:刚才儿歌中,我们都说了吃饭时,不讲话,所以,在吃饭时候是不可以讲话的哦!
在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也会利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叠衣服,我们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学习折叠衣服。
用儿歌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
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
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5.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7.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画画有感
又到画画的时间了,我们班的刘益良小朋友又开始哭了,每到画画时间,他总是会哭,每次走到他身边问他。“你为什么哭”,他总是不回答。让他画画,他又说不会画。和他父母交流后,他妈妈说在家画画很好,但可能是他胆子比较小。了解原因后,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可能由于年龄比较小,刚进入到幼儿园也比较陌生,所以比较害怕老师批评他,有一次,早上晨间活动,我走到他身边,看到他搭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图形,就像一个大大的苹果,我问他,"这是什么呀?"他说,这是一个红苹果,我最喜欢吃红苹果了。我借助这个机会,画了一个苹果,让他涂颜色,他拿到纸又开始不开心了,我急忙说,“看看,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红苹果,可是它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你能帮帮它吗?”他迟疑了一会,点头答应了,我在一旁看着他画好了苹果,可高兴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胆大,有的胆小,但是只要你耐心的教导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他都会慢慢达到你的预期的效果。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小班常规培养的几个误区
1、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是幼儿进入园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规。小班幼儿
常常信步游走,他们即使排队也总将队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师为了尽快将队伍走成型,就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即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走。我认为这种做法弊端颇多。首先,刚入园的 幼儿同伴间互不熟悉,还不善于相互交往,许多幼儿不愿意让别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着也是被拽着衣服的幼儿有不适感,于是就经常发生推拉、扯打、哭闹的现象。其次,幼儿用手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腾不出手扶栏杆等辅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时由于是相互拉扯着,幼儿还要顾及整个队伍的平衡(这对于他们是很难的),一人走快一步,势必引起整个队伍的骚动,还往往出现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况。再次,如此训练,幼儿只能迈着机械的步伐盲目跟从,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幼儿毫无自主,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建议:教师再引导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时,不妨先开展小组练习,然后再进行全班练习。为了帮助幼儿能整齐地排队走 ,教师可要求幼儿现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着地上画好的标记走,然后再到比较广阔或复杂的地带(如楼梯)练习,采取这种由易到难的 练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儿排队走的速度。
2、谁哭得厉害就抱谁。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对幼儿园陌生环境的恐惧及对家庭的依恋,往
往用哭闹来抗拒入园,为了让其他孩子能安静地活动以及安抚哭闹的幼儿,老师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往往赶紧对这些哭闹的孩子又抱又哄,给予他们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殊不知老师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其他幼儿看到哭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于是纷纷效仿,教室里顿时哭声此起彼伏,老师手忙脚乱去安抚这些哭闹的幼儿,各项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建议“哭闹的幼儿可由保育员带着离开活动室去室外进行安抚,这样有利于减小哭闹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教师对不哭的幼儿要多加表扬、鼓励、赞赏,以加强正面影响。
3、上厕所要跟老师讲。
为了做好小龄幼儿的保育工作,对于年龄小还不会拉裤子的幼
儿,以及为维护正常的集体教学秩序,老师往往要求幼儿上厕所要跟老师讲。小班孩子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较差,有很多时候往往是一边跟老师说一边小便已从裤腿里留下来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达,在集体活动时即使想上厕所也不愿跟老师说。再说集体活动中幼儿请示和老师批假的过程本身就影响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动。还有些幼儿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厕所的远近距离估计不准,等跟老师讲好,在去厕所途中尿却已撒在了身上。
建议:允许幼儿随时上厕所,不必跟老师请示。老师应加强卫生间的巡视,密切关注小龄幼儿入厕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
4、定时的、集体的要求多。
很多幼儿园在课程中专门开设常规要求的活动,有些教师也习惯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晨间谈话或餐点后)进行常规教育。小班的孩子记忆具有即时、随意的特点,集体活动时刚刚讲了下课时要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课时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样晨间谈话时说洗手,餐点时说玩具的整理,由于时间太远,幼儿在实施时只会大打折扣。
建议:多进行即时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教育。下课离位时提醒
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时督促检查,餐点前教幼儿洗手,玩完游戏教幼儿收拾玩具等。发现小朋友乱扔玩具、打人、撕图书时应就地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教育随笔:幼儿入厕排队常规
教学活动后,小朋友就要开始喝水,入厕了。因为怕小朋友都涌在厕所,所以就让一桌一桌上厕所,连续好几天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不排队,直接就拨开前面的小朋友冲到厕所去,说了好几次,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天,我刚带了第一桌小朋友去上厕所。周效岩小朋友就弯着腰冲到厕所来,边跑还边说着“我憋不急了,我憋不及了,快给我让让快给让开”。结果后面就紧跟着好几个男孩子。因为小朋友都在前面排队上厕所,就没有位置让,小天直接冲到最里面小便池那里,推开里面的男孩子说“小天要尿,小天要尿,让小天尿,让小天尿”,这时小朋友都在厕所里喊起来“张老师,小天插队,张老师小天推小朋友。”说实话,这时我是有点生气的。我等小天上完厕所后,让小天到我的跟前来,我蹲下来问小天“小天,你为什么要推小朋友?为什么不排队等待呢?”小天不说话,只是有点哭腔。“小天你是男孩子,你看班里的男孩子没有人掉眼泪的,你有什么事说出来好吗?”他看了看我还是不说话。旁边的小朋友过来说,老师小天刚才插队,还直接跑到里面推小朋友。我看了看,小天没有讲话。“不是,小天憋不及了”带着一点点哭腔说出来。这是我对小天说“小天,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推开旁边的小朋友说憋不急了,那其他的小朋友呢?如果你是排队等待上厕所的小朋友,这是有一个小朋友冲进来说让我先上,让我先上,那你是高兴还是生气呢?”小天只是看着我,摇摇头。我说“老师并不是想要批评你,我相信小天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学会等待了。对吗?如果真的憋不急了,给前面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想小朋友会让你先上的对吗”“老师,我下次不插队了,小天会等待。”
之后回到教室,我让幼儿讨论讨论,通过这次上厕所排队,我认识到,幼儿不知排队,其他的一些行为习惯要多加引导和教育。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常规培养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