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妈妈的游戏。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宝宝入园妈妈不该说的言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你的宝贝将要入幼儿园,或者你的宝贝已经入幼儿园,现在向你提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幼儿园?你为什么要送宝贝上幼儿园?
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和顺理成章的行为,被这么冷不丁一问反而说不清楚了。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它在背后主导着你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或许你的许多疑惑、误会、误解甚至家园冲突,都可以在你对幼儿园的观念中找到根源。我们常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导着人的行为,那么“幼儿园观”怎么主导你的教育行为呢?
观察家长在自然生活情景中流露出来的下意识的言语,就可以透视弥散在家长思想观念中的“幼儿园观”,而下意识的言语是人们内心真实想法的表露,它们通常未必是错误的,但通常是有偏见的。与其这样,我们何不这会儿梳理一下自己的观念,来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呢?
妈妈言语问题一之普通版
“再哭,再闹,把你送幼儿园了!”
“你在家撒野吧,明天上幼儿园看你还敢不敢撒野!”
“在家你不听我的话,到幼儿园看老师训不训你。”
定位:幼儿园是管教所,不服教就得受惩罚。
分析:幼儿园确实要对孩子有所管教,培养他们适应生活所必须的规则行为,大多数家长都有体会,宝贝自从上了幼儿园,变得越来越有规矩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时常恢复“野性”,演绎无规矩的行为和“恶作剧”。这时候家长拿幼儿园来吓唬孩子,其实真正起到“威慑”作用的很少,反而对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家长放弃了此刻对孩子进行管教的责任,也是找不到合适的管教策略的表现;其次,“丑化”了幼儿园和老师的形象,给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记忆摸上灰尘;最后,处于反抗期的宝贝很聪明,在幼儿园的待遇明明不是这样的,你越吓唬我,我就越跟你对着干!
言语改良版
“幼儿园老师喜欢不哭闹的宝贝,妈咪相信你是好宝贝。”
“宝贝,你刚才的表现妈咪不喜欢,咱们换个玩法。”
“宝贝的动作好危险,妈咪很担心,你愿意让妈咪担心吗?”
妈妈言语问题二之普通版
“幼儿园的饭钱是妈咪交的,发东西的时候,你挑大个儿的。”
“老师,我家孩子也交钱了,他为什么没得到那个玩具?”
“大家交的钱一样,我家孩子就不应该受欺负!”
“宝贝你要多吃点,要不然,钱就白交了,咱就吃亏了。”
定位:幼儿园是自助餐厅,不吃白不吃。
分析: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幼儿园体制改革走得最早,也最广泛,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制,因此,幼儿园不像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享受国家大批量的教育经费拨款。大多数家长对此比较理解,少数家长仍然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机构,对幼儿园收费心理不平衡。其实,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和举报幼儿园的收费情况,没必要把成人的“经济算盘”摆到对社会知之甚少的幼儿面前。相反,如果总是怂恿孩子小时候占便宜、占上风,那么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还能实现吗?因为“龙”和“凤”怎么会有占小便宜、不吃白不吃的“风度”呢?
言语改良版
“有那么多小朋友与你一起吃饭,多有趣啊!”
“如果没有吃饱,你可以举手再加点饭菜。”
“幼儿园里的饭菜可以随便吃,妈咪希望你每天都吃得饱,吃得高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父母最不该说的五十句话
俞敏洪征集过一个话题:你认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觉得父母最不应该说的话/做的事是什么?
该话题收到了近3000条评论的回复,网友们用自己的经历去回答了对成长中“受伤”的话题。
在@萌芽研究所BUD的《亲爱的,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给孩子“贴标签”?》里,萌芽指出,反思童年和影响过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动力去避免重蹈覆撤。是的,父母不该说的话,如果一一列出,恐怕出上10本书也不够。语言千变万化,关键的是从这些案例中学习自省,并摸索出合适之路,否则也不过徒具其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走马观花”,看看哪些话可以让我们有“共鸣”吧。
1丧失孩子主动学习的危机
1.你聋了?听不见我叫你啊?
可能的负面影响:影响孩子专注力发展。
2.这个部分应该这么做。
可能的负面影响:剥夺孩子的想像力。
3.不要让我丢脸!
可能的负面影响:模糊孩子的自我价值。
4.哟!你竟然也会用功!
可能的负面影响:削弱孩子的学习热情。
5.为什么,为什么,哪来这么多问题?
可能的负面影响:错过教授知识的良机。
6.你这个懒虫,从来都不会帮我做点事!
可能的负面影响:抑制孩子全面发展。
7.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准太差。
可能的负面影响:误导孩子判断力。
“@荒岛千千:把自己跟别人比,当两代人价值观不同时(母:钱很重要,我:自我认可很重要。),采取情感要胁。
@猫_panda: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时自己是整个乡唯一一个获得“县级的三好学生”,由于在山村学习,而且家乡学习风气不是很好,很多女孩子都出去打工赚钱了,所以很高兴得到这个奖,而我姐姐在县城读中学,高兴的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结果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句话“你从小到大就不如你姐,又不会干活,拿点奖有什么好得意
@MOMO妈咪-vicky酱:母亲曾在气极的时候对我说:“你们把我气死就好了,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这是让我十分受伤的事,因为没有人比我更希望母亲健康的活着。而她往往气极的原因只是我没有听取或采纳她的意见,我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2造成孩子心理压力的危机
8.为什么别人会,你就不行?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产生比较心理。
9.是我没本事,不能……。
可能的负面影响:抑制孩子的梦想。
10.这么大了还尿床!
可能的负面影响:重创孩子自尊。
11.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可能的负面影响:强调父母的经验和权威。
12.要是没有你该有多好。
可能的负面影响:造成孩子惴惴不安的情绪。
13.不准失败!
可能的负面影响:增加孩子心理压力。
14.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可能的负面影响:造成亲子对立。
15.胆小鬼,怕什么?
可能的负面影响:形成恐惧的阴影。
3塑造孩子性格偏差的危机
16.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性格暴躁。
17.别烦我!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容易情绪不稳。
18.你以前很乖,现在越来越不听话。
可能的负面影响:擅自为孩子贴标签。
19.再哭,叫警察把你抓走。
可能的负面影响:造成孩子怯懦怕事。
20.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我讲话!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不能自省错误。
21.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缺乏自信。
“@water-me-lon:我正在努力的和父母沟通交流,暂时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改善现在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对我伤害最大的也许是他们不知道要如何走近我,我也不愿意主动走近他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中很不好,也让我感到很受伤。
@阿Q的序:我们交流不上时我会大声吼叫,她后来就经常很言重的说:脾气不改你以后死定了,没人会理你。可前提条件是他们太多不理解我的想法,他们评论我时总是和我心里相违背的,所以我吼叫。
@-Jess-Li:不要把家长的身体情况下降归结为孩子造成,失眠也说孩子,烦躁也说孩子,会令孩子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怕哪句话而失去最亲的人
4形成孩子处事障碍的危机
22.还敢顶嘴!
可能的负面影响:矇蔽孩子的理性。
23.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许插嘴。
可能的负面影响:抑制孩子处事、探索能力。
24.不准哭!
可能的负面影响:压抑孩子的思想行为。
25.你给我闭嘴!
可能的负面影响:造就孩子用情绪解决问题。
26.你去念书,其他事不用管。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没有自理能力。
27.不错,很好!
可能的负面影响:阻碍孩子的认知能力。
28.你总是忘东忘西,没带脑袋出门吗?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恶习越趋严重。
5降低孩子目标奋斗的危机
29.像你这个样子,长大怎么会有出息?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丧失人生定位。
30.某科学得好,有什么用?
可能的负面影响:打击孩子的自我价值。
31.你早知道那样做才对。
可能的负面影响:削弱孩子的积极心态。
32.我让你赢一次。
可能的负面影响:扼杀孩子的挑战能力。
“@徐仁先:我从小就是一个在刺激信心中的环境中长大的,小时候父亲的教育无非是责骂和抽大。因为我那个时候的确是一个问题少年。最大的伤害就是一个家庭主要的亲戚朋友们都过来给我上政治课。
@maxax:我恨我的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小学五年级自己自己研究电池电机电路,父亲不让,把我的东西全部扔掉。母亲不听话了就把我抱起来往厕所里扔(当然是威胁),还经常说给我姐姐捡破烂都不要我。从前两年开始我常常为他们以前的教育方式和他们理论,但是他们自始自终一句话,再怎么说也是老子把你养大的
6让孩子信念不坚的危机
33.你怎么这么笨!
可能的负面影响:否定孩子全面能力。
34.都怪椅子,我们打它!
可能的负面影响:形成推卸责任的恶习。
35.他打你,你怎么不打回去?
可能的负面影响:灌输孩子错误观念。
36.算了!不带你去。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学会找借口。
37.如果考一百分,我就拿钱作为奖励。
可能的负面影响:扭曲孩子的金钱观。
38.妈妈求你了。
可能的负面影响:助长孩子得寸进尺的恶习。
7让孩子人生堪忧的危机
39.你这孩子怎么都不听话。
可能的负面影响:降低孩子自主能力。
40.算了吧!你没有这个天分。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无法面对挫折。
41.不要逞强,你还小呢!
可能的负面影响:抑制孩子的学习能力。
42.这么慢,动作快一点!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做事不俐落。
43.如果你下一次再这样做……。
可能的负面影响:无法认清自己错误。
“@点点瑞秋:有句话,我已经不记得父母有没有对我讲过,但是经常能够听到其他父母对孩子讲,就是“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自己就会觉得很难受。对于幼小稚嫩的心灵,最爱的爸爸妈妈这样说,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Cecilia-chun:本来6,7岁的事都忘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个情景很深刻。那时应该就3,4岁啦。父母在打牌,我也忘了什么原因一直在大哭。当时就想他们能过来哄一下,我闹一下就好。但他们没有,不但只顾着打牌还说了些意思就是不管我,让继续我哭的话。或者小孩子哭真的很烦吧。妈妈对我很好,但我还是忘不了这件事
8让亲子关系渐冻的危机
44.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可能的负面影响:丧失与孩子的交流机会。
45.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容易自我放逐。
46.等你爸爸(妈妈)回来,看他怎么修理你。
可能的负面影响: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威信。
47.老毛病又犯了。
可能的负面影响:孩子得不到正面肯定。
48.不要难过,明天就会好了。
可能的负面影响: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委屈。
49.你做这种事真伤透我的心!
可能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心灵受创。
50.看我不打死你!
可能的负面影响:造成亲子间的鸿沟。
教育中父母该与不该说的话有哪些
教育中父母该与不该说的话有哪些
言语在教育过程中演变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这是大部分家庭中饱学知识父母都能够了解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是最多的手段之一,语言可以传达正面信息,也可以传达反面信息,具有最快捷、最直接等特点。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 的方面列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家长在教育、影响孩子时应该常说的话和坚决不应该说的话,这样的话很多,可以有一百句,可以有一千句,不能一一列举,请家长根据列举出来的话,找到、找出您常说的话,对孩子有益的、应该说的要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不应该说的要立即停止,迈出改善您与孩子关系的第一步。同时,要 加大正面培养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应该常说的话
1、常说类似"爸爸、妈妈很爱你,你是个好孩子"的话。
作用:孩子不能缺少爱,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爱。常说这句话,可以让孩子时刻感觉到来自家长的爱,家长就象一座大山一样给他们力量,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2、常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话。
作用:可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打上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的烙印,让孩子建立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认知,促使孩子自觉的去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中乐,乐中学。
3、常说类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独立完成"的话。
作用:鼓励、坚定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做事的能力和责任心。
4、常说类似"你做的很好,你行,继续保持,我相信你"的话。
作用:鼓励、强化正面认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5、常说类似"你很聪明,我为你高兴"的话。
作用:运用暗示和反复确认的方法,暗示孩子是聪明的,反复确认你很聪明,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是鼓励的一种形式。有资料报道,有人做过一个实 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两盆花A和B,人们经常对A花说你很漂亮,我很喜欢你。对B花说你很丑,我不喜欢你。三个月后,A花长势茂盛,花开的艳丽。而 B花则枯萎死掉了。暗示对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对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6、常说类似"我喜欢你这样做"的话。
作用:正面确认。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时,用这句话鼓励他们,就会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他们就会按着这个标准,照着这个样板去做事情。
7、常说类似"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每一次努力家长都看在眼里"的话。
作用:充分肯定,培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8、常说类似"你已经长大了,你的问题你自己来决定,你的时间你自己安排"的话。
作用: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现。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暗示孩子你已经是大人了,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合理选择的 能力,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比如,孩子问你他是否可以看电视,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 答,孩子的心中就会引发"我是否该看、看多长时间的"的思考,就会主动承担起决定自己行动的责任。
9、常说类似"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的话。
作用: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人人身上有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建立起学习他人优点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虚心学习、虚心做人的态度。
10、要说类似"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的话。
作用:当家长错怪了孩子时,不要回避,错了就是错了,不要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家长向孩子承认错误,不但不会有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使你高大起来,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坚决不应该说的话
1、不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须刻苦努力"的话。
作用: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说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是多么可怕的事,在孩子 心中就会产生害怕、远离学习的本能反应,一想起学习来,不痛苦也痛苦了,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反之,你在孩子心中播种下学习就象游戏一样,他就会象做 游戏一样有兴趣对待学习。
2、不说类似"你是我的希望,我全靠你了,你能行吗?"的话。
作用:一是避免把家长自己的压力传导给了孩子,防止孩子认为如果我不好,家长就没有希望了,多大的压力。二是避免你能行吗?的疑问句,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3、不说类似"这孩子太笨了,我是看出来了,你是没好了"的话。
作用:避免一句话为孩子定性为"笨"、一定不会好了,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4、不说类似"小孩子家懂什么,少问少管" 的话。
作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5、不说类似"你不是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要强,一点都不像我"的话。
作用:避免给孩子留下家长不爱他们了、嫌弃他们的感觉,避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赶不上家长,远离家长,使亲子关系恶化。
6、不说类似"我说不行就不行、不完成作业就别想玩"的话。
作用: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理解不了你是为他们好。即使是理解,他们也希望你能和蔼可亲的与他们说。避免孩子感觉家长霸道、人格上的不平等,防止亲子关系遭到破坏,避免孩子觉得你不可亲,更不可敬。
7、不说类似"孩子,爸爸、妈妈求你了,你要听话,好好学习"的话。
作用:避免把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学习的任务,一下子背到自己的肩上了,防止孩子产生是为家长学习的错觉,促进孩子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8、不说类似"那来的这么多好奇心"的话。
作用: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避免打击孩子学习、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9、不说类似"我打你是为你好"的话。
作用:打孩子,还是为孩子好,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错误。避免让孩子产生家长爱孩子、为孩子好就要挨打的错觉,防止孩子产生"家长还是不要爱我、不要为我好"的感觉,疏远家长,惧怕家长。
10、不说类似"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别想"的话。
作用: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学习也是游戏,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样说话无形中把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单独提出来,变成一种非常正经 的事,并赋予学习特殊的要求,使孩子的认知产生一种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学习的错觉,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加大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同时,也剥夺了孩子 在做其他事情时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锻炼、实践的机会,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情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说不该说的话该如何做?!
孩子说不该说的话该如何做?!大人的言行对小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你的一句不慎之语有可能会让小家伙学到并产生不良影响呢,这是发生在我家一件真实的事呀!
早上儿子骑了一会小自行车后就嚷开了:“我要看做菜电视,我要看大锅!”我和奶奶在厨房准备早饭,**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爷爷正好从房间里走出来,小家伙见我们大家都没吱声,就径直走到电视旁边将电视打开,拿起遥控器摇起来,小家伙现在本事强着呢,家里的电器个个都能打开,有时真令我害怕呢。电视里的画面刚出来,爷爷就逗他说:“快看,那不是大锅吗?”儿子瞅了一眼竟然对爷爷说了一句:“那哪是呀!傻笨蛋!”一语激起千层浪,但家人反应各不相同。奶奶听了哈哈大笑后说爷爷:“你没事逗孩子干什么,这下舒服了呀?!”爷爷只是嘿嘿地笑。**爸笑着说儿子:“怎么和爷爷说话呢?没礼貌!”惊讶最大的是我,我一个箭步跑过去,拉住儿子的手:“**,这是跟谁学的,怎么能这样和爷爷说话!”我几乎是很严厉地和儿子说。儿子一看这架势,不吱声了。我想此时再和儿子说什么他也不会听进去的,等今天再出去玩时我再和儿子好好谈谈这事吧。
不过反省一下,一定是我们大人说过的话才让小家伙学会的,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小家伙现在用词很到位,用的场合也和切合实际,所以大人说话一定不能随口而出。后来我听**爸说,这个词他曾说过,那是和儿子玩早教机时儿子对里面的提问不好好做答老故意弄错,**爸无意中说他是个小傻笨蛋呀!此语出处终于找到,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大人身上。此时我们大人听到这样的的话一定不能笑,这样他会觉得好玩而助长他继续使用,而应严厉制止,这样孩子会记住认为此话不好以后就会少用或不用了。
读《父母不该说的十句话》有感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也会伤人,这种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父母一句不该说的话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今天我读了《父母不该说的十句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句是我经常说的话,那就是“我说不行就不行”。举个例子来说,晚上放学回家孩子会很自觉的拿电视遥控器去看电视,我一看到她不写作业就看电视总会很生气的说:“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孩子很不情愿的问,“为什么?”我便会说:“没有为什么,我说不行就不行。”然后孩子只能服从命令,很不情愿得去写作业。现在我意识到了这种粗暴的态度。是对孩子个性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力量越大,将来孩子的反抗力量越大。孩子和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应该充分的听取孩子的意见,尽可能按他合理的意愿办事,而不能已专制的态度去压制孩子。后来再次闲聊中我得知孩子非常喜欢看《智慧树》这个少儿节目,刚回到家这个节目刚好开始,如果等到写完作业这个节目就结束了,后来她提出请求说:“妈妈,我能不能回家先看智慧树,等这个节目一完保证认真完成作业。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后,我认真分析,他的请求也不是不可以答应,答应后便提出一点小要求,如果看完智慧树后还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就不能先看电视再写作业。她高兴的答应了。于是,我们就试验了几天,她写作业的速度也快了,质量也高了。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真正的懂得:要把孩子当朋友和他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的了解他,千万不要做一个专制型的父母。因为专制并不意味着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喜欢《宝宝入园妈妈不该说的言语》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妈妈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